高巖 賈山
肛瘺是肛管直腸瘺的簡稱,由直腸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引起[1]。根據(jù)瘺管位置可分為高位肛瘺和低位肛瘺,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為瘺管切除術、瘺管曠置引流、切開掛線術等方法,但傳統(tǒng)治療方法創(chuàng)口較大,傷口愈合時間長,可能會導致病人肛門功能受損以至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影響[2-3]。SIS肛瘺塞取材于豬的脫細胞小腸黏膜下層組織(SIS),可作為纖維組織的支架,促進受損組織和創(chuàng)面的快速愈合,避免傳統(tǒng)治療方法帶來的不良影響[4-5]。本研究探討SIS肛瘺塞在治療肛周感染后肛瘺修復上的優(yōu)勢。
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肛周感染合并高位肛瘺病人8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46.71±4.09)歲,病程4~26個月,平均(13.88±3.46)個月;對照組43例,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齡30~64歲,平均年齡(48.23±4.35)歲,病程4~25個月,平均(12.54±3.26)個月。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符合肛周感染合并肛瘺診斷標準[6];(2)年齡30~65歲,無明顯手術禁忌證;(3)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腎衰竭等全身疾??;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等不能實施椎管麻醉疾?。贿^敏體質(zhì)或多種成分過敏;肛門功能異?;蚴Ы浑S訪失敗。
1.術前兩組病人均給予盆腔磁共振、直腸內(nèi)超聲、腸鏡檢查,全腸道灌洗,局部備皮。(1)觀察組:術前8小時禁食水,肛周消毒后,截取石位,蛛網(wǎng)膜下腔麻醉或全身麻醉,肛門鏡和探針探查確定瘺管走向和內(nèi)口位置與數(shù)目,以外口為中心作梭狀切口,約長1.0 cm,分離瘺管壁和周圍組織,至肛直腸環(huán)周圍,環(huán)形切除瘺管內(nèi)外口周圍纖維化、炎性組織,專用肛瘺刮匙清除瘺管內(nèi)炎性肉芽組織并使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瘺管。將SIS肛瘺塞(庫克生物技術公司,規(guī)格:C-AFP-0.6X9.5)在生理鹽水中充分浸泡約5分鐘后,依據(jù)瘺管大小和長度裁剪,以4-0縫線將其固定縫合于內(nèi)口黏膜下組織并縫閉內(nèi)口,妥善固定外口處肛瘺塞,剪除外口處多余材料,無菌紗布包扎固定。(2)對照組:傳統(tǒng)肛瘺低位切開掛線;肛周消毒,截取石位,蛛網(wǎng)膜下腔麻醉或全身麻醉,肛門鏡和探針探查確定瘺管走向和內(nèi)口位置與直腸黏膜情況等。用探針從外口探入,沿瘺管直接向肛內(nèi)探查;將膠線上的絲線系于探針球頭部位結牢,將系線一端送至內(nèi)口處,右手將探針另一端向外牽引。低位肛瘺由外口到內(nèi)口一次性切開,徹底清除管壁壞死組織并修剪創(chuàng)口,無菌紗布包扎固定;高位肛瘺切開遠側瘺管,肛緣2 cm至內(nèi)口處僅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將消毒過的粗絲線由探針引入剩余未切開部分,拉緊結扎,修剪創(chuàng)口并使用無菌紗布包扎固定。掛線引流以濕潤燒傷膏紗條做引流。
2.術后1~2天內(nèi)控制排便,鎮(zhèn)痛,局部止血,術后1周內(nèi)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劇烈疼痛:口服止痛藥,若無效,則靜脈點滴酮洛酸氨丁三醇60 mg;出血:結扎出血處,包扎止血;發(fā)熱:38.5 ℃以下用物理法降溫,38.5 ℃以上者肌注賴氨匹林1.00 g;尿潴留:肌注新斯的明75 mg,無效者保留導尿。
3.觀察指標:(1)肛瘺療效標準:參照我國肛腸學術會議制訂的肛瘺療效標準分為痊愈、有效和無效。痊愈:癥狀消失,傷口愈合;有效:癥狀及傷口均有所改善;無效癥狀及傷口未見改善,甚至嚴重??傆行?痊愈率+有效率。(2)疼痛評分:采用VAS評分法進行評分[7]。(3)肛門功能:采用肛門失禁Wexner評分系統(tǒng)進行評分[8]。(4)術后不良反應。
1.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病人痊愈率為86.05%,對照組為72.09%;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為83.7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例,%)
2.兩組病人術后疼痛評分對比:觀察組病人術后1天、3天、7天和14天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術后疼痛評分對比(分)
3.兩組病人肛門失禁Wexner評分比較:術前兩組Wexne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人術后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后Wexner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Wexner評分比較(分)
4.兩組病人不良反應比較見表4。結果表明,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均產(chǎn)生了尿潴留、劇烈疼痛、出血和發(fā)熱4種不良反應,但觀察組出現(xiàn)的4種不良反應例數(shù)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病人術后不良反應比較(例,%)
5.兩組復發(fā)情況比較:兩組術后隨訪6~12個月,無復發(fā),肛門功能正常。
6.典型病例:病人,男性,39歲。右側臀部反復腫痛伴流膿血1年,直腸3D彩超檢查:高位復雜肛瘺(括約肌上瘺),內(nèi)口位于截石位6點,瘺道穿行于外括約肌深部后貼行于右側提肛肌,于右側臀部達到外口。盆腔MRI檢查:高位復雜肛瘺(括約肌上瘺),內(nèi)口位于肛管截石位6點,經(jīng)行括約肌間,于截石位7點穿過外括約肌深部,延提肛肌下緣走行,終止于右側臀部外口?;颊咴谘橄滦蠸IS肛瘺栓填塞術,術后每日堅持外科換藥,術后10天出院,出院后每周復查2次。見圖1。
圖1 SIS肛瘺塞治療前后效果圖像
肛瘺是肛腸外科的多發(fā)病,肛門周圍局部瘙癢,反復感染嚴重影響病人生活[9]。肛瘺發(fā)生率占普通外科疾病的3%~5%,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其比例高達(4~6)∶1[10-13]。手術是治療肛瘺的主要方法。肛瘺治療原則是根除肛周感染病灶,盡可能保留括約肌功能,減輕對肛門功能損害,減少復發(fā)。有研究顯示,傳統(tǒng)手術方法需要切開肛門括約肌,造成肛門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嚴重瘢痕,使肛門變形,肛門失禁發(fā)生率高[14]。SIS是美國Cook Medical Incorporated(Bloomington,IN)公司最早開發(fā)出來以豬小腸黏膜下層作為生物支架應用于肛瘺治療的方法,臨床上稱該類可吸收生物材料為肛瘺塞或肛瘺栓,其原理是刺激植入部位組織修復,達到組織重建的目的[15]。Cintron等[16]研究表明,SIS肛瘺栓能顯著提高肛瘺的治愈率,更符合生理需求,安全可靠。肛瘺塞后期可重建為結構清晰、質(zhì)地強韌、功能正常的組織,不遺留彈性蛋白,治療成功率高。有研究顯示,肛瘺栓填塞治療肛瘺的臨床效果顯著,在減輕病人疼痛,降低肛門失禁率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17]。有研究顯示,在短期隨訪中,肛瘺塞治療組與傳統(tǒng)外科手術肛瘺塞治療組的治愈率相似,而遠期臨床治愈率低于傳統(tǒng)外科手術,且治療平均總費用較高[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臨床療效、術后疼痛評分和肛門失禁Wexner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SIS肛瘺塞在肛瘺修復治療中不僅能提升療效,還能改善預后,減輕病人負擔。與賈彤等[19]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術后均無復發(fā),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均可降低肛瘺復發(fā),其中SIS肛瘺塞治療肛門感染后肛瘺的安全性更高。SIS與傳統(tǒng)的切開掛線治療,具有明顯優(yōu)勢,該手術方法可減少對肛門括約肌的損傷,操作步驟簡單,出血量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好,且無明顯的排斥作用[20-21]。
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少,術后隨訪時間短,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增加隨訪時間。
綜上所述,SIS肛瘺塞治療肛周感染后肛瘺療效好,不良反應少,與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比較有明顯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