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級媒體單位組織記者到異地進行采訪報道是新聞宣傳的業(yè)務之一,記者異地采訪會面臨比本地采訪更多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市(州)級電視臺記者。文章以作者參加的異地采訪宣傳報道為例,分析了異地采訪的類別和特點,從前期準備到實地采訪等方面提出了市(州)級電視臺記者異地采訪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以供同級電視臺記者借鑒。
關鍵詞:市級電視臺;記者;異地采訪;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21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1-0166-03
一、引言
記者不在自己工作單位屬地范圍內(nèi)采訪,而是到屬地之外的其他地方采訪,就屬于異地采訪[1]。根據(jù)記者所在媒體的級別,可以是跨市或跨省的采訪。市級電視媒體記者的采訪工作大都在本地進行,只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才會到異地采訪。異地采訪的難度通常會比本地采訪大,特別是對于基層電視臺記者來說,更是如此。
二、異地采訪
異地采訪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主動異地采訪
主動異地采訪一般是媒體主動組織策劃的。2011年,黔西南廣播電視臺根據(jù)當?shù)匦麄鞑康囊螅M織了電視新聞系列節(jié)目《天南地北金州人》的異地采訪。節(jié)目采訪的是從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走到全國各地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筆者參與了第一站——北京組的采訪?!短炷系乇苯鹬萑恕穼儆谥鲃赢惖夭稍L。
(二)被動異地采訪
被動異地采訪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媒體記者受邀參加其他地方組織的活動、會議等的采訪。為了宣傳本地的旅游、文化等,一些地方往往會組織采風活動,邀請自己屬地以外的媒體記者參加,指定主題進行宣傳報道。被動異地采訪類似于命題作文。2016年,筆者參加了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組織的“走進習水”采訪。圍繞習水的紅色文化、醬香酒文化、自然風光旅游資源等,貴州省各市記者到習水縣采訪拍攝,制作電視節(jié)目在各自電視臺播出。被動異地采訪還有一種情況是媒體本地的新聞宣傳、新聞事件等關聯(lián)到屬地以外的其他地方,需要記者去采訪。比如,當?shù)氐酵獾剡M行賽事活動、商品展銷、旅游推介等,當?shù)氐拿襟w記者隨行采訪。
(三)主動異地采訪與被動異地采訪的區(qū)別
主動異地采訪與被動異地采訪相比,主動的難度要比被動大。主動異地采訪從前期的創(chuàng)意策劃、選題確定、制定實施方案、聯(lián)絡協(xié)調(diào),到實地采訪的具體工作以及后勤保障等環(huán)節(jié),均由媒體自己完成。而被動異地采訪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主題確定、后勤保障等工作大多由邀請方或組織方完成,媒體記者只需按規(guī)定和要求完成采訪拍攝的具體任務。市級電視臺記者參與的異地采訪以被動為主。
三、如何做好電視節(jié)目異地采訪
做好電視節(jié)目異地采訪,要注意三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前期準備,打好提前量
做好、做足前期工作,打好提前量,對較好地完成異地采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選題策劃和主題確定
異地采訪實施之前,必須做好選題策劃,特別是主動異地采訪。主動異地采訪一般不只是單純做一篇新聞報道,往往是要做一個系列的報道、連續(xù)報道,或者是一部或多個紀錄片、專題片等。比如《天南地北金州人》,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因境內(nèi)盛產(chǎn)黃金,素有“金州”之稱。從金州走出去的兒女在全國各地努力工作,為當?shù)?、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積極奮斗。采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外的金州人,展現(xiàn)他們的精神風貌,激勵其他金州兒女,《天南地北金州人》的選題策劃就源于此。宏觀層面的選題策劃好后,還要明確具體的主題?!疤炷系乇薄钡慕鹬萑藬?shù)量眾多,具體要采訪哪些人,什么人可算得上有代表性?負責北京的采訪小組經(jīng)過反復討論認為,不管是否有成就,不管其身份和地位,主要是看這個人物有沒有積極向上的精神,有沒有閃光的思想,有沒有獨到的見解和觀念,能否給觀眾激勵、啟示,有其中一點,他就可以被列入采訪名單。這種“代表性”的定位得到了臺里和宣傳部的認可。
被動異地采訪也需要選題策劃,但是它更具體,范圍更窄一些。比如,“走進習水”的采訪,筆者當時得到的題目是“赤水河畔話土城”,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題目,須把主題具體化,找到赤水河畔的古鎮(zhèn)——土城的特點和故事,進行采訪拍攝。對于這個專題片,筆者以土城“商幫文化”的歷史淵源以及“四度赤水”等紅色文化作為主線進行采訪拍攝,展現(xiàn)土城前世今生的魅力。
2.節(jié)目表現(xiàn)形式
節(jié)目選題、主題確定之后,節(jié)目的表現(xiàn)形式也要明確,確定是新聞報道還是專題片、紀錄片。“赤水河畔話土城”很明確,就是做成一部電視專題片。而《天南地北金州人》要采訪的人是多個,而且采訪時間并不充裕,所以不能做成人物專題片,采訪組初步確定把節(jié)目表現(xiàn)形式設計為人物新聞或人物訪談兩種。
3.前期聯(lián)絡和資料收集
由于是異地采訪,前期的聯(lián)絡溝通和資料收集極為重要,前期聯(lián)絡溝通扎實、到位,會讓實地采訪更加順利[2]?!短炷系乇苯鹬萑恕繁本┎稍L組的聯(lián)絡開始于一份《北京黔西南州鄉(xiāng)友名單》。采訪組在名單上得到了黔西南籍人在北京的80多人的電話和工作單位等基本信息,然后分別給他們打電話,了解他們是否愿意接受采訪,是否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資料。有10多人給了回音,有意向接受采訪。10多人中有兩三人給了個人簡歷,其他都說采訪組到北京后再聯(lián)系。為了能在到達北京之前更加了解采訪對象的情況,采訪組展開大搜索,打聽有沒有對他們比較熟悉的人,從網(wǎng)上了解他們所在單位的情況,發(fā)一些公共的采訪問題請他們答復,但是收獲不大。這次采訪由于前期的資料收集不是很到位,給后期的實地采訪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
4.采訪之外的后勤工作
主動異地采訪的后勤工作須由媒體和記者自己完成。對于電視節(jié)目的異地采訪來說,采訪拍攝設備的準備是最緊要的。攝像機、記錄卡、話筒、腳架、燈光、照相機、電腦、電池、充電器……一樣不可缺?!短炷系乇苯鹬萑恕繁本┎稍L組一共四人,男記者兩人,女記者兩人。怎么裝這一大堆拍攝設備,怎么帶上飛機,日常出行怎么攜帶?采訪組和臺錄制部的同事研究了幾天才確定了一個相對便捷和安全的辦法。后來在每一次出行途中,采訪組的兩位男記者常常是前胸掛一個大包,后背背一個大包。
四個人到異地10多天的食宿也一個問題,住宿須按標準執(zhí)行,且市級電視臺由于經(jīng)費有限,還需節(jié)約,減少節(jié)目制作成本。而北京的經(jīng)濟消費情況與黔西南州的差距顯然很大。托北京的朋友幫忙,最后在北四環(huán)找到了一個價格合適、簡潔實用的商務酒店。因為每次出去采訪都要帶全套設備,所以出租車是在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偶爾設備帶得較少,大家就乘坐地鐵。由于地域差異,記者們也只能入鄉(xiāng)隨俗,在吃飯問題上努力適應當?shù)氐目谖丁?/p>
(二)敏捷反應,實地發(fā)揮
異地采訪就算前期準備很充分,到實地后仍然有很多情況會發(fā)生變化,而且前期準備工作因為受到時空的影響,實際情況也不一定能夠提前掌控。所以異地采訪需要記者有敏捷的應變能力。
1.采訪日程的調(diào)整
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的采訪計劃需要適時調(diào)整。臺里和宣傳部對《天南地北金州人》節(jié)目提了一個月之內(nèi)要開播的要求,所以前期采訪時間最多只有20天,還須留出時間給后期制作。在出發(fā)之前,采訪組制定的計劃是要完成12人的采訪,平均一天半左右要采訪一人,也預排了時間表。而實際上,時間表到北京后全部被打亂了。從北京剛下飛機,就接到清華大學王教授的短信,說近期他要出長差,不知什么時候回來,只能在第二天早上接受采訪。而時間表上對王教授的采訪是到北京后的第四天。采訪組立即對計劃進行調(diào)整,撥通王教授的電話,確定了第二天采訪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天南地北金州人》北京組總共用17天采訪了13人,采訪日程幾乎沒有按照時間表上走,而是臨時聯(lián)系調(diào)整,根據(jù)采訪對象的時間安排,有時兩天采訪一個人,有時一天采訪兩個人。而且之前聯(lián)系好的人有的沒有采訪到,而臨時又增加了之前沒有聯(lián)系過的人。深圳一個音樂集團的劉總本來不在采訪名單內(nèi),采訪組準備回來的頭天早上,接到臺領導的電話,說劉總正好在北京分公司,可以去采訪。采訪組馬上聯(lián)系了劉總,大家在出租車上過了一遍手里掌握的資料,商量了采訪提綱,一個小時后到公司進行了采訪。
2.采訪現(xiàn)場的應對
第一,內(nèi)容和形式的調(diào)整。根據(jù)掌握的人物或事件、活動的資料,記者異地采訪前會準備好采訪提綱。但是提綱在采訪現(xiàn)場會發(fā)生變化,記者要及時調(diào)整。《天南地北金州人》由于采訪之前對采訪對象的資料掌握得比較有限,現(xiàn)場的交流顯得更為重要。由于采訪對象給予的交流時間很少,而電視節(jié)目必須要有大量的視頻鏡頭,所以,記者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交流,提煉每個采訪對象的采訪要點和亮點。第一天采訪清華大學的王教授時,見面之后采訪組知道王教授還沒有來得及看發(fā)給他的采訪提綱。進行了兩個小時的交流后,采訪組臨時決定把節(jié)目做成新聞人物訪談,隨即整理出訪談題目,正式開始拍攝,大約用了半小時結(jié)束訪談。對于王教授的采訪,確定了《天南地北金州人》系列節(jié)目的表現(xiàn)形式。
第二,訪談題目快速確定。人物訪談節(jié)目,訪談題目是成敗的關鍵。《天南地北金州人》是要在《黔西南新聞聯(lián)播》中播出的新聞節(jié)目,其時長不能超過五分鐘。五分鐘之內(nèi)表現(xiàn)一個人物,必須要抓住其閃光點,且要有故事性。十多位在北京的“金州人”其共同特點是奮進向上,對家鄉(xiāng)有深厚的感情和濃濃的情結(jié),愿意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提供幫助、作貢獻,而他們又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中科院的廖女士和黃女士,在工作中她們是研究員、學者,而在生活中,她們是熱愛生活的普通婦女和母親。記者要抓住這些共同點和不同點,通過與其交流,展現(xiàn)他們身上的光彩。而且,因為情況特殊,這個訪談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采訪王教授以后,其他人的采訪幾乎都是拋棄了預先擬定的采訪提綱,而是現(xiàn)場交流,現(xiàn)場確定訪談題目。正式訪談中,記者又會捕捉之前交流中沒有的信息加以發(fā)揮。這樣做雖然比較倉促,但是可以得到采訪對象最真實的內(nèi)容和情感。
第三,鏡頭的拍攝。電視節(jié)目的一大要素是視頻鏡頭,要用恰當?shù)漠嬅姹磉_語言。而異地采訪記者面臨的情況是,要在短時間內(nèi)拍攝到充足的畫面。筆者參加的“走進習水”——《赤水河畔話土城》專題片的拍攝,雖然是被動異地采訪,但給予的拍攝時間同樣有限。確定采訪提綱后,攝制組先擬出分鏡頭腳本,用兩天時間對土城古鎮(zhèn)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因為是宣傳推介性質(zhì)的專題片,所以畫面質(zhì)量要高,且要具有美感。所以,異地采訪更需要攝像記者有更多關于拍攝技巧的積累。
《天南地北金州人》的畫面拍攝比較特殊。每個采訪對象給予的拍攝時間較短,不能記錄式跟拍人物。除訪談外,還很難拍攝到其他畫面。訪談不是在演播室進行,兩臺攝像機必須互為補充,完成分鏡頭任務。在訪談環(huán)節(jié),采訪組用一臺攝像機作為主機,固定拍全景,完全實錄;另外一臺作為游機,多角度拍攝,對主機進行分鏡頭補充。對于訪談外的其他鏡頭,采訪組只能在正式訪談前后盡最大可能進行抓拍,應收盡收,多拍鏡頭,同時讓采訪對象過后提供一些照片和以往的視頻資料。
第四,采訪場地的解決。做人物訪談節(jié)目,如果沒有演播室,場地也是一個問題?!短炷系乇苯鹬萑恕返脑L談有些是在采訪對象辦公單位拍攝的,有些是在家里拍攝的。在單位、家中的拍攝雖然會有光線不足等問題,但可以采取補光的方式解決,現(xiàn)場要容易可控一些,收音效果也可以得到保證。有些采訪對象因為種種不便,記者只能自己確定訪談地點。有一次訪談是在清華大學校園完成的,由于是中午,校園內(nèi)人也比較多,所以畫面和音質(zhì)都有一些影響。還有一名采訪對象,他只能到采訪組住宿的酒店接受采訪。為了能在一個相對安靜的地點采訪,采訪組在酒店租了一個小會議室,并從大堂搬來幾株盆景裝點,把會議室布置成訪談場地。
3.過程中時時總結(jié)
異地采訪補拍采訪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記者必須在采訪過程中時時不斷總結(jié),以減少下一階段采訪的失誤或缺憾,確保整個節(jié)目的質(zhì)量。在《天南地北金州人》北京采訪中,采訪組白天采訪后,晚上要把拍攝到的素材過一遍,看哪些好的做法可以繼續(xù),哪些不足需要在采訪下一個人時加以調(diào)整和改進。因為拍攝的素材量大,記錄卡的容量不夠,所以,還要把已拍素材從卡上導入電腦上或移動硬盤上,為下一次拍攝騰出記錄空間。
4.文字稿撰寫和后期編輯
對于主題式異地采訪報道或系列報道、連續(xù)報道等,記者應該一邊采訪一邊完成文字稿的撰寫。這樣,一個主題或一個系列,一個連續(xù)報道前期采訪結(jié)束后,一篇文字稿也就出來了。否則,等全部前期采訪結(jié)束后寫稿,由于時間過去久,記者會忘記很多當時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和出現(xiàn)的靈感,影響稿件的質(zhì)量。同時,記者應該具備后期編輯的能力,盡可能在異地對素材進行編輯,至少是初編。以免大量素材堆積,給最終的編輯制作帶來壓力。
(三)調(diào)動資源,求得支持
異地采訪要充分調(diào)動媒體和記者個人的資源,以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是上一級的媒體到下一級的地方采訪,或同級城市媒體之間的異地采訪,獲得當?shù)孛襟w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會容易一些。如果是市級地方媒體記者到更大的城市采訪,要得到支持和幫助會困難一些,但也不是不可能?!短炷系乇苯鹬萑恕凡稍L組在北京的采訪,也得到了當時黔西南州駐北京辦事處的支持。接受采訪的金州人,在接受采訪之外,也幫助采訪組聯(lián)系和推薦其他金州人,同時為采訪組提供了盡可能的幫助。
四、結(jié)語
異地采訪對記者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是一種考驗。市級電視臺記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鍛煉好自己的組織、策劃、溝通以及前期采訪和后期編輯的能力,積累相當?shù)慕?jīng)驗,同時具有較高的新聞敏感性和臨場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才能做好電視節(jié)目的異地采訪。
參考文獻:
[1] 蔣超群.論新聞記者異地采訪的技巧[J].現(xiàn)代視聽,2010(S1):53.
[2] 楊靜雅.地方媒體記者如何“走”好異地采訪?[J].中國記者,2015(6):106.
作者簡介 劉國蘭,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節(jié)目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