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芬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病程持續(xù) 3 個月以上,不能歸因于可識別的、已知的特異性病理(如感染、腫瘤、骨質(zhì)疏松、骨折、結(jié)構(gòu)畸形、神經(jīng)根綜合征或馬尾綜合征)的下腰痛[1]。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常規(guī)治療本病方法是口服非甾體抗炎藥、肌松藥等[2],但此類藥物治療顯效慢、易復發(fā),常伴有一定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近年來我科采用阿是穴拔罐放血配合八段錦治療氣滯血瘀型CNLBP 獲得較好療效,對CNLBP 患者腰痛、腰部功能障礙及其引起的前庭功能障礙和焦慮狀態(tà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 CNLBP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康復醫(y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yè)委員會專家組制定的《中國急/慢性非特異性腰背痛診療專家共識》[3]:①有腰部外傷病史、勞損或受寒病史;②下腰部疼痛反復發(fā)作或慢性進行性加重,腰部有固定壓痛點或者廣泛性壓痛,無間歇性跛行;③無系統(tǒng)性疾病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④病程>3 個月。
1.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姚乃禮主編的《中醫(yī)證候鑒別診斷學》[4]辨為腰痛氣滯瘀證,癥見:腰部疼痛拒按,痛有定處,以刺痛或脹痛為主,夜間為甚,舌暗淡或瘀紫,脈弦澀。
1.3 納入標準 ①年齡20~70 歲;②影像學檢查未見腫瘤、結(jié)核、骨折等;③入組前4周未接受任何治療;④Fukuda 踏步試驗陽性;⑤伴有焦慮狀態(tài);⑥生命征平穩(wěn);⑦依從性良好。
1.4 排除標準 ①腰椎及椎管內(nèi)腫瘤、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膀胱疾病、婦科疾病等引起的腰痛者;②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征或運動缺陷者;③患有嚴重的心、肺、腦、肝、腎、血液系統(tǒng)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④合并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5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針灸科門診及住院的氣滯血瘀型CNLBP 患者6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22~68歲,平均(38±7)歲,病程14~25周,平均(17±3)周;觀察組 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齡34~70 歲,平均(45±7)歲,病程16~32周,平均(22±2)周。2組性別、年齡、病程、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Roland-Morris 腰椎功能障礙問卷(RDQ)評分、Fukuda 踏步試驗中前行距離及身體旋轉(zhuǎn)度數(shù)、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2。
2.1 對照組 患者取俯臥位,取穴: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腧穴包括雙側(cè)腎俞、氣海俞、大腸俞及患側(cè)環(huán)跳、委中、懸鐘、昆侖。操作方法:穴位常規(guī)消毒,選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無錫佳健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30 mm×40 mm),醫(yī)者采用單手進針法垂直刺入穴位,以患者得氣為宜,施以平補平瀉手法20~30 s,留針 30 min。1次/d,1 個療程治療 5次,療程間間隔2 d,共治療2 個療程。
2.2 觀察組
2.2.1 阿是穴拔罐放血 患者取俯臥位,取穴:腰背部阿是穴或伴有明顯條索感處,每次不超過3 個阿是穴。操作方法:用碘伏消毒阿是穴或伴有明顯條索感處,消毒的直徑范圍6~7 cm;選用一次性頭皮針(浙江康德萊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55 mm×20 mm)快速針刺上述部位及其周圍皮膚9次,深度 0.1~0.2 寸,局部拔罐(坐罐)10 min;10 min 后取罐,擦拭血跡,局部皮膚用碘伏再次消毒,囑患者當日放血處勿接觸水。每2天1次,共治療2周。
2.2.2 八段錦功法練習 八段錦功法以2003 版八段錦視頻[5]為基礎,每次在患者做完拔罐放血后,指導患者做八段錦功法練習,共包括8 式,依次為:①兩手托天理三焦;②左右開弓似射雕;③調(diào)理脾胃需單舉;④五勞七傷往后瞧;⑤搖頭擺尾去心火;⑥兩手攀足固腎腰;⑦攢拳怒目增氣力;⑧背后七顛百病消。練習過程以無痛為原則,早、晚各 1次,每次 10 min,連續(xù)練習 2周。
3.1 腰部疼痛程度評定 治療前后采用VAS[6]進行評估。使用1 個游標卡尺,標有0~10 刻度,每個數(shù)字距離呈等分,0 端代表無痛,隨著刻度數(shù)值的增加疼痛程度隨之逐漸加強,10 端代表疼痛劇烈、無法忍受。指示患者在卡尺上標記與他們所感到的疼痛程度相對應的位置,并做出標記,研究人員根據(jù)患者的標記位置進行評分。
3.2 腰部功能障礙程度評定 治療前后采用RDQ[7]評估。RDQ 包含 24 個問題,主要涉及腰痛對行走、彎腰、坐位、臥位、穿衣、睡眠、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的影響等項目,各項目分值累加即為最后實際得分,最低分為0 分,最高分為24 分。分值越高,表示腰部功能障礙越嚴重。
3.3 前庭功能評估 治療前后采用Fukuda 踏步試驗[8]判定:患者閉眼原地踏步 50次,結(jié)束時記錄患者前行距離和身體旋轉(zhuǎn)度數(shù)。試驗陰性:前行距離<小于50 cm,身體旋轉(zhuǎn)度數(shù)<30°。
3.4 焦慮程度判定 治療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9]。SAS 共有 20 個問題,每個問題的評分范圍為1~4 分(很少、有時、經(jīng)常和總是)。判定標準:<50 分為無焦慮,≥50 分且<60 分為輕度焦慮,≥60 分且<70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
3.5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制定,治愈:腰痛癥狀消失,腰部活動自如;好轉(zhuǎn):腰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未愈:癥狀無改善。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以()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5.1 2組治療前后 VAS 評分、RDQ 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 VAS 評分、RDQ 評分比較() 分
表1 2組治療前后 VAS 評分、RDQ 評分比較()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對照組例數(shù)33觀察組RDQ評分15.12±2.06 6.57±1.421)14.39±2.14 4.31±0.461)2)33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VAS評分6.39±1.47 3.42±1.091)6.41±1.39 2.03±0.571)2)
5.2 2組 治 療前 后 SAS 評 分 、Fukuda 踏 步試 驗 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 SAS 評分、Fukuda 踏步試驗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 SAS 評分、Fukuda 踏步試驗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前行距離/cm 59.1±3.1 58.8±2.3 59.2±2.1 47.2±2.21)2)組別例數(shù)對照組33觀察組33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SAS評分/分62.5±3.2 61.9±2.6 61.3±2.5 46.3±2.61)2)Fukuda踏步試驗身體旋轉(zhuǎn)度數(shù)/°50.6±2.8 50.0±1.5 50.8±1.3 28.7±1.71)2)
5.3 2組療效比較 見表3。
表3 2組療效比較
CNLBP 屬中醫(yī)學“腰痛病”范疇,氣滯血瘀型腰痛發(fā)生多與跌仆閃挫和慢性勞損有關(guān)。外傷后經(jīng)脈氣血損傷,日久血行不暢;或腰部慢性勞損,致經(jīng)絡氣血阻滯不通,瘀血停滯,腰部氣血不利引起“不通則痛”[11]。依據(jù)“邪去正自安矣”理論,本研究采用阿是穴拔罐放血以調(diào)氣理血,疏通經(jīng)絡,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
CNLBP 會影響人體腰椎的穩(wěn)定性,對人體平衡功能造成障礙[12],前庭系統(tǒng)是控制人體平衡的關(guān)鍵要素[13]。本研究結(jié)果初步表明觀察組能有效地改善前庭功能,從而提高人體的平衡,增強腰椎的穩(wěn)定性。有研究表明八段錦功法能加強皮層-腦橋-小腦的神經(jīng)回路調(diào)節(jié),增強大腦皮層功能,使人體的精細運動更精準,以提高平衡功能[14]。八段錦功法中“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兩個動作,是通過腰脊旋轉(zhuǎn)運動帶動整個軀干的靈活屈伸,提高腰椎核心穩(wěn)定性,達到防治腰痛目的;“兩手托天理三焦、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可以拉伸整個腰背部肌群,疏通督脈,使腰部氣血流利充盛,同時帶脈氣血得到流轉(zhuǎn),健身固腰[15];“左右開弓似射雕、五勞七傷往后瞧”等伸展性動作,是通過牽拉肌群來增加關(guān)節(jié)活動范圍,增加了腰、膝、踝關(guān)節(jié)的靈活性,增強肌肉協(xié)調(diào)性,從而提高平衡功能。
在治療CNLBP 時不僅要關(guān)注患者身體功能,還要重視心理的調(diào)節(jié),方能取得較好的療效。氣滯血瘀型CNLBP 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導致肝失調(diào)達,疏泄失司。《血證論》云:“以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不致遏郁,則血脈流暢?!庇^察組對腰背部阿是穴或伴有明顯條索感處行拔罐放血,血行則氣行,促進肝氣舒暢調(diào)達;再配合八段錦功法練習,促進氣血運行暢通,增強人體正氣,暢通人體氣機,平衡能量系統(tǒng),維持或恢復身心和諧,達到精神寧靜平和的目的,從而緩解疼痛,減輕臨床癥狀[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