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智勇
(松滋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湖北 荊州 434200)
血壓升高易引起腎臟組織微血管病變,使腎小球長期處于高壓、高灌注狀態(tài),導(dǎo)致血管濾過功能發(fā)生障礙,腎小球濾過血尿酸(UA)能力下降,使血UA合成增加,最終引發(fā)高尿酸血癥。硝苯地平緩釋片是臨床治療高血壓的有效藥物,可有效擴張血管動脈和外周動脈,抑制血管痙攣,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高血壓,對頑固性重度高血壓也有較好的效果,與纈沙坦聯(lián)合應(yīng)用,對治療效果有協(xié)同促進作用,可增加藥物的有效性與生物利用度[1]。纈沙坦能夠選擇性地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進行結(jié)合,阻斷UA重吸收過程中陰離子交換途徑,進而阻止UA在近曲小管重新吸收,提高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的循環(huán)血流量,有助于血UA的排泄[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纈沙坦聯(lián)合硝苯地平對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血UA、尿酸清除率(Cua)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松滋市人民醫(yī)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與觀察組(5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7、23例;年齡45~80歲,平均(65.40±7.68)歲;高血壓病程1~12年,平均(6.27±1.35)年;高尿酸血癥病程1~10年,平均(5.34±1.18)年。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各25例;年齡44~81歲,平均(64.97±7.88)歲;高血壓病程1~13年,平均(6.31±1.42)年;高尿酸血癥病程1~9年,平均(5.28±1.2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與治療》[3]與《高尿酸血癥》[4]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在未服降壓藥的平靜狀態(tài)下收縮壓(SBP)≥ 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DBP) ≥ 90 mmHg;血UA>416 μmol/L;未接受過降尿酸藥物治療者等。排除標準:治療前3 d服用相關(guān)降壓藥物與利尿藥物者;嚴重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者;有甲亢、皮質(zhì)醇增多癥等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伴有嚴重器質(zhì)性損傷、惡性腫瘤者等。所有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忌煙酒,接受清淡、低嘌呤飲食,同時對照組患者進行硝苯地平緩釋片(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52,規(guī)格:20 mg/片)治療,30 mg/次,1次/d。在上述治療的同時,觀察組患者聯(lián)合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17,規(guī)格:80 mg/粒)治療,8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治療8周后參照《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2017修訂版)》[5]《中國腎臟疾病高尿酸血癥診治的實踐指南(2017版)》[6]中的診斷標準,顯效:兩組患者的SBP、DBP水平降低≥ 20 mmHg或恢復(fù)至正常值,血UA降低≥ 20%,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兩組患者的SBP、DBP水平降低10~19 mmHg,血UA降低10%~19%,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兩組患者的SBP、DBP水平下降<10 mmHg或升高,血UA降低<10%或升高,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未出現(xiàn)好轉(zhuǎn)甚至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血壓水平。分別治療前與治療4、8周后的清晨,患者休息30 min后進行SBP、DBP測量,連續(xù)測量3次,每次間隔5 min,取其平均值。③血UA、Cua水平。治療前與治療4、8周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患者靜脈血2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UA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4、8周后留取患者24 h尿液,時間:當天早晨7∶00至第2天早晨7∶00,將留取的尿液存放于一個帶蓋的容器中,取約50 mL進行尿酸酶法檢測尿尿酸(UUA),Cua=UUA×平均每分鐘尿量/SUA。④炎性因子。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空腹靜脈血3 mL,血清制備方法同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應(yīng)蛋白(hs‐CR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其中計數(shù)資料(臨床療效)、計量資料(SBP、DBP,血UA、Cua,血清 IL‐6、TNF‐α、hs‐CRP 水平)分別采用 [例 (%)]、(±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t檢驗,而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8周后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血壓水平 治療4、8周后兩組患者SBP、DBP水平與治療前比均呈降低趨勢,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s, mmHg)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s, mmHg)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4周后比,#P<0.05。SBP:收縮壓;DBP:舒張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SBP DBP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對照組 50 158.33±14.59 142.48±11.26* 130.24±9.73*# 103.42±4.51 92.47±5.76* 85.68±7.76*#觀察組 50 156.68±14.35 137.54±10.83* 123.76±7.65*# 102.41±4.24 88.31±4.49* 75.40±6.78*#t值 0.570 2.236 3.702 1.154 4.028 7.05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UA、Cua水平 治療4、8周后兩組患者血UA水平與治療前比均呈降低趨勢,而Cua水平呈升高趨勢,觀察組患者血UA水平低于對照組,Cua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UA、Cua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UA、Cua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4周后比,#P<0.05。UA:尿酸;Cua:尿酸清除率。
組別 例數(shù)血 UA(μmol/L) Cua(mL/min)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對照組 50 491.95±40.43 456.72±38.76* 398.68±47.76*# 4.18±0.53 5.14±0.79* 5.61±0.25*#觀察組 50 492.55±40.14 418.47±42.28* 307.54±48.86*# 4.12±0.47 5.96±0.88* 6.23±0.24*#t值 0.074 4.715 9.432 0.599 4.903 12.65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炎性因子 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hs‐CRP:超敏‐C 反應(yīng)蛋白。
組別 例數(shù) IL‐6(ng/L) TNF‐α(ng/L)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50 52.38±5.84 35.84±4.16* 29.14±8.39 15.38±2.69* 9.54±1.64 7.23±0.96*觀察組 50 52.46±5.92 29.57±3.67* 29.37±7.95 12.27±3.05* 9.77±1.83 5.02±0.85*t值 0.068 7.992 0.141 5.407 0.662 12.18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高血壓會引起大血管、微血管病變,造成腎小球前動脈阻力持續(xù)增高,導(dǎo)致腎小球局部組織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多,導(dǎo)致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生,體內(nèi)血UA堆積過多,易形成尿酸性腎結(jié)石與尿酸性腎病,進而引發(fā)高血壓,故高血壓與高尿酸血癥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硝苯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可阻止鈣離子流入細胞內(nèi),使心肌收縮性降低與血管擴張,進而減少心肌耗氧,通過擴張冠狀動脈使心肌供血得以恢復(fù),并通過擴張周圍血管達到降壓的目的,硝苯地平降壓效果雖好,但其迅速擴張小血管,易影響循環(huán)系統(tǒng)血容量,導(dǎo)致部分患者出現(xiàn)心動過速、心悸等癥狀[7‐8]。
纈沙坦主要是通過降低內(nèi)皮素釋放血管因子水平,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促進緩激肽形成,使腎血流量增加,降低醛固酮分泌,從而達到降壓目的[9]。另外,纈沙坦是臨床上公認的一種既可以降低血壓,又可以降低UA水平的藥物,該藥物是通過抑制腎小球遠曲小管對UA的重吸收,從而促進其排泄,達到降UA作用[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8周后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者治療4、8周后SBP、D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纈沙坦聯(lián)合硝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降低血壓水平。
高血尿酸水平會導(dǎo)致腎臟血UA結(jié)晶的形成,并激活大量白細胞,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如血清IL‐6、TNF‐α、hs‐CRP,損傷血管內(nèi)皮功能、加劇體內(nèi)炎癥反應(yīng)[11]。纈沙坦可提高腎素和血管緊張素水平,激活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并促進一氧化氮的釋放,改善內(nèi)皮功能,緩解氧化應(yīng)激損傷,從而改善炎癥反應(yīng)[12]。血UA是人體嘌呤核苷酸代謝的終末產(chǎn)物,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嚴重可導(dǎo)致患者痛風。有研究報道,纈沙坦可通過近曲腎小管離子交換途徑來干擾尿酸鹽的運轉(zhuǎn),抑制近曲小管對血UA的重吸收,促進血UA的排泄,以達到降低UA水平的目的[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4、8周后血UA 水平及治療 8 周后血清 IL‐6、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而Cua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接受纈沙坦聯(lián)合硝苯地平治療可降低血UA水平,提高Cua水平,從而抑制機體炎癥反應(yīng)。另外,需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暴飲暴食,要節(jié)制飲食,嚴格控制高嘌呤食物(動物內(nèi)臟、火鍋、老火湯、貝殼類等)的攝入,同時要避免飲酒,多吃谷類食物和新鮮的水果蔬菜,保證日常飲水量,不要長時間憋尿,要勤排尿,需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
綜上,纈沙坦聯(lián)合硝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可提升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降低患者血壓、血UA水平及機體炎性因子水平,可在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