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諺
【摘要】伴隨著網(wǎng)絡的興起,“微作文”應運而生,它符合小學生自由表達的個性發(fā)展,對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小學“微作文”寫作訓練的價值,簡述了當前小學“微作文”寫作訓練的研究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提出“微作文”寫作訓練的策略:豐富寫作訓練形式、拓寬學生思維、積累寫作素材、鼓勵個性表達、開展多元評價。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微作文;寫作訓練;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7—0092—04
“微作文”是指字數(shù)少、篇幅短的作文,與傳統(tǒng)的“大作文”相比,不受文章格式、結(jié)構(gòu)體裁、表達方式等限制,寫起來用時短,既可以隨時隨地記敘自己的所見所聞,又可以個性地抒發(fā)自己的所思所悟,即興性、自由性特征明顯,更受學生喜歡。但部分教師對“微作文”寫作訓練的價值認識模糊,思想上不夠重視,為此,筆者經(jīng)過查閱相關(guān)文獻資料,開展具體研究,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微作文”寫作訓練談談自己的體會。
1.順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微信、微博、微影視、微商、微課等應運而生,完全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交際方式,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方式。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微作文”也隨著教育的發(fā)展悄然出現(xiàn)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其形式短小精悍,內(nèi)容生動活潑,符合學生自由表達的寫作習慣,深受學生喜愛,也便于師生交流傳閱,成為語文教師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2.適應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傳統(tǒng)的“大作文”寫作要求學生一學期寫八篇,且大多是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和小學生有限的生活閱歷有距離,學生普遍感覺不會寫、不想寫。況且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做事不受束縛,如果一開始就進行中規(guī)中矩的“大作文”練習,按照審題立意、布局謀篇地進行套路要求,會使他們產(chǎn)生“望文生畏”的膽怯思想。而開展字數(shù)少、費時少、主題單純的“微作文”寫作訓練,鼓勵學生大膽地寫、自由地寫、真誠地寫,正好符合小學生探究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實現(xiàn)了他們自由表達的需求。
3.符合小學生書面表達的要求。思想是寫作的靈魂,寫作的本質(zhì)就是記錄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即有話想說、有話要說、有話能說。葉圣陶先生說過:“我想勸大家不要把作文當技能看,說或?qū)懰萍寄?,實質(zhì)上是其人的表現(xiàn)?!盵1]意思是寫文章要做到“我手寫我心”,用自己的語言自由地表達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寫作的內(nèi)容和形式更加貼近生活。實踐證明,長期堅持生活化的“微作文”寫作訓練,必然能使學生觸摸到寫作的本質(zhì),就是用文字愉悅地表達心聲,進行思想交流,從而避免“假、大、空”內(nèi)容的出現(xiàn),避免了“第一粒紐扣就扣偏”的危險,有利于學生良好作文習慣的養(yǎng)成。
4.搭建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平臺?!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1年版)》指出,要讓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2]。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重作文教學,尤其小學階段,要特別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及時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不管寫得長或短,只要文從字順、具有真情實感就行。而長久堅持“微作文”寫作訓練,必然會為提升學生善觀察、會思考、能表達的綜合素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關(guān)于小學“微作文”的研究文獻比較多,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段懽鳎夯貧w童年精神的永無鄉(xiāng)——基于童年精神視野下“微寫作”的思考與探索》一文中,作者以新的課程意識與理念為支撐,認為“微作文”是兒童精神世界的一種必然回歸,從回歸童年精彩生活、發(fā)揮兒童奇幻想象、尊重兒童自我表達、寬容兒童自由思想、追求兒童自在境界等方面,闡述了兒童“微作文”寫作訓練的路徑[3]?!缎W語文“微作文”研究述評》一文中,作者基于檢索的文獻,梳理了小學語文“微作文”的價值、研究現(xiàn)狀、實踐策略,反思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微作文”的教學建議,尋求教學改進措施[4]。《小學語文課堂“微寫作”的實踐和思考》一文中,作者立足于小學寫作課堂教學,指出了“微寫作”的三個課堂教學辦法,精心設計體驗活動實施微作文寫作訓練,合理利用文本教學融入微作文寫作訓練,適時進行指導評價持續(xù)微作文寫作訓練[5]。以上三篇文章從不同層面論述了學生“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微作文的問題,既有宏觀層面的理論研究,又有微觀層面的具體寫作訓練辦法,是當前小學“微作文”寫作訓練研究的一個縮影,但教師要想在自己的教學中加以應用顯得有些困難,研究成果看起來合理,卻不適合我們縣域小學的實際。因此,筆者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加以思考,力求形成科學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學生學情的“微作文”寫作訓練策略。
1.把握不同年級重點,堅持分類施策,豐富寫作訓練形式。不同年齡的學生其認知水平、思維方式不盡相同,且隨著年齡增長心智不斷發(fā)展。教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有梯度的“微作文”寫作訓練,采取靈活的寫作訓練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寫作要求逐步提升,教師必須把握這一點,逐級提升訓練策略。小學一二年級以寫話為主,強調(diào)用教材中的詞語造句,選取有趣的圖片看圖寫話,記錄夢中的場景、自己的一個奇思妙想,也可以是對身邊人和事物的簡單描寫、敘述、感嘆。標題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可以分段寫,也可以直接用一段完成。三四年級,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用心體驗周圍的生活,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不拘一格地寫出來,尤其要寫自己認為最有趣的、感覺特別新奇的事物,或者是自己印象最深的、打動自己心靈的東西,必須把內(nèi)容寫清楚、過程寫具體,可以記生活日記,也可以寫小作文,還可以發(fā)布在班級QQ群、微信群,與同學積極交流,互相取長補短。五六年級,注重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積蓄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要培養(yǎng)學生用心觀察周圍世界的好習慣,由低年級無意識、隨意地寫自己的見聞,過渡到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閱歷,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感知陌生的事物,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記敘事情、描摹心情、說明事物、發(fā)表看法等,力爭做到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摯、結(jié)構(gòu)清晰、思想有一定的深度。只有準確把握層級寫作訓練特點,學生的寫作訓練才能取得一定成效。
2.突出課本范文引領(lǐng),夯實寫作基礎,拓寬學生思維。語文教育家于漪說過,懂得在“博采”的基礎上“約用”的道理,學習把閱讀中汲取的營養(yǎng)“遷移”到寫作之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6]。教材中的課文經(jīng)過了編者的嚴格篩選,大都是作者對生活的觀察、思考、感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體驗,其中的許多篇目經(jīng)久不衰,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些課文中“微作文”寫作訓練的素材比比皆是,比如典型的詞句、層次清楚的段落、精彩的故事、感動的人物等等。教師只要充分挖掘利用,找出合適的切入點,通過恰當?shù)膶懽饔柧毞绞?,必然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以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為例,對文中動作描寫學以致用,可讓學生用文中的“披、鼓、露、甩”進行說話寫作訓練,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思考、創(chuàng)作,寫出的“微作文”較為精彩:“我家的小花貓披著漂亮的外衣,走起路來甩著毛茸茸的尾巴。遇到老鼠時,它馬上鼓起眼珠,露出鋒利的爪子,小老鼠束手就擒。”學生對范文中的動詞描寫學習到位,場面描寫活靈活現(xiàn),是成功的“微作文”寫作訓練。
模仿是小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本途徑,通過模仿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維?!胺聦憽本褪恰拔⒆魑摹睂懽饔柧毜幕痉绞街?。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年級都有兒歌、短詩、古詩內(nèi)容,筆者以此指導學生仿寫“童詩”,經(jīng)過長期堅持,從起初二三年級語言直白、“詩味”蒼白的稚嫩,到五六年級表現(xiàn)出想象無窮、情趣盎然的境界,都是仿寫的功勞。比如,四年級仿寫童詩《樹》,學生表現(xiàn)非凡:“樹很調(diào)皮,秋天一到,五顏六色的羽毛到處飛?!苯M織六年級學生仿寫《仰望白云》,很有新意:“仰望白云,像小船、像蘑菇,令人著迷,是爺爺?shù)难蛉号艿搅颂祀H,是我的棉花糖讓我流口水。我要變成白云,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這些仿寫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啟迪了心智,提高了審美能力,寫作成了一件輕松的事。
續(xù)寫、改寫、擴寫、縮寫,也是利用教材資源進行“微作文”寫作訓練的有效方式。不管哪種方式,長期堅持,都能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寫作能力。
3.用好生活的活水源泉,走向生活實踐,積累寫作素材。生活能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走向生活可以積累大量的、豐富的素材,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生活中,人際交往、人文風情、精彩活動等都可以作為學生習作的源泉,關(guān)鍵是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用心體驗、悉心記錄。以“微作文”的方式積累起來,或長或短,形式不限,只要是學生自己真實的見聞感受即可。
除了積累,還要懂得取舍。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每天記錄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篩選、加工、優(yōu)化。周末將一周記錄的內(nèi)容“過篩子”,留存幾個自己認為最美的風景、最感人的事情、最精彩的活動等,展開回憶、聯(lián)想,增加一些細節(jié)描寫、事情經(jīng)過、個人感受體悟,力爭把素材寫具體、生動。月末回過頭來對積累的素材進行分類,可分為寫人的、敘事的、寫景的、說明事物的、發(fā)表看法的。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建立起豐富的生活素材庫,搭建起一座“微作文”通向“大作文”的堅實橋梁。
4.設置開放命題,激發(fā)思維靈感,鼓勵不同表達。小學生喜歡言行自由,對教師千篇一律的命題作文比較排斥,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設置開放性的“微作文”寫作訓練命題,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寫作是件愉快的事。如果一定要給學生固定的命題,切忌在題材上、表達手法上、結(jié)構(gòu)上做過多的限定,以免影響學生思考的廣度深度、思維發(fā)散的方向等,給學生寫作造成障礙。
對于同一命題,每個學生的思考方式、理解方向、寫作方法定會不同,教師要鼓勵學生抒發(fā)個性、自由創(chuàng)作。如,學校舉辦了“經(jīng)典誦讀”活動,筆者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了坦誠的交流:有的學生說誦讀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彩不斷;有的學生說參與的同學個個精神抖擻,沉著中帶點緊張,惹得臺下的同學心情時而緊張、時而激動;有的學生分析本班之所以能夠取得好成績的原因。筆者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見聞感受寫出來,鼓勵他們自主選材,突出細節(jié)描寫,采用不同修辭、不同表達方式給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如此做法很有效果。這樣的“微作文”寫作訓練,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意識,照顧了學生的差異性,學生通過筆尖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想法、真切的感受,寫出的作文也是各有千秋、別開生面,使讀者讀其文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作文教學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局面。
5.融入激勵因素,開展多元評價,點燃寫作熱情。學生作文寫得再好,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有效評價,寫作興趣也會逐漸喪失,因此,融入評價機制,是鞏固作文寫作訓練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從評價的方式上來說,可以交替使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方式;從評價的內(nèi)容上來說,可以評價作文的整體結(jié)構(gòu)、題材的選擇、表達方式的運用等;從評價的功用上來說,可采取差異化評價,對優(yōu)秀作文從整體水平上進行評價,可以等級呈現(xiàn)。當然,“微作文”評價切忌拘泥于錯字、病句的修改上,更要從大處著眼,欣賞好的段落、好的選材、好的立意等,從整體上開拓學生寫作的思維,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筆者多年來堅持“課前五分鐘評價”的辦法,卓有成效。課前預留一分鐘,讓學生朗讀自己的“微作文”,或者將提前準備的電子版作文投放到“班班通”設備上。后四分鐘賞析評價,要么由學生主動舉手評價,要么點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既要指出其中的缺點,還要指出優(yōu)點。最后由教師綜合評價。這種評價辦法反饋及時,可以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總之,“微作文”因其“微”,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記錄,隨心所欲地抒寫,符合小學生的表達需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采取靈活的寫作訓練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由開放的作文心態(tài),通過“微作文”寫作訓練,整體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劉國正.葉圣陶教育文集(卷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2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3]劉亞華.微作文:回歸童年精神的永無鄉(xiāng)——基于童年精神視野下“微作文”的思考與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5(Z2):54-57.
[4]王成.小學語文“微作文”研究述評[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9(06):42-47.
[5]徐偉榮.小學語文課堂“微作文”的實踐和思考[J].教育觀察,2019(11):75-76.
[6]于漪.于漪教師教作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0.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