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娟
導讀:在繪本教學逐漸成為教師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重要方式的背景下,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高階的語言表達技能,研究語用背景下小學語文繪本教學的相關(guān)方法,本文通過查閱相關(guān)資料,立足小學語文繪本教學實踐,先分析小學教學中融入繪本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可行性,然后探索語用背景下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感悟能力、聽辨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以繪本為載體,幫助學生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語用”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繪本教學是相較傳統(tǒng)課本教學而言的一種新型教學,通過圖畫加內(nèi)容的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近年繪本教學逐漸被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其獨特的魅力能提升小學生的“聽、說、讀、寫、思”幾方面能力。語文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培養(yǎng)好學生的語用能力,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目標,教師借助繪本資源,鍛煉學生語用能力,這對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繪本教學中鍛煉與發(fā)展學生語文語用能力的可行性
(一)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
語文是工具性較強的學科,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講,需要充分發(fā)揮該門課程的工具學特征,讓教學更有實踐性和運用性,以便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更多地運用于日常生活中?;谶@一前提,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將這一項任務(wù)當作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斷鉆研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認真探索繪本教學方式,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促進其語文綜合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繪本圖文并茂且十分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性,普遍比較愛玩,容易抵觸枯燥乏味的“老學究”式填鴨教學,對單調(diào)的內(nèi)容沒有興趣,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一些新鮮有趣的內(nèi)容上。繪本大多圖文并茂,通過鮮明新穎的圖文畫面,能給學生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帶給學生新鮮有趣之感,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興趣?;谶@一層面,通過繪本圖文,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故事走向,需要努力挖掘繪本優(yōu)勢和作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繪本為載體,鍛煉學生語用能力。
二、在繪本教學中鍛煉與發(fā)展學生語文語用能力的相關(guān)探索
(一)在繪本教學中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文字聽辨能力
語言聽辨能力,就是學生對語言能聽得明白,準確辨別說話人所表達的意思,“會聽話”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會聽話”是學生踏入社會后交際的第一步,人們常說的“對牛彈琴”就是因為聽話的人不能準確理解說話人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語言聽辨能力,就是訓練其將來融入社會的能力,讓他們成為善于思考、有主見、有見識的人。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學習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生字和多音字,本文作者羅伯特·E.威爾斯本身就是從事兒童繪畫工作的創(chuàng)作家,在教學時可插入繪本共同教學。首先教師在上課前可先讓學生觀看全文閱讀課件,通過視頻帶字幕的方式播放,讓學生對文章有大致了解。在學生聽完之后,教師可提問:“本文主要介紹了幾種事物的速度?請同學們自由舉手回答。”之后學生開始舉手,但有可能很多同學的回答是不對的,這就是聽辨能力教學的第一步,通過聽視頻讀課文,能大致了解全文重點。這時教師再針對這一問題,提醒學生認真聆聽,反復播放視頻,讓學生在聽語音的過程中了解全文大意。聽辨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在于“聽”與“辨別”,聽懂的同時能分析出句子內(nèi)涵。之后可以找一些相關(guān)繪本,并將繪本內(nèi)容制作成音頻形式,讓學生一邊看繪本,一邊聽音頻進行學習,教師再以提問的方式測試學習的效果。比如,選擇本文作者羅伯特·E.威爾斯的著作《藍鯨是最大的嗎》協(xié)助教學,在學生都拿到這個繪本之后,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繪本音頻,這樣更有利于他們掌握聽辨能力的提升方法。問題一為:“藍鯨阿布長大后身長多少米?體重多少噸?”問題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什么?最高有多少米?”問題三:“多少個地球可抵得上一個太陽的大小?”由于小學生聽辨能力有限,因此教師設(shè)置問題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并且盡量提一些直觀基礎(chǔ)的問題,讓學生逐漸訓練,逐步增加難度,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準備好紙筆,將自己聽到的問題答案一次性寫下來。通過繪本結(jié)合課文教學,讓學生學會“聽聲辨意”,逐漸培養(yǎng)其語言聽辨能力,只有學會了語言能力的第一步“聽”,之后的“說、讀、寫、思”才會更容易。
(二)繪本教學中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繪本的主要特點在于圖文并茂,其中精美的圖畫占據(jù)了整本書的大部分而文字較少,很適合拿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這種圖多字少的形式,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對漢字認識較少,但想象力卻很豐富。讓繪本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以繪本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深受學生和教師的青睞,通過繪本故事讓學生學會講故事,鼓勵他們根據(jù)繪本內(nèi)容練習口語表達,這對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非常有效。
例如,小學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字里行間充滿對家鄉(xiāng)和童年生活的懷念,訓練表達能力第一步是讓學生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上課時教師進行引導:“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之后板書課題,教師自己先讀一遍課文,列出文章中的生字讓學生認識,并隨意抽取學生朗讀課文,然后繼續(xù)讓學生默讀思考:“文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請知道的同學舉手表達。有學生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敝罂勺寣W生兩人一組,互相把文中喜歡的句子讀給同學聽,這也是一種表達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引入繪本《外婆家的小屋》進行協(xié)助教學,這本繪本圖冊精美、語言親切,很適合五年級的學生閱讀。比如,教師先讀這一句:“外婆家的小屋雖然簡單,但春夏秋冬季節(jié)輪換每一個季節(jié)都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記憶。春日里的生機勃勃,夏日里的竹林納涼,秋日里的瓜果飄香,冬日里的圍爐吃瓜,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一份限定的回憶?!边@本繪本和課文一樣,都表達了對舊人、舊事的不舍和懷念之情,在教育上有異曲同工之處。讓學生分別將繪本中喜歡的句子朗讀出來,并簡單講述喜愛理由,這樣的表達訓練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口頭表達興趣和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語言上有更多積累。之后還可讓學生主動講述生活中讓自己難忘的人和事,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在繪本教學中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主要教會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認知。繪本內(nèi)容豐富、畫面精美,適合小學生在課堂或閑暇時間閱讀,通過繪本閱讀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悟自主探索和分析的過程。小學教學也不僅局限于課本教學,適當擴充閱讀范圍,能豐富學生的見識和學識,對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梅花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過“祖父愛梅花”理解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所謂閱讀理解能力,就是通過讀課文的句子,知道語言背后蘊含的含義。教師先列出問題:“仔細閱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梅花說了哪幾件事?”學生通過閱讀尋找答案。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獨自找全五件事耗時較長,可讓其分組討論,得出結(jié)論:“讀詩落淚、珍愛梅圖、不能回國、贈墨梅臥、送梅花圖。”之后教師可結(jié)合一些繪本,加深學生這種語言能力的運用。比如,引入繪本《獾的禮物》,同樣通過先設(shè)置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的方式進行鞏固:“說說這一繪本主要講述了什么樣的故事?你能從中讀出什么?”該繪本講述了獾樂于助人的一生,雖然主人公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會一直活在朋友的記憶中。學生帶著疑問探究,更容易深刻理解繪本主旨: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勞而獲、一事無成才可怕,要追尋生命的意義。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學會不管閱讀什么文章,都要成功讀取文字背后蘊含的深刻信息。通過繪本教學,充分凸顯訓練學生語言閱讀理解能力的意義。
(四)在繪本教學中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內(nèi)容,寫作能力訓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繪本內(nèi)容豐富多樣,表達鮮明而直接,是學生閱讀的重要輸入工具,而寫作更注重知識的輸出。通過繪本閱讀輸入,能擴大學生的知識輸入,只有輸入得足夠多,輸出才會變得更有效率。要充分挖掘繪本知識的價值,帶領(lǐng)學生提煉繪本中優(yōu)質(zhì)適用的內(nèi)容,不斷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中,課文中提到魯迅先生總是為自己想得少,替別人考慮得多。教師提問:“文中通過什么事件來體現(xiàn)這一觀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找出對應(yīng)事件后,告知學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式面面俱到,通過具體的情節(jié)佐證觀點,并不是憑空捏造。讓學生學習這種方式來描寫人物,讓角色栩栩如生,讀來具有真情實感。之后帶領(lǐng)學生閱讀繪本《三毛流浪記》,并讓學生嘗試思考人物描繪的特征,結(jié)合繪本圖畫探索,讓整個過程更具體深刻。在第一遍閱讀之后,讓學生記錄觀后感?!耙磺€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閱讀之后感想都會不同,這樣文字表達側(cè)重也各異。比如,一部分學生會突出三毛見義勇為的行為,一部分學生則關(guān)注三毛沒有父母,身世可憐。引導學生交換讀后感品評,讓他們再次熟悉繪本。讀后感書寫訓練是最初級的寫作能力訓練,還可反復帶領(lǐng)學生閱讀繪本,并布置人物仿寫作業(yè),列出作文題目,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臨摹,比如“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老師”等。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人物,聯(lián)想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寫作會更流暢。針對寫作困難的學生,可直接給出模板,再讓他們結(jié)合繪本的描寫方式不斷練習,先從框架結(jié)構(gòu)寫作訓練開始,相信假以時日,寫作能力定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仿寫是比讀后感更有難度的寫作訓練,需要學生了解繪本主線后,再對片段進行模仿。通過鍛煉寫作能力,學生語用能力之中的“寫”得到提升。
(五)在繪本教學中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中要讓學生逐漸積累語言使用技巧,提升理解能力。通過繪本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感悟文字的優(yōu)美和背后的深意。讀是前提,悟是目的,閱讀不僅是滿足表面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才是重點,學生閱讀量越多,感悟能力就越強。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丁香結(jié)》閱讀教學中,需要帶領(lǐng)學生感悟不一樣的人生想法。文中作者目睹丁香花開得格外繁茂,進而聯(lián)想到丁香象征著愁和怨,最后發(fā)出感慨,表達自己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這需要學生從第一句的基調(diào)開始,逐漸讀出作品抒發(fā)的感悟??山Y(jié)合繪本《長頸鹿不會跳舞》,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繪本,結(jié)合齊讀、聽讀等方式,層層理解繪本內(nèi)涵,這樣不僅能讓課堂書聲瑯瑯,還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通過繪本中描述的“伙伴們都嘲笑長頸鹿天生不會跳舞,最后卻學會了跳舞”,鼓勵學生想要變得出眾,就必須找到最適合的成長方式,勇敢做自己。語文教學需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重在以“讀”悟“義”,用朗讀促進學生語感的生成,進而生發(fā)思考。讓學生邊讀邊感悟,通過厘清繪本脈絡(luò)、分析圖畫和語言,得出“長頸鹿能跳舞是因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曲子”的主旨,并遷移到生活中,明白人生舞臺上,尋找自己的節(jié)奏很重要。借助繪本閱讀教學,教師不用過多解析,只需適度引領(lǐng)學生融入繪本,在朗讀中加深理解、不斷思索,便能讓書中的情感潛移默化地被學生接收,自然而然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繪本由于圖文并茂的特點,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用能力方面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繪本教學,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小學語文作為工具性學科,鍛煉和培養(yǎng)好學生語用能力能讓其受益匪淺。如今語用能力已經(jīng)被納入學生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中,教師要通過探索繪本教學的相關(guān)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聽辨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及寫作和感悟能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語文綜合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