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思維進階的過程,由淺表思維轉向深度思維、從低階思維邁向高階思維。在數學思維訓練過程中,教學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疏通關鍵節(jié)點,跨越思維障礙,實現(xiàn)新的飛躍。大概念具有極強的知識吸附力,可以化解思維障礙,助推思維進階,大概念統(tǒng)領下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大概念;關鍵節(jié)點;思維進階
一、厘清大概念及關鍵節(jié)點
概念有主次之分,有大概念就有小概念,如果說大概念是大樹的主干,那么小概念就是延伸出的枝葉。換而言之,大概念是一根長長的用來攀援知識高峰的繩索,小概念就是知識長繩上的一些小的知識點,是學生思維進階的抓手,是一些關鍵節(jié)點,如同攀巖墻上的支點,是攀登者攀登的抓手,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支撐點,可以幫助學生在知識的道路上穩(wěn)步探索前進。
只有厘清和把握大概念,弄清學習內容的關鍵節(jié)點,掌握學生的思維盲點,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助推學生思考,突破思維障礙,引領學生從上一個節(jié)點向下一個節(jié)點不斷進階。因此,教師首先要精準提取大概念,全面把握大概念下的關鍵小概念,同時弄清楚各節(jié)點之間的層級關系,這是基于大概念教學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有效思維訓練教學的保障。例如,《一億有多大》一課是“大數的認識”單元后的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該課教學中的大概念是“數感”,也是核心概念。數感是對數的一種感悟,它不會像知識和技能習得那樣立竿見影,它需要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知,在各種活動中感悟理解,潛移默化,積累經驗,經歷一個逐步建立、發(fā)展的過程。該課教學內容以“數感”這一大概念為統(tǒng)領,還涉及到多方面的關鍵知識節(jié)點,如“個、十、百、千、萬、億”等計數單位,“分、時、日、年”等時間單位,“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長度單位,“克、千克、噸”等質量單位,“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其實這些知識點都是一個個小概念,在這些知識節(jié)點中,有很多都是關鍵性節(jié)點,這些關鍵節(jié)點也是學生思考的障礙點,如“萬、億、年、千米、噸、公頃”等,越大的單位概念學生理解起來越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厘清大概念下的關鍵節(jié)點,關注這些關鍵節(jié)點,同時要設法幫助學生理解這些關鍵節(jié)點,為認識“一億有多大”這個大數的感知理解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數感的形成打通思維的通道。
二、基于心理過程建構概念
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其建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階段,包含了“感性認識、思維加工、理解應用、形成結構”四個階段,這一完整過程也是學生形成概念的心理過程。每個階段都有著獨特的內容、方式及作用。大概念統(tǒng)領下的概念教學,更應是一個整體建構的過程,應立足學生心理特征,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逐步經歷概念的生成、理解、建模、內化。
在學生的概念形成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感性認識不夠、思維方法不當、相關概念干擾等現(xiàn)象,從而導致對一些概念的理解產生偏差,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把握不到位。抽象的事物難以理解,感性認識是概念形成的基礎,主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去獲得表面性認識,對概念形成初步認識,初步了解概念的相關外在的顯性特征。在感性認知階段,教師常常采取情境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的場景,給學生提供真實材料,讓學生親眼觀察、親手操作,通過真切的感知體驗,以獲得豐厚的感性認知。思維加工階段是概念建模階段,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對比、推理、概括、歸納等方式,厘清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提煉概念本質屬性,從而建立概念模型。思維加工階段是訓練數學思維的重要階段,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建立概念的思維方法。有了感性認知的橋梁,思維加工就比較得心應手了。第三個心理過程是理解應用,也就是學以致用的過程,即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時在應用中熟知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靈活運用。形成結構是概念的內化階段,可以厘清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把新學的概念納入到原有概念結構之中,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概念框架體系。以上四個階段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聯(lián)通生活經驗疏通節(jié)點
生活經驗是數學知識的源泉,數感的形成源自于生活的感知與體驗,數感更是在豐富的生活經驗中積累起來的。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對數的一些認識經驗,有助于學生對大數概念的理解,為數感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礎。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融入知識點,把數學知識和生活聯(lián)通起來,把數學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教師應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將生活經驗遷移到當前學習情境之中,利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依靠生活經驗理解相關概念,疏通關鍵知識節(jié)點。創(chuàng)設與學生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真切感受數學的價值,有助于學生親近數學,理解數學知識節(jié)點,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智力與能力。如在教學《一億有多大》一課時,筆者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設計了數練習簿、量硬幣高度、稱大米質量等情境活動,熟悉的生活事物,親身的經歷體驗,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思維。為了幫助學生疏通“萬、億”等關鍵的知識節(jié)點,筆者組織學生從小到大的單位感知體悟,先記錄數100本練習薄的時間,再依次推算出數10000本、1000000本、100000000本練習薄所需要的時間;先測量出10枚1元硬幣的高度,再推算出測量100、10000、1000000、100000000枚1元硬幣的高度,再與30層樓房的高度進行比較;先稱量出100粒大米的質量,再推算出10000、1000000、100000000粒大米的質量,再算出全國每人每天節(jié)約1粒大米,可供1人吃多少天?學生從實踐到推算,從具體到抽象,從生活到數學,通過這樣的活動,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和生活經驗聯(lián)通起來,實實在在的體驗,多角度的感知,幫助學生疏通了一些知識節(jié)點,從而感受出1億之大,理解了大數的意義,形成了較好的數感。
基于生活經驗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順利跨越一些思維盲區(qū),理解因生活經驗不足而產生的進階節(jié)點,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助推了學生思維的進階。
四、搭建支架助推思維進階
“大概念讓深度學習真正發(fā)生?!痹跀祵W概念教學時,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學習關鍵節(jié)點影響著學習進階的發(fā)展,進階的節(jié)點有可能影響學生對概念的清晰認識,干擾學生的學習情緒,尤其是出現(xiàn)學生理解不了、想不明白,學生思維進入盲區(qū),思考出現(xiàn)障礙時,教師更應伸出援手,鼎力相助。要為學生搭建支架,使他們的思維之藤可以借力攀援,幫助他們打通知識壁壘,突破思維瓶頸,助推學生思維邁入高階思維境界。
在教學《一億有多大》一課中,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一億”概念的理解,筆者為學生搭建各種學習支架,引導他們猜想估測,操作體驗,依托局部感知,借助計算推理,促進他們對“一億”的意義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安排了數一數、量一量、稱一稱等實踐活動,組織學生估計、實踐、計算、分析、推理。動手操作、實踐體驗,為學生提供了直觀感知,給學生提供了思考基礎,就這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幫學生掃清進階節(jié)點障礙,引導學生逐步感知“一億”的概念,促進對這個大數量的感知理解。筆者還將大概念轉化為一些基本問題,為學生搭建問題支架,通過一系列提問,引發(fā)學生持續(xù)思考,降低學生思考難度,助推學生思維進程。如在“稱大米”活動環(huán)節(jié),筆者先問學生:“100粒大米重多少克?”讓學生“估一估”,在估計之后,在讓學生用天平稱出具體重量,接著,組織學生“算一算”,請他們計算出“10000粒、1000000粒、100000000粒大米分別重多少克?”最后,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全國13億人一天大約能節(jié)省多少克糧食?”“節(jié)省下來的大米大概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興趣,而且激活了學生思維因子,為學生搭建了思維的支架,引領學生從小數目到大數目,從淺表思維到深度思維,他們的思維一步步邁入深水區(qū),增強了對“一億”的理解,實現(xiàn)思維的成功進階,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
大概念統(tǒng)領下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路徑,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心理過程建構概念,以大概念為主線,小概念為支線,厘清大概念下的關鍵節(jié)點,聯(lián)通學生生活經驗,為學生搭建思維支架,促進情感的升華,疏通關鍵知識節(jié)點,助推學生思維進階。通過大概念引領下的進階教學,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正憲,劉勁苓,劉克臣.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概念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黃銘華.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