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前國 張澤婭 王婷 吳希聰
摘 要|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評量表、童年創(chuàng)傷經(jīng)歷量表、心理痛苦等量表及自編開放式問題調(diào)查中學生自殺危機的現(xiàn)狀,并探究導致中學生自殺危機的社會心理影響因素。選擇重慶市內(nèi)的12~18歲的初、高中在讀學生參與調(diào)查,共回收有效問卷876份,運用SPSS,NVivo進行量化分析與質(zhì)性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中學生的抑郁、 絕望程度與自殺意念和自殺計劃顯著相關(guān),而心理創(chuàng)傷僅僅與自殺意念顯著相關(guān),與自殺計劃無顯著相關(guān);(2)自殺意念與抑郁、心理痛苦、絕望和自殺行為相關(guān);(3)自殺意念在抑郁情緒、心理痛苦、心理創(chuàng) 傷、絕望以及年級、父母是否離異,是否為留守兒童上差異顯著;(4)質(zhì)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校園霸凌、性、 親密關(guān)系危機、傷病是中學生自認為會導致自殺行為的重要因素??傊?,自殺危機在中學生群體中的現(xiàn)狀不 容樂觀,影響中學生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行為的心理因素不盡相同,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guān)鍵詞|自殺危機;自殺意念;抑郁;校園霸凌
1?????? 引言
隨著學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guān)注和研究不斷增多,已有不少研究從不同角度探究了青少年自殺 危機的影響因素。我們通過大量的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已有研究文獻認為影響中學生自殺危機的主要社會 心理因素有如下 7 大方面:(1)抑郁。國內(nèi)外研究一致表明抑郁是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影響因素[9,8];(2)人口學變量。如父母是否離異、留守經(jīng)歷[10]、家庭變故[11]、與父母的交流質(zhì)量[12];(3)絕望和痛苦。 楊晶杰、謝斌等人[13]的研究表明痛苦和絕望與自殺危機相關(guān);(4)童年創(chuàng)傷與虐待經(jīng)歷。國內(nèi)外研 究均發(fā)現(xiàn)兒童軀體虐待和性虐待及嚴重的創(chuàng)傷體驗均與成年期的自殺有關(guān)[14];(5)自殺意念。國內(nèi) 外研究均表明自殺意念能夠準確地預警青少年自殺危機[15],且目前學術(shù)界公認的自殺未遂的青少年再次自殺的概率非常大[16]。但浙江省某地將自殺意念作為心理危機高危學生的主要指標,篩查出 200 多名有明顯自殺意念的學生,但 2015 年發(fā)生的多起自殺事件中卻沒有一名學生是被篩查出的。這起事件值得我們思考:自殺意念不能全面地作為自殺危機的預警指標,這表明現(xiàn)在自殺危機的指標有待完善;(6)自我覺察。適度的自我覺察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研究表明過度的自我覺察卻是抑郁癥神經(jīng)癥等心理障礙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17];(7)壓力。有研究表明,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容易走向極端,發(fā)生自殺危機[18]。
綜上可見,影響中學生心理危機的因素是多元而復雜的。為深入了解當下我國中學生自殺心理危機的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本研究將開展如下兩項研究,研究 1:用問卷調(diào)查法了解中學生自殺危機的現(xiàn)狀及其與自殺意念、自殺行為、自殺計劃的關(guān)系;研究2:利用質(zhì)性研究法進一步探索影響中學生自殺危機的社會心理因素。
2?????? 研究 1:中學生自殺危機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工具
(1)抑郁自評量表
抑郁自評量表(SDS)(W.K.Zung,1965)。該量表含有 20 個題項采用四點計分,10 個反向計分題目,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明顯。抑郁自評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 0.935。
(2)童年創(chuàng)傷經(jīng)歷量表
張艷卿編制的中國版童年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評定量表[19]。該量表包括六個維度: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性虐待, 情緒忽視,軀體忽視和不良家庭環(huán)境,共有 36 個條目,每個采用 5 級評分??偭勘砼c六個維度的內(nèi)部
一致性系數(shù)在 0.68 ~ 0.88 之間。量表得分較高,表示經(jīng)歷的創(chuàng)傷較多。
(3)心理痛苦量表
采用霍爾頓等人(Holden et al.,2001)編制的心理痛苦量表(The Psych Ache Scale)。該量表共 13 個項目,采用 5 點計分的方式,總分越高表示心理痛苦程度越大,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 0.955。
(4)Beck 自殺意念量表
采用李獻云等人 2011 年翻譯修訂的中譯本[20]。該量表用來評估被試對生命和死亡的想法、自殺意
念的嚴重程度及自殺行為的危險程度三個方面。量表共19 個條目,采用3 級計分方式,分值分別為0 ~ 2。被試得分越高,代表其自殺意念越強。
2.1.2???????? 研究對象
在重慶市內(nèi)的中學中間共發(fā)放 900 份,回收有效問卷 876 份,其中男生 363,占 41.89%,女生 509 人, 占 58.11%。調(diào)查對象為初二到高三的在讀中學生。
2.1.3???????? 研究實施過程
本次問卷調(diào)查以班級為單位,由學校的心理健康老師介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指導語,由學生獨立完成問卷,每份問卷需要 30 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
2.2?? 結(jié)果
采用 SPSS 18 進行統(tǒng)計分析,項目應答率為 85% 以上者視為有效問卷。將所有問卷匯總處理后,將Beck 自殺意念量表中第四(您主動嘗試自殺的愿望程度如何?)和第五選項(您希望外力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即有“被動自殺愿望”的程度如何?)選擇不是“沒有”選項的被調(diào)查者視為有自殺意念。在本次研究中中學生的自殺意念檢出 391 人,占 44.63%。其中制定自殺計劃 58 人(男生 12 人,女生 12 人),
占 2.7%;實施過自殺行為的 114 人(男生 38 人,女生 76 人),占 13.0%。在本次研究中將這兩類認定為有自殺行為的中學生,共 124 人,占 14.16%。中學生自殺行為的現(xiàn)狀如表1 所示。
2.2.1???????? 中學生自殺危機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
卡方檢驗結(jié)果顯示中學生自殺行為與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中學生 自殺行為在是否為留守兒童上存在顯著差異(χ2=6.401,p<0.05),如圖1 所示。
中學生自殺行為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χ2=12.585,p<0.05),其中處在高一年級的青少年有自殺行為的學生最多(占 23.9%),其次是初三年級的青少年(占 15.5%),如圖2 所示。
父母是否離異與中學生自殺行為存在顯著差異(χ2=20.529,p<0.001),其中父母離異后跟隨其他人生活的青少年出現(xiàn)自殺行為最多(占 37.5%),其次是父母離婚后跟隨父親生活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xiàn)自殺行為(39.5%),父母沒有離婚(占 12.1%)和父母離婚后跟隨母親生活(12.3%)自殺行為報告率最低。
2.2.2???????? 抑郁與中學生自殺行為
以抑郁作為自變量,自殺意念作為因變量進行分析。如表2 所示,把抑郁程度分為個四等級:40 分 以下為“無”;40 ~ 48 分定義為“輕”;48 ~ 56 分定義為“中”;56 分以上定義為“重”。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抑郁的四個程度在自殺意念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2.2.3???????? 心理痛苦與中學生自殺行為
以心理痛苦作為自變量,自殺意念作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如表3? 所示,把心理痛苦的程度分為個四等級:37 分以下為“無”;37 ~ 45 分定義為“輕”;45 ~ 53 分定義為“中”;53 分以上定義為“重”。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心理痛苦的四個程度在自殺意念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2.2.4???????? 心理創(chuàng)傷與中學生自殺行為
為探究自殺行為與心理創(chuàng)傷的關(guān)系,如表4 所示,本次研究中把心理創(chuàng)傷作為自變量,自殺意念作為因變量,把心理創(chuàng)傷程度分為個四等級:70 分以下為“無”;71 ~ 84 分定義為“輕”;85 ~ 98 分定義為“中”;99 分以上定義為“重”。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心理創(chuàng)傷的四個程度在自殺意念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2.2.5???????? 絕望與中學生自殺行為
為探究自殺行為與絕望的關(guān)系,如表5? 所示,以絕望為自變量,自殺意念為因變量,把絕望程度分為個四等級:52 分以下為“無”;53 ~ 63 分定義為“輕”;64 ~ 74 分定義為“中”;75 分以上定義為“重” 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絕望的四個程度在自殺意念維度上存在顯著的差異。事后比較結(jié)果表明絕望等級越高,自殺意念越高。
2.2.6???????? 自殺意念二元 Logistic 分析
將自殺意念作為因變量,如表6 所示,以年級、留守兒童、離異、抑郁情緒、心理痛苦、心理創(chuàng)傷和絕望為自變量建立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變量的采納標準為 p<0.05, 排除 p>0.10 的變量。
結(jié)果顯示高二學生的自殺意念危險程度相比參照組下降 48%(95%CI=0.239 ~ 1.133);輕度、中度、重度抑郁的自殺意念危險程度分別是參照組的 2.594 倍(95%CI=1.714 ~ 3.926)、2.782 倍(95%CI=1.668 ~ 4.64)、3.339 倍(95%CI=1.82 ~ 6.128);輕度和重度自我覺察的自殺意念危險程度是參照組的 1.561 倍(95%CI=1.046 ~ 2.33)和 1.983 倍(95%CI=1.066 ~ 3.69);輕度心理創(chuàng)傷的自殺意念危險程度是參照組的 3.945 倍(95%CI=1.595 ~ 9.754);輕度、中度絕望的自殺意念危險程度是參照組的 3.756 倍(95%CI2.197 ~ 6.422)和 6.939 倍(95%CI=2.367 ~ 20.344)。
2.2.7???????? 自殺計劃二元 Logistic 分析
以自殺計劃為因變量,如表7 所示,年級、留守兒童、離異、抑郁情緒、心理痛苦、心理創(chuàng)傷、絕望為自變量建立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變量的采納標準為 p<0.05,排除 p>0.10 的變量。
結(jié)果顯示輕度、中度、重度抑郁的自殺計劃危險程度是參照組的 2.461 倍(95%CI=1.533 ~ 3.951)和 2.733 倍(95%CI=1.58 ~ 4.728) 和 3.14 倍(1.649 ~ 5.818); 輕度自我覺察的危險程度是參照組的 1.894 倍(95%CI=1.217 ~ 2.947); 輕度、中度、重度絕望的危險程度分別是參照組的 3.24 倍(95%CI=1.963 ~ 5.348)、7.315 倍(95%CI=3.166 ~ 16.901)、11.695 倍(95%CI=3.00 ~ 45.588)。
2.2.8???????? 自殺行為二元 Logistic 分析
以自殺行為為因變量,如表8 所示,以年級、留守兒童、離異、抑郁情緒、心理痛苦、心理創(chuàng)傷、絕望為自變量建立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變量的采納標準為 p<0.05,排除 p>0.10 的變量。
結(jié)果顯示輕度抑郁的自殺計劃危險程度是參照組的 2.174 倍(95%CI=1.167 ~ 4.049); 中度、 重度心理痛苦的自殺計劃危險程度是參照組的 3.430 倍(95%CI=1.354 ~ 8.691) 和 5.47 倍(95%CI=1.539 ~ 19.444); 輕度、中度、重度絕望的自殺計劃危險程度分別是參照組的 2.382 倍(95%CI=1.241 ~ 4.573)和 2.868 倍(95%CI=1.176 ~ 6.990)和 3.549 倍(95%CI=1.092 ~ 11.527)。
2.3?? 討論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中學生自殺意念,自殺計劃和有自殺行為的檢出率分別為 44.63%、2.7%、 13.0%。除了自殺計劃的檢出率低于 2014 年[21]的結(jié)果以外,有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的中學生均高于
2014 年。本次研究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存在與已有研究不一致的地方[22,23],如發(fā)現(xiàn)自殺行為與性別的差異并不顯著,與年齡不成正相關(guān),而初三學生自殺行為的檢出率最高。這可能與當前的雙減政策、職普分流等教育政策有關(guān)。本研究也有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如本研究結(jié)果進一步發(fā)現(xiàn)父母離異后跟隨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一起生活的青少年自殺行為檢出率最高。抑郁程度與自殺意念,自殺行為、自殺計劃高度相關(guān)。關(guān)于自殺的研究中絕望維度都對自殺行為有著正向的預測[25]。心理痛苦與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行為相關(guān)性高。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可能還有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需要通過訪談等方式才能加以識別和補充。為此, 我們開展了研究 2:中學生自殺危機影響因素的質(zhì)性分析。
3?????? 研究 2:中學生自殺危機影響因素的質(zhì)性分析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研究 1 的調(diào)查問卷之后增設(shè)了 1 道開放性問題“你認為發(fā)生哪些極端事件,可能會導致你內(nèi)心無法承受,心理崩潰?”以搜集中學生自認為的導致心理危機的事件與原因。被試同研究 1。
采用 NVivo11 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首先將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整理到 Microsoft Word,再轉(zhuǎn)錄到NVivo11 軟件中,反復閱讀,對其進行歸納和整理。
3.2?? 資料編碼過程
基于扎根理論對 NVivo11 中的內(nèi)容進行三級編碼:核心式編碼、開放式編碼、關(guān)聯(lián)式編碼。在開放式編碼階段: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逐一閱讀,使用樣本中的關(guān)鍵詞作為節(jié)點名稱,在對所有樣本進行編碼后,再將核心編碼繼續(xù)細分。其中校園霸凌指言語霸凌,老師對學生的貶低,人際關(guān)系霸凌等;親密關(guān)系危機包含父母關(guān)系危機,兄弟姐妹關(guān)系危機,朋友關(guān)系危機等;傷病包含心理疾病,生理疾病、殘疾等;性包含強迫性行為、自發(fā)性行為。最后將開放式編碼中的各個節(jié)點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進一步探究校園霸凌與性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傷痛與校園霸凌之間的聯(lián)系與作用。建立四個核心編碼:校園霸凌、親密關(guān)系危機、傷病,性。
3.3?? 訪談結(jié)果
通過對樣本進行詞頻分析,得到了如下圖所示的詞云,其中“父母”“校園”“暴力”成為頻率最高的三項。
3.3.1???????? 校園霸凌
分析發(fā)現(xiàn),中學生普遍認為遭受過校園霸凌的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自殺危機,而他們認為的校園霸凌主要表現(xiàn)在人際關(guān)系方面。樣本 1 認為導致自殺危機的原因可能是“在學校沒有人關(guān)心在乎,感覺被孤立,
成績不好,沒有依賴”,以及樣本 2 認為導致自殺危機的原因可能是“老師在課上當著大家的面懲罰學生、叫學生出教室,或者公然罵學生”,可以認為在學校里教師對學生教管方式的不合適也容易導致中學生的自殺危機。
3.3.2???????? 親密關(guān)系危機
在本次研究中歸納整理后發(fā)現(xiàn) 40.12% 的中學生認為當親密關(guān)系出現(xiàn)危機時更容易導致自殺危機。在本研究中多數(shù)中學生在開放式問卷中提到導致自殺危機的原因包括“家庭暴力”“親人(意外)去世”“父母的不理解和斥責,討厭我叫我去死,后悔生下我”“父母之間關(guān)系不和睦,父親會打媽媽”“沒考到好的成績父母會失望”“朋友的背叛”,從這些答案中我們可以看到,親密關(guān)系的危機也會導致中學生的自殺危機。這也可以從同伴侵害類型節(jié)點數(shù),如表 10 所示。
3.3.3???????? 傷病
傷病在這里指的是突發(fā)事件導致的殘疾和心理疾病。許多的學生因為自己本身有心理疾病,擔心其他人不能理解自己的疾病,很擔心害怕自己的問題被發(fā)現(xiàn)、被曝光,而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加之本身也有心理疾病的存在,較之健康的青少年更容易有過激的行為。
3.3.4???????? 性問題
在樣本數(shù)據(jù)中學生們普遍認為“被迫發(fā)生性行為”“性行為后留下不愉快的體驗”“親密的人被性侵犯”都會導致出現(xiàn)自殺危機。
3.4?? 討論
質(zhì)性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中學生認為同學之間的人際危機,校園中存在的口頭上或行為上的暴力、父母關(guān)系是否和睦,家庭相處是否和諧,朋友的忠誠與否、身體殘疾、心理疾病、不恰當性行為或性經(jīng)歷都是影響中學生自殺危機的重要因素。
4?????? 總討論
研究 1 結(jié)果顯示中學生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行為與學習壓力之間沒有顯著的關(guān)系,這與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14]。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離異后跟隨母親生活的中學生自殺行為與父母關(guān)系沒有破裂的中學生自殺行為差異不顯著,這與以往的只要父母離異,自殺行為就會增加的說法不同。因為以往的研究中針對父母離異的問題只有“是”和“否”兩個回答,沒有細化的深入研究。而本次得到的父母離異后跟隨母親生活的中學生自殺行為與父母沒有離異的中學生自殺行為差異不顯著的結(jié)論,這可能是因為父母離異后,由母親帶著子女離開了原本矛盾和沖突的家庭環(huán)境,而母親會用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安撫離異危機中的子女,讓子女順利度過這一階段。
在研究 1 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影響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行為的心理因素不盡相同。創(chuàng)傷是導致自殺意念的高危因素,而心理痛苦是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中學生的抑郁、心理創(chuàng)傷、絕望程度與自殺意念相關(guān);抑郁、絕望程度與自殺計劃相關(guān);抑郁、心理痛苦、絕望與自殺行為相關(guān);抑郁情緒、心理痛苦、心理創(chuàng)傷、絕望及人口學變量年級、父母是否離異,是否為留守兒童在自殺行為上差異顯著;通過質(zhì)性分析得到中學生認為會導致中學生自殺行為的因素:校園霸凌,即老師、同學、學習在學校對學生的傷害; 性;親密關(guān)系危機,即父母、朋友、家庭的危機;傷病,即身體上或者心理上的傷害。在今后的中學生自殺危機問卷的編制中應該注意將抑郁、心理痛苦、絕望、壓力作為自殺危機的重要維度,同時需要考慮校園霸凌、性、親密關(guān)系、傷病這類青少年重視的話題。心理工作者在青少年自殺危機的識別和干預的過程中也可以將抑郁、心理痛苦、絕望、壓力、校園霸凌、性、親密關(guān)系、傷病作為重要的指標。
5?????? 結(jié)論
(1)當前青少年自殺風險處于較高水平,且初三年級學生的自殺風險高于其他年級;
(2)?????? 父母離異家庭中的青少年和留守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檢出率高于未離異和非留守家庭的中學生;
(3)?????? 影響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行為的心理因素不盡相同。自殺意念在抑郁情緒、心理痛苦、心理創(chuàng)傷、絕望維度上差異顯著;
(4)校園霸凌、性、親密關(guān)系、傷病也是影響中學生自殺危機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趙蕾.高中生自殺危機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2]陳茂卉,周建國,王宏剛.中學生對自殺態(tài)度的多維度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5):394- 396.
[3]蘇細清.預防和干預青少年自殺危機:家校合作模式[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20(5):16-28.
[4]趙軍燕,邢淑芬.國外青少年的自殺風險因素研究及啟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151-156.
[5]何元慶,高琦,高佳敏.高校學生自殺危機的干預困境與時代機遇[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7, 34(1):65-67.
[6]張薇.高中生自殺意念易感因素的研究及綜合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D].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8.
[7]林瑛.中小學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的實踐經(jīng)驗與困難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4): 25-29.
[8]Jolin E M,Weller E B,Weller R A.Suicide risk facto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J].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07,9(2):122-128.
[9]蔣宏云,屈遠,郭蘭婷.四川省6~16歲兒童少年自殺風險及相關(guān)因素調(diào)查[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5,25(5):292-295.
[10]劉細梅.岳陽縣留守青少年抑郁癥狀和自殺意念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11]Beautrais A L.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and attempted suicide among young people[J].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0,34(3):420-436.
[12]Watson C.The practical art of suicide assessment:a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substance abuse counselors[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4,38(6):480-481.
[13]楊晶潔,謝斌,卞茜.以學校為基礎(chǔ)的自殺干預及其理論基礎(chǔ)[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
(9):1149-1152.
[14]李藝璇,陸一涵,溫曉颯,等.青少年自我傷害和自殺傾向現(xiàn)狀及與健康相關(guān)行為的關(guān)聯(lián)性[J].復 旦學報(醫(yī)學版),2020,47(3):327-333.
[15]楊晶潔,謝斌,朱紫青,等.以學校為基礎(chǔ)的自殺高危青少年針對性預防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 志(電子版),2012,6(16):4704-4714.
[16]龐紅衛(wèi).中小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的實踐模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8):9-13.
[17]程蕾,黃希庭.自我覺察與心理健康[C]//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開封:中國心 理學會,2007:1.
[18]謝一心.重慶市高中生自殺意念常模建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19]張艷卿.童年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評定量表的編制[D].濟南:山東大學,2006.
[20]李獻云,費立鵬,張亞利,等.Beck自殺意念量表中文版在大學學生中應用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 衛(wèi)生雜志,2011,25(11):862-866.
[21]董永海,劉蕓,劉磊,等.中國中學生自殺相關(guān)行為報告率的Meta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 35(4):532-536.
[22]顏秋歌.農(nóng)村青少年自殺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7.
[23]Liu X,Tein J-Y,Zhao Z,et al.Suicidality and correlates among rural adolescents of China[J].Th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for Adolescent Medicine,2005,37(6): 443-451.
[24]王爽.青少年心理危機預警的調(diào)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7.
[25]Zouk H,Mc Girr A,Lebel V,et al.The effect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serotonin 1B receptor gene on impulsive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suicide[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Part B: Neuropsychiatric Genetics,2007,144(8).
[26]楊楹,王帥,張金玲,等.高中生自殺態(tài)度與孤獨、抑郁情緒的相關(guān)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2,25(4):245-248.
[27]趙建彬,陶建蓉,李丹雯.父母沖突對青少年自殺意愿的影響[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0,41
(4):106-111.
[28]吳才智,榮碩,段文婷,等.負性生活事件對自殺未遂的影響:基本心理需要和心理痛苦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28(3):503-507.
[29]林益強,謝斌,卞茜,等.以學校為基礎(chǔ)的青少年自殺風險篩查與干預研究[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 進,2016,11(4):250-252.
[30]王健,孟韞璘,林琳.反芻思維與大學生自殺意念的關(guān)系:家庭環(huán)境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 究,2021,39(4):137-141.
[31]李志英,盧英花,黃瀛.住院患者自殺未遂后的心理危機干預程序[J].心理月刊,2018(9):? 23.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icide Crisi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Xiao Qianguo1 Zhang Zheya2? Wang Ting1????? Wu Xicong3
1.????? School of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2.????? Industrial Bank Co. LTD, Chongqing;
3.????? Chongqing No.110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Abstract: Recent years, suicide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which has attracted broad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depression self-assessment scale, childhood trauma experience scale, psychological pain scale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crisis, and to explore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leading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crisis. A total of 87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12~18 in Chongqing. SPSS and NVivo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despai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uicide ideation and suicide plan, while psychological trauma was on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uicide ideation, but not with suicide plan; (2) Suicidal ideation is related to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pain, despair and suicidal behavior; (3) Suicide ideat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pain, psychological trauma, despair, grade, whether parents are divorced, and whether they are left behind children; (4)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campus bullying, sex, intimacy crisis and injury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ought would lead to suicidal behavior. In shor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icide crisi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ideation, suicide plan and suicide behavior are different,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Suicide crisis; Suicidal ideation; Depression; School bul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