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
【摘要】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能夠更好地引領(lǐng)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更進一步。教師唯有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不時滲透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想方設(shè)法去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才能讓學生課內(nèi)課外兼修,讓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語文教學;閱讀興趣
汪洙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倍鸥φf:“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泵珴蓶|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备郀柣f:“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鄙勘葋喺f:“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面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敝型饷藷o一不在向我們強調(diào)書籍的重要性、讀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讀書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讀書?讀什么書?才能讓學生在緊張而繁重的學習中獲得最大的收益呢?呂淑湘先生曾講過:“語文學習,三分靠課內(nèi),七分靠課外。”身為教育一線的語文教師,不光要教給學生書本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不斷補充課外的知識,不斷地閱讀。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語文學習在高中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身為語文教師,在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里,讓學生掌握課本上重要的知識點,已經(jīng)十分不易。無論是從高考考試的要求來說,還是從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方面來講,光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是不夠的。必須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受學習任務(wù)、課堂時間等的限制,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語文成績難以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也會受到限制。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就需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chǔ)上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不斷擴大他們的知識面。
一、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如何讓學生重視閱讀,我覺得老師應(yīng)該在課堂上進行反復強調(diào)。雖然可能在小學、初中階段,學生多多少少也聽說過,但大都不太放在心上,所以語文老師有必要再次向?qū)W生強調(diào):閱讀、不斷地閱讀和大量閱讀的重要意義。
在語文高考考試中,閱讀題的文本篇目較多,篇幅也較長,學生應(yīng)該在平時養(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可以說,速度是語文得分的一個關(guān)鍵。所以在課內(nèi)、課外的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
當我們歡樂的時候,需要表達;當我們難過的時候,需要傾訴;當我們憤怒的時候,需要批判……這些人生的情感訴求,無一不需要語言文字的呈現(xiàn)。如果有一定的閱讀積累,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表述訴求的時候會順利得多,同時可以在他人的文字里找到精神共鳴!
由此可見,閱讀對一個人的人生極其重要。對于重要的東西,人們往往會比較重視。所以先從觀念上改變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閱讀。
二、如何有效閱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老師講得再多,學生領(lǐng)會吸收的能力畢竟有限。所以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遠比直接將知識告訴他們要重要得多。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應(yīng)該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對于不同的文本,采用略讀、精讀、粗讀,還是細讀以及該如何讀等,教師都應(yīng)予以指導。同時,語文老師還應(yīng)該對學生施以如下幫助。
1.幫助學生篩選書籍?,F(xiàn)在的課外書品種繁多,良莠不齊,并不都適合學生閱讀,而學生又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書籍的推薦工作,幫助學生明確閱讀方向。
2.建立閱讀計劃。每個星期、每個月或者每個學期,針對應(yīng)該讀什么書,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做好計劃。同時教師應(yīng)該定期檢查學生閱讀的完成情況,以便確保閱讀的順利開展。
3.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yīng)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那么如何做讀書筆記呢?一般來說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類型:
(1)摘抄型:摘抄閱讀文本中的好句或是優(yōu)美的文段,閑暇時拿出來讀一讀、背一背,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在寫作時適當引用,為文章增添光彩。
(2)提綱型:閱讀時碰到結(jié)構(gòu)比較特別的文章,可以梳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從中學習在寫作時應(yīng)該如何謀篇布局。
(3)感想型:閱讀后可以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和個人經(jīng)歷寫出對有關(guān)問題的認識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比如在閱讀時事熱點時,對于社會熱點現(xiàn)象可以談?wù)勛约旱囊娊馀c體會。
有一次作文課,筆者給學生看了一則熱點新聞:一位名校畢業(yè)的研究生辭去世界500強的主管工作,在母校門口擺起了賣涼皮的小攤。對于這則新聞,可以要求學生寫一段自己的感想,很多學生對此有不同的感受,有點贊的,也有不贊成的。在感受中有的學生認為做人要懂得知足,有的學生認為做人要珍惜當下,有的學生認為做人要有夢想等。借此引導學生將課外閱讀與個人的學習體悟聯(lián)系在一起。
(4)想象型:在原文基礎(chǔ)上進行故事的續(xù)編或改寫,不斷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比如在《項羽之死》一文中,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改寫,假設(shè)在烏江的時候項羽選擇了渡江,他的結(jié)局會有怎樣的改變?學生想象力豐富,改寫的情節(jié)也頗為曲折離奇。有些學生還會去閱讀相關(guān)的歷史故事,了解事件的歷史背景,在書寫的時候結(jié)合時代背景,讓文章合情合理,富有一定的深意。這樣的活動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思考能力。
三、創(chuàng)設(shè)閱讀氛圍
如果大家都在學習,你也會不自覺加入學習的行列,這就是影響力,這說明了氛圍的重要性。孟母為何要三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是需要氛圍的,所以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讀書氛圍的營造。
在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也應(yīng)該注意創(chuàng)設(shè)閱讀的氛圍。教師與學生應(yīng)該是平等的,要將學生變?yōu)閷W習的主體,將昔日的“一言堂”變?yōu)椤叭河?。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閱讀中來,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tài)”,讓學生通過朗讀、演講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與情懷。對于學困生,教師更應(yīng)傾注愛心和關(guān)注,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與他們建立朋友關(guān)系。教師應(yīng)不斷地引導、鼓勵,讓學生放心讀、用心讀,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到語文教學課堂當中。
在學校閱覽室沒有開通的時候,為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筆者讓每位學生都拿一本書到班里建立了班級讀書角。再買一個小書架,把書整整齊齊地擺放好,還可以擺放幾盆綠蘿、仙人掌等進行裝飾,使讀書角成為教室中最美的角落。每周固定一個時間為閱讀課,長期堅持下來,一到閱讀課的時間,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閱讀,甚至課余時間也癡迷于閱讀,班級讀書氛圍十分濃厚。
當班級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就會慢慢愛上閱讀,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課堂上適當“存疑”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磥?,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自發(fā)地、主動地去閱讀,變被動為主動,學生也從以前的“要我讀”變?yōu)椤拔乙x”。只有當學生在頭腦中樹立了強烈的閱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書籍。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從激發(fā)閱讀興趣著手。但是課業(yè)繁重,又有多少學生愿意花時間去閱讀呢?所以,語文教師就要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主要在課堂上進行語文的學習,課堂學習是課外閱讀的基礎(chǔ),課外閱讀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授課的時候應(yīng)該有意識地存疑,有意識地留白,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chǔ)上開展課外閱讀。
比如在進行《林教頭風火山神廟》一文的教學時,曾經(jīng)是80萬禁軍教頭的林沖為什么被逼上梁山,上了梁山之后林沖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對于這兩個問題,筆者并未在課堂上講明,而是留下了一個懸念,激發(f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擴展。為了更好地檢測學生是否開展了相關(guān)的閱讀,教師可以進行形式豐富多樣的檢測。有時候一定的檢測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還有在進行《赤壁賦》的教學時,對于蘇軾為何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艱苦困頓的生活中又是如何度過等問題,在課前筆者就已安排學生閱讀余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的突圍》,讓學生自行了解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也能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在教完課文后,筆者還向?qū)W生推薦閱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將課內(nèi)教學與課外閱讀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會產(chǎn)生我要讀、我想讀的意識,日積月累下來,學生的閱讀量會不斷增加,慢慢地,他們的閱讀習慣也會養(yǎng)成。
五、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除了進行正常的課文教學,教師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活動可以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定期的可以是課前5分鐘的閱讀分享、讀書筆記展示等。不定期的可以是辯論賽、朗誦比賽、征文比賽等。
比如筆者曾經(jīng)在班級中舉辦主題為“讀出青春,真我風采”的朗誦比賽,有些學生就選取了課外詩歌進行朗誦,獲得了大家的認可。相信在作品篩選的過程中,學生也閱讀了其他作品才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來展示。這無形就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
課前5分鐘的定期分享,涉及到每一位學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為了在分享時展示自己的特色,學生會去閱讀并進行內(nèi)容篩選,無形中進行了更多的閱讀。在閱讀的時候,學生還會認真書寫讀書筆記,甚至有些學生還寫了作文,方便自己在分享的時候較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活動既擴展了學生的閱讀量,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書寫能力以及膽量。可謂是一舉多得!
還可開展主題辯論比賽,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收集課內(nèi)、課外的文章,以便使自己的論點有立足點、有支撐力。這些課內(nèi)外的閱讀既擴展了學生的閱讀量,也豐富了學生寫作的素材,同時在辯論的時候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口才能力。
由此可見,豐富的閱讀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六、學以致用
有人曾經(jīng)去請教魯迅先生寫作的經(jīng)驗,魯迅說哪有什么經(jīng)驗,無非是多讀幾本書罷了。可見唯有多讀多練,積累經(jīng)驗,方能提高語文寫作能力。
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常常覺得無話可說,覺得自己所知道的事例太少,寫作時根本無從下手。魯迅先生認為讀書“須如蜜蜂一樣,采集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除了引導學生積累課內(nèi)的寫作素材,在課堂學習之余,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只有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積累,才會在寫作時有話可說。
比如,我會提前給學生一周的時間,讓學生去閱讀關(guān)于“堅強” “感恩” “友愛”“奮斗”等主題的文章,然后再讓學生寫相關(guān)主題的作文。在批閱作文的時候,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之前被關(guān)上的話匣子,好像一下子就被打開了。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學生有了閱讀積累,他們有話可說了。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積累,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安排寫幾次作文之后,學生慢慢嘗到了甜頭,就會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
為什么學生不愿意去讀書,那是因為很多學生覺得讀書太浪費時間,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讀了書在考試的時候也沒有什么用,不如花多點時間去做其他科目的題。針對以上的原因,老師應(yīng)該對癥下藥,給學生講明白讀書的意義與作用。同時,教師應(yīng)該引導學生閱讀的方向,幫助學生篩選閱讀的書籍。只有讓學生真正地意識到讀書的作用,學生才會自主積極地進行閱讀。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舨荒堋靶腥f里路”,那就只有“讀萬卷書”。閱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無論是課內(nèi)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窗,開啟了一道道門,敞開了一個魅力四射的世界。通過閱讀,讓學生從書中汲取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一個樂觀幸福、積極向上的人。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yīng)引導學生去閱讀,引導學生廣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師只有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學生的閱讀范圍才會更廣,閱讀方向才會正確。通過一定量的閱讀及正確的方法指導,學生的理解、表達、交流能力才會逐步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可助推課堂學習更好地前進,唯有讓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攜手前行,讓學生內(nèi)外兼修才是語文學習的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