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葵|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學院
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敖獭笔墙處煱盐沼⒄Z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向,通過有效組織和實施課內外教與學的活動,達成學科育人的目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參與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將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評”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以評價目標為導向的多種評價活動,以此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測教與學的效果,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1]。
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聽說整合教學注重學生聽的技能和說的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是融聽的教學和說的教學為一體的教學過程。然而,學界關于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聽說整合教學主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材料的解讀等,卻很少關注聽說整合教學效果。鑒于此,本文基于教、學、評三個方面的教學活動,構建了聽說整合教學效果評價模式(如圖1 所示)。由圖1 可知,聽說整合教學效果評價模式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教學目標、教學情境和學習活動形成一個閉環(huán),教學情境是依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的,并與學習活動相關聯(lián),學習活動體現教學目標;二是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制訂的,貫穿于教學情境和學習活動的全過程。
圖1 聽說整合教學效果評價模式
下面以杭州夏衍教育集團夏衍初級中學的研討課例(張瑜婷執(zhí)教)——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 1a-2c 的聽說整合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聽說整合教學目標的制訂,既要著眼于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又要確保教學目標與總目標之間的一致性?!癢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 1a-2c聽說整合教學的總目標為通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語言學習活動,讓學生預測未來生活。教師要在總目標的引領下制訂教學目標,以指引教學到達目的地。
【教學案例】
文本解讀的深度決定了教學設計的高度。文本解讀是教師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前提[2]。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解讀文本時會從What、How、Why 三個方面著手?!癢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 1a-2c 聽說整合教學的語篇解讀如下:
【What】課例包含兩個聽力文本,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主題,話題為“未來生活”。Section A 1b 的聽力文本是關于兩個男孩對一百年后人類生活的預測,涉及家庭機器人、支付方式、學習場所、人類壽命等問題。Section A 2a-2b 的聽力文本講述的是師生對未來生活的預測,涉及人口密度、空閑時間、出行方式、環(huán)境問題等。
【How】課例圍繞“未來生活”這一話題,通過兩個聽力文本讓學生學會運用“will do”“there will be”等句型來預測人類未來生活。在聽Section A 1b 的聽力文本時,教師讓學生邊聽邊圈出所聽到的預測內容,以使學生感知語言內容和結構。在Section A 1c 的小對話中,教師引導學生談論未來生活。
【Why】課例以對話的形式預測科技發(fā)展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影響。Section A 2a講述了引起未來生活變化的各種原因,如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污染問題等。教師可以借此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技能,引發(fā)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基于文本解讀,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生能夠提取音頻中關于人類未來生活的預測信息,并在語言和結構支架逐步遞減的情況下根據教材插圖就人類未來生活展開討論;
(2)學生能夠在理解和分析對話話輪的基礎上,歸納出對話中的獨特應答方式與策略(對話策略),并在新的情境中遷移運用;
(3)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靈活運用對話策略,分享自己對未來生活的看法。
基于從What、How、Why三個方面對文本進行解讀設定的教學目標,既關注語言形式,又關注話題內容、語言結構和活動形式,使主題情境下的話題內容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具有可達成性、可操作性、可檢測性。上述教學目標在培養(yǎng)學生聽的技能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說的技能得到同步發(fā)展,突顯“聽”和“說”教學的整體性。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具有連續(xù)性,即要基于教學目標,系統(tǒng)地設計教材的問題情境、圖片情境、故事情境以及任務情境,并確保情境間的關系緊密。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運用語言,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聽說整合教學能否讓學生聽得明白、說得清楚,真正達到以聽促說、以說驗聽的效果,關鍵在于基于聽說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關聯(lián)的、合理的主題情境,并緊緊圍繞主題情境創(chuàng)設若干個基于學生生活體驗、貼近學習實踐的聽、說小情境,把聽的教學及說的教學密切地整合在一起[3]。
【教學案例】
課例包括以下兩個情境:一是Section A 1a圖片情境和Section A 1b聽力情境——兩個男孩預測未來生活;二是Section A 2a-2b 聽力情境——教師和學生一起預測未來生活。兩個情境的主要區(qū)別如下:前者是朋友之間的對話,形式較為單一;后者涉及教師和一群學生的對話,是多邊互動的交際方式。教師基于教學目標和教材主題情境“未來生活”,創(chuàng)設了如表1所示的教學情境。
表1 基于主題情境的教學情境
上述教學情境是基于教學目標系統(tǒng)創(chuàng)設的,具有連續(xù)性和遞進性的特征。此外,上述教學情境不僅與主題情境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著眼于情境創(chuàng)設中的空間、時間、人物及關系、交際方式、語用、語言知識等各關鍵性要素,即告訴學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與什么人采用何種方式以何種語言進行交流[4]。
在聽說整合教學中,學生的認知隨著聽說任務的推進而不斷發(fā)展。學習活動的設計要與教學情境具有關聯(lián)性,能促使學生在聽的理解、語言的表達、情感的體驗、文化的分享和思維的碰撞中,經歷語言學習“輸入—內化—輸出”的過程。這一過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達到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教學案例】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圖片(如圖2 所示),并回答“Can you guess what questions the boy on the left is asking?”,引導學生對未來生活進行預測。
圖2 教材圖片
其次,在Section A 2b聽力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讓學生關注Ms.Steen 應答語言的同時,提供語言腳手架讓學生感受Ms.Steen 的應答策略。具體教學示例如下(對話中的下畫線部分為Ms.Steen的應答策略):
T:How does the teacher respond by saying“More people?”
S1:This is what the girl said just now.
T:You’re right.So we can call it“repeat”.How about“You do?”
S2:It is a question.
T:Yes, why does the teacher ask this question?
S3:Because she wants to know the reason.
T: So we can see she asks for reasons.How about“I hope not!”and“That’s a good idea?”
S4:She shows her own opinion.
T:I agree with you!
最后,教師設計生生互動任務“Read the conversation and role-play it.”,以使學生體驗Ms.Steen 的應答語言,掌握話輪延續(xù)的對話策略。
上述教學過程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首先,學生基于圖片對未來生活進行預測,不僅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看”的技能,提高學生的推斷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在聽前充分感知will句型的具體應用場景,達到實現教學目標(1)的目的。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Ms.Steen 應答語言的目的是讓學生關注在真實情境中開啟、延續(xù)話輪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這一活動是聽與說活動之間的橋梁,為后續(xù)的聽后活動和綜合性口頭輸出作鋪墊,達到實現教學目標(2)的目的。最后,學生通過role-play 活動運用對話中的五種應答策略,有助于內化學生的所學知識,是對教學目標(2)的體驗和鞏固,以及達到實現教學目標(3)的目的。上述三個學習活動圍繞主題,以不同的聽說學習活動,將分散的聽說學習活動變?yōu)樘骄恐黝}的關聯(lián)活動,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效避免了聽說活動相互割裂、語篇內容學習碎片化[5]等問題的出現。
教學評價應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體現在教學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既包括多途徑收集信息的過程,也包括針對教學實踐的各類反饋信息[6]?!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聽”主要考查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從語言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說”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與技能,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完成信息溝通、再現生活經歷、描述周圍事物、發(fā)表意見和觀點的能力[7]。在聽說整合教學中,學生的聽后組編對話過程即通過生生合作對聽的內容作出正確分析和評價的過程,是一種即時的教學效果反饋、一種教學效果自評,體現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評價標準的制訂則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進而進行主動反思和策略調控。因此,聽說整合教學評價是將語言學習、語言交際、學習策略融滲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全程性評價,它將支持和激勵學生的聽、說全過程,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教學案例】
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未來生活面面觀”視頻,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鑒Ms.Steen 的應答策略選擇其中一個情境進行組編對話(其中一個小組的對話如圖3所示)。
圖3 一個小組的組編對話
然后,教師提供聽說整合教學效果評價表(如表2 所示),讓學生進行自評,以檢測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
表2 聽說整合教學效果評價表
上述兩個評價活動都注重全程的教學反饋和當堂評價的過程。就借助視頻編組對話而言,學生在該情境中應用repeat、ask for reasons、show opinions 等應答策略來延續(xù)話輪,這不僅能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能使學生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為綜合性的語言輸出作鋪墊。上述學生的對話過程即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就Self Checklist而言,該評價表注重對聽說整合教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評價。如“Do I use the future tense properly?”是對Section A 1b-1c 對話活動的評價,“Do I give my proper responses and add my own opinions?”是對Section A 2b 聽后活動的評價,“ways to give proper response”是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一以貫之的評價標準和前后關聯(lián)的評價活動促使學生在語言使用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檢測,達到“學評融合”。
總之,聽說整合教學效果的評價,取決于教師能否設計出基于整體教學目標的指向清晰、思維遞進的教學內容、教學情境和學習活動,使語言從建構到輸出均圍繞“以終為始,過程融滲”的評價方式,達成高質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