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
摘要: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科課程目標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大多存在表層化、模式化和對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忽視等問題。本文結合實例,從聽前、聽中、聽后三個步驟出發(fā),闡述如何在各環(huán)節(jié)設計形式多樣且有效的活動,來幫助學生內化語言知識、獲取聽力策略、培養(yǎng)思維能力,有效的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英語;思維品質;核心素養(yǎng);聽說教學
引言
隨著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的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成為英語教學一項重要的任務。所以,作為初中英語的重要課型之一,聽說課也是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課型,教師在對聽說課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深入挖掘聽力文本,用教學活動來承載思維,用語言來刺激思維的發(fā)展。
一、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聽說教學實踐
聽、說是四項基本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聽說活動本質上是屬于語言技能發(fā)展的活動,而聽的載體常是有主題意義的語篇。因此,引導學生在聽說過程中分析聽說語篇的結構性、功能性、技能性等特性,把握語篇知識,然后開展基于語篇知識的聽說訓練,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能力,并基于此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魯子問,2017)。聽說課一般上可以分為:聽前——聽中——聽后三個教學步驟。下面,筆者將通過實例來闡述如何在聽說課中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取聽力語篇知識,培養(yǎng)聽說技能,發(fā)展思維品質。
(一)聽前。聽前活動豐富多樣,但殊途同歸,目標都是引入話題,激活背景知識。沒有背景知識的聽力理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Brown,2014)。所以,教師可在聽前設計各種活動,如:聽與主題相關的歌曲,看相關的視頻,頭腦風暴等來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還可通過聽力語篇的標題、插圖等進行聽前預測,為后續(xù)的活動做鋪墊。
1.聽前頭腦風暴,激活背景知識,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聽前活動教師可以通過自由談論,導入話題。在激活學生對語篇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頭腦風暴活動來幫助學生激活背景知識。以外研社七下Module4 Life in the future Unit 1一課為例,在課伊始,筆者先以因疫情不得不延遲開學,在家上網(wǎng)課,十分想念學生與學校生活為引線,導入本課話題:學校生活。接著讓學生頭腦風暴,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we talk about school? 通過該活動激發(fā)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對該話題的知識儲備,即關于學校生活的詞匯、表達等,同時也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性思維。
2.聽前創(chuàng)設情境,處理重點詞匯,提升邏輯性思維
詞匯是聽力理解的基礎。有研究表明,聽前詞匯的學習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聽力文本(Jones&Plass, 2002,轉引自鄒必影,2018)。因此,在聽前教師創(chuàng)設語境,輸入部分的生詞還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不是所有生詞都要處理,處理生詞的過程中,也不能直接呈現(xiàn)中文意思,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在上述課例中,筆者在Brainstorm后的Lead in(見圖2)環(huán)節(jié)中追問:Can you list the things we use at school nowadays? 引導學生用已學的There be,We use...to study.等句型的一般現(xiàn)在時形式描述目前的課堂與學校。在此過程中自然的輸入ruler,chalk,carry等部分生詞,引導學生思考,并示范、引導學生用一般將來時談論未來學校,為后續(xù)聽力活動做好準備。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激活了背景知識,也提升了創(chuàng)造性與邏輯性思維。
聽前合理預測,激發(fā)學生想象力,提煉深度思維力
預測要求學生結合已有的背景知識,對文本可能討論的內容進行合理猜測,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趙旭輝,2017)。因此,聽前除了上述的幾個活動來幫助學生激活背景知識以外,還可以利用聽力語篇的標題、關鍵詞、插圖等來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激活背景圖式。
3.“三思”:設計問題鏈,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思維深刻性與批判性
在獲取聽力語篇主旨大義,關注文本功能性、結構性語篇知識后,筆者引導學生再次回歸聽力語篇,文中Daming, Tony, Betty和Lingling一起探討對未來學校的猜想,大家對未來學校有不同的暢想。Daming認為未來沒有學校,大家都將通過電腦網(wǎng)絡在家學習,而Betty卻認為學校生活十分有趣,與同學一起學習很有意思,老師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對語篇中鮮明的觀點沖突,筆者抓住契機,自然地引導學生思考。
(二)聽后。英語教育應讓學生運用思維技能進行理解與產(chǎn)出,形成自己的思維產(chǎn)品(黃遠振等,2014,轉引自褚艷,2016)。因此,本課的聽后活動主要為內化與運用的環(huán)節(jié),主要從練、仿、創(chuàng)三步入手,以達成內化知識,遷移所學,綜合運用,提升思維品質的目標。
三、結語
英語聽說課不僅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yǎng)和鍛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語言技能、提升思維品質的過程。這是課標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學科育人的需要。教師應在聽說教學中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有機結合。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始于《課標》,基于教材,忠于學情,設定能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活動目標,并且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抓準時機,滲透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的培養(yǎng),有效的提升學生不同層次的思維能力,以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聽說課中的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朱志文.2017.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3):20-24.
[3]魯子問.2017. 基于語篇知識的聽說教學設計[J].英語學習,(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