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徐利鋒,楊永剛,邱靈子,劉彥琳,薛緯恒
(1.阿拉善左旗農牧局,阿拉善左旗 750300;2.阿拉善左旗宗別立鎮(zhèn)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宗別立鎮(zhèn) 753421;3.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阿拉善左旗 750300)
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Sp reng.Syst.Veg.)屬于菊科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生長于荒漠區(qū)沙丘、沙地及覆沙戈壁,是固沙先鋒植物種,也是晚秋和冬春特有的濟困牧草。調查發(fā)現(xiàn),沙蒿尖翅吉?。⊿phenopterasp.)在阿拉善左旗原生沙蒿群落區(qū)出現(xiàn),其幼蟲蛀食沙蒿根莖枝干,引起植株長勢衰弱,枝葉枯黃,嚴重威脅著本地區(qū)固沙成果和原生沙蒿群落,為尋求建立長效防控該害蟲機制,開展白蠟吉丁腫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Yang et Yao)防治沙蒿尖翅吉丁技術研究。
試驗區(qū)位于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地理坐標為E 105°34′30″~105°37′7″,N 38°49′20″~38°52′15″,植被分布有沙蒿、籽蒿、沙蓬等,沙蒿尖翅吉丁危害以片、塊分布為主,平均有蟲株率達20%。
白臘吉丁腫腿蜂由中國林科院提供,本地區(qū)室內培育繁殖。
1.3.1 基本原理
由于沙蒿尖翅吉丁鉆蛀沙蒿根莖部位,生活隱蔽,難于防治,利用天敵防治是控制沙蒿尖翅吉丁的重要措施。白蠟吉丁腫腿蜂外寄于沙蒿尖翅吉丁的幼蟲體上,繁殖力、擴散力、寄主搜索和攻擊力均較強,是一種非常優(yōu)良的蛀莖蛀根害蟲天敵。通過吸食害蟲幼蟲體營養(yǎng),繁育自身,降低害蟲種群密度,從而保護固沙、濟困牧草沙蒿。
1.3.2 室內繁育
野外采集幼蟲應為個體大、新鮮、未受感染、體壁光滑柔軟、有光澤,體內營養(yǎng)含量高的幼蟲的活體,放于培養(yǎng)管內,每只接蜂管接入的沙蒿尖翅吉丁與白蠟吉丁腫腿蜂比例為1∶2。放置于t=(27±1)℃,RH=(70±5)%的恒溫箱中。10~15 d檢查寄生情況,20~30 d檢查羽化情況,觀察統(tǒng)計室內寄生率、羽化率。
1.3.3 野外釋放
沙蒿尖翅吉丁在阿拉善地區(qū)一年一代,以各齡幼蟲在被害沙蒿根部越冬。幼蟲常多條在同一株沙蒿上,幼蟲期從8~9 月末至次年5 月,故人工釋放腫腿蜂時間應掌握在沙蒿尖翅吉丁的幼蟲期4~5 月或8~9 月進行。本試驗分別在5 月30 日、6 月29 日、7 月30 日放蜂,時間均在上午9~10 時,日氣溫均在25 ℃以上,且每次放蜂連續(xù)幾日都處于晴朗少風和無雨狀態(tài)。放蜂量按蜂與沙蒿尖翅吉丁蟲數比例為3∶1。
由表1 看出,白蠟吉丁腫腿蜂對不同時期采集到幼蟲的寄生情況。室內平均寄生率為87.2%,4月下旬采集的幼蟲寄生率為86.7%,平均出蜂量為22 只/管。6 月末采集的幼蟲寄生率為43.3%,平均出蜂量11只/管。7月末采集的幼蟲寄生率為95%,平均出蜂量為19 只/管。4 月末和7 月末寄生率、出蜂量相差不大,較6 月末相差較大。故室內繁育4月末和7月末采集沙蒿尖翅吉丁幼蟲進行繁育是最佳繁蜂期,與沙蒿尖翅吉丁生物學特性相對應。蜂種應選個體大、健壯、活潑的無翅雌蜂,種蜂應選擇出蜂數量正常、整齊,而且個體性狀優(yōu)良的雌蜂作為種蜂,切忌將分級后選出的蜂量少而不齊的等外品用作種蜂,避免種蜂的退化。
表1 室內寄生沙蒿尖翅吉丁幼蟲統(tǒng)計表
放蜂后30 d 左右進行寄生情況調查,連續(xù)調查4 次。在放蜂區(qū)和對照區(qū)采用對角線上取5 點調查40 株,室外采集被寄生的沙蒿尖翅吉丁幼蟲,分裝在指形管內,帶回室內待羽化,出蜂完畢后,逐管檢查統(tǒng)計出幼蟲的總寄生率,放蜂的實際寄生情況。
由表2 看出,野外平均寄生率8.3%。5~6 月期間沙蒿尖翅吉丁發(fā)育到成蟲期,直接影響到腫腿蜂野外搜索寄生發(fā)育。6~7月期間沙蒿尖翅吉丁發(fā)育到成蟲期末期小幼蟲初始期,再加上暑期氣溫比較高,加速了腫腿蜂野外發(fā)育進程,調查中發(fā)現(xiàn)寄生羽化后的殘體和寄生卵,寄生率為11.1%。8~9 月期間沙蒿尖翅吉丁發(fā)育到幼蟲期,調查發(fā)現(xiàn)6 株沙蒿寄生,寄生率為19.3%。11 月4 日越冬調查寄生率為2.9%,腫腿蜂均在沙蒿根莖部休眠,非常健壯。
表2 白蠟吉丁腫腿蜂野外寄生調查表
本試驗結果表明,白蠟吉相腫腿蜂室內繁育宜在4月末和7月末進行,寄生率、出蜂量較高。寄主選擇營養(yǎng)含量高的幼蟲活體。4月末繁育出的腫腿蜂不宜野外釋放,儲存于t=(2±1)℃電冰箱當中讓其休眠,間隔15 d左右加適量蜂蜜或鮮寄主補充體能,待當地7月末野外釋放,選擇晴天無風或少風無雨天氣隨時野外釋放,寄生效果較好,寄生率19.3%,與沙蒿尖翅吉丁平均蟲株率20%相接近。影響人工放蜂防治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放蜂時間、放蜂量、蟲蜂比、放蜂方法、培育的蜂種質量等。本研究初步總結出本地區(qū)白蠟吉丁腫腿蜂的人工飼養(yǎng)技術及野外釋放技術,為阿拉善左旗生態(tài)建設治理區(qū)和原生沙蒿群落區(qū)的有害生物沙蒿尖翅吉丁監(jiān)測和建立長效生物防控機制提供了依據。后期在生物防治方面,需進一步對當地原有天敵資源種類進行調查;對白蠟吉丁腫腿蜂野外寄生安全越冬及可持續(xù)發(fā)揮控災能力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