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實驗小學 嚴雪群
基礎 教 育 階段應將 教 學 重點 放 在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上,也正因為如此,國家強力推 行“雙減”政策。 既 要 全面貫 徹“雙減 ”,又要確保教學 目 標 的實現 ,這 就要求切實保障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把握教學活動中的實質性問題,通過有意識地進行課堂設計,運用直觀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借助對比練習和解題策略的指導,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深度探究學習,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有效高質開展。
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帶著問題進入知識的學習,學習有方向、有目標,這才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產生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促使學生“自我發(fā)展”。
數學知 識與 現實生 活是 密不可 分的 ,我們要把知 識的 學習融 入到 實際生 活中 ,以現實生活 為載 體 ,把需 要解決的數 學問題創(chuàng)設到生活場景中,讓學生進入情境,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
例如,教學“折線統(tǒng)計圖 ”這一課 時,很 多 老 師 都 采 取 各 種 生 活 例 子 引 入 課堂:案例一:華為手機一直廣受國人的喜愛,被美國打壓之前銷售量十分可觀,但近兩年銷售量嚴重縮減。來看看華為手機近五年的銷售數據,我們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直觀化的整理,讓人一看就可以快速掌握其銷售情況呢?結合生活實際,你會用哪種方式表示?哪種表示方式更直觀?還可以怎樣表示?從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手機”話題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重現學過的知識。案例二:直接用課件出示 華 為 手 機 近 五 年 銷 售 情 況 條 形 統(tǒng) 計圖。然后直接在直條的頂上取一點,然后把代表條形數據的這些點順次連成一條線,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統(tǒng)計圖?通過兩種統(tǒng)計圖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兩種統(tǒng)計圖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提出我們已經有條形統(tǒng)計圖了,為什么還要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呢?
在上面兩個案例中,一開始上課就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尤其是第二個案例,直接從條形統(tǒng)計圖演變成折線統(tǒng)計圖,然后提出問題,以問題引領學生步入新知識的情境中,做到有效學習。
學 生 是 否 真正地、主動地參與 學習 ,關鍵在于是否敢質疑、會質疑。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老師對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的精心安排,讓學生有疑可質,從而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參與展示問題,做到有效教學。
工程問題是 一類 特殊的 問題 ,工作總量可以不要具體 數據 ,學生理 解這 一問題時,往往由 于抽象 而難以 下手 ??梢?設計一組題目, 讓學 生在 已 有知 識基礎 上,去發(fā)現問題。
一批零件一個師傅單獨做 12 小時完成,徒弟單獨做 15 小時完成,2 人合作幾小時完成?(1)假設這批零件 120 個,師傅工效:120÷12= 10 (個),徒弟工效:120÷15= 8 (個),師徒合作時間:120÷(小時)。(2)讓學生改題 ,只改變這批零件數量,師傅與徒弟的完成時間與問題不變,比如這批零件 100 個,師傅工效:徒弟工效:(個),師徒合作時間:100÷(小時),算 出 答 案 和(1)一 樣,以此 引發(fā)學生 好奇心 ,這 批 零 件的數量變了 ,工作總量 不同了 ,為 什 么 合作時間會相同呢?學生自己提出這個問題,這就是工程問題的本質,通過反復驗證,學生就會發(fā)現,不管這批零件有多少個,都 可以把它看 作“1 ”,師傅每小 時就 是 完成 這批零 件的,徒弟每小時就是完成這批零件的他們的工效是不變的,因此,工作 時間也不 會變,學生 親 自 經歷從具體數量逐步抽象出分率的過程,會找到“變中之不變”,找到這一類問題背后的數學模型。
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由于年齡限制與生活經驗仍有所欠缺,具體形象思 維占優(yōu)勢,因 此 ,教 師 要深入 解 析教材,領 會知識編排 設 置 的意圖 ,為 學 生提供解 決問 題 的大致 思 路 ,運用 動 手 操作、多媒體直觀呈現等直觀化教學手段巧設障礙,促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問題 ,經歷知識的 形 成 過程,切實 提 高教學實效。
抽象 的內 容學生 難以 理解,需 要借 助教具演示數學問題,變抽象的教學內容為具 體情 節(jié),引導 學生 有 目的、有意 識 的 觀察,從而達到準確而又深刻理解。例如:車輪都是圓形的,這是為什么呢?做成方的或其他形狀的行嗎?這個問題,很不好描述,學生回答抓 不住 問 題的核 心 ,可 以 制作教具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教師用卡紙做了一個正方形、一個圓形、一個橢圓形,把它們當作“車輪”,請三個同學上講臺來演示,兩 名同學從兩 頭 拿 住米尺 ,另 一 個同學在米尺上把這三種形狀的“車輪”從這一端滾到 另 一 端,讓 學 生 觀察這 三 個“車 輪”的運 動軌跡,并用 手勢比 劃 出 來,學生能 發(fā)現:只 有圓 形的“車 輪 ”滾 動 時,它的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因為同圓半徑相等,而 其他形狀的“車輪”滾動 ,它 的 運動軌跡是不平的,忽上忽下。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它們的運動軌跡,讓學生在直觀的操作中明白道理。通過在實踐中探索數學理論知識,充分發(fā)揮動手操作這個實踐平臺的 優(yōu)勢,讓 抽象的知 識 生 活 化,還可以使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強化學習體驗,真正學會學習。
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可以動態(tài) 呈現 教學內容,不僅 直 觀 、降 低理解的難度,同時適時停頓和反復的播放強化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認知,結合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地運用,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學習“圓柱體 積計算公 式”時,不但需要注重 講解相 關 的 基本公 式 與 概念性知識點,還應積極為學生提供親自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教師便利用多媒體課件更加直觀演示整個演變過程,重復播放兩次切開與拼接的過程,強化學生的認知,然后 引導學生 觀察對 比 拼 成的長 方 體 與原來圓柱體所具有的差異,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部互動交流,最后隨機提問學生,你有什么發(fā)現?在發(fā)現公式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利用動態(tài)展示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對課本中難以理解的轉化過程進行直觀演示,彌補了書本無法給予的感官的不足,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憑 空想象、難以 理 解 之苦,化抽 象 為具體、化難為易,以達到最佳效果。
有的課堂教學,老師追求課堂容量,很 多知識點是 直接灌 輸 ,一 筆 帶過,學生照搬照套解題模式,沒有把知識領會、內化,形成系統(tǒng)知識,遇到題目稍有變化,就無從下手,找不到方向,這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是被動接納知識,不會自己學習。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師生同屬于一個和諧的氛圍,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激勵每個學生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習同伴 的 學 習 方 法 ,在 小 組“ 領 頭 羊 ”的 帶 動下,學會動手、動腦。這種教學環(huán)境能使學生多種能力得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不僅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質量,同時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團隊意識。
例 如 ,學 習“ 圓 的 面 積 ”時 ,教 師 用 教具或課件展示圓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學生對 圓的 面 積 公式推 導 過 程有個 大 致 感覺,但是對于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很多同學的認知還是比較模糊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必要引導學生像做科學研究那樣的學習,給他們創(chuàng) 造一個探索 的 過 程,面向全 體 ,讓 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訓練,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梢?設 計 學習單 指 導 小組合 作 探究:1 .說說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研究思路,用的是什么方法?(轉化)2.圓能不能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呢?(拿出圓片試一試)3.標注出圓與轉化出的圖形的關系,寫出你的發(fā)現。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發(fā)揮層次不同學生思維的差異性,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充分 發(fā)揮同 伴 的 促進作 用 ,使 每 一個孩子都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作用,發(fā)現自身的價值和差距,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
圓剪拼成長方形: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圓的周長 圓的面積7cm 15.7dm 18.84 m
這 種 題 目 學 生 就 不 能 靠 背 公 式 來 解決,要 從探索 知識 的過程 中來 發(fā)現解 題方法。學生學會探究,知道碰到問題,可以動手畫一畫 ,尋找解 題方 向,自己 解決 不了,可以與 同學 探討, 發(fā)揮 小伙伴 的作 用,互相取長補短,轉變學習觀念,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學習是一項抽象的活動,而小學生由于受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往往對所求問題分辨不清,因此,要有意識的設計練習,把容易混在一起的知識做個比較,在對比中整理知識,形成知識系統(tǒng),學會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在設計對比練習時,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問題情境,在情境中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引 導學生 用辯 證 的 眼 光 看 待 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如: 小美 要 買某 一品牌 的訂 書機、筆袋、水筆,這些商品價格如下:
單價(元) 超市商品A B C訂書機 20.80 18 .90 22.60筆袋 24.50 22.80 21 .90水筆 2.60 3.20 2.90
這兩道題都是買三種商品,但要注意區(qū)分,第一個問 題 ,平 時 碰到這 種 問 題可以用估算,可是這道題由于數據的特點,標價就在 45 元左右,所以要計算出來。解答第二個問題會受到第一個問題的干擾,認為是三個超市對比商品總價,因此有的學生就 把 每 個超市 三 種 商品的 總 價 算出來 ,而沒有 領會 最 省錢的 買 法 ,找 出 每種商品最低價是在哪個超市?
通過 比 較 ,溝 通知識 間 聯(lián) 系,牢 固 掌握基礎 知識和 基 本 技能, 鍛 煉 學生的 思維,扎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學習單一的知識感覺掌握了,但一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往往又束手無策,或者常常 不自覺 地 將 閃入腦 海 的 第一解 題策略當成最佳方案,不加以選擇地付諸實施,難免會“鉆 進死胡同 ”而 又“ 迷途不 知返”,這是知識融會貫通的不夠,要加強解題策略訓練。解題就像對付病毒一樣,要經過檢索、分析,認清它,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它。
這種圖形的體 積我們 沒有 學過,能不能把它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是有這方面 的經驗 ,把兩 個完全 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 個平行 四邊 形,我們 能不能也用拼的方法 再拿一 個形 狀、大小 完全一樣的物體給它 拼上去 ,那么 就 得到 一個圓柱,這個物 體的 體 積就 是所拼 成圓 柱體積的一半,就能解決問題了。
這個瓶子的容積包括兩個部分:第一、下面一截圓柱形瓶里液體的體積,第二、上面一截不規(guī)則的容器容積,引導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實物來操作,把這個瓶子倒過來后,液體的體積不變,再加上上面一節(jié)空的圓柱形的容積就是這個瓶子的容積,通過動手操作,使這題難題迎刃而解。這一組圓柱體積的應用練習,主要針對的是生活中的問題,無法直接應用公式來計算,需要具體題目具體分析,根據每種題目的特征,用合適的方法才能順利解答出來,從而總結出解題方法與策略。
總之,新時代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教學要求,通過 創(chuàng)新教學策 略來打 造 高 質高效的 課 堂教 學,進而通 過提高 課 堂 有 效性來 實 現“雙減”目標。教無定法,教師要側重創(chuàng)設相宜的教學情境,圍繞著一系列的問題解決展開教學,還要讓學生學會在學習的過程 中合作,集思 廣 益 ,這 樣學生 才 能 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從整體 上 提 高學生 的 知 識水平 與 解 題 效率,進而強化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綜合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