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內(nèi)容既有人文特色,又有工具性。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又是教師最頭痛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作文;語文;小學;教學;如何
前言
在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也應當以新課程改革為指導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不斷提升。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決定了作文學習的核心地位。由于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從整體上提升漢語素質(zhì),所以要重視漢語的實際應用,使學生能夠更多地接觸漢語資料,并通過大量的漢語練習來掌握漢語的用法。通常學生們總覺得作文寫不好,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轉(zhuǎn)換教學方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一、多讀多練是寫作水平的基礎
多看幾本符合自己口味的書,一定要是好書。有些學生覺得看書很好,其實并非如此。讀一篇文章或者一個故事既不能迅速,也不能精確。一篇好的文章,其意義往往并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其實際意義。閱讀后,重復閱讀18次,那么“散”的文章將會慢慢匯集,而如今的小說也將逐步發(fā)展。有句諺語說的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p>
要多練,也要多去思考,頭腦的鍛煉就是要學會去想。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關于這件事,你還有些主意。好的,不好的,什么是值得學習的,在學生的心中總是有一些看法。在將來,養(yǎng)成思考、評論和討論學生所見所聞的一切的習慣。多思考一下,角色的思想活動以及事件的內(nèi)部意義就會清楚地呈現(xiàn)出來,同時想象也能促進學生的智慧和想象。
二、明確作文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文章寫作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決定其寫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一提到“寫”,就會將寫作視為“魔鬼”。導致缺少積極性和興趣。針對這一狀況,學生在寫作中,教師要尤其重視對學生寫作的興趣的培養(yǎng)。一是運用“本土文化”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減輕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心理壓力,重拾信心,當他們寫文章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因此,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人的。此外,要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寫作的意圖。作文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在小學階段,作文的學習效果尤為突出。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性和未來對社會的重要性,從而引起他們的心理關注,并端正態(tài)度,為以后的寫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鼓勵同學們重視知識的積累,并時常練習短文
閱讀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關鍵,所以老師應該鼓勵他們在課外多讀。同時,在閱讀時,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詞匯和短語記下來,然后反復閱讀,使其能夠逐步積累到一定的課外知識,成為一種寫作素材。在提高閱讀量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多用語言進行自我表述,多講。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自覺地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口語表達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組織能力。另外,老師也可以安排學生在完成一節(jié)課后,寫出一篇短文,或是要求他們每周寫一篇讀書心得,讓他們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所感興趣的主題出發(fā)。
同時課堂上的寫作是有具體要求的,而學生寫作上則更多地受到限制。如果把課堂寫作看作是寫作教學的開端,那么,課后寫作就是第二個階段。學生只有把這兩個放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行走,更快速。課外寫作是為了讓同學們能夠?qū)懗鲎约旱奈恼拢⒛芙o出一些有用的意見。作文的書寫讓學生在選擇材料、建議和風格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決定要寫什么。他們可以說出他們所見、所聞、說出自己的感覺或者說出自己的看法。對學生而言,這樣的自由寫作最終可以“放松”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課堂和課后作文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能促進課堂教學,同時課堂上的寫作和課后的寫作互相補充,使同學們獲益良多。
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能力
無論主題是什么,都不宜固守慣性思維。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拓展自己的思考空間,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果沒有對一些作文素材的理解,這種作文就會失去新穎、豐富的內(nèi)涵,也就無法為讀者所接受。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的敏感,使他們在接觸寫作的過程中獲得靈感,并運用素材來創(chuàng)造,從而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此外,這些作品所用的素材都是從真實中來的。學生要想寫出好的作文,必須要和真實的生活打交道,并且要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業(yè)余時間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例如:新聞采訪組、科技實踐組、青年志愿者小組等。同時看看他們有什么愛好,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可以通過集體思維和協(xié)作來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五、作文注重批改,注重講評
中國老師們普遍認為閱讀容易,寫作困難。所以,在評改作文時,不能采取“統(tǒng)一標準”的辦法。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批改方式,如:舉例批改,自己批改,互批互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調(diào)動寫作興趣。只要老師在評改的過程中更加穩(wěn)重,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肯定和激勵,就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幫助同學積累詞組,拓寬思路,老師也能從中獲益,發(fā)揮師生的作用,資源分享,教學和學習。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換位思考,充分發(fā)揮“作文反饋心態(tài)”的功能,以達到引導大部分學生正確、積極進取的學習態(tài)度。
結(jié)語
語文教學是傳承我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更是語文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既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全面的語文知識。因此,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10.
[2]孟蕙.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1.11.
[3]魏西蕊.談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3.
[4]劉志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