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亞亞,高文杰,沈國娣
截至2020年底,我國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5%[1],且其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至71.8%[2],同時“421”家庭與空巢化等養(yǎng)老困局導致老年患者的居家護理或延續(xù)護理成為一大挑戰(zhàn)?!盎ヂ摼W+護理服務”通過“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護理模式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為出院患者或患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浙江省作為國家衛(wèi)健委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試點區(qū)域,患者與護士對該項政策的認同感及參與的意愿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旨在調查湖州市符合 “互聯網+護理服務”資質的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意愿,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本地區(qū)更好地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構建更人性化、科學化的互聯網護理平臺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9年10月對湖州地區(qū)3所三級甲等醫(yī)院工作5年及以上,護師及以上職稱的護士進行在線問卷調查,被調查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最終調查500名護士。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自行編制湖州地區(qū)護士“互聯網+護理服務”意愿調查問卷。問卷共包含2個部分:①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婚姻狀況、年收入等。②湖州地區(qū)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意愿調查表,該調查表通過文獻查閱、小組討論、前期調研及專家指導修改完成。主要包括護士對 “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知曉度、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政策的看法、參與意愿及不愿意參與的原因、愿意服務的項目、具體參與方式、酬勞分配、是否需要崗前培訓及具體培訓內容等12個條目。問卷初步完成后,選取某醫(yī)院符合納入標準的30名護士進行預調查,對問卷內容進行調適。
1.2.2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前,研究者與湖州地區(qū)三甲醫(yī)院的護理部主任聯系,說明調查目的,征得其同意后由研究者將已經生成好的問卷星鏈接及填寫說明轉發(fā)給護理部主任,由護理部主任轉發(fā)各科護士長,再接由護士長轉發(fā)給科內護士。護士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作答。所有問題回答完整后方可提交,每名護士限提交 1 次。本調查采取匿名形式,以確保信息采集的準確性與真實性。本次共回收問卷513份,剔除無效問卷13份,有效回收率為97.50%。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采用描述性分析、Krukal-WallisH檢驗、Mann-WhitneyU檢驗及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護士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政策的知曉程度及參與意愿 在參與本次調查的護士500人中,154人(30.80%)知曉“互聯網+護理服務”政策,105人(21.00%)完全不知曉。在參與意愿調查中,185人(37.00%)的護士表示愿意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92人(18.40%)表示拒絕,而223人(44.60%)持觀望態(tài)度。
2.2不同特征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意愿比較 見表1。
表1 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意愿的單因素分析 人(%)
2.3影響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意愿的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護士是否愿意參與“互聯網+護理”為因變量(愿意=1,不確定=2,不愿意=3,以愿意為參照),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模型有意義(χ2=131.801,P=0.000)。結果顯示,護士政策知曉度(知曉=1,部分知曉=2,不知曉=3)、是否有足夠空余時間(有=1,偶爾有=2,無=3)、“互聯網+護理服務”從業(yè)經歷(有=1,無=2)是影響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意愿的主要因素,見表2。
表2 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4護士愿意提供的“互聯網+護理服務” 項目及具體參與方式 愿意及不確定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 的護士(408人),護士對PICC/輸液港護理(64.95%),靜脈注射(63.97%)及靜脈輸液(63.24%),皮下及肌內注射(62.25%),鼻飼(61.27%)及留置引流管護理(63.48%)的參與意向較高;在參與方式的選擇中,341人(83.58%)傾向于0.5 h以內到達服務地點,297人(72.79%)希望院方能夠為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提供交通工具;另外,單獨結算是66.42%的護士理想的上門服務費用結算方式。同時,本研究對不愿意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 的92人進行原因調查,發(fā)現擔心人身安全問題(66.30%),存在醫(yī)療安全隱患(76.09%),日常工作量大(70.65%),空余時間不足(73.91%)是主要原因。
3.1護士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參與意愿現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僅37.00%的護士愿意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總體參與意愿低于多項調查研究[3-4],可能原因:本次調查對象均為符合國家“互聯網+護理服務”資質要求的護士,研究對象更精準的同時也導致納入的研究對象數量存在一定的人數限制,樣本量較其他研究低,有待擴大樣本量做進一步研究。本研究對不愿意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的92人進行原因分析,發(fā)現人身安全顧慮(66.30%)、存在醫(yī)療安全隱患(76.09%)、日常工作量大(70.65%),空余時間不足 (73.91%)是主要原因,此結論與與其他相關研究[5-7]結果相似。毫無疑問,安全保障是“互聯網+護理服務”發(fā)展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醫(yī)療機構在啟動互聯網醫(yī)療時,應輔以信息系統(tǒng)嚴格進行醫(yī)患雙方的身份信息審核,第一時間甄別虛假信息,同時,即時的地理定位及快速報警渠道亦不可或缺。
3.2影響護士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意愿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提示,雖然本地區(qū)護士關于“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政策知曉度及積極意愿不高,但具有“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經歷的護士對于“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參與意愿濃厚,說明本地區(qū)“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潛力,管理層可依據既往經驗對“互聯網+護理服務”做出正面引導,以激發(fā)更多的護士參與。同時,個人業(yè)余時間相對寬裕的護士也更愿意參與其中。目前已有的“互聯網+護理服務”中,護士大多利用業(yè)余時間參與其中,因此不難得出以上結論。此外,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政策的知曉度是參與意愿高低的重要影響因素,而該地區(qū)護士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策的知曉率約為30.80%,總體知曉度偏低。多項研究表明,護士對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區(qū)域性“互聯網+護理服務”發(fā)展的優(yōu)勢越明顯[3-4,8-10]。然而護士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政策的知曉率水平存在區(qū)域性差異,個中緣由除了部分區(qū)域尚未開放試點的同時,宣傳力度是不容忽視的因素[3,8,10]。因此,若想促進區(qū)域“互聯網+護理服務”發(fā)展,提高政策知曉度是前提。醫(yī)療主體應在醫(yī)護群體內解讀政策熱點,答疑釋惑,倡導醫(yī)護主動參與。
3.3護士愿意提供的服務內容及參與形式分析 本研究結論顯示,護士對PICC/輸液港護理、靜脈注射及靜脈輸液、皮下及肌內注射、鼻飼及留置引流管護理等操作參與意向較高。該結果與目前已經或正在實施的互聯網醫(yī)院啟動項目清單部分一致[11-13]。目前國家尚未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流程、質量控制、定價及監(jiān)管等問題做出統(tǒng)一規(guī)定,基于各地經濟及醫(yī)療水平差異,各區(qū)域開展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形式不一,尤其以服務上門的交通方式選擇和服務定價差異最大[14-16],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全面發(fā)展。而本次“互聯網+護理服務”參與方式調查中總結發(fā)現,護士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服務的空間、時間上更傾向于選擇有交通安全保障的近距離上門服務,以及多勞多得的收入分配方式。這也啟示各地在制定“互聯網+護理服務”政策時應合理規(guī)劃服務覆蓋范圍及提供服務的具體方式和載體,在酬勞分配上,不可忽視個人需求,以免互聯網醫(yī)院落地后流于形式,無法真正造福于民。
3.4專科化、分級化的互聯網護理團隊建設的思考 本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3,17-18]結論不同的是,其他研究結果更為凸顯專科護士群體的積極意愿,強調專科護士在促進“互聯網+護理服務”發(fā)展中的重要性。而本研究未發(fā)現這一結論,這可能與本研究對象中??谱o士占比較少具有一定的關系。目前“互聯網+護理服務”一直倡導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全方位居家護理服務需求,??谱o士技術過硬、臨床經驗豐富、個案管理及處理突發(fā)事件能力強,能有效降低上門執(zhí)業(yè)過程中的醫(yī)療風險,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因此,在構建“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服務群體時優(yōu)先考慮??谱o士,使其更好地發(fā)揮其臨床護理專家能力勢在必行。同時回顧醫(yī)療系統(tǒng)的改革,分級診療、醫(yī)聯體發(fā)展前景大好,但是這僅僅局限于醫(yī)生群體,??谱o士群體的優(yōu)勢聚集卻鮮有提及。借助互聯網醫(yī)院的成立以及成立區(qū)域性的專科化護理聯盟,各醫(yī)聯體可聯合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構建區(qū)域內全周期、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既可滿足區(qū)域內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又可提高基層護理服務質量。
本研究顯示,護士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參與意愿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發(fā)展基礎和潛力。地區(qū)性的互聯網醫(yī)院可加大“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政策的培訓力度,優(yōu)先鼓勵業(yè)余時間充裕的護士參與到“互聯網+護理服務”中,以有相關工作經驗的護士帶動新入網注冊的護士,對其在互聯網護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作出方向性和實戰(zhàn)性引導,從而促進“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fā)展?!盎ヂ摼W+護理服務”作為新興護理服務模式,發(fā)展歷程短,需在法律與制度層面進行諸多完善,建議管理者在充分評估區(qū)域性醫(yī)療需求前提下,組建??苹幕ヂ摼W護理服務團隊,并完善管理機制和實施方案,使區(qū)域性“互聯網+護理服務”醫(yī)療發(fā)展更專業(y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