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順
(天津市寶坻區(qū)安康醫(yī)院精神科,天津 301800)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精神障礙性疾病,其癥狀可分為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前者多表現(xiàn)為思維形式障礙,后者則主要包括情感平淡、意志缺乏、快感喪失以及注意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社會功能[1,2]。近年來,該病陰性癥狀的治療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難點。有研究表明[3],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典型抗精神病藥,其中以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最為常用,但二者治療效果及用藥安全性存在一定差異[4,5]。本研究比較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天津市寶坻區(qū)安康醫(yī)院精神科收治的72 例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氨磺必利組和利培酮組,各36 例。氨磺必利組男16 例,女20 例;年齡26~47 歲,平均年齡(32.57±3.26)歲;病程5~80 個月,平均病程(65.47±4.35)個月。利培酮組男14 例,女22 例;年齡25~48 歲,平均年齡(32.63±3.35)歲;病程5~80 個月,平均病程(65.52±4.47)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6]中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 分,陰性癥狀量表(SANS)評分≥60 分;③無藥物禁忌。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腦器質性及軀體疾病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③近期接受過相關治療者。
1.3 方法
1.3.1 氨磺必利組 給予氨磺必利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1,規(guī)格:0.2 g/片),口服,初始劑量為0.1~0.2 g/d,依據(jù)患者病情在1 周內(nèi)加至0.4~0.8 g/d,療程12 周。
1.3.2 利培酮組 給予利培酮(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0776,規(guī)格:1 mg/片),口服,初始劑量為1~2 mg/d,依據(jù)患者病情可于10 d 內(nèi)加至4~6 mg/d,療程12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PANSS 評分、SANS 評分、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錐體外系綜合癥、體重增加、腸胃道癥狀、血壓升高、心動過緩、血中催乳素升高)發(fā)生率。PANSS 評分[7]:陽性量表共7 項,分值為7~49 分;陰性量表共7 項,分值為7~49 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16 項,分值為16~112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SANS 評分[8]:共24 項,包括情感平淡或遲鈍、思維貧乏、意志缺乏、興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礙5 個分量表,分值0~12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陰性癥狀越嚴重。臨床療效:顯效為SANS 減分率≥50%;有效為SANS 減分率25%~49%;無效為SANS 減分率<25%,陰性療效則按此標準單獨計算。SANS 減分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陰性治療有效率=(陰性顯效+陰性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字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PANSS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PANS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氨磺必利組低于利培酮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PANS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PANSS 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SANS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SAN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氨磺必利組SANS 量表中意志缺乏評分及興趣社交缺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SANS 量表中其余分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AN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SANS 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氨磺必利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利培酮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但氨磺必利組陰性治療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組(P<0.05),見表4。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4 兩組陰性療效比較[n(%)]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氨磺必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利培酮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出現(xiàn)可能與額葉多巴胺(DA)減少及5-羥色胺(5-HT)異常等原因有關,可引起患者社會功能下降、愉悅體驗喪失等問題,進而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9]。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均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前者可有效阻斷突觸前DA 受體,中斷負反饋抑制,進而增強DA 的傳遞能力,提高突觸間隙的DA 水平,以此提高額葉皮質DA 的活動性能,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10-12];利培酮則可與5-HT2A 受體及D2受體進行聯(lián)合拮抗,促進皮質下結構相關的額葉皮質DA 活性,同時調(diào)節(jié)中腦皮質DA 的活動性能,進而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13,14]。二者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中均具有確切的應用療效,但關于陰性癥狀的治療效果尚無統(tǒng)一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PANS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氨磺必利組低于利培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優(yōu)于利培酮。同時,兩組治療后SAN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氨磺必利組SANS 量表中意志缺乏評分及興趣社交缺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SANS 量表中其余分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氨磺必利對陰性癥狀患者的意志障礙及社交興趣障礙具有更為理想的改善效果。氨磺必利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利培酮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氨磺必利與利培酮組總體療效相當,這與既往報道相似[15-17]。但氨磺必利組陰性治療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的陰性療效相對較高。此外,氨磺必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利培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氨磺必利的用藥安全性相對更高,分析原因可能與氨磺必利優(yōu)先阻斷邊緣系統(tǒng)而非紋狀體的D3/D2受體等原因有關。
綜上所述,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相當,但前者陰性療效更為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意志障礙及社交興趣障礙,且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