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鴨綠江口主汊道常量元素沉積記錄的特征及其意義

    2022-04-14 03:36:08李紅軍李富祥
    海洋科學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陸源常量柱狀

    劉 月, 程 巖, 李紅軍, 李富祥

    鴨綠江口主汊道常量元素沉積記錄的特征及其意義

    劉 月, 程 巖, 李紅軍, 李富祥

    (遼東學院 城市建設(shè)學院, 遼寧 丹東 118003)

    本文依據(jù)鴨綠江口主汊道采集的K1和K12柱狀樣, 進行了常量元素的富集特征、相關(guān)系數(shù)、主成分分析及含量與特征參數(shù)垂向分布的討論。研究表明: 鴨綠江口屬于漲潮三角洲, 納潮海灣泥質(zhì)堆積區(qū)快速沉積的時間始于1960年。主汊道的沉積物具有多源性, K12柱狀樣受粒度控制顯著, 陸源碎屑為主; K1柱狀樣受粒度控制不顯著, 受海洋作用的影響較大。主汊道的沉積記錄以1978年為界, 分為上下2個沉積單元。主汊道的沉積物受到河口區(qū)水動力的強烈改造, 與物源區(qū)的沉積物相比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很多的分異和變化。該研究通過對鴨綠江口主汊道常量元素沉積記錄的分析, 發(fā)現(xiàn)了近百年來該區(qū)域地貌演變和發(fā)育的規(guī)律, 有效補充了鴨綠江口新生陸地形成過程的全貌。

    鴨綠江口; 常量元素; 沉積記錄

    河口是當前國際學術(shù)界研究陸海相互作用的熱點區(qū)域, 因受波浪、徑流、潮流等多種動力的影響, 河口物質(zhì)來源和沉積過程均較為復雜。常量元素的沉積記錄是研究物質(zhì)來源和沉積過程的主要信息源, 保留了大量物源與環(huán)境變化的信息[1, 2]。

    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界河, 鴨綠江口被綢緞島(朝鮮管控)分割為東汊道和西汊道, 東汊道又被近幾十年新生成的江心島(朝鮮管控)及其水下沙洲分割為中水道和東水道, 使河口呈現(xiàn)“二級分汊、三口入?!钡暮觿? 東汊道目前是鴨綠江河口的主汊道。WALLING等[3]基于1930年以來的歷史數(shù)據(jù), 對世界140余條河流的徑流量和輸沙量分析表明, 河流入海輸沙呈普遍減少趨勢, 主要原因是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 而人類活動越來越占據(jù)主導地位。鴨綠江入海泥沙也呈現(xiàn)同全球相似的變化趨勢[4]。但是, 作為鴨綠江入海一級分汊河口屏障的最大島嶼——綢緞島, 其東西兩側(cè)的河口淺灘, 根據(jù)多次野外觀測和幾十年遙感圖像判讀, 面積擴展十分迅速, 近40年面積增長了近3倍, 由邊境劃界時的26.5 km2擴大到60 km2[5, 6]。鴨綠江口綢緞島附近如此快速的沉積過程與鴨綠江入海泥沙減少的趨勢相矛盾。綢緞島快速擴張的大量泥沙從何而來?主汊道歷史上多次發(fā)生沉積環(huán)境的改變, 每次改變都與人類活動帶來的河口地貌變化有關(guān)[4]。主汊道不僅接受鴨綠江的入海物質(zhì), 也可能接受來自淺海的潮流脊的物質(zhì), 甚至可以接受西汊道或遼東淺灘的“返回補給”的物質(zhì)。2014年8月, 在鴨綠江口主汊道采集到編號為K1、K12的柱狀樣, 作者依據(jù)這兩個柱狀樣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學沉積記錄, 進行沉積環(huán)境變化和物源變化分析。這項工作既可以揭示鴨綠江口的地貌演變和發(fā)育的規(guī)律, 又可以為綢緞島面積擴張所帶來的國土權(quán)益的相關(guān)問題提供決策參考。

    1 數(shù)據(jù)來源和研究方法

    1.1 區(qū)域概況與采樣地點

    鴨綠江發(fā)源于長白山天池, 年徑流量266.8×108m3, 年入海沙量159.1×104t。鴨綠江流域上游是新生代玄武巖熔巖臺地, 中下游是熔巖臺地和燕山期花崗巖, 河流經(jīng)過的部分地方切穿了臺地, 出露了以變粒巖、混合花崗巖等為主的中朝古陸基底。鴨綠江流域巖性分布的這種特點決定了河流入海沉積物常量元素的基本構(gòu)成。鴨綠江口外淺灘密布、沙洲眾生, 逐漸過渡到西朝鮮灣的輻射沙脊群。鴨綠江河口的最大渾濁帶位于斗流蒲淺灘至東汊道口門之間[7], 核心地帶鹽度小于1%[8]??陂T地區(qū)的特殊地形引起的潮波變形以及底部沉積物強烈的泥沙再懸浮是導致本地區(qū)形成最大渾濁帶的最主要動力因素[9]。關(guān)于西朝鮮灣潮流脊的成因和物質(zhì)來源長期以來一直有所爭議, 由鴨綠江這樣一條中小型河流為上萬平方公里的輻射沙脊提供沙源, 證據(jù)顯然不足[10-11], 但潮流脊物質(zhì)對鴨綠江口常量元素的分布影響還是極為深刻的[12]。

    2014年8月在鴨綠江口主汊道利用重力取樣器, 采集了長110和106 cm的巖芯沉積物K1和K12, 采樣點坐標分別為124°20′25″E、39°47′20″N和124°19′4″E、39°50′1″N。在室內(nèi)將2個柱狀樣剖開后記錄巖性, 總體為黏土質(zhì)粉砂, 黏土含量達30%左右。按每6 cm間隔取2 cm寬的樣品, K1和K12各獲得20個樣品, 將這些樣品經(jīng)過烘干、研磨后進行放射性測年、粒度、常量元素等項目分析。

    1.2 數(shù)據(jù)來源

    1.2.1 常量元素含量數(shù)據(jù)

    常量元素的測試方法采用《區(qū)域地球化學樣品分析方法DZ/T0279.3-2016》[13]。其中, Al2O3、SiO2、P2O5、K2O、TiO2按照“第1部分三氧化二鋁等24個成分量測定”的方法測定, 方法為粉末壓片-X射線熒光光譜法, 測定儀器為荷蘭帕納克公司的X射線熒光光譜儀, 型號為PW4400/40, 分析結(jié)果的相對偏差為4.2%, 數(shù)據(jù)可靠。Fe2O3、Na2O、CaO、MgO、MnO按照“第2部分氧化鈣等27個成分量測定”的方法測定, 方法為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法, 測定儀器為美國熱電公司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 型號為iCAP7400, 分析結(jié)果的相對偏差為1%, 數(shù)據(jù)可靠。

    1.2.2 年代和粒度數(shù)據(jù)

    K1和K12的年代和粒度數(shù)據(jù)已經(jīng)發(fā)表[14], 為鴨綠江口常量元素沉積記錄的研究提供年代支撐。利用K1和K12柱狀樣137Cs垂直剖面中1963年計年時標及其對應(yīng)的深度, 計算出的平均沉積速率, 推算出K1和K12不同深度沉積物的年代(圖1)。

    圖1 K1和K12柱狀樣210Pb與137Cs剖面曲線[14]

    1.3 常量元素特征參數(shù)

    不同常量元素具有不同的特性, 可以通過不同元素間的組合參數(shù)或不同元素間的比值參數(shù)來衡量不同的環(huán)境特征。本項研究使用了以下常量元素的特征參數(shù):

    1.3.1 富集系數(shù)

    富集系數(shù)(Enrichment Factor)是判斷沉積物相對于地殼的富集程度的指標。由于元素Al在表生環(huán)境中非常穩(wěn)定, 為了減小粒度影響, 常被用來進行地球化學元素的標準化處理。

    富集系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

    =(X/Al)樣品/ (X/Al)物源區(qū), (1)

    式中:是某種化學元素的富集系數(shù), 分子是沉積物樣品中的某種化學元素X的含量與元素Al百分含量的比值, 分母是物源區(qū)中的該種化學元素X的含量與元素Al百分含量的比值[15]。

    若接近1, 表示該化學元素為參考物源區(qū)來源; 若>10, 則表示該化學元素為非參考物源區(qū)來源。

    1.3.2 化學蝕變指數(shù)

    化學蝕變指數(shù)(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是判斷物源區(qū)化學風化程度的常用指標, 與風化作用強弱成正比。

    化學蝕變指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

    =[Al2O3/(Al2O3+CaO+K2O+Na2O)]×100%, (2)

    式中:是沉積物的化學蝕變指數(shù), 各化學元素均為氧化物分子摩爾數(shù)[16]。

    1.3.3 常量元素比值

    鉀鈉比值: K2O與Na2O含量的比值是衡量樣品中斜長石風化程度的指標, 也可用于反映沉積物的風化程度。由于Na比K易于淋失, 因此其鉀鈉比值與沉積物的風化程度呈正相關(guān)[16]。

    硅鋁比: SiO2與Al2O3含量的比值常被用作衡量風化強度的指標, 比值越大, 化學風化強度越小。巖屑成因硅鋁比值已被證實為有效的沉積物源識別指標[17, 18]。

    鎂鋁比: 沉積巖層中MgO具有親海性, 而Al2O3具有親陸性的特征, 因此可以用鎂鋁比判斷水體鹽度的高低[14]。

    鎂鋁比的計算公式為:

    =102× (MgO/Al2O3), (3)

    式中,代表鎂鋁比, MgO/Al2O3為兩種常量元素百分含量的比值。

    值的增加, 表明水體鹽度的增大, 沉積環(huán)境由淡水向海水過渡;<1代表淡水沉積環(huán)境,為1~10代表陸海過渡性沉積環(huán)境,為10~500代表海水沉積環(huán)境,>500代表陸表海沉積環(huán)境[19]。

    鐵錳比: 金屬元素錳主要賦存在水成因的鐵錳氧化物態(tài)中[20], Fe與Mn含量的比值可以反映水位的變化, 高比值指示了較低的水位[21]。

    2 結(jié)果分析

    2.1 常量元素的富集特征

    K1和K12兩個沉積柱的常量元素, 富集系數(shù)EF見表1, 因Al2O3是用來標準化處理的元素其EF值都是1, 因此, 比較Al2O3時使用的是均值。

    表1 常量元素富集系數(shù)對比

    注: 中朝準地臺標準物質(zhì)數(shù)據(jù)來源文獻[22], 其他參照來自文獻[23]

    K1和K12柱狀樣各常量元素的EF值都比較接近1。根據(jù)EF值接近1的程度, K1柱狀樣與中朝地臺(代表徑流)最為接近的是Al2O3、TiO2、MnO、MgO, 與黃海物質(zhì)最為接近的是P2O5、Na2O、Fe2O3, 與遼東淺灘最為接近的是SiO2、CaO、K2O。由此推斷K1柱狀樣與流域、淺海、遼東淺灘三者沉積聯(lián)系密切, 與西汊道沉積聯(lián)系較小。K12柱狀樣與中朝地臺最為接近的是Al2O3、Na2O、MgO, 與黃海物質(zhì)最為接近的是P2O5、Fe2O3; 與西汊道最為接近的是TiO2、MnO, 與遼東淺灘最為接近的是SiO2、CaO、K2O。說明K12的沉積物受到徑流、淺海、遼東淺灘、西汊道四者的共同影響。

    主汊道的沉積記錄受到鴨綠江河口地貌劇烈變化的影響, 沉積物既有可能來自鴨綠江徑流, 也有可能來自淺海, 還有可能來自西汊道或遼東淺灘的再懸浮物質(zhì), 具有多源混合的特點。柱狀樣與各參照區(qū)域之間的EF值很好地詮釋了這一特征。

    2.2 常量元素間的相關(guān)性及其與粒度的關(guān)系

    K1和 K12柱狀樣常量元素之間及與粒度的相關(guān)系數(shù)見表2和表3。

    沉積物常量元素之間的相關(guān)分析有助于分析物源和理解沉積環(huán)境的變化。K1柱狀樣常量元素MnO、P2O5、TiO2三者相關(guān)性最好, 在0.01水平上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可以達到0.9, 與其他元素相關(guān)性都較小, 說明這三者來源一致; 結(jié)合EF分析判斷, 沉積物可能來源于中朝地臺; Na2O、K2O、SiO2、CaO、MgO之間相關(guān)性及Al2O3與Fe2O3之間的相關(guān)性也較好, 在0.01水平上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5以上, 這兩類物質(zhì)間雖不能判斷為物源一致, 但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K12柱狀樣常量元素也是MnO、P2O5、TiO2之間相關(guān)性最好, 在0.01水平上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可以達到0.8以上, 進一步說明三者來源一致; 結(jié)合EF分析判斷, 沉積物可能來源于中朝地臺; Na2O、SiO2、K2O之間相關(guān)性較好, 相關(guān)系數(shù)在0.7以上, 說明這些物質(zhì)來源或沉積環(huán)境相似程度較高、其他元素的相關(guān)性較低, 反映其物質(zhì)來源復雜或沉積環(huán)境多變。

    沉積物常量元素與粒度參數(shù)間相關(guān)分析反映的是其受粒度影響的程度[24]。K1的常量元素總體上受粒度控制不強, K12的常量元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粒度控制。為消除粒度對常量元素含量的影響, 在后續(xù)分析中對K1、K12常量元素都進行了黏土校正。

    2.3 常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為探討鴨綠江口常量元素的組合關(guān)系及其控制因素, 對K1和K12柱狀樣的沉積記錄進行了主成分分析, 結(jié)果見表4和表5。

    表4 K1柱狀樣常量元素主因子分析矩陣載荷

    表5 K12柱狀樣常量元素主因子分析矩陣載荷

    K1柱狀樣提取出3個主成分, 貢獻累積方差達81.59%。位于三角洲前緣的K1柱狀樣成分Ⅰ控制Si、Na、K、Mg、Al、Ca 6種元素, 貢獻方差38.12%, 其中, Si、Na、K、Mg為正載荷, 這些都是抗風化能力相對較強的變粒巖、混合巖等中朝古陸基底巖石的風化產(chǎn)物, 代表了粗粒陸源碎屑沉積; Al為負載荷與正載荷互為消長, 起稀釋作用[25], 可能代表了細粒陸源碎屑沉積, 因此這5種元素都指示了陸源碎屑的沉積。Ca有“親生物”屬性, 代表了海洋的生物碎屑沉積。成分Ⅰ指示了陸源碎屑和生物碎屑輸入對K1沉積記錄的雙重控制。成分Ⅱ控制P、Ti、Mn 3種元素, 貢獻方差為29.44%。P、Ti、Mn為黏土礦物主要成分或易受黏土礦物吸附, 同時Ti又有“親陸源”屬性[26], 成分Ⅱ可能指示了“再懸浮”的黏土類物質(zhì)的沉積因子。成分Ⅲ只控制Fe 1種正載荷元素, 貢獻方差為14.03%, 可能代表了河口的膠體化學的沉積因子。

    K12柱狀樣提取出3個主成分, 貢獻累積方差達81.33%。K12柱狀樣成分Ⅰ控制Si、Na、K、P、Ti、Mn 6種元素, 貢獻方差50.16%, Si、K、Na為正載荷, 與粒度相關(guān)分析顯示它們通常富集于粗顆粒沉積中; P、Ti、Mn為負載荷, 與粒度相關(guān)分析顯示它們賦存于細粒沉積中(表3)??梢姵煞症裰苯臃从沉薑12常量元素受到“粒度控制”的狀態(tài), 也可以認為成分Ⅰ代表了陸源碎屑沉積對沉積記錄的貢獻, 通過“粒度控制”效應(yīng)表現(xiàn)出來。成分Ⅱ控制Al、Fe、Mg 3種正載荷元素, 貢獻方差18.56%, 與粒度相關(guān)性不高, 為咸淡水混合區(qū)域膠體絮凝礦物的主要成分, 因K12更靠近最大渾濁帶的沉積中心, 可能指示了最大渾濁帶絮凝作用的貢獻。成分Ⅲ只控制Ca 1種正載荷元素, 貢獻方差為12.6%, Ca是生物碳酸鹽的重要組分, 代表了海洋性的生物碎屑沉積對沉積記錄的影響。

    2.4 常量元素垂向分布

    本文按210Pb和137Cs放射性測年確定的沉積速率, 將K1、K12柱狀樣深度換算成年份來討論常量元素的沉積記錄。由于常量元素時常會受到粒度的影響, 分析其垂向分布時需要“標準化”或粒度校正。Al2O3在沉積物的不同粒級中具有相近似的富集規(guī)律, 用Al2O3進行“標準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沉積物粒度或礦物組成差異造成的常量元素組成變化[27, 28]; 也可用黏土粒級外推法對粒度的影響進行校正[29], K1與K12柱狀樣采用兩種方法校正后的垂向分布見圖2和圖3。

    圖2 K1、K12柱狀樣Al2O3標準化后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

    圖3 K1、K12柱狀樣黏土外推法校正后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

    用Al2O3標準化后, K1各常量元素含量自下而上的垂向變化基本一致, 都呈現(xiàn)含量緩慢增加的趨勢。1978年前各元素含量低于均值, 1978年后高于均值。K12與K1表現(xiàn)雖略有差異, 但垂向變化趨勢仍然相似, 這表現(xiàn)在SiO2、TiO2、Fe2O3、MnO、P2O5含量自下而上緩慢增加, 1978年前各元素含量低于均值, 1978年后高于均值; K2O、Na2O、MgO、CaO自下而上雖然含量變化不大, 但1978年前波動很小, 1978年后波動較大。

    用黏土外推法校正后, K1常量元素垂向變化與用Al2O3標準化后的規(guī)律完全一致, 自下而上含量緩慢增加, 1978年前各元素含量低于均值, 1978年后高于均值。K12常量元素垂向變化用黏土外推法校正后的結(jié)果與用Al2O3標準化后的結(jié)果不一致, 表現(xiàn)為除TiO2和MnO外, 都是1978年前高于均值, 1978年后低于均值。

    2.5 常量元素特征參數(shù)的垂向分布與沉積環(huán)境

    化學蝕變指數(shù)、K2O/Na2O和SiO2/Al2O3是討論沉積物化學風化程度的常用指標。由于沉積物常量元素的含量變化控制因素較多, 單一元素的含量變化具有多解性, 然而多種元素豐度的多角度分析及與各類特征參數(shù)的配合則具有成因?qū)iT屬性, 具有環(huán)境變化或物源響應(yīng)的指示意義[30]。分析K1和K12柱狀樣沉積記錄中的這些參數(shù)可以間接地獲取沉積環(huán)境變化的相關(guān)信息。圖4顯示K1柱狀樣這3個參數(shù)都在1978年前后發(fā)生了突變, 1978年前沉積了風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沉積物; 而1978年后的沉積物風化程度相對較弱。K12柱狀樣1978年前后化學蝕變指數(shù)沒有變化, 但K2O/Na2O和SiO2/Al2O3還是顯示1978年后的沉積物風化程度相對較弱。

    分析指示水深變化的Fe/Mn值(圖4)發(fā)現(xiàn), K1和K12柱狀樣都是自下而上水深逐漸加大(比值高則水淺), 在1978年前后超越了均值, K1的表現(xiàn)更為明顯。分析指示鹽度變化的鎂鋁比(圖4)發(fā)現(xiàn), K1和K12柱狀樣的表現(xiàn)不一致。K1的鎂鋁比自下而上從1.2增加到2.5左右, 1978年前小于均值, 1978年后大于均值, 表明了咸淡水過渡沉積環(huán)境鹽度緩慢增加的趨勢。K12的鎂鋁比始終圍繞2.26均值變動, 說明一直處在咸淡水過渡的沉積環(huán)境, 但1978年后的波動幅度明顯高于1978年前。

    圖4 常量元素特征參數(shù)的垂向分布

    3 討論

    3.1 強潮河口的三角洲發(fā)育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 鴨綠江口的主汊道是一個寬廣的河口灣, 沉積了與西朝鮮灣的陸架梳狀沙脊潮流脊相同的黃色細粉砂, 并形成了大面積的水下三角洲[7, 10]。隨著1940年鴨綠江修建水豐水庫以來, 人類活動的影響一直未間斷, 河口水動力發(fā)生改變, 潮流作用的強度逐漸增加[4], 這從主汊道常量元素的特征參數(shù)所顯示的受陸源和海洋雙重影響也印證了這一點。K12與K1的鎂鋁比也均顯示了陸海過渡性的沉積環(huán)境, 而K1柱狀樣的鹽度出現(xiàn)了穩(wěn)定增加的狀況, 也預示著潮汐動力有上移的趨勢, 這與前人研究提出的鴨綠江口的潮區(qū)界、潮流界幾十年來也在不斷上移[7, 31]的結(jié)論是一致的。

    目前鴨綠江口主汊道已被大面積的泥質(zhì)堆積區(qū)填充, K1和K12柱狀樣都位于這樣的泥質(zhì)堆積區(qū)形成的河口淺灘。K1和K12采樣點的上游已發(fā)育成明顯的河口三角洲, 部分區(qū)域出露的高度已達3~4 m, 形成植被豐富的島嶼, 生長進程貫穿于整個納潮海灣的充填過程。根據(jù)野外觀察和采集表層樣品判斷, 未被充填的河口灣區(qū)域如今仍是黃色細粉砂, 這些黃色細粉砂也構(gòu)成了包括K1和K12柱狀樣在內(nèi)的許多泥質(zhì)區(qū)的基底。根據(jù)K1和K12放射性核素測年顯示(圖1), 這種基底的年齡絕大多數(shù)在1960年前后, 說明鴨綠江河口地貌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時間轉(zhuǎn)折點可能就在該時間段。

    3.2 主汊道的沉積物來源

    鴨綠江口主汊道的沉積物來源與沉積環(huán)境變化息息相關(guān)。這里的沉積物有4種可能來源: (1) 洪水期鴨綠江徑流攜帶的陸源碎屑, 這些陸源碎屑的推移質(zhì)部分直接堆積在口門以內(nèi), 懸移質(zhì)部分能夠被落潮流帶到口門以外, 一部分在沿岸流的影響下向西擴散, 到達淺海或在遼東淺灘沉積下來, 一部分則在漲潮流作用下回輸?shù)轿縻獾郎踔林縻獾繹23]。(2) 淺海沉積物與再懸浮物質(zhì)一道在漲潮流的作用下逆流而上。(3) 已經(jīng)輸出遼東淺灘的沉積物, 在潮汐或風暴潮的攪動下, 以再懸浮泥沙的方式重新進入主汊道。(4) 西汊道的沉積物通過綢緞島中部迎門港等眾多橫向支汊回輸送到主汊道(1978年前), 或繞過綢緞島最前端進入東汊道(1978年后)。

    常量元素的富集特征顯示: 主汊道K12柱狀樣與這4種物源都有沉積聯(lián)系, K1柱狀樣只與前3種物源有沉積聯(lián)系, 與西汊道的沉積聯(lián)系不明顯。常量元素的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 K1和K12柱狀樣中的MnO、P2O5、TiO2相關(guān)程度高, 結(jié)合前面富集系數(shù)綜合判斷, 常量元素應(yīng)該來源于陸源碎屑, 表明三者來源一致, 相比之下其他常量元素則具有程度不同的多源性。常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更是進一步明確了主汊道沉積的多源性及其貢獻: K12更靠近上游, 其沉積物保留了較多的推移質(zhì)陸源碎屑, 這些陸源碎屑通過沉積分異作用卸載于此, 所以K12柱狀樣受“粒度控制”顯著。這些陸源碎屑同最大渾濁帶絮凝作用產(chǎn)生的膠體沉積一道構(gòu)成了K12沉積物的主體, 但沉積物中“親海性”的Ca的表現(xiàn)證實了海洋影響已經(jīng)存在[32]。K1柱狀樣更靠近口門, 其沉積物記錄了較多的受陸源與海洋影響雙重控制下的黏土沉積特征, 沉積物應(yīng)該是“再懸浮”物質(zhì)被不同的水流帶到這里與淺海物質(zhì)混合的產(chǎn)物, 因沉積分異作用不強,“粒度控制”才不顯著。

    3.3 主汊道的沉積階段

    K1和K12柱狀樣常量元素含量及特征參數(shù)的垂向分布都清楚地記錄了主汊道存在1978年前后2個不同的沉積階段。常量元素含量的垂向分布顯示: K1柱狀樣無論是用Al2O3標準化還是用黏土外推法校正后, 其含量或者是在1978年前后發(fā)生突變; 或者是自下而上含量增大, 在1978年越過均值; 或者是1978年后波動明顯變大。K12柱狀樣用Al2O3標準化或是用黏土外推法校正后, 其含量也大都在1978年前后發(fā)生變化: 與K1柱狀樣不同的是, 用Al2O3標準化是自下而上先小后大, 用黏土外推法校正后是自下而上先大后小, 都是在1978年前后越過了均值。無論使用哪種粒度校正方法, K1和K12柱狀樣的沉積物在1978年前后發(fā)生顯著的改變都是不爭的事實。常量元素特征參數(shù)垂向分布也有相似的規(guī)律性: K1柱狀樣1978年前的沉積物風化程度相對較強, 水深相對較淺, 鹽度更低; 1978年后的沉積物風化程度相對較弱, 水深相對較深, 鹽度稍高。K12柱狀樣的變化規(guī)律與K1差別不大, 只是化學蝕變指數(shù)和鎂鋁比沒有類似的變化, 但1978年后的鎂鋁比波動幅度還是明顯加大。

    基于鴨綠江口的前期工作[23, 24]和野外觀測, 鴨綠江主汊道的沉積環(huán)境一直處在變化之中。查閱遙感圖像、地形資料得知: 分割西汊道和主汊道的綢緞島, 地貌變化很大。在1975年以前原綢緞島和薪島中間有迎門港等許多橫向支汊, 進入主汊道的徑流可以通過迎門港等橫向支汊進入西汊道, 西汊道的“再懸浮”物質(zhì)也可以通過這些橫向支汊回輸主汊道。1975年開始連續(xù)3 a, 對迎門港等眾多橫向支汊進行了工程建設(shè), 使主汊道和西汊道之間的水流交換完全停止。所以1978年以后綢緞島的面積才迅速擴大到60 km2, 主汊道的江心島也是近30年來快速發(fā)育形成的。

    3.4 1978年前后主汊道沉積物的物源變化

    為了進一步分析1978年以后主汊道的沉積物來源是否有變化, 分別計算了K1和K12柱狀樣1978年前后與中朝地臺(代表陸源碎屑)、淺海、遼東淺灘、西汊道9種常量元素的EF值。將EF值劃分為3級: EF≤0.75為“貧化”, 0.751.25為“富集”[26]。從圖5中不難看出, 無論是1978年前還是1978年后, K1和K12柱狀樣, EF值“接近”的都很少, EF值“貧化”的都很多, 說明這些柱狀樣沉積物受到河口區(qū)水動力的強烈改造, 與物源區(qū)的沉積物相比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很多的分異和變化。

    但是, 分析1978年前后的變化, K12柱狀樣1978年前后物質(zhì)來源的占比沒有明顯的改變, 說明1978年以后主汊道的沉積物來源沒有變化。K1柱狀樣1978年后陸源物質(zhì)來源的占比略有增加, 可能是附近陸源物質(zhì)的再懸浮沉積的結(jié)果[9], 需要后續(xù)進一步深入研究。

    圖5 K1、K12柱狀樣1978年前后與鄰近區(qū)域沉積物元素富集系數(shù)

    4 結(jié)論

    1) 鴨綠江口三角洲屬于漲潮三角洲, 生長進程就是納潮海灣泥質(zhì)堆積區(qū)不斷擴大的充填過程, 充填過程應(yīng)該始于1960年前后。

    2) 常量元素的富集特征、相關(guān)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表明, 主汊道的沉積物具有多源性。K12柱狀樣受粒度控制顯著, 沉積物以陸源碎屑為主, 兼有其他來源; K1柱狀樣受粒度控制不顯著, 沉積物受海洋作用的影響較大。

    3) 常量元素含量及特征參數(shù)的垂向分布都表明, 主汊道的沉積記錄以1978年為界, 分為上下2個沉積單元, 是水動力條件改變的結(jié)果。

    4) 主汊道的沉積物受到河口區(qū)水動力的強烈改造, 與物源區(qū)的沉積物相比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很多的分異和變化。

    [1] 宋湦, 馮秀麗, 李國剛, 等.全新世海侵以來現(xiàn)行黃河口區(qū)域沉積層序及古氣候演化[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 48(9): 80-89.

    SONG Sheng, FENG Xiuli, LI Guogang, et al.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paleoclimatic evolution of the current Yellow River Mouth Area since holocene tran-sgression[J].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8, 48(9): 80-89.

    [2] 蔡明江, 李鐵剛, 于心科, 等.18.5 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沉積物碎屑態(tài)來源和古環(huán)境變化的常量元素記錄[J].海洋地質(zhì)前沿, 2017, 33(5): 22-31.

    CAI Mingjiang, LI Tiegang, YU Xinke, et al.Provena-n-ce of detrital deposit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middle Okinawa since 18.5 ka: evidence from major elements[J].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17, 33(5): 22- 31.

    [3] WALLING D E, FANG D.Recent trends i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s of the world’s rivers[J].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03, 39(1): 111-126.

    [4] 程巖, 劉月, 高建華, 等.近百年來人類活動對鴨綠江口河床演變的影響[J].地理學報, 2012, 67(5): 609-620.

    CHENG Yan, LIU Yue, GAO Jianhua, et al.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riverbed evolution in Yalu River estuary during recent one century[J].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5): 609-620.

    [5] 杜啟明, 郭維東.鴨綠江河道演變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 2006, 19: 53-54.

    DU Qiming, GUO Weidong.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iverbed of the Yalu River[J].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6, 19: 53-54.

    [6] 聞雅, 姜琦剛, 李遠華, 等.近40年來鴨綠江口地區(qū)動態(tài)變化研究[J].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 2012, 12(25): 6262- 6268.

    WEN Ya, JIANG Qigang, LI Yuanhua, et al.Dynamic changes of Yalujiang River mouth in the recent 40 years[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12, 12(25): 6262-6268.

    [7] 程巖, 畢連信.鴨綠江河口淺灘的基本特征和動態(tài)變化[J].泥沙研究, 2002, 3: 59-63.

    CHENG Yan, BI Lianxin.Primary character and motive change of shallow beach in Yalu River mouth[J].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02, 3: 59-63.

    [8] 金惜三, 李炎.鴨綠江洪季的河口最大混濁帶[J].東海海洋, 2001, 1: 1-10.

    JIN Xisan, LI Yan.Turbidity maximum belt of Yalu-jiang River estuary in the wet season[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 2002, 3: 59-63.

    [9] 高建華, 高抒, 董禮先, 等.鴨綠江河口地區(qū)沉積物特征及懸沙輸送[J].海洋通報, 2003, 5: 26-33.

    GAO Jianhua, GAO Shu, DONG Lixian, et al.Sediment distribution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Yalu River estuary[J].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03, 5: 26-33.

    [10] 夏東興, 劉振夏.潮流脊的形成機制和發(fā)育條件[J].海洋學報(中文版), 1984, 3: 361-367.

    XIA Dongxing, LIU Zhenxia.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al conditions of tidal sand ridges[J].Haiyang Xuebao, 1984, 3: 361-367.

    [11] 王穎.黃海陸架輻射沙脊群[M].北京: 中國環(huán)境出版社, 2002.

    WANG Ying.Radial sand ridge field in the Yellow Sea[M].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2.

    [12] LIU Yue.Provenance tracking of macroelement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Yalu River estuary, China[J].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2016, 98(3/4): 313-326.

    [13] 國土資源部.DZ/T0279.3-2016 區(qū)域地球化學樣品分析方法[S].北京: 地質(zhì)出版社, 2016.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DZ/T0279.3-2016 Analysis methods for regional geochemical sample[S].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6.

    [14] 李紅軍, 程巖, 劉月, 等.鴨綠江口重金屬沉積記錄的環(huán)境意義[J].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7, 37(6): 2296-2306.

    LI Hongjun, CHENG Yan, LIU Yue, et al.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core sediments of the Yalu River estuary[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17, 37(6): 2296-2306.

    [15] 張云峰, 張振克, 任航, 等.近百年來長江口啟東嘴潮灘沉積物質(zhì)來源及定量估算[J].地理學報, 2018, 73(11): 2105-2116.

    ZHANG Yunfeng, ZHANG Zhenke, REN Hang, et al.The sediment source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idal flat at Qidong foreland, the Yangtze Estuary in recent 100 years[J].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73(11): 2105- 2116.

    [16] 張文桐, 龐獎勵, 黃春長, 等.漢江上游庹家灣剖面化學風化特征及其意義[J].沉積學報, 2017, 35(3): 508-515.

    ZHANG Wentong, PANG Jiangli, HUANG Chunchang, et al.Chemical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uojiawan Profile in the upper Hanjiang river valley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7, 35(3): 508-515.

    [17] 綦琳, 喬彥松, 王燕, 等.南京下蜀土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義[J].第四紀研究, 2020, 40(1): 190-202.

    QI Lin, QIAO Yansong, WANG Yan, 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ashu loess-palaeosol sequence in Nanjing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venance[J].Quaternary Sciences, 2020, 40(1): 190-202.

    [18] 吉云平, 楊振京, 趙華, 等.河北陽原盆地井兒洼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揭示的中更新世晚期以來氣候變化[J].古地理學報, 2016, 18(3): 487-496.

    JI Yunping, YANG Zhenjing, ZHAO Hua, et al.Climate change since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indicated b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elements of Jing’erwa section in Yangyuan Basin, Hebei Province[J].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n), 2016, 18(3): 487-496.

    [19] 毛光周, 劉池洋.地球化學在物源及沉積背景分析中的應(yīng)用[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1, 33(4): 337-348.

    MAO Guangzhou, LIU Chiyang.Application of geoche-mistry in provenance and depositional setting ana-lysis[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33(4): 337-348.

    [20] 徐兆凱, 李安春, 李鐵剛, 等.東菲律賓海表層沉積物常量元素組成及地質(zhì)意義[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0, 30(6): 43-48.

    XU Zhaokai, LI Anchun, LI Tiegang, et al.Major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east Philippine se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J].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10, 30(6): 43-48.

    [21] 朱新萍, 蔣平安, 張良繪, 等.ICP-OES研究羅布泊“大耳朵”湖相沉積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環(huán)境意義[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6, 36(10): 3308-3312.

    ZHU Xinping, JIANG Ping’an, ZHANG Lianghui, et al.Element geochemistry of lake sediments from L07-10 in the “Great Ear” Area of Lop Nur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climate variation change with ICP-OES[J].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16, 36(10): 3308-3312.

    [22] 史長義, 鄢明才, 劉崇民, 等.中國花崗巖類化學元素豐度及特征[J].地球化學, 2005, 5: 470-482.

    SHI Changyi, YAN Mingcai, LIU Chongmin, et al.Abun-dances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granitoids of China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J].Geochimica, 2005, 5: 470-482.

    [23] 劉月, 程巖, 高建華, 等.近百年鴨綠江口常量元素沉積記錄對物源變化的響應(yīng)[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5, 35(4): 39-48.

    LIU Yue, CHENG Yan, GAO Jianhua, et al.Responses of macroelements to provenance changes last century in the Yalu River estuary[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15, 35(4): 39-48.

    [24] 方海超, 黃朋, 周宇, 等.北黃海表層沉積物常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海洋科學, 2015, 39(4): 108-116.

    FANG Haichao, HUANG Peng, ZHOU Yu, et al.Distrib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major element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North Yellow Sea[J].Marine Sciences, 2015, 39(4): 108-116.

    [25] 石學法, 劉升發(fā), 喬淑卿, 等.中國東部近海沉積物地球化學: 分布特征、控制因素與古氣候記錄[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5, 34(5): 885-894, 883.

    SHI Xuefa, LIU Shengfa, QIAO Shuqing, 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 and record of paleoclimate in sediments from Eastern China Seas[J].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15, 34(5): 885-894, 883.

    [26] 杜吉凈, 毛龍江, 賈耀鋒, 等.海州灣巖芯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環(huán)境指示[J].海洋通報, 2017, 36(4): 449-457.

    DU Jijing, MAO Longjiang, JIA Yaofeng, 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elements in sediments from the core in the Haizhou Bay[J].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7, 36(4): 449-457.

    [27] 劉廣虎, 李軍, 陳道華, 等.臺西南海域表層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義[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06, 5: 61-68.

    LIU Guanghu, LI Jun, CHEN Daohua, et al.Geochemistry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Taixinan (Southwestern Taiwan) sea area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06, 5: 61-68.

    [28] 徐兆凱, 李鐵剛, 于心科, 等.近700ka來西菲律賓海沉積物來源和東亞冬季風演化的常量元素記錄[J].科學通報, 2013, 58(11): 1048-1056.

    XU Zhaokai, LI Tiegang, YU Xinke, et al.Sediment provena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since 700 ka recorded by major elements in the West Philippine Se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11): 1048-1056.

    [29] 謝麗, 張振克, 何華春, 等.長江北支口門圓陀角附近潮灘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環(huán)境指示意義[J].地理研究, 2015, 34(6): 1053-1065.

    XIE Li, ZHANG Zhenke, HE Huachun, 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 elements at tidal flat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at Yuantuojiao Point, estuary of the north branc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J].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6): 1053-1065.

    [30] 宮少軍, 秦志亮, 葉思源, 等.黃河三角洲ZK5鉆孔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沉積環(huán)境[J].沉積學報, 2014, 32(5): 855-862.

    GONG Shaojun, QIN Zhiliang, YE Siyuan, 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ZK5 core sediments in Yellow River delta[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5): 855-862.

    [31] 白鳳龍, 高建華, 汪亞平, 等.鴨綠江口的潮汐特征[J].海洋通報, 2008, 27(3): 7-13.

    BAI Fenglong, GAO Jianhua, WANG Yaping, et al.Tidal characteristics at Yalu River estuary[J].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08, 27(3): 7-13.

    [32] 李家勝, 高建華, 李軍, 等.鴨綠江河口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及其控制因素[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0, 30(1): 25-31.

    LI Jiasheng, GAO Jianhua, LI Jun, et al.Distrib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major elements in sediments of the Yalu River estuary[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10, 30(1): 25-31.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macroelements in the main branch of the Yalu River estuary

    LIU Yue, CHENG Yan, LI Hong-jun, LI Fu-xiang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Dandong 118003, China)

    Yalu River estuary; macroelements; sedimentary record

    Two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in branch of the Yalu River estuary in this study.The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rincipal component,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macroelements in the two cores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alu River delta belonged to the flood tidal delta, and the mud accumulation areas in the tide bay began to form in 1960.The sediments in the main branch were multisource.The K12 core was controlled by the particle size, and terrigenous clast was dominant.By contrast, the K1 core was not controlled by the particle size and was considerably affected by the ocean currents.Th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main bran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sedimentary units by 1978.Strongly transformed by the estuarine hydrodynamics, the sediments in the main branch exhibited many differences and vari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sediments in the source reg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croelement deposition records of in the main branch of the Yalu River estuary, the landform evolution rules in the region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were found, and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 new l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Yalu River Estuary was further established.

    Jun.4, 2021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1876087]

    P736.4

    A

    1000-3096(2022)03-0036-12

    10.11759/hykx20210604001

    2021-06-04;

    2021-09-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876087)

    劉月(1972—), 女, 遼寧丹東人, 教授, 碩士, 主要從事河口沉積與河口環(huán)境研究, 電話: 0415-3789793, E-mail: moonliudd@126.com; 程巖(1960—), 通信作者, 電話: 0415-3789793, E-mail: yancheng60@126.com

    (本文編輯: 譚雪靜)

    猜你喜歡
    陸源常量柱狀
    放學
    北京文學(2023年3期)2023-03-13 01:34:00
    硅片上集成高介電調(diào)諧率的柱狀納米晶BaTiO3鐵電薄膜
    科學照亮世界
    ——卡文迪什測定萬有引力常量
    陸源有機碳對萊州灣浮游動物能量貢獻的初步研究
    控制陸源污染,保護海洋環(huán)境
    在K2O—Al2O3—SiO2系致密瓷中原位合成莫來石
    江蘇陶瓷(2017年2期)2017-05-30 10:48:04
    求友聲的變奏
    西湖(2017年5期)2017-05-12 16:40:09
    一種柱狀金屬物質(zhì)量檢測器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 07:23:14
    低氧低分壓環(huán)境下泡塑吸附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常量金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20
    南海北部柱狀沉積物中黃鐵礦的分布特征和形貌研究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看免费av毛片|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美女大奶头视频|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九九香蕉|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亚洲av熟女|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自线自在国产av|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av天堂久久9|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黄色| 免费观看人在逋|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999精品在线视频| 88av欧美| 两性夫妻黄色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午夜福利,免费看|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久久草成人影院|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亚洲五月天丁香| aaaaa片日本免费|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看免费av毛片|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级片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夜色|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看片网|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av福利片在线|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日日夜夜操网爽|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乱人伦中国视频|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色av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av|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在线永久观看黄色视频|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全国av大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国产av精品麻豆|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亚洲激情在线av|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午夜成年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午夜影院日韩av|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身体一侧抽搐|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av又大|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超碰成人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x7x7x7水蜜桃|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av天堂久久9|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教育|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91av网站免费观看| xxx96com|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欧美在线黄色|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色在线成人网|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乱人伦中国视频|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www.精华液|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99香蕉大伊视频|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欧美在线黄色|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午夜免费鲁丝|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久久热在线av|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长腿黑丝高跟|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在线av久久热|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麻豆av在线久日|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夜夜爽天天搞|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麻豆成人av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日本a在线网址|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欧美在线黄色|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咕卡用的链子|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亚洲成人久久性|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日本a在线网址|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免费av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三级毛片av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天天添夜夜摸|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久久青草综合色|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日日夜夜操网爽|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另类|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国产不卡一卡二|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看黄色毛片网站|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大陆偷拍与自拍|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人人澡人人妻人|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天堂动漫精品|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欧美|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国产av又大|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bbb黄色大片| 亚洲全国av大片|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91字幕亚洲|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日本五十路高清|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又大又爽又粗|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欧美|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91成人精品电影| 老司机福利观看|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亚洲欧美98|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av天堂久久9|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曰老女人黄片|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色av中文字幕|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鲁丝| 香蕉丝袜av| 午夜激情av网站|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乱人伦中国视频|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欧美日本视频|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1024香蕉在线观看|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av有码第一页|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熟女少妇亚洲综合色aaa.|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国产色视频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麻豆av在线|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看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久久香蕉精品热|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91老司机精品| 露出奶头的视频|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香网站| av有码第一页| 午夜激情av网站|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自拍偷在线|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 手机成人av网站|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免费不卡黄色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老司机靠b影院|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成人手机av|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麻豆成人av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亚洲全国av大片|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午夜a级毛片|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超碰成人久久|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1024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麻豆av在线久日| 嫩草影视91久久| 午夜成年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avwww免费| 一级毛片精品|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老司机靠b影院|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看黄色毛片网站|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亚洲 国产 在线|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在线永久观看黄色视频|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香蕉久久夜色| 99香蕉大伊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久久热在线av|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老司机福利观看|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天天添夜夜摸| 国产99白浆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