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飛?劉俊汝?陳丹丹?朱愛秋
摘 要:混合式課程改革充分展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設置融合式教學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最終服務于英語課程改革。本文基于大學英語課堂的發(fā)展現(xiàn)狀,探討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改革;教學趨勢
作者簡介:王凌飛(1985.04-),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二語習得等應用語言學;劉俊汝(1988.09-),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英語教學等;陳丹丹(1988.01-),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口譯、英語教學等;朱愛秋(1994.09-),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英語教學等。
基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背景,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學生的情境體驗,課堂呈現(xiàn)出較強的英語混合式學習特征,但大學英語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改革路徑,為開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英語教學提供參考,最終實現(xiàn)英語學科教育改革目標。
一、“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英語學習的最佳驅動力,使學生從被動轉向主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混合式課程改革注重的是教學內容的實際價值,將真實情境融入英語課堂,通過形式的多變和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不同文化的融合之美。應加強英語輸出,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科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服務于社會的價值,自覺投入到英語知識的學習當中。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結合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阻礙,信息化教學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必須注重結合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科學性和思想性,不能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淪為娛樂手段,要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擺在重要位置。學生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接受程度有所差異,如果多媒體資源的運用過于復雜,就會給學生帶來身心負擔,不能保證全體學生接受。信息技術的運用要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來設計,例如課前利用網(wǎng)絡平臺上傳相關資料,讓學生形成對將學習內容的基本認識,課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課后教師加強總結和反思,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設置分層作業(yè),保證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改革的效果。
(三)促進英語教學改革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學用分離的情況,導致學生輸入大量的英語知識卻仍然存在輸出困難的情況,學生英語整體水平不理想?;旌鲜秸n程改革提倡課堂活動要與實際生活產出緊密聯(lián)系,達到理論結合實踐的目標。大學生正處于思想情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英語教學設計應當體現(xiàn)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考慮如何將知識輸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追求英語課程的實際價值。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信息整合能力較弱
目前大部分教師都具備一定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僅限于通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進行信息獲取,教師獲取信息時很少關注英語學科前沿動態(tài)和最新政策,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目前大學教育領域引進了眾多多媒體教學工具,大學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電子屏幕、計算機機房、計算機實驗室等硬件設施,也包括電子圖書館、微課慕課精品課程平臺等軟件資源。但目前針對教師的培訓中,缺乏對信息資源使用技巧的講解和培訓,還缺少相應的信息資源管理人員,學校軟硬件資源整體利用率較低。因此學校在培訓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同時,需要構建一個教學資源整合平臺,供教師相互交流和學習,避免信息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情況出現(xiàn)。
(二)英語教學缺乏真實情境
目前教師缺乏將寫作教學和學生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意識,而學生的認知水平正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這樣的矛盾就導致大學英語教學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方面,討論的話題偏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儲備,輸出的英語文章詞不達意、結構混亂,甚至出現(xiàn)中式英語表達,學生無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課堂參與感降低,逐漸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英語知識輸入和產出存在較大差異,無法將語言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即使提供了相關的輸入材料,如果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仍然不知道如何輸出、何時何地輸出,這就體現(xiàn)出混合式課程改革“促成”階段的重要性,通過呈現(xiàn)真實的交際場景,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最終高效完成產出任務。
(三)無法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大學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仍是教學的主體,用教師的思考過程替代學生的獨立探究,將英語知識直接以結論的方式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發(fā)言機會,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鞏固課堂知識,為考試、知識考核做好準備。大部分教師仍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口頭講述為主,教師缺乏英語教學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合的意識;教師受到整體學科體制的影響,忽視對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單一枯燥的課堂設計會使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認為英語學習是一種負擔。同時,學校的課堂教學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是因為班級學生數(shù)量較多,教師精力有限,存在不少盲區(q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研究不深入,更多專注于詞匯課、語法課,忽視了對學生英語輸出的指導,難以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滲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導致學用分離。
三、“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改革的趨勢
(一)創(chuàng)新教學大綱,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學用分離的情況,導致學生獲得大量英語知識的輸入?yún)s仍然出現(xiàn)輸出困難的情況,學生寫作水平不理想。混合式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活動與實際學習、生活緊密聯(lián)系,達到理論結合實踐的目標。學生正處于思想情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英語教學設計應當體現(xiàn)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考慮如何將知識輸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追求英語課程的實際價值。例如,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在每節(jié)課開始之前進行教學導入,將寫作任務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對不同話題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輸出之后會增強寫作的信心,了解到英語寫作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降低對英語寫作的畏懼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寫作中。同時,教學是師生雙向交流的活動,課堂教學是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渠道。通過構建師生互動的良性渠道,使英語教學更有針對性。
(二)整合教學資源,促進英語課堂的多樣性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改革,需要借助豐富的學習工具和資料。目前英語教學領域有海量的信息資源和教學工具,教師必須結合課堂教學的特點選擇所需的教學工具和服務平臺,這是英語課堂教學開展的前提。例如,目前部分博物館建立了線上VR參觀平臺,可設置“博物館英語導游”任務,一部分學生充當講解員,另一部分學生實時提問,通過積極的語言互動讓學生產生形象的語言印象,提升學生的文化保護意識。通過多元媒介開展小組分工、小組討論,使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給學生營造了動態(tài)的學習空間,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要求進行實時調整。
(三)構建語言情境,提升英語課堂的真實性
教師需要給學生呈現(xiàn)真實情境,生活素材是英語輸入的重要依據(jù),從輸入轉向輸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對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與周圍事物緊密相關的英語話題會有極大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交際之后會增強英語知識輸出的信心。以“Festival and Celebrations”一課為例,教師提前將學生分組,引導各組了解世界各地的節(jié)日及慶祝方式。教師將教材文本和課外教學資源相結合,捕捉時事熱點,讓學生了解疫情狀況下各國是如何慶祝節(jié)日的,補充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利用英語和漢語講述各地的節(jié)日習俗,在這種語言的動態(tài)變化中讓學生感受語言學習的樂趣。學生了解到語言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會降低對英語課堂的畏懼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中。教學是師生雙向交流的活動,課堂教學是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渠道,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師生互動的良性渠道,會使英語教學更有針對性。
(四)以學生為中心,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混合式課程改革實現(xiàn)了學生角色的轉換,學生作為英語課堂的主體,參與到活動設計、小組分工、活動完成等各項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貫穿了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學習時間不再局限在英語課堂上,學生課后的合作探究、討論分析、活動實施都是英語課堂的有效延伸。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英語知識拆解為一個個任務分散到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活動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反饋,例如,在講解“Wildlife protect”一課時,教師可以展示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物種保護的相關英語材料,向學生提問:你能想起哪些類似的環(huán)境保護事件?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搜集、整理、歸納與問題相關的英語資料,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主動輸出英語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究。
四、“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改革的意義
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混合式課程改革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更加關注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英語詞匯、語法、閱讀等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用結合,解決了學生因為完成任務而被動學習的情況。混合式課程改革以“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步驟為核心,著力提升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真實情境的情感體驗,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語言產出機會,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并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準確度、流暢度和思想性。此外,還可以拓展學生英語知識獲取渠道,改變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主動根據(jù)輸出需求進行英語知識輸入。其次,從教師角度出發(fā),英語教學改革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升教學質量,實現(xiàn)全人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混合式課程改革給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英語輸入和輸出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教師采用合適的教學輸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轉變“重輸入輕輸出”的教學理念。通過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語言交際能力,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輸出機會。同時,混合式課程改革強調以評促學,改變了單一的教學評價手段,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最后,從教學角度出發(fā),混合式課程改革符合“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中國英語教學實際,從教學理念、教學假設、教學流程三個方面為英語教學提供理論支撐,有助于促進英語教學改革。目前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將混合式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了提升,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因此在當前信息化英語教育背景下,探討將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英語教學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混合式課程以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得到關注和重視。
五、結語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混合式課程改革對整個英語教學領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總結英語教學經(jīng)驗、教學趨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核心地位,為學生提供恰當?shù)挠⒄Z學習資源,營造個性化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來永.“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與策略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137-138.
[2]朱倩.“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生態(tài)模式建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135-137.
[3]于瑤.“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2):104-106.
[4]喬宇濤.“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J].現(xiàn)代交際,2017(1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