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管義祥 丁錦榮 劉小江 管誠
海安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江蘇海安 226600)
由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造成的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引起的神經(jīng)受損會誘發(fā)多種神經(jīng)并發(fā)癥,并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1]。但是研究顯示成年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后難以修復,而促進神經(jīng)元的再生和修復是保護TBI后神經(jīng)功能的關鍵[2]。目前TBI 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物理療法,但效果大都不盡理想。隨著神經(jīng)干細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技術的發(fā)展,給TBI 神經(jīng)修復帶來了新的希望,NSCs 移植后在受損區(qū)域分化為神經(jīng)元替代因損傷凋亡的宿主神經(jīng)元,并且分泌多種神經(jīng)營養(yǎng)類物質[3]。進一步的體內研究顯示,NSCs 的抑制可以促進神經(jīng)元的修復和再生,但移植后的NSCs 存活率相對低,所以療效仍有欠缺,治療方法待進一步改善[4]。PTEN 蛋白在腦組織中表達,并且當PTEN 失活,會促進神經(jīng)元的增殖、分化和軸突的形成[5]。牛細小病毒bpV(PIC)可在短期內強力抑制PTEN 蛋白,研究已經(jīng)顯示使用bpV 處理可促進NSCs的存活,并促進NSCs的增殖和分化[6]。殼聚糖支架因具有生物降解性、低抗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無熱原效應等優(yōu)點,而被廣泛應用于腦組織工程中,研究顯示神經(jīng)營養(yǎng)素3(neuro?trophin 3,NT?3)修飾的殼聚糖支架可保護神經(jīng)元,并可促進對骨神經(jīng)損傷的修復[7]。本研究將載bpV(PIC)的神經(jīng)干細胞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移植到大鼠顱腦損傷區(qū)域,探討其對受損傷的神經(jīng)修復作用觀察大鼠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情況。
1.1 材料和設備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SPF 級,8~10 周,270~290 g)以及孕14 d 雌性大鼠來自南通大學實驗動物中,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蘇)2002?0019。SAR830/AP 呼吸機(CWE 公司,美國)。bpV(PIC)(ATCC 公司,美國)。NT?3殼聚糖支架(浙江金殼公司,中國)。莫里斯水迷宮(XR?XM101,上海新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HE 染色。Leica EM UC6 切片機(Leica 公司,德國)。BrdU 試劑盒(碧云天公司,中國)。
1.2 大鼠建模、分組和干預將90 只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TBI 組、TBI+NSCs 組、TBI+bpV(PIC)?NSCs 組、TBI+NT?3 殼聚糖組和TBI+bpV(PIC)?NSCs+NT?3 組(n=15)。根據(jù)參考文獻構建TBI 模型[8],通過腹膜內注射水合氯醛(10%,3 mL/kg)麻醉大鼠,連接呼吸機,呼吸平穩(wěn)后常規(guī)消毒剃毛,暴露骨窗,使用小動物顱腦撞擊器敲擊模擬中度皮層損傷。對照組大鼠僅暴露骨窗不敲擊。根據(jù)組別,在敲擊后立即植入NSCs(1×106個)、bpV(PIC)?NSCs(1×106個)、NT?3 殼聚糖(1 各單位)或者負載bpV(PIC)?NSCs 的NT?3 殼聚糖(1×106個NSCs+1 各單位)[9-10]。然后縫合傷口,注射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負載bpV(PIC)?NSCs 的NT?3 殼聚糖支架的制備孕14 d 雌性大鼠吸入過量二氧化碳安樂死,取出胎鼠,根據(jù)參考文獻[9]構建NSCs,將腦神經(jīng)組織使用胰蛋白酶37 ℃消化30 min,0.15%Ⅱ型膠原酶37 ℃、5% CO2中消化8 h 獲得原代NSCs。將NSCs 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 中培養(yǎng)成具有干細胞特性的球狀聚集細胞團,加入10 μmol/L BrdU 標記48 h 備用。根據(jù)參考文獻[10],取NSCs 消化后制成濃度為5×104/mL 的單細胞懸液,500 μL 細胞懸液接種在24 孔板上,每孔2.5×104個細胞。培養(yǎng)基中加入終濃度為200 nm 的bpV(PIC)孵育7 d。收集干細胞球,將1×106個NSCs 種植于NT?3 殼聚糖支架上,4 ℃孵育3 h,制備成負載bpV(PIC)?NSCs 的NT?3 殼聚糖支架。
1.4 檢測指標方法
1.4.1 mNSS 評分建模后3 h 和建模7 d 后通過mNSS 評分系統(tǒng)是評估大鼠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通用標準,包括了運動、感覺、反射和平衡測試[11]。mNSS 分數(shù)最高為18 分,分數(shù)越高,神經(jīng)損傷越嚴重。
1.4.2 水迷宮實驗[12]建模7 d 后進行。水迷宮注滿水,溫度控制在(25±1)℃。水池直徑為1.6 m,高度為40 cm。一個平臺隱藏在水面以下1 cm 處。第一階段(定位導航):將小鼠依次靠墻放置在四象限水迷宮中,如果動物在90 s 內登上平臺區(qū)域,則記錄結束;如果動物在90 s 內沒有登上平臺區(qū)域,則用棍子將小鼠引導到平臺并在那里保持30 s。每只小鼠每天訓練4 次。試驗之間的間隔大于2 min。第二階段(探索):第一至第四象限全部完成,拆除水迷宮平臺,將小鼠置于同一象限靠墻觀察動物90 s 的動作軌跡,記錄目標象限停留時間和穿越平臺次數(shù),二者數(shù)值越低提示神經(jīng)功能損傷越嚴重。
1.4.3 HE染色大鼠吸入過量二氧化碳后安樂死,取出腦組織并在室溫下用4%多聚甲醛固定6 h。用乙醇脫水(從低濃度到高濃度)后,將組織包埋在石蠟中。然后將石蠟包埋的組織切成5 μm 的切片,并將這些切片固定在載玻片上。將載玻片在室溫下放入蘇木精中染色10 min。用自來水洗滌1~2 min 后,將玻片置于10%冰醋酸中10 s,然后置于1%氨水中,直到切片變藍。隨后用自來水清洗1~2 min 后,將玻片放入曙紅中10 s。在乙醇(濃度分別為70%、90%、95%和100%)中脫水后,將玻片置于二甲苯中2 min;重復此步驟一次。最后,用中性膠密封玻片。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
1.4.4 BrdU 染色檢測神經(jīng)元新生新增殖的細胞會利用具有綠色紅色光的BrdU 合成DNA,用4%的聚甲醛固定腦組織并用梯度醇脫水,包埋在石蠟中,制成厚度為5 μm 的組織玻片標本,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加入100 μL 的滲透劑(PBS,0.5%TritonX?100),然后加入100 μL 的BrdU 染色反應液體。使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新生的神經(jīng)元。
1.5 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 19 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要采用Bonferroni 校正。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mNSS 評分的影響建模后3 h,大鼠mNSS 評分升高且高于9 分,提示TBI 建模成功。建模后7 d,TBI+NSCs 組的mNSS 評分低于TBI 組(P<0.05);TBI+bpV(PIC)?NSCs 組的mNSS 評分低于TBI+NSCs 組(P<0.05);TBI+bpV(PIC)?NSCs+NT?3 組的mNSS 評分低于TBI+bpV(PIC)?NSCs 組(P<0.05)。見表1。
表1 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mNSS 評分的影響Tab.1 The effect of bpv(PIC)?NSCs combined with NT?3 chitosan scaffold on the mNSS score of TBI rats ±s,分
表1 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mNSS 評分的影響Tab.1 The effect of bpv(PIC)?NSCs combined with NT?3 chitosan scaffold on the mNSS score of TBI rats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TBI 組比較,bP<0.05;與TBI+NSCs組比較,cP<0.05;與TBI+TBI+NT-3殼聚糖組比較,dP<0.05
組別對照組TBI 組TBI+NSCs 組TBI+bpV(PIC)?NSCs 組TBI+NT?3 殼聚糖組TBI+bpV(PIC)?NSCs+NT?3 組F 值P 值建模后3 h 0±0 9.62±1.25a 9.58±1.31a 9.66±1.20a 9.52±1.36a 9.59±1.24a 14.058<0.001建模后7 d 0±0 9.39±1.56a 7.81±1.17ab 5.56±0.86abc 9.31±1.30a 3.12±0.54abcd 193.426<0.001
2.2 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6 組的水迷宮實驗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BI 組的神經(jīng)功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TBI+NSCs 組的神經(jīng)功能水平高于TBI 組(P<0.05);TBI+bpV(PIC)?NSCs 組的神經(jīng)功能水平高于TBI+NSCs 組(P<0.05);TBI+bpV(PIC)?NSCs+NT?3 組的神經(jīng)功能水平高于TBI+bpV(PIC)?NSCs組(P<0.05)。見表2。
表2 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Tab.2 Effect of bpv(PIC)?NSCs combined with NT?3 chitosan scaffold on nerve function of TBI rats x±s
2.3 bpV(PIC)?NSCs聯(lián)合NT?3殼聚糖支架對TBI大鼠腦組織病理學的影響對照組神經(jīng)元分布均勻,細胞核結構清晰。TBI 組的細胞核染色變深,細胞內出現(xiàn)空洞,出現(xiàn)間質性水腫。TBI+NSCs 組的損傷情況較TBI 組輕微改善。TBI+bpV(PIC)?NSCs 組的空洞和水腫情況顯著改善。TBI+NT?3殼聚糖組損傷情況與TBI 組相似。TBI+bpV(PIC)?NSCs+NT?3 組基本正常,優(yōu)于TBI+bpV(PIC)?NSCs組。見圖1。
圖1 HE 染色檢測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腦組織病理學的影響(×200)Fig.1 HE staining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bpV(PIC)?NSCs combined with NT?3 chitosan scaffold on the pathology of brain tissue in TBI rats(×200)
2.4 bpV(PIC)?NSCs聯(lián)合NT?3殼聚糖支架對TBI大鼠腦神經(jīng)元新生的影響對照組正常,有少量新生神經(jīng)元。TBI組新生數(shù)量較對照組略多。TBI+NSCs 組的新生神經(jīng)元顯著多于TBI 組;TBI+bpV(PIC)?NSCs 組的新生神經(jīng)元顯著多于TBI+NSCs組。TBI+NT?3 殼聚糖組的新生神經(jīng)元與TBI 組類似。TBI+bpV(PIC)?NSCs+NT?3 組的新生神經(jīng)元顯著多于TBI+bpV(PIC)?NSCs 組。見圖2、表3。
表3 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腦神經(jīng)元新生的影響Tab.3 The effect of bpv(PIC)?NSCs combined with NT?3 chitosan scaffold on brain neurogenesis in TBI rats ±s
表3 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腦神經(jīng)元新生的影響Tab.3 The effect of bpv(PIC)?NSCs combined with NT?3 chitosan scaffold on brain neurogenesis in TBI rats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TBI 組比較,bP<0.05;與TBI+NSCs組比較,cP<0.05;與TBI+TBI+NT?3殼聚糖組比較,dP<0.05
組別對照組TBI 組TBI+NSCs 組TBI+bpv(PIC)?NSCs 組TBI+NT?3 殼聚糖組TBI+bpv(PIC)?NSCs+NT?3 組F 值P 值新生神經(jīng)元數(shù)目3.27±0.31 8.22±0.79a 17.64±1.21ab 29.38±2.25ab 8.97±1.04a 42.05±3.52abcd 957.225<0.001
圖2 BrdU 染色檢測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腦神經(jīng)元新生的影響(×400)Fig.2 BrdU staining detection of bpv(PIC)?NSCs combined with NT?3 chitosan scaffold on TBI rat brain neurons(×400)
TBI 后神經(jīng)功能障礙已經(jīng)成為意外傷害致死的首要原因[13]。研究表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自身修復困難的原因主要在于神經(jīng)營養(yǎng)素的缺乏和膠質疤痕的空間阻隔,研究者們圍繞上述理論進行了廣泛的應用研究,但仍未有突破性的進展。成年人中樞神經(jīng)自身內在生長能力的低下是其再生困難的主因[14-15]。
現(xiàn)階段,研究已經(jīng)證實提高自身內在生長能力的措施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是增加損傷局部神經(jīng)再生種子細胞數(shù)量,并促使其分化為神經(jīng)元,二是促進和引導軸突正確生長[16]?;诖?,研究TBI后如何提高神經(jīng)功能修復以改善TBI 的預后,成為當前針對TBI 研究的焦點。NSCs 具有分化成神經(jīng)元等細胞的潛能,并可分泌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促進神經(jīng)元修復,研究也證實了NSCs 移植會促進損傷修復,但是由于NSCs 移植后存活率較低,所以治療效果仍然有限[17]。PTEN 是調控神經(jīng)元凋亡、增殖、更新、分化的重要蛋白,其可通過抑制PI3K/AKT 信號通路的轉導影響抑制TBI 后神經(jīng)元的再生[18],而抑制PTEN 則成為促進NSCs 存活和分化的重要策略。bpV(PIC)是一種特效的PTEN 抑制劑,并且研究已經(jīng)證實,使用bpV(PIC)可抑制PTEN 并促進NSCs 在體內和體外增殖和分化[19]。為探索一種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的新策略,本研究培養(yǎng)載bpV(PIC)?NSCs 進一步提高其移植后存活率,并進一步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移植到大鼠受損區(qū)域,探討其對受損傷的神經(jīng)修復作用,以期為該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本次研究通過外科擊打的方式構建TBI 模型,并在建模后立即植入NSE或者bpV(PIC)修飾的NSCs。結果顯示NSCs 可促進神經(jīng)元再生和緩解神經(jīng)元損傷,并可提高神經(jīng)功能,但是其作用有限。分析認為NSCs 移植到顱腦受損區(qū)域能夠進一步分化成所需的神經(jīng)細胞,實現(xiàn)神經(jīng)回路局部重建,代償部分受損神經(jīng)細胞的功能;同時移植后的NSCs 促進多種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分泌,改善TBI 后的局部微環(huán)境,防止進一步的繼發(fā)性神經(jīng)功能損害,有利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恢復;而bpV(PIC)修飾的NSCs 可顯著的緩解神經(jīng)損傷促進神經(jīng)元新生,顯著的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其作用顯著優(yōu)于NSCs。結合文獻報道和本次研究結果,提示使用bpV(PIC)修飾抑制PTEN 后,NSCs的增殖、分化能力顯著升高,從而提高對TBI 大鼠神經(jīng)的修復作用。移植后的NSCs 能否長期存活是移植治療療效的關鍵因素,既往研究多通過單純的NSCs 移植治療TBI,但移植物的長期存活率在,有5%~30%不等,具有較高的可變性。而通過培養(yǎng)載有bpV(PIC)的NSCs 能夠抑制PTEN 表達,有利于提高NSCs 在體內的長期存活率,進而保障更多的神經(jīng)細胞增殖和分化,而分化后的NSCs 通過表達一些神經(jīng)遞質的受體,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
為進一步體改NSCs 的存活提高治療結果,本研究也利用NT?3 殼聚糖支架來負載NSCs。殼聚糖是一種天然生物聚合物,在結構上類似于糖胺聚糖。殼聚糖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沒有毒性作用,并具有抑菌性,是最受青睞的軟骨、神經(jīng)等再生生物材料之一[20],也是負載干細胞和維持干細胞存活的重要生物材料[21]。研究顯示,使用NT?3 修飾后的殼聚糖能夠為NSCs 提供營養(yǎng),并促進NSCs 的存活,并在體內促進NSCs 修復神經(jīng)元損傷的功能[22]。殼聚糖支架的多孔三維立體結構能夠為移植的細胞提供了生長、營養(yǎng)代謝、分泌排泄、氣體交換提供良好的場所,同時也為分化后神經(jīng)細胞、新生神經(jīng)組織提供了必要的結構基礎,為軸突的生長提供了支架幫助神經(jīng)元突起與宿主腦組織建立突觸聯(lián)系。本此研究結果顯示,單獨使用NT?3 殼聚糖支架對TBI 大鼠的神經(jīng)功能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但是與單獨的bpV(PIC)?NSCs 比較,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可更加顯著的恢復神經(jīng)元損傷,促進神經(jīng)元再生,并恢復大鼠的神經(jīng)功能。根據(jù)過往文獻報道和本次研究結果,提示NT?3 殼聚糖支架會進一步促進bpV(PIC)?NSCs 對TBI 后神經(jīng)功能的修復。
然而,本研究僅為定性實驗,關于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深入研究,其分子機制需要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此外如何實現(xiàn)移植后更多的分化神經(jīng)元還需要進一步的干預研究,關于移植bpV(PIC)?NSCs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后局部微環(huán)境改善相關營養(yǎng)因子的分泌釋放需要進一步的免疫熒光標記來驗證。
綜上所述,聯(lián)合bpV(PIC)?NSCs 聯(lián)合NT?3 殼聚糖支架可顯著的促進TBI 大鼠的神經(jīng)修復,可能成為治療TBI 和改善患者預后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