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勇莉PAN Yong-li 楊浩琦YANG Hao-qi 姜海波JIANG Hai-bo 舒秀麗SHU Xiu-li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神經功能損傷綜合征,癥狀持續(xù)時間至少24小時,中國每年新發(fā)腦卒中患者約300萬人,其中70%~80%患者因遺留各種功能障礙而喪失生活能力[1]。在臨床治療上,腦卒中患者大多高齡,治療時間長,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2],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為常見,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3]。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出現(xiàn)急性腦卒中癥狀的6小時內,如果能夠進行早期溶栓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4]。及時有效的治療是保證大腦功能的關鍵,但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患者都不能及時就診,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溶栓時機,而一旦超過6小時的最佳溶栓時機,就會極大地增加患者的出血率和病死率[5]。為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延遲就診的影響因素、結局,為其今后的預防及診治提供幫助,也可為臨床醫(yī)生科學準確地評估患者病情及預后提供依據(jù)。
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急診科或神經內科就診并住院的273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時間分為就診及時組(發(fā)病至就診≤6小時,110例)和延遲就診組(發(fā)病至就診>6小時,163例)。采用問卷調查表的形式,對患者就診延遲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采用電話隨訪的方式,調查患者轉歸結局。所有入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入標準:(1)按照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修訂的急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的住院患者;(2)年齡18周歲以上;(3)入院10天以內;(4)無嚴重意識障礙及并發(fā)癥者。排除標準:(1)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者;(2)合并內分泌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多囊性卵巢綜合征(poly 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3)心腦肝腎功能不全者。
2.方法?;颊呷朐褐委煵∏榉€(wěn)定后,由經過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人員采用面對面問卷調查法,向被調查者解釋研究目的,取得被調查者的同意后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居住地、文化程度,使用我科自制MMSE(認知狀態(tài)評價量表)評估患者的認知情況,并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入院第7天及出院時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評分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颊叱鲈?年后進行電話隨訪,有46例患者因電話顯示為空號或無人接聽等原因而終止隨訪調查,最終隨訪患者227例,患者隨訪率為83.2%。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出院1年后的存亡、復發(fā)以及再次入院情況。
3.評價指標
3.1NIHSS評分。NIHSS評分量表于1989年由 Thmos等人為了急性腦卒中的治療研究設計,包括15個項目,是一個分等級評價意識、眼球運動、視野、肢體運動和感覺、肢體共濟、語言等的神經系統(tǒng)檢測量表。NIHSS評分量表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操作簡單、迅速,逐漸成為急性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評價工具。NIHSS評分范圍為0~35分,0分為正常,<7分為輕度神經功能缺損,7~15分為中度神經功能缺損,>15分為重度神經功能缺損[7]。
3.2MMSE量表。MMSE(認知狀態(tài)評價量表)是我科自制量表,用于評估患者的認知情況,量表Cronbach'sα=0.906,信效度可靠[6]。量表主要包括腦卒中基本知識認知、腦卒中危險因素認知、腦卒中防治知識認知三個部分,每部分各含8個問題,共24個問題,問題選擇正確記1分,選擇錯誤記0分,得分越高說明卒中相關知識認知水平越高。
3.3于患者出院1年后進行電話隨訪,統(tǒng)計患者出院1年后結局、復發(fā)以及再次入院情況。
4.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以SPSS23.0軟件統(tǒng)計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所有數(shù)據(jù)經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Logistic單因素和多因素回歸分析確定延遲就診的影響因素和獨立危險因素。
1.影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延遲就診的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顯示,兩組患者的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和平均就診時間是患者延遲就診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表1 影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就診的單因素分析
2.影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就診的多因素分析。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就診是否延遲為因變量,以表1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方程,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和平均就診時間是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延遲就診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延遲就診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患者卒中相關知識認知得分比較。就診及時組患者在卒中基礎知識認知、卒中危險因素認知、卒中防治知識認知的得分及卒中知識認知總分均高于延遲就診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卒中知識認知得分(分,±s)
表3 患者卒中知識認知得分(分,±s)
卒中知識認知 及時組(n=110) 延遲組(n=163) t p卒中基礎知識認知 5.72±1.714 2.56±1.937 5.052 <0.001卒中危險因素認知 5.11±2.082 2.33±2.239 2.879 0.004卒中防治知識認知 6.31±2.253 2.33±2.397 3.173 0.002卒中知識認知總分 17.14±5.256 7.22±5.888 4.091 <0.001
4.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颊呷朐?4小時、入院第7天及出院時由研究人員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評分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及時組患者入院24小時、入院第7天及出院時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延遲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患者NIHSS評分(分,±s)
表4 患者NIHSS評分(分,±s)
評估時間 及時組(n=110) 延遲組(n=163) t p入院24小時 8.04±1.02 10.84±1.10 21.236 0.001入院第7天 7.58±1.07 10.53±1.09 22.095 0.001出院時 6.43±1.05 9.52±1.08 23.447 0.001
5.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結局。患者出院1年后進行電話隨訪,有46例患者因電話顯示為空號或無人接聽等原因而終止隨訪調查,最終隨訪患者227例,患者隨訪率為83.2%。其中就診及時組隨訪91例,延遲組隨訪136例。出院1年后及時組患者的死亡率、復發(fā)率和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延遲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缺血性腦卒中隨訪患者結局
腦卒中是一種能嚴重危害人們健康安全的疾病,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而在所有卒中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大于80%[8-9]。臨床上大部分患者錯過最佳治療而導致康復及治療效果受影響。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其就診時間指的是從發(fā)病直至抵達醫(yī)院的時間,就診時間>6小時則表示延遲就診[10-11]。在此次研究中,以接收的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273例為對象,根據(jù)患者就診時間情況,有110例患者的就診時間≤6小時,有163例患者的就診時間>6小時,延遲就診率所占比達到59.71%。說明錯失治療最佳時機的患者達到59.71%。對此,本研究通過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延遲就診的影響因素分析、卒中認知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析,并在患者出院1年后開展隨訪,掌握延遲就診引發(fā)的結局。
1.延遲就診影響因素
1.1年齡?;颊吣挲g的高低是引發(fā)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本研究單因素、多因素分析結果均證實及時組患者中的高齡患者人數(shù)均低于延遲組。其主要原因為,患者受年齡影響,尤其是高齡患者,其認知功能、自我防護意識低下,且老年患者行動不便,尤其是當老人獨自在家時,無法及時撥打急救電話,或者立即到醫(yī)院就診,從而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12-13]。
1.2居住地。居住地決定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環(huán)境因素。本研究中,單因素、多因素分析結果證實,在農村居住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延遲就診情況。其主要原因在于,農村往往交通不便利,前往一些大醫(yī)院需耗費較長時間,而且農村周邊就診場所多以衛(wèi)生院為主,缺少正規(guī)的醫(yī)療醫(yī)院,醫(yī)療設備不全,易導致患者發(fā)病后出現(xiàn)就診不及時情況,錯失就診最佳時間[14-15]。
1.3文化程度。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其文化程度的高低也能是造成患者延遲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次研究中,單因素、多因素均證實,初中以下學歷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延遲就診情況。其主要原因是,文化程度偏低患者,其對自身病癥的認知能力、對理解自身病情相關知識的能力與結構能力相對低下,缺少自救意識。往往患者在發(fā)病后不會及時撥打急救電話進行醫(yī)院就診,從而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16]。
1.4平均就診時間。延遲組的平均就診時間>6小時,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延遲就診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發(fā)病時間均在凌晨11點至早上6點,在該時間段內,患者和家屬往往處于睡覺狀態(tài),一旦發(fā)病無法第一時間察覺,加之夜間到醫(yī)院就診不方便,相比白天就診耗時更長,從而易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2.卒中認知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由表3結果可知,及時組患者在卒中基礎知識認知、卒中危險因素認知、卒中防治知識認知的得分及卒中知識認知總分均高于延遲就診組(p<0.05),說明及時組患者的卒中認知程度好,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患者及時就診,減少不良結局的發(fā)生。由表4結果可知,及時組患者入院24小時、入院第7天及出院時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延遲組(p<0.05),說明及時就診可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這提示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對卒中嚴重性的認知,完善急救醫(yī)療系統(tǒng)的機動性和急救系統(tǒng)與卒中救治大型醫(yī)院的聯(lián)系,可有助于促進患者及時就診,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3.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延遲就診對結局的影響。針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其神經功能受損情況會隨著患者缺血時間的增加而加重。就腦卒中患者而言,“時間就是大腦”,開展有效合理治療對缺血的程度與就診時間依賴性較大,延遲就診會對治療療效和預后造成直接影響。有研究指出,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早就診后患者死亡率為5.6%,治愈率是89.9%,但如果延遲就診,患者死亡率為13.0%,治愈率僅為61.9%[17]。由此說明,延遲就診能嚴重影響結局,同時就診時間越延遲則越能影響患者結局?;诖?,臨床應加強對患者的宣教工作,使患者掌握腦卒中早期癥狀的識別,積極規(guī)避延遲就診的各種危險因素,將患者就診時間最大程度縮短,降低患者死亡率、復發(fā)率,減少患者再入院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和平均就診時間是引發(fā)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延遲就診的主要原因,而延遲就診不僅會增加患者再次入院的可能性,還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復發(fā)率,影響患者出院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