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佑君
摘要:小學數(shù)學學科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融會貫通的學習小學階段數(shù)學學科的內容,為今后更好的開展數(shù)學深層次的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小學生學習特點巧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通過探究解決疑惑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數(shù)學學科的精髓。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就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開展探究。
關鍵詞:三疑三探;小學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從本質上來說是學習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要學習的課程目標開展設疑自探,接著讓學生根據教學任務開展疑難問題的合作探究,最后讓學生面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開展質疑再深入探究。在完成這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在完全自主、自由的環(huán)境里充分的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完全學習目標,既讓學生從本質上掌握數(shù)學學科的內容,又充分的達到新課標的教學目的。
一、抓住學習目標,開展“設疑自探”
在教學的伊始環(huán)節(jié),如何巧妙的導入課堂教學的內容,一直以來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所在,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下,教師則可以抓住教學目標,通過提問、情境教學等方式來“設疑”,然后引導學生“自探”完成學習目標,這樣的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自然而然的開展,既不會讓學生覺得數(shù)學學科的知識乏味無趣,又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 [1]。例如,在《時、分、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首先拿出一個時鐘,教學生認識鐘表上面的時針、分針、秒針,接著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給學生設疑,可以問,“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也可以問“時針、分針、秒針各轉一圈代表多長時間?”等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問,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出疑問,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來自主探究學習,學生通過課本內容的學習和同學之間的互相討論學習,則都會得到自己對這一知識點學習的答案。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導他們進開展對所學知識的梳理,最終則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掌握了這一知識點。新課標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調動,通過這樣“設疑自探”的方式開展教學導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開展課堂的學習。
二、分析學習任務,開展“解疑合探”
在整個教學的開展過程中,要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巧妙分解,讓學生一個一個任務去攻克,最終達到掌握最終學習目標的結果。而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個體差異,為了讓學生共同進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則需要通過分析學習任務,開展“解疑合探”[2]。例如,在《位置與方向》一課的教學中,則可以把學習任務分解成三個,即就是“我們生活中如何表達位置?”、“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方向有哪些”、“位置與方向之間又什么聯(lián)系?”不同的學習任務層層遞進,通過這樣學習任務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探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己在學習中的優(yōu)點去完成團隊的任務,既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更好的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每個學生的特點得到充分發(fā)揮,也讓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不斷的加強。小學生不論是對事物的認知水平,還是對于問題的理解能力都不夠全面,在學習的過程中單獨的思考,往往會讓他們只片面的學習到需要學習的知識,而通過“解疑再探”的學習,通過團隊的學習,則可以讓學生通過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全面的掌握要學習的學科內容。
三、通過學習總結,開展“質疑再探”
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通過“設疑自探”和“解疑合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要學習知識點的基本內容,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掌握學科內容,則需要學生學會在總結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敢于對所學知識提出質疑,開展知識點的再次探究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完成“質疑再探”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例如,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一課的學習中,通過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如何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明白了條形統(tǒng)計圖的相關要素,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應用的角度對這一知識點開展質疑,然后開展再次探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則提出“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用到那些實際問題中?”、“通過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等疑問,帶著這些質疑讓學生開展對于條形統(tǒng)計圖的再次探究。我們教學的開展是為了讓學生利用這些數(shù)學知識點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而通過質疑再探則可以很好的將課本內容的理論與實際生活的問題相聯(lián)系,讓學生再次開展探究,從而不僅讓學生通過“三疑三探”的學習,掌握小學數(shù)學階段所要學習的各個數(shù)學知識點,同時也通過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加深學生的知識點實踐應用的能力[3]。
結語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三疑三探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學科知識有充分的認識,在課后教師再輔助以拓展學習,學生將完全牢固的掌握整個小學階段數(shù)學學科學習的內容。當然,三疑三探的教學并不是將自主權完全交于學生,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巧妙的引導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更好的完成三疑三探的學習,更好的掌握數(shù)學學科的只是。
參考文獻
[1]汪耀文.”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圓”一單元教學為例[J].甘肅教育,2018(20):1.
[2]許建武.“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4(25):2.
[3]劉國斌,朱進麗.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