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蝶
在社會新形勢的發(fā)展下,德育在現代化教育的發(fā)展中占據了主要的地位,同時,促進小學德育水平的提升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發(fā)展的主要任務。因此,德育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這一技術來實現課程發(fā)展的實際目的,保證學校教育的實效性得到提升,使課堂呈現良好的效果。小學體育與其他學科內容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鍛煉學生的身體,但是隨著課程不斷的改革發(fā)展,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德育培養(yǎng)。
一、信息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帶來的挑戰(zhàn)
(一)網絡信息水平參差不齊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雖然為日常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性與豐富性,但網絡上的信息相對復雜,一些不良的信息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在當前信息化發(fā)展的背景下,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判斷能力以及辨別能力,從而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fā)揮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
(二)網絡不穩(wěn)定因素
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中,網絡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根本的原因在于網絡帶來的新奇感、信息資源的多樣化、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的新穎以及家長對孩子在網絡上放縱的情緒等,以上所存在的種種原因都為小學德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
(三)網絡為德育教學帶來了多種方式
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為學生的自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也使學生全面獲得社會中的信息,但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同樣為德育帶來了諸多的問題。例如,如何讓學生使用互聯網、教師應運用何種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等。這都是當前教育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避免學生過度沉迷網絡,促使學生品德素質得到提升,保證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體育德育教學的實際意義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以及意識都處于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方式,并且全面迎合新時代發(fā)展的教育理念,依照學生個性特點以及特征需求來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全面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積極探索中實現未來發(fā)展的目標,通過不斷的努力走上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發(fā)展的正軌,從而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的展現。體育在小學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釋放壓力,并且還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健全的發(fā)展,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拓展自身更為廣泛的發(fā)展空間,促使學生成為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全能型人才,擔負起傳承我國中華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重擔,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狀
(一)教師在教學中對德育認知不足
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主要發(fā)展學生的體能、教授學生的運動技能,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進行跑、跳就是體育課堂開展的實質,并沒有格外注重學生的德育,并且教師也沒能將德育與體育教育的知識進行全面整合,這將導致體育教育中德育的缺失。
(二)學校并不注重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目前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知識的學習,看重學生的成績,對體育教育并沒有高度的關注,投入的力度也不足,并且還有的學校將體育課程改成自習課,改為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學,從而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進度。這不僅磨滅了師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并且也限制了德育在體育課程中的滲透。還有的學校因為過度關注學生自身的安全問題,對學生自由體育運動進行了限制,這不利于學生健全發(fā)展。
(三)學生自制能力與抗挫折能力差
許多學生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掌上明珠,父母會不斷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導致部分的學生會以自我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缺少上進心,自覺性差。雖然學生的智商與情商在不斷提升,但是逆商在不斷下降,他們往往在出現挫折后會難以走出情緒的低谷。學生階段是身心發(fā)展的主要階段,但是學生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難以排解,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十分關鍵。
四、信息化背景下小學體育德育教學思考研究
(一)創(chuàng)建教學過程,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的運用,其中最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材料,并通過圖像、圖片以及聲音綜合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各種特點,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印象。視頻材料通過畫面的轉換、聲音的疊加以及動畫效果的處理,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舉例來說,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相關籃球方面的知識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運用NBA或者CBA的片段來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戰(zhàn)術性的合理分配,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且在反復播放或者慢放的過程中將戰(zhàn)術隊員所運用的戰(zhàn)術技巧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發(fā)現路線,從而使學生的戰(zhàn)術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進而刺激學生的感官,形成對籃球戰(zhàn)術的理解。
(二)圍繞體育課堂開展常規(guī)的德育
每個課堂都有課堂激勵以及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體育課堂也是如此。在室內的課堂上需要對學生的課堂紀律做出要求,室外的體育課堂也是如此。通過課堂中紀律的構建可進行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意識,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行為習慣,促進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對課堂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在課堂教學初期就應當為學生提出相關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心中有數,并且還應結合學生在課堂的行為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除了開展球類運動,還可以定期舉行拔河比賽,這樣不僅可以全面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能促使學生在團隊合作中進行良性的競爭,進而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意識,彰顯學生朝氣蓬勃的特點。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德育滲透。
(三)滲透傳統(tǒng)武術德育素養(yǎng),促進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武術文化
興趣不僅僅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武術的動力來源。因此教師應當先激發(fā)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從而結合學生的興趣來制定合理的學習方向。例如,可以面向全班調查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將課程分為競技武術教育、民間武術教育與健康武術教育,從而使教育的方向更加具有針對性。體育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武術文化不僅可以使學生能進一步掌握動作以及技術,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影響,更好地學習武術。由此可見,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而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指導。我國的武術形式分為很多種,不同的武術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探索武術背后的文化精神,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素質與道德品質。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具有代表性的任務特點,了解到不同國家地區(qū)的武術文化內涵。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可以運用課余時間了解傳統(tǒng)武術文化,進行資料的整理,感受武術文化的精髓。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教師更加深入地理解武術文化,促進學生文化內涵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武術動作片,保證學生可以真正地走進武術,對武術有進一步的了解,促進學生武術素養(yǎng)得到提升,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通過愛國故事激發(fā)學生情感
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引導學生自覺養(yǎng)成愛黨愛國的情懷,同時也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愛國主義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質,需要教師不斷的堅持,推陳出新,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出樂于奉獻、剛正不阿的學生。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安排具有實際意義的團隊協(xié)作活動。要求學生只有進行團隊協(xié)作才可以完成,教師在安排排球接力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深刻地明白集體的力量與個人力量,明白集體的榮譽是要通過不斷的努力才可以獲得成功。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圍成兩個圈進行組隊比賽,雙方進行排球接力,并依次傳遞給旁邊的同學,并且在規(guī)定的時間之內排球數量掉落最少的一組獲勝。可以讓輸掉的一隊表演節(jié)目——放學后準備反映集體精神和愛國情懷的故事或者組成小組引經據典,表演以愛國為主線的故事,下一次體育課上課時進行表演。因為比賽必定會出現輸贏兩種結果,并且比賽的結果也會牽動學生的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可以運用奧運健兒為國爭光、不惜失敗的事例一步步不斷激勵學生,使學生可以學會坦然面對自己的成果,積極學習奧運健兒的品質,在課堂的表演階段還鍛煉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可以說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五)從細節(jié)出發(fā)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情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還應從細節(jié)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德育。例如,在體育課前領取器材與課后歸還體育器材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愛護公物,讓學生熱愛勞動,勇于奉獻和服務。對于不愛護器材的學生應當進行制止教育,引導學生愛護公物。在安排幾次學生在課前課后搬運和準備體育器材之后,教師可以對幫助教師的學生給予表揚,由此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使學生可以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強化自身思想品德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體育課堂中要求學生身著運動服,并且在課堂上講文明,想要對學生實施健全的德育,教師就應當以身作則,從身邊的小事出發(fā),如果教師自身存在言行不得體的現象應當主動承認,為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因為單純的理論說教較枯燥,學生難于踐行,教師應合理把握教學時機,進行恰當的引導,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思想教育條件,從而保證德育教學與體育教學融合發(fā)展。
(六)創(chuàng)新德育滲透方式與途徑,優(yōu)化德育滲透效果
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雖然德育的滲透彰顯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操作上相對簡單,但是重復性較強,難以滿足當下學生發(fā)展的趨勢。如果學生長時間處于同一種德育的滲透活動,必然會產生嚴重的負面情緒。小學體育教師應在德育滲透方式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新,通過更加新穎的方式提升德育滲透的效果。例如,語言教學法是小學體育教學常運用的方式,但是教師在講解大道理的時候都會產生排斥的情緒,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啟發(fā)與感染性的表達方式,之后再配合肢體產生共鳴。又如,在運用激勵法進行德育滲透的期間,對學生的出色表現不一定每次都給予鼓勵,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感受失敗與挫折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內心更深層次的奮斗意識,保證學生在反思中積極努力。比如,在進行跳高教學的期間,針對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應適當調整難度,并且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挑戰(zhàn)的機會;當學生面臨失敗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技術動作的問題,幫助學生積極挑戰(zhàn)自己。由此可見,教師應全面認真鉆研滲透德育的方式,從而優(yōu)化德育滲透的效果。除此之外,小學體育教師應注重德育途徑的滲透,依照基礎條件以及體育教學資源,全面滲透德育活動。例如,在學校的文化廊與相關的板塊,體育教師應當嘗試更新內容,創(chuàng)建良好的體育氛圍,讓學生全面感受運動員的優(yōu)秀品質,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又如,學??梢远ㄆ谂e辦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賽,促進學生的集體意識得到提升,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對學生思想品質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價值。
(七)課堂準備階段運用微課,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能力
因為體育課堂中所涉及的運動項目相對較多,并且運動的技術以及難度也不相同,如果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有難度的運動十分困難。因此體育教師應當依照教學發(fā)展的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后再結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配與分割,將教學中運用到的數字資源利用網絡面向學生推送,從而彰顯出“混合式”教學的優(yōu)勢,依照線上線下的教學情況對時間進行合理的控制。例如,在進行體操運動中的翻滾技巧內容教學期間,又或者在進行田徑項目中的投擲球運動時候,教師都會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解,從而導致動作的示范受到極大的阻礙,這對學生的觀摩與學習來說十分不利。但是教學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引進,不僅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體育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還可以讓學生運用信息化體育教學模式來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與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與自主學習意識的全面發(fā)展。
五、結語
總之,體育教師應積極運用體育課程動態(tài)性特點,抓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從而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因此應全面提升對思想品德的培育力度,讓學生在體育的學習中感受其中蘊涵的德育內容,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