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麗 王娟 龔改革
摘要: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內涵,是素質教育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標志。一方面,自主學習轉換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在課堂上不再是純粹的“老師講、學生聽”,而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僅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在一旁輔助;另一方面,自主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自己的深入探索加強知識內容的印象,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為了推廣素質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促進自主學習模式的推廣。本文從自主學習的內涵出發(fā),探討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自主學習;提升策略
引言: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以及適應當下我國的素質教育發(fā)展目標,我們應當在教學實踐中推廣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推廣自主學習不能只從教師單方面自上而下推行的方式入手,還要從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方面入手,自下而上的從根本上營造自主學習的“土壤”。針對這個問題,本文以解析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探討了在教學實踐中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目的是為初中語文的教學優(yōu)化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的自立性是自主學習的原則,其內涵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知識是學生“自己的”行動,不但學生們需要自己為自己負責,教師也需要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作用是教師一方不可干涉、不可替代的。自主學習思想認為每一個學習主體都具備著基本的學習天賦,具有深入探索學習內容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這種力量利用起來,從而達到讓學生自主吸收知識,對知識留下更深印象的目標。需要注意點是雖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輔助者的角色,但不代表教師的行動就是完全消極的、被動的,而應該轉變教導方式,仍然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將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出來,由此可見,在自主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仍然是關鍵的。
自主學習的自為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實施途徑,指的是在自主學習中學生的種種行為行動。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自我探索,它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的深入挖掘學習內容,對知識內容進行理解的能力,比如在語文學習時,學生在看到一句人物行動的描寫便會聯(lián)想到生活中見到的現(xiàn)實的場面,這就是一種自主探索;其次是學習積極性,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是自主學習的動力,其來源可以是學生們天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后天的進步意識。在積極性的推動下,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吸收知識,既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又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最后是創(chuàng)新性,學生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舉一反三,達到知識應用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仍然是學生執(zhí)行完成的,因此同樣屬于“自為”。
自律性是保障自主學習有效進行的基礎,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學生的內在責任感,它指的是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目的、要求和意義有充分的理解,能夠由內而外的產(chǎn)生學習的決心,主動的排除干擾,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其次是學生的外在計劃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對自身學習行動的規(guī)劃與完成,自主學習不但要求學生要求學習的自覺性,還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方法,包括設置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等,這些能力總的來說就是學生的外在計劃性。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課前預習是自主學習的行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自主能力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前預習的作用可以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一方面,課前預習是完全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學生需要根據(jù)參考書等的指導自己熟悉教材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另一方面,經(jīng)過預習學生可以熟悉教材內容,在課堂聽講中理解更加流暢,更好地發(fā)揮探索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保證學生們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預習任務,比如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預習過程總結成筆記,這些預習任務可以作為一項作業(yè)布置給學生,并在之后由教師檢查驗收;為了讓學生們的預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顯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在問題讓學生在預習后回答。
(二)課堂上重視探究過程
自主探索是自主學習活動的行動基礎,只有在學生能夠自主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挖掘的基礎上,學生才有可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培養(yǎng)探索能力的教學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教材內容進行,以九年級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為例,首先,要先對文章內容進行翻譯,教師要向學生講明這篇文章大體講的就是作者冒著嚴寒大雪去西湖賞雪景,卻少見的遇到了同賞雪景的游客的事情;其次,我們要對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分析,比如《湖心亭看雪》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段用簡略的手法描繪了西湖大雪下的寂靜環(huán)境,第二段用細節(jié)和語言描寫了湖心亭的熱鬧;最后,分析作者通過文章語言表達的思想,《湖心亭看雪》先描寫了寂靜無人的西湖景色,后描寫了湖心亭的熱鬧,寫出了作者與“知己”同游的欣喜,最終凝結成船夫的一句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表面上是說“冒著嚴寒賞雪”癡,實際上是在說“追求他人不理解的境界”的癡。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學生不但由淺入深的理解了文章內容,還學到了賞析文學作品的一般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即使學生沒有教師的指導,也能利用這次的經(jīng)驗進行自主探索。
(三)布置課后任務
完成課后任務也是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完成課后任務,學生可以根據(jù)課堂上的內容舉一反三,達到自主創(chuàng)新的目的。因此,對課后任務內容的設置就十分的重要,教師要在課后任務的設置中對學習內容進行大膽的拓展,體現(xiàn)課后任務的創(chuàng)新性。比如,可以選擇與教材課文相似的其他材料進行拓展閱讀,以《孟子兩則》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孟子》中的其他篇章,并引導學生思考“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還可以摘抄《論語》中的一些有關孔子言行的片段,引導學生將其與孟子對照,比較兩位先秦諸子的人物性格,通過類似的課后任務,學生們可以對教材內容舉一反三,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同時提升自己進行自主思考的能力。
結束語: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為了提升教學質量,也是為了讓學生們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從課前預習、課堂探索和課后拓展三個角度出發(fā),解析了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希望能給教育界同仁們帶來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農增.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 傳奇故事, 2021(22):2.
[2] 宋恒. 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策略[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