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敏
[摘 要]“Checkout time”板塊是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重要板塊之一,承載著單元復習、拓展及檢測等多項功能?!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結合具體實踐課例,對“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擴容深挖、勾連語境、平面延展三種具體的操作策略。教師可以“Checkout time”板塊內容為基點,擴容深挖,提升教學厚度;把握整體設計基調,勾連語境,提升教學融度;牽住話題牛鼻子,平面延展,提升教學寬度。這樣能夠更好地彰顯這一板塊的教學功能和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36-0053-04
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是以單元的形式編排的,每個單元由“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等板塊構成。其中,“Checkout time”板塊為綜合語言實踐板塊,旨在讓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在真實的語境中訓練語言,構建學習的思維路徑,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建構和遷移輸出。因此,“Checkout time”板塊承載著單元復習、拓展及檢測等多項功能。為了深入研究“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設計,彰顯該板塊的教學功能和價值,筆者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提煉出“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設計策略。
一、以板塊內容為基點,擴容深挖,提升教學厚度
所謂擴容深挖策略,指以教材板塊內容為基點,對板塊內容、信息等維度進行縱向擴容深挖,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厚度的一種設計策略?!癈heckout time”板塊雖然是單元的綜合語言實踐板塊,但受版面限制,呈現(xiàn)的內容和信息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編者編設該板塊,意在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啟示和方向,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該板塊內容進行有效的擴容和深挖。
教學案例: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
該單元的“Checkout time”板塊內容為“Match and say”,要求學生將四季的天氣、活動進行匹配。如果僅僅依托教材提供的這一內容進行教學,顯然容量不夠,且形式過于單一?;谶@樣的考慮,教師在處理該單元的“Checkout time”板塊時可通過擴容深挖策略,以單元內容為基點,在完成“Match and say”的教學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Seasonal Wonderland”這一話題,對單元內容從變幻的色彩、變幻的味道、變幻的聲響三個維度進行縱向擴容。
Step 1. Match and say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教材“Checkout time”的匹配練習,并用“In...it is...We...We like...”句式,進行關于四季氣候和活動的語段輸出,最終形成基于教材板塊內容的四季小詩。
Step 2. Lets say
教師以聽力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四季變幻的色彩這一維度對四季信息進行擴容,讓學生根據(jù)錄音內容及圖片提示,構建關于四季色彩以及與色彩對應的自然界事物的新語言,如“I like spring, it is green. Green for trees. Theyre tall and clean.”等,最終形成關于四季變幻的色彩的小詩(見圖1)。
Step 3. Lets guess
教師先要求學生根據(jù)所給提示猜測“What do I eat in each season?”,再從四季變幻的味道這一維度對四季信息進行擴容?!按禾斐源啻嗟墓S?!薄跋奶旌人崽鸬臋幟手??!薄扒锾斐蕴鹋吹睦踝?。”“冬天吃火辣辣的火鍋。”在有趣的猜測游戲中,師生與四季的美食來了一次親密的接觸。隨后,同桌進行四季飲食的交流,更是將學生對四季美食的討論推向高潮(見圖2)。在真實的表達中,學生豐富了關于四季變幻的味道的體驗與認知。
Step 4. Lets guess
通過聽聲音猜季節(jié)的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從變幻的聲響的角度再度觸摸四季、感知四季,自然習得“In spring, I can hear the bird singing. In summer, I can hear the rain beating.”等新句式的表達(見圖3)。
該單元“Checkout time”板塊的練習在內容上與“Story time”板塊基本一致,即從氣候和活動兩個維度描述季節(jié),內容較為單一,學生在表達時可發(fā)揮的余地不大。單元活動為匹配練習,其中的要求對學生來說也較易達成,對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挑戰(zhàn)均不夠。而通過擴容深挖教學策略則可以有效彌補這一缺陷。教師立足于“Seasons”這一話題,通過構建新話題“Seasonal Wonderland”,引導學生從變幻的色彩、變幻的味道、變幻的聲響三個維度對四季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這樣既能豐富教學內容,擴大語言信息輸入量,又可以豐富教學形式,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在對四季聲、色、味的多維度探究中,學生可以更直觀、更全面、更立體地觸碰、感受、理解四季。如觸發(fā)學生真情實感的小詩誦讀、小詩創(chuàng)編,將新知與舊知有機融合起來,不斷充盈和豐富學生對四季的語段表達,使單一的文本內容變得更為豐富、更具張力,凸顯了教學的厚度。
二、把握整體設計基調,勾連語境,提升教學融度
所謂語境勾連策略,指的是通過語境的創(chuàng)設,使教材板塊中各個練習活動之間的連接度更加緊密的一種設計策略。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Checkout time”板塊一般由兩個練習活動構成,這兩個練習活動一般各自為政,指向不同的復習目標,因此練習活動之間的連接度不高。那么,如何有效整合?如何有效連接呢?很多教師對此感到困惑,在設計教學時不知該如何入手。
教學案例: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 Unit 6 In the kitchen
該單元的“Checkout time”板塊包含“Ask and answer”和“Look and write”兩個練習?!癆sk and answer”練習,旨在檢測學生對現(xiàn)在進行時一般疑問句的運用能力;“Look and say”練習,旨在檢測學生對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的掌握情況。這兩個練習的目標完全不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借助語境勾連策略將兩個相對獨立的練習建立聯(lián)系,使之相融共生。
Step1. Lead-in
該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Miss Li和學生開展“感恩父母,孝親敬老”主題班會的場景圖,創(chuàng)設Miss Li倡議學生在重陽節(jié)來臨之際,去養(yǎng)老院為老人們服務的語境。
Step2. Preparing time
該環(huán)節(jié)先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學生帶來很多東西,在養(yǎng)老院做準備工作的場景,再通過“Whats in the bag?”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用“Is there/Are there...”對包內物品進行猜測,在語境中拓展學生對一般疑問句的認識。接著,呈現(xiàn)包中的各種物品,通過問題“Whats on the table?”,引導學生用“There is/There are...”句型描述桌上的物品,并從說過渡到寫,完成“Look and write”的練習(見圖4)。
Step3. Cooking time
該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學生在廚房忙碌的場景,要求學生速記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并用“Is...Yes, he/she is./No, he/she isnt.”和“Are...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進行問答(見圖5)。此為教材“Checkout time”板塊中“Ask and answer”的練習。在完成教材練習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用語段對圖片進行描述,對現(xiàn)在進行時的陳述句進行綜合運用(見圖6)。
Step4. Sharing time
該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學生做好的菜肴,通過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ishes?”引導學生對菜肴進行評價,并展示Miss Li為老人們制作重陽糕的圖片,自然滲透重陽節(jié)的飲食文化和內涵(見圖7)。
Step5. Imagine and say
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Miss Li和她的學生飯后會為老人們做些什么,以此延續(xù)語境,讓學生用“Look, someone is...”進行想象說話,這是對現(xiàn)在進行時的再次運用。
從上述教學設計可以看出,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去養(yǎng)老院為老人們服務這一語境,通過聽一聽、說一說、想一想、分一分以及做一做等任務,引導學生經(jīng)歷“帶上食物去養(yǎng)老院—在養(yǎng)老院整理食物—在養(yǎng)老院做美食—在養(yǎng)老院和老人分享美食”這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這樣就將“Checkout time”板塊中兩個相對獨立的練習巧妙勾連起來,化零為整,不僅實現(xiàn)了教材既定的語言目標,更促進了思維、文化等多元目標的達成。如語言目標,在語境的驅動下,學生的話語權得到充分釋放,語言表達趨向真實、連貫、多元,在深度、廣度上都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又如,猜測類、評價類、想象類等活動,對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有著促進作用,而“關愛老人,關愛他人”“節(jié)日飲食文化”等主題意義也在語境中自然融入,有利于學生體驗和感悟。由此可見,語境勾連策略能促進教材板塊之間的有機融合和連接,從而提升教學的整體性。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和探究主題意義的情境與空間,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成為意義探究的主體和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者,從而有效實現(xiàn)課程目標。
三、牽住話題牛鼻子,平面延展,提升教學寬度
所謂平面延展策略,指的是以一個點為中心,以點帶面,在同一維度進行平面化的橫向延展和補充,從而提升教學寬度的一種設計策略。牛津譯材版英語教材中的“Checkout Time”板塊,其練習設計一般有兩大特征:一是在話題上與單元話題一致;二是在語言上凸顯對單元核心目標的運用?;诮滩牡倪@一編寫特點,教師在設計“Checkout time”板塊練習時,抓住話題進行二度開發(fā),以話題為支點進行平面延展擴容。
教學案例: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該單元的“Checkout time”板塊有兩個活動,一是看圖說話活動;二是畫圖寫話活動?!癓ook and say”是看圖說話活動,旨在檢測學生運用“have”和“has”的能力,同時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There be”句型?!癉raw and write”是畫圖寫話活動,要求學生畫出動物朋友,并進行“My animal friend”的話題寫作。這兩個活動是相互聯(lián)系的,“Look and say”側重于說,“Draw and write”則在說的基礎上進行寫的技能訓練。但如果僅以“Look and say”為寫話的主要板塊,那么話題內容和語言表達框架就會比較單一。教材內容主要定位于描寫農(nóng)場動物,語言表達核心框架為“There is/are...on the farm. It has/They have...”,這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真實、多元的寫作需求?;谶@一認識,教師在設計“Checkout time”板塊練習時,以單元話題“Our animal friends”為中心,巧妙地將“Checkout time”的內容從農(nóng)場動物向家庭寵物和野生動物等子話題延伸。
Step1. Pets at home
教師呈現(xiàn)“Story time”板塊的圖片信息,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和關鍵句進行文本復述,在復述中練習和歸納“have”與“has”的用法,并引導學生了解“pet”的概念,為進一步探討其他動物做鋪墊。
Step2. Domestic animals on the farm
此環(huán)節(jié)教學“Checkout time”板塊的“Look and say”部分,也是核心教學內容。教師先提出“Whats on the farm?”這一問題,通過聽聽猜猜、看看猜猜等方式引出農(nóng)場動物朋友,如dog、cat、rooster、duck、hen、cow等;再給出語言表達框架“There is /are...on the farm. Its/Theyre...It has/They have...It can/They can...It likes/They like...”,引導學生從動物名稱、顏色、外形特征、能力、喜好等維度對農(nóng)場動物朋友進行描述(見圖8)。這個活動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旨在引導學生提煉描述動物朋友的內容,綜合運用語言,為“Draw and write”的話題寫作做好口頭表達準備。
Step3. Wild animals in the zoo
在完成對“Story time”板塊中“家庭寵物朋友”的復習和對“Checkout time”板塊中“農(nóng)場動物朋友”的學習和訓練后,教師結合教材“Culture time”板塊引入“動物園里的野生動物朋友”這一話題。通過閱讀介紹揚子鱷和考拉的文本,再次審視、提煉“動物朋友”這一話題的寫作內容及寫作技巧,幫助學生進一步打開寫作思路。
由于主題內容選擇的不同,學生必然表現(xiàn)出不同的寫作風格和手段,他們既可以套用課文的表達方式,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來表達。正是這些不同的、個人的、只有作者自己理解與希望表達的內容和形式,才構成了寫作的基本元素。上述教學活動設計,通過平面延展策略,以“Our animal friends”話題為支點對動物朋友進行分類,構建“家庭寵物朋友”“農(nóng)場動物朋友”“野生動物朋友”等下位概念,拓寬了學生對“動物朋友”這一概念的認知,拓展了寫作主題,豐富了寫作素材,增加了寫作的選擇權。此外,有關動物朋友的三個話題,使學生經(jīng)歷了“復習再現(xiàn)—學習操練—范文賞析”這一系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漸進性語言實踐活動。這一系列活動不僅延展了話題,還擴展了寫作內容的維度,從教材上給出的動物名稱、外形特征延展到了能力、愛好等維度,豐富了表達內容和表達框架。由此可見,平面延展策略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chuàng)意寫作,促使寫作教學從對學生的高度控制轉向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