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祥
體育是小學教育基礎學科之一,更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滲透,更凸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體育學科特征得知,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和身體素質,那么就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如此為應用分層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體育作為一門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學科,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統一化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個體差異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教學策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所提升和發(fā)展。小學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歸納到同一層次中,并給予針對性的教學和培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教學質量。
一、當前小學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
目前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形式較為簡單,在要求學生全方面高素質發(fā)展的社會,這樣的小學體育課程是難以滿足需求的。老式的小學體育教學針對性較弱,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局限了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而教師如果疏于對學生的關注,未能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進程,會導致體育課程的價值難以發(fā)揮。除教學內容外,老師的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單一、死板,單純地以“體育考試成績”作為劃分學生優(yōu)良的指標。這樣的評價方式僅能評價學生在當前學習階段取得的成績,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評價,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喪失,失去了體育教學的目的。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素質皆處于較為幼稚的階段,自我認知能力明顯較差,不能主觀地發(fā)現自己的特點并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教師主動發(fā)掘學生的個體特性。部分體育教師采用的分層教學方式流于表面,將學生按照其身體素質進行簡單分組,但在分組后卻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沒有做到真正的分層教學。這樣的分層形式增加了學生之間的階層意識,容易使體質較好的學生驕傲,使體質較差的學生自卑,增加學生間的矛盾,沒有起到鼓勵學生學習的作用,也并沒有領悟到分層教學的真正內涵。
二、分層教學在體育課程里的重要作用
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掌握情況各不相同,肢體靈活性和協調能力也有所區(qū)別,教師能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展開分層教學,才能滿足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的要求。分層教學有利于讓學生了解到自己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區(qū)別,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自己的體質信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進而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分層教學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小學階段學生身心快速成長,每個人對于體育項目的愛好和對體育的熱衷程度各不相同。教師通過合理分層,為每位學生找到最合適的教學內容、方式和節(jié)奏,充分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輕松地融入體育課堂。分層教學同樣體現了公平教學的特點,傳統的統一教學難以為學生分配和自身能力相符的任務,容易讓學生失去自信,不利于身心健康發(fā)展。分層教學可以彌補這一不足,讓體育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
三、體育課程中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劃分學生,彈性運用分層教學
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師想要高效應用分層教學并取得良好效果,那么就需要做好學生分層。小學體育學科不同于語文、數學和英語等基礎學科,正是因為該學科的典型特征,需要教師采取課堂考核方式劃分學生層次。小學生年齡偏小,身心處于發(fā)展中,教師可在劃分學生層次時引入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體育游戲,全面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為分層考核提供有用的參考依據。
例如,體育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之前設置“尋找寶藏”游戲,即在操場多個角落放置“寶藏”,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找尋寶藏。教師可在學生參與游戲時觀察其具體行為,借此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性格特征,該信息也是劃分學生層次的重要參考依據。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要調查研究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因為興趣是學生參與各項學習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如果能充分掌握學生興趣愛好,那么就能為分層教學做好鋪墊,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經游戲考核與調查研究后將學生分為A、B、C三層,其中A層學生綜合體育素質偏差,也沒有強烈的體育興趣;B層學生綜合體育素質較好,但參與體育學習活動興趣一般;C層學生身體素質較好,喜歡參與體育運動。當教師明確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后,才能設置教學目標和應用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式,提高分層教學效率。
(二)合理設置目標,彈性運用分層教學
任何一門學科在教學之前都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目的在于指引學生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學體育教師在合理劃分學生層次后可根據學生的基礎體育水平和學習興趣以及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制定較強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分層,并基于此為學生設計符合其身體素質、學習需求等的體育學習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高效完成體育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為增強身體素質和提高綜合水平奠定堅實基礎。教師在綜合分析小學生性格特征和教育領域對體育學科提出的目標基礎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教學目標。
例如在籃球運動教學中,針對A層學生,教學重點在于讓該層次的學生認識籃球,調動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B層學生,教師要在A層的基礎上不斷夯實學生的籃球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針對C層學生,教師要在A層和B層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籃球技巧并激發(fā)潛在的籃球技能,之后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學生朝著職業(yè)籃球方向發(fā)展的可能性。小學體育教師在制定分層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層次劃分特有的動態(tài)性,因為學生會在參與體育運動時因努力取得進步,所以會在現有的層次上有所提升。教師可結合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際表現明確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同樣以籃球教學為例,A層學生在學習后激發(fā)對該項運動興趣并提升現有體育水平,那么體育教師就可將A層學生提升至B層;如果C層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欠佳,那么就可將學生下調到B層或A層,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提升,高效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
(三)合理優(yōu)化教學,彈性運用分層教學
體育教師設置教學目標后就可開展分層教學,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體育學習能力存在的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高效地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
如,以籃球教學為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互動游戲與基礎教學相結合模式,幫助學生掌握籃球技能。針對A層學生,該層次學生為基礎層,因而在教學中以練習拍球為主,讓學生練習拍球,拉近與該項目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借助拍球增強球感,不斷提升籃球基礎水平;針對B層學生,該層次學生為中間層,在教學中以學習和練習籃球動作為主,使他們在掌握籃球技巧的同時增強籃球能力;針對C層學生,該層次學生運動能力較強,教師在教學中可在A層和B層的基礎上讓其掌握上籃技巧,激發(fā)學生潛在的籃球能力。完成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后可開展“拍球接力游戲”。A層、B層、C層學生在游戲中作為三個小組開展繞樁拍球接力,每個小組最后一名完成接力后負責投籃。由于三個層次的學生情況不同,教師完成游戲后可對其評價與指導,提升學生參與籃球以及其他運動項目的自信心,當學生產生良好的運動體驗后自然能提升籃球技術,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四)合理教學評價,彈性運用分層教學
在所有的課程中,教學評價都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整個教學活動價值的具體體現。建立分層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具體觀察到每個學生的進步情況,同時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需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包括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身體素質情況以及學習積極性等。
例如,跳繩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體育活動,可以鍛煉平衡能力、跳躍能力以及肢體協調性,是小學階段非常常見的課程之一。但是學生的基礎不同,有些學生身體素質較好,進行過跳繩訓練,容易取得較好的成績;有些學生從未接觸過跳繩,且肢體協調性較差,很難在短時間內上手。教師如果對二者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很容易導致層次較差的學生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討厭體育運動。教師應記錄學生最初的成績,并以學生的進步程度作為評價的指標,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使其更有學習的動力。同時,每個學生的愛好不同,仍然以跳繩為例,有的學生喜歡單純的競速跳繩,比拼自己的跳繩個數;有的學生喜歡花式跳繩,研究各種新奇有趣的姿勢;有的學生則喜歡多人跳繩,與其他學生協作跳繩,在和諧的團隊活動中收獲快樂和友誼。如果教師單純以跳繩個數決定學生的成績,就無法滿足不同學生對這項運動的不同愛好。教師通過將學生分類實現分層評價,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考核內容。如喜歡花式跳繩的學生可以考核姿勢的多樣性;喜歡合作跳繩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分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跳繩比拼。小學階段的學生重視老師的評價,正向的鼓勵可以極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有效的分層教學評價,可以發(fā)掘每位學生的潛能,實現利用體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素質。
(五)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基礎要求是了解學生,包括興趣愛好、擅長項目、合作能力等。教師了解相關內容后才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分層。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展現個人特點,是最快速高效了解學生的辦法。
教師可以在課程中為學生設計創(chuàng)新情境,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到體育項目里。例如將籃球投籃、足球射門、跑步、跳繩等作為闖關項目,設計出一個由體育項目組成的小故事,讓學生在經歷故事的同時參與運動項目。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行成團,引導學生展示自身獨特性,了解自己擅長的項目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這一過程還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其找準自身定位。教師僅通過適當的引導參與進來,不影響學生的自主發(fā)揮,當學生在項目中遇到困難時,通過親自展示、引導學習等方式,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提高其解決困難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設計有趣的互動游戲,考驗學生的體力、速度、耐力、靈活性等,滿足小學生對課程趣味性要求的同時,讓其不知不覺展現自身特性,了解自身能力。
總之,新課程改革十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往教學中廣泛應用的統一化教學方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發(fā)展趨勢,更不利于學生的提升與發(fā)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能讓不同身體素質和學習情況的學生均有所提升與發(fā)展,能讓學生充分感悟和體驗體育學科特有的樂趣與魅力,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實現預期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