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統(tǒng)編小語教材編排了6次半命題習作訓練,題型多樣,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這一要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半命題習作的特點,指導學生精心補題,選取“小”“真”“新”的素材為文,同時要注重習作的反饋評講,以一篇帶多篇,拓寬視野、分享學法、提高效率。
關? 鍵? 詞 半命題習作 補題 選材 評講
引用格式 秦詠中.統(tǒng)編教材“半命題習作”解讀及教學建議[J].教學與管理,2022(08):69-71.
半命題習作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部分,另一部分由學生自己補充的習作。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半命題習作的題型有三種,分別是前空式、后空式、中空式。半命題習作的編排意圖是什么?如何進行半命題習作的指導?本文試做如下淺析。
一、半命題習作的編排意圖
統(tǒng)編小語教材共安排了6次半命題習作,其分布情況和主要訓練要求見表1所示。
研讀統(tǒng)編教材,筆者發(fā)現半命題習作的編排有以下特點:
1.習作題型多樣
從上表可見,教材中半命題習作的題型共有前空式,如“ 即景”;中空式,如“我和 過一天”;后空式,如“游 ”三種。前后均空缺的形式(也稱“雙空式”)沒有出現,筆者僅在一些地區(qū)的小學習作競賽中偶見“雙空式”命題,如“ 和 的故事”“我向 學 ”等。
教材如此編排,一方面呈現了較為豐富的題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沒有安排雙空式題型,是編者考慮到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因為雙空式命題,在習作思維的嚴謹性、注意的廣度等方面要求較高,對小學生而言難度偏大。所以,教材只安排其他三類題型是適度的、合理的。
2.涵蓋內容豐富
統(tǒng)編小語教材半命題習作的內容涵蓋了寫人、記事、寫景和想象四類。這些內容關注學生的個體生活體驗,重視對學生人生的啟蒙引導,是小學階段訓練的重點,其鮮明的指向性,與全命題習作訓練以及課文學習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3.命題體現了辯證思想
現行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安排了6篇半命題習作,這是歷年來小學語文教材編排中此類題型安排得最多的。從數量和題型上看,都折射出編寫理念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6次半命題習作的編排,形成了系列、產生了效應,既適應了當下學生思維提升的需要,又前瞻性地銜接了學生未來的學習。半命題給定了部分文字,限定了部分內容,這體現了教師(或教材)的主導性;而命題空出的部分,則給了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這樣的題型讓主體與主導和諧共生,讓“收”與“放”互不偏廢,有利于教師辯證地處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主客體關系、限制與開放的關系,為學生喜聞樂見,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習作水平。另一方面,教材如此編排,也較好地體現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所提出的“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1]的指導思想,這樣的編排實踐和探索很有意義。
二、半命題習作的指導建議
1.精心補題
有人把習作題目比作人的眼睛,還有人說“題好,文一半”。因此,對半命題習作而言,補出一個恰當、新穎的題目顯然是寫好作文的前提。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認知水平有限,教師指導補題就顯得十分必要。筆者以為,補題要符合以下幾點要求:恰當、健康、新穎。恰當,是指所補的題目,詞語搭配正確,表達通順;健康,是指所補的內容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應該是積極向上的,而不是消極或容易讓人產生歧義的;新穎,則是指不落俗套,避免雷同,展示個性。
比如,四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習作題是:“我學會了 ”。題目中的“學會”一詞司空見慣,但作為題目,就要細心琢磨、精心補充。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填寫自己學習并掌握的某種知識、技能、本領等。如補充為“我學會了燒菜”“我學會了洗衣服”等,連上前面的“我”,生出一種自豪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引領學有余力的學生另辟蹊徑,填補成“我學會了珍惜時間”“我學會了講文明”等,這樣補題就比較新穎,且積極向上。
再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 讓生活更美好”,教材所列舉,供學生借鑒的有“微笑”“誠信”“夢想”“創(chuàng)意”“運動”“集郵”“旅行”“種花”等詞語,都切中題旨,也很鮮亮,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選用。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選擇自己的感受來補充,或者選擇貼近時代主題的詞語來補充,如“友誼”“共享”“改變”“環(huán)?!钡龋龑W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不落俗套。
2.多彩選材
半命題習作的補題完成之后,相關要求就和全命題習作一樣了。但是,由于補題的內容是學生自主確定的,所以相對于全命題習作而言,選材應該更具個性化。在這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選取“小”“真”“新”的素材。
(1)“小”,是指切入點小。小學生習作,切口要小一些,力求小中見大。如四年級(下冊)的習作題“游 ”,可以寫游覽過的名山大川、人文景觀等。教材中呈現了三個素材,分別是“附近的公園”“長城”和“果園”,這些都是可寫的。如果游覽過長城,但對長城的景點記不清了,僅僅有宏偉壯觀的大致印象,就不宜以此為素材,習作是不可貪大求全的。由此來看,倒不如寫附近的公園。教師要拓展開去,鼓勵和引導學生寫家鄉(xiāng)的景觀,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名聞遐邇的風景名勝很多。而地方性的景點、值得游覽的地方更是數不勝數,學生可選的題材必然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教師適度引導,學生就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擾。
關鍵在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注意把它的特點寫出來”。小學高年級習作,篇幅上一般是五六百字,基于此,面面俱到顯然不妥。倒不如抓住最感興趣的景物,寫一兩個(或一兩處)即可,所寫景物過多則容易蜻蜓點水,或力不從心,或重點不突出。在這方面,可以借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這篇寫景的課文,所寫景點主要有三處,即“路上所見”“從外洞進內洞的所見所感”“內洞景觀”,顯得重點突出,所以讀者印象深刻。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補充了的題目,將游覽順序梳理清楚(一般以地點的轉換為線索),之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印象深的景物,選定兩三個“點”,再動筆寫。
(2)“真”,是指選擇熟悉的景點和材料。習作中,要盡量回避陌生的材料。因為, 唯有熟,才可能“真”。在大數據時代,學生可以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了解眾多的景點。如果,借助這些紙質圖文資料或線上資料,完成習作,顯然有悖訓練的初衷。因為,自已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親耳所聞的、深切感悟的,才是真實動人的。只有先感動自己,才有可能感動別人。
與其借助資料寫名山大川,倒不如寫身邊的景點。春秋的果園、街心的公園、家鄉(xiāng)的小河、名不見經傳的山嶺……皆可為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選取身邊的景點來寫,因為源自生活,故真,唯其真才能動人。四年級下冊的習作題“游 ”,教材中呈現的素材之一是“附近的公園”,這其實引領學生寫“真”景。習作要“真”,這應該是在小學階段就要重視的習作原則。
(3)“新”,是指不落俗套。筆者發(fā)現,就寫景習作而言,很多學生對形象、色彩描述較多,大多數學生是從視覺上進行描寫。而沒有很好地調動五官去感覺,去細致觀察事物。有鑒于此,筆者以為,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眼、耳、鼻、舌、口、手等所有感官都調動起來,仔細觀察和感受。朱自清在《春》中寫道“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边@句從觸覺寫了春風的柔和。“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边@句從嗅覺寫了春風的芳香……他通過細膩的感受,運用生動的筆墨把本來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值得學習。如果學生在寫景的時候,能調動多種感官來觀察、感受,并表達出來,一定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3.舉一反三
任何學習都需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習作學習也不例外。筆者所提倡的半命題習作教學的舉一反三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將習作指導和其他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指以一篇帶多篇,引導學生從審題、選材、布局等方面進行交流和分享。
《課標》在“關于寫作教學”的建議中提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盵2]這樣的建議,其實是對習作訓練基本途徑的遵循,是對習作教學寶貴經驗的傳承。習作教學從來就不是孤立與割裂的。教學中,這樣的結合點很多。比如半命題習作“游 ”或“ 即景”,適宜結合三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春游去哪兒玩”進行教學??梢砸龑W生回憶是怎樣介紹春游地點,怎樣將推薦的理由說得有順序,且說清楚的。這與習作要求“把印象深刻的景色作為重點寫,寫出特點”是相通的。小學習作教學的實踐證明,“從說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chuàng),從放到收,從部分到整體,從課內到課外,從積累到傾吐,這些構成了小學作文訓練應遵循的基本途徑?!盵3]讓學生在充分言說的基礎上再動筆,是理想的方法。
以一篇帶多篇,是半命題習作的開放性特點使然,因為學生最終的命題與寫作必然各有千秋。這種“帶”,其實是聯(lián)系和分享,主要是指在評講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習作情況,把不同的題目分類匯總并呈現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想想其他同學是怎樣寫這篇習作的,從補題、審題、選材、謀篇布局等方面進行猜想和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師選讀典型的習作,師生共評。這樣做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發(fā)展了思維,而且沒有加重學生負擔,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23.
[3] 劉公綽.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74.
[責任編輯:陳國慶]
31215019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