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霞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紅川小學,甘肅 隴南 742500)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大板塊,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了豐富的閱讀積累,就能在寫作的時候有如神助,文不加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有所感悟,能夠學習優(yōu)秀作家的寫作技巧,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匯與名言警句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讀寫能力更加卓越。
在新課改的廣泛開展下,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僅僅將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當將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放在首位,無論是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還是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都要一并培養(yǎng)。豐富的閱讀是培養(yǎng)一個人寫作能力的基礎,而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閱讀的效果[1]。閱讀和寫作的有效結合,可以同時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由于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小學生閱讀過后就應當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在小學生進行仿寫的過程中,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升。與傳統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開的教學方式不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及時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在一堂語文課上,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利于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能夠對閱讀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充分吸收了閱讀的養(yǎng)分之后再進行自我的表達,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而不是教師機械化地灌輸。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時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的讀寫結合內容設計很難確保學生能夠得到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時提升,有時會在閱讀環(huán)節(jié)設計過多導致寫作環(huán)節(jié)的缺失,有時會過于重視寫作環(huán)節(jié)導致閱讀環(huán)節(jié)學生還沒有進入深入閱讀就并拉到寫作環(huán)節(jié)之中。因此,教師需要更加用心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讀寫內容的設計。
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的發(fā)散,不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在進行寫作的教學指導時,教師也容易以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的思考,導致學生寫出來的作品出現千篇一律的不良現象。因此,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時,需要注意每個學生都是有自己獨特思想的個體,要尊重他們的差異,允許學生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在寫作中有自己獨特的表達,這樣才有利于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將閱讀和寫作分開進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界限,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共同培養(yǎng)[2]。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教師難以轉變教學觀念,在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時不能將讀寫有效地結合起來,依舊是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裂開來,導致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
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內就得到提高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努力與堅持的恒心。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為小學生制定適應的學習計劃,使小學生能夠遵循學習計劃,形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實現讀寫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每天早晨用半個小時進行大聲的朗讀,利用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喚醒美好的一天。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每天進行半個小時的朗讀計劃,可以使學生日益對文學作品有更深的了解與認識,豐富自己的文學涵養(yǎng),使自己寫出來的作品有更強的藝術性和深刻的意義,不再是流水賬一般無意義的文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朗讀過后進行讀后感的寫作。在寫讀后感的時候,小學生會將朗讀的內容再進行復習鞏固,而且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讀后感中,學生可以對作品的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作,在別人作品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加工,完成屬于自己的作品。在讀后感中,學生可以真實地記錄自己的閱讀體會,不需要胡編亂造、弄虛作假。因為小學生一旦進行了閱讀,就會有所體會與感悟。而不是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固定的寫作主題,小學生就只能在固定的主題上想破腦袋,進而產生生編硬造的無意義的作品。教師可以不斷為學生設計學習計劃,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主動進行學習計劃的設定。當小學生能夠為自己設定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計劃時,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就得到了更多的提升,對于讀寫習慣的養(yǎng)成也就更加容易。在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寫習慣之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都會得到驚人的提高。
眾所周知,要想寫出令人贊不絕口的優(yōu)秀作品,需要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與古今中外偉大的靈魂進行深入的交流,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技巧與深厚的寫作功底。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磨煉自己的文筆,在用詞、用句前仔細斟酌,選擇最佳的字、詞、語句,使文章字字珠璣。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訓練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讀完一定的文章,仔細研究其中的精妙之處,再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作。通過不斷地閱讀,學生會逐漸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與思考能力,為寫作提供良好的基礎。書讀得越多,能夠輸出的內容也就更加豐富,寫作的素材就不會過于單調,有利于提高作品的可讀性。有的地區(qū)的學校開展了閱讀課,使小學生能在閱讀課上一起閱讀,并且進行學術探討,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在和諧的閱讀氛圍中,也有利于學生專心致志地閱讀,并且思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和寫作技巧。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進行好詞、好句的摘抄的習慣,有意識地將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的有意義的詞句進行積累。通過不斷地記錄,可以加深對這些詞句的印象,在寫作的時候就可以有更多的素材加以應用,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除了對好詞、好句進行直接的摘抄,寫讀書筆記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培養(yǎng)的優(yōu)良習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在閱讀時同時寫下讀書筆記,這些讀書筆記可以是對當時閱讀的一個感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剖析,也可以是對文章內容產生的聯想與想象。通過做讀書筆記,不僅可以加深對閱讀內容的印象,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寫作的能力,使所讀的作品真正融入到學生的思想之中,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
無論什么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的層層篩選,最后才被編輯成冊出現在課堂之中。能被教育專家選進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都是名家名作,具有典范性,值得學生反復閱讀與模仿[3]。因此,教師應當重視教材并且充分利用教材,使讀寫結合的教學得到有效的開展。在進行文章的閱讀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指出他認為寫得好的地方,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仿寫與續(xù)寫。在仿寫的訓練中,學生會對文章的記憶更加深刻,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或平時的表達中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在文章還有續(xù)寫空間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進行作品的續(xù)寫,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將文章的內容進行良好的延伸[4]。例如,在進行《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將文章朗讀一遍,感受文中描寫的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理解其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礎上,對作者的寫作手法與技巧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掌握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表達手法。教師再讓學生進行文章的仿寫,運用文章中的寫作方法對自己熟悉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進行描述。在讀寫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會得到驚人的增長。
一篇高質量的作文需要經過反復修改才能夠成型,在修改的過程中不斷地選擇更加準確的詞語進行搭配,選擇更加符合文章主題的素材。在寫作完成之后,作者要通篇閱讀幾遍,確保沒有筆誤造成的錯別字,由于對知識點不清楚造成的詞語或典故的誤用,在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檢查之后,才能產出一篇佳作。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身受限,難以對自己的作品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文,通過別人的視角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完善。在批改別人的作品時,能夠發(fā)現別人作品中的閃光點進行合理地學習,增長自己的寫作功底,還能在指出別人錯誤的同時,反省自己是否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通過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文,既省去了教師的一部分時間,也能使學生得到一定的成長,擁有批評的目光與態(tài)度,在面對自己的作品時也能更加客觀。為了使學生具有批改別人作文的能力,教師需要提供學生正確的批改技巧與方法,使學生在批改別人作文的過程中得到正確的知識[5]。教師可以在課上模擬批改作文的過程,首先挑選一篇漏洞百出的作文,請學生大致了解一下作文的內容與結構。然后,請學生說說哪里存在不足,教師可以在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時候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從最基礎的字詞開始,仔細尋找作文中是否有錯別字。然后看看是否有邏輯不通的語句、是否存在語法錯誤;分析作文的主題是否和標題相對應,有沒有偏題;觀察作文的結構是否清晰明朗,有沒有像一團糨糊。如果作文存在以上的問題,那么教師需要教導學生正確的修改方式。通過批改別人的作文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在無形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在不斷地批改過程中,可以以他人的錯誤警誡自己,避免錯誤的再次發(fā)生,不斷提高文章表達的深刻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應當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做好自己引導者的職責,不能“喧賓奪主”[6]。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時,教師也應當牢記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更大的自主空間,使他們能夠有更加自由的閱讀與寫作的體驗。教師可以在教授了正確高效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之后,給學生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享受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反復的思考,探索更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活動的拓展,使學生能夠在讀寫結合的教學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例如,教師在進行《巨人的花園》這篇文章的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明白“快樂應當與眾人分享”的道理。課程的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難點是掌握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特點。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通過文章的閱讀,同學們的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呢?”“找出文章描寫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并體會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變化?!薄斑@篇童話在寫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點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重點內容進行標注,并且根據文章的描述在腦海中進行合理的想象,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tài)度的對比和感覺的對比。正是通過這些對比的運用,故事的情節(jié)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教師需要將童話中采用的對比的寫作手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對比的寫作手法,將其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之中,使作文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巨人的花園》仿寫一篇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具有非常大的教學優(yōu)勢,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有一部分教師存在著教學方法的不足,沒有真正將讀寫進行結合,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學習產生脫節(jié)。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深度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有更加優(yōu)質的教學課堂。教師應當不斷尋求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有更高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今后的語文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為人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