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 昕
提升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聽力水平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這貫穿于學生大學四年學習的每個階段,在新生階段尤其重要。聽力薄弱是多數新生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聽力理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產生各種聽力理解困難,尤其難以處理口語語篇的大量信息。要解決聽力問題,需要在了解學生聽力理解困難的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并進行策略培訓。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國內學者主要基于安德森(Anderson)的聽力理解過程三階段模式分析聽力理解,即感知、分析和應用。有研究發(fā)現,學生的聽力理解困難主要存在于對口頭語言材料的感知階段,其次是分析階段,最后是應用階段(王艷2008)。在語音感知階段,研究者主要關注語音知識、詞匯知識和不同類型的信息輸入;在分析階段,主要研究工作記憶對聽力理解的影響;在應用階段,背景知識是關注的重點(燕浩、李玉萍,等2016)。
關于聽力學習策略,已有研究主要圍繞奧馬利(O’Malley)和查莫特(Chamot)提出的三類策略,即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調控學習進程的行為,可以對認知策略的使用進行計劃、規(guī)范、監(jiān)控指導。認知策略涉及對輸入信息的處理,包括再現重述、總結、推理、借題發(fā)揮等策略。社會/情感策略涉及語言學習者通過控制情感、消除焦慮等執(zhí)行認知策略,完成學習任務。以往學者對元認知策略的研究最多,這可能是依據奧馬利和查莫特的觀點,即認為在這三種策略中元認知策略優(yōu)于另外兩種策略。但是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涉及大量的信息處理,認知策略應該在這三種策略中處于核心地位,需要更多關注。此外,國內學者以往對此三類策略進行分別研究,對于元認知和認知策略的描述比較籠統(tǒng),較少明確說明何種元認知策略和何種認知策略結合使用會帶來何種益處,在教學實際中不易操作。因此,應該深入研究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具體如何結合,提升可操作性,以便提高聽力理解效率。
認知負荷理論可以為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結合研究提供理論依據。認知負荷理論的基礎包括認知資源有限理論和圖式理論,認為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同時加工多種任務或多種來源的信息會加重認知負荷并造成困難;圖式的自動化和規(guī)則的自動化能利用長時記憶彌補工作記憶容量的有限性,認知負荷理論在學習任務設計層面有很強的操作性,因而近年來在二語習得研究領域頗受關注(顧琦一、陳方2020)。對于語言輸入環(huán)節(jié)的認知負荷研究,研究者大多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領域進行嘗試,希望在認知負荷框架內通過教學手段調節(jié)任務引發(fā)的認知負荷,從而有效調用學習者有限的認知資源,提高其學習效率(顧琦一、陳方2020)。
已有學者對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結合研究進行嘗試,針對將參加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的學生在筆錄及填空部分遇到的困難,重點選取了元認知策略中的選擇性注意及認知策略中的筆錄策略進行培訓?!斑x擇性注意指事先決定對輸入的具體方面或輔助完成任務的情景細節(jié)進行處理,通過查找關鍵詞、概念及語言標記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對語言輸入的具體細節(jié)進行處理。這一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關注重要信息,減輕記憶負擔?!保ūR敏2006)但是,研究未表明什么樣的信息才是重要、值得關注的信息,這需要進一步探討。
圖式是聽力研究中大家關注比較多的認知策略,但主要討論提供與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集中于聽力理解應用階段。在聽力理解的語音感知和信息分析階段如何運用圖式策略,使其更具操作性,也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從認知負荷視角分析英語專業(yè)新生聽力理解存在的問題,提出將選擇性注意的元認知策略和篇章圖式認知策略相結合,指導學生在語音感知、信息分析兩個環(huán)節(jié)提高聽力理解效率。
研究問題:選擇性注意與篇章圖式兩項策略的培訓是否有助于學生抓住口語語篇中的重點信息。
研究對象:某高校英語專業(yè)2020 級一個自然班新生,其中28 名女生,3 名男生,他們已上過一個學期的聽力課。
研究步驟:首先,進行培訓前問卷調查。其次,根據新生聽力理解困難分析,進行兩種聽力策略訓練,分別為選擇性注意策略和篇章圖式認知策略。訓練分為兩個階段,共16 個學時。第一個階段,語音語調基礎知識全面講解,學生進行跟讀和朗讀練習,熟悉重讀、弱讀和連讀技巧。第二個階段,篇章知識講解,結合信息型演講(informative speech)和勸說型演講(persuasive speech)兩種口語語篇形式進行練習。最后,進行訓練后簡答題測試,考查學生是否已掌握這些策略。
調查發(fā)現,70%左右的學生“記不住所聽內容”“反應慢、跟不上速度”“缺乏語篇知識、抓不住重點”“詞匯量不足,聽不懂單詞”,50%的學生“缺乏語音知識,不能辨音”,25%的學生“語法不好,聽不懂長句”。學生認為最大的聽力問題依次為“記不住所聽內容”(占33%)、“詞匯量不足,聽不懂單詞”(占23%)、“反應慢、跟不上速度”(占20%)、“缺乏語篇知識、抓不住重點”(占20%)等。55%的學生通過“做題或練習”練聽力,其中42%的學生認為此方式效率不高。45%的學生通過觀看或收聽新聞、影視劇、小說、手機APP 練聽力,其中35%的學生認為此方式效率一般。
“記不住所聽內容”和“反應慢、跟不上速度”是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這說明學生試圖記住聽到的每個單詞,但造成記憶負荷過大,加工理解信息的認知負荷過大,容易記不住,反應慢。
現代心理學認為,記憶包括長時記憶和工作記憶。長時記憶能夠長期存儲海量信息,而工作記憶的容量和持續(xù)時間極為有限,一般只有5—20 秒的信息可以存儲于工作記憶中(杜中全、杜世友2011)。聽是不間斷的語音信息接收過程,后面的語音信息會不斷覆蓋前一段時間內的語音信息。在此過程中,長時記憶和工作記憶相互作用。新信息只有經過工作記憶的處理,才能進入長時記憶,而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只有被激活后進入工作記憶,才能為人們所用(杜中全、杜世友2011)。如果新信息經過工作記憶短暫存儲和加工后未能轉化為長時記憶,則很快被遺忘。如果不能及時激活長時記憶,提供已知信息幫助處理新信息,則工作記憶超負荷運轉,無法繼續(xù)存儲和加工連續(xù)涌來的新信息,造成信息斷檔,無法繼續(xù)聽力理解的過程,導致“反應慢、跟不上速度”。
語流中并非所有的單詞和信息都需要記憶和加工。重要的單詞和信息才值得記憶和加工。認知負荷理論認為,同時加工多種任務或多種來源的信息會加重認知負荷并造成困難(顧琦一、陳方2020)。對語流中所有語音信息不分主次,不會選擇重要信息,平均用力,試圖在工作記憶中對所有信息進行加工,加重認知負荷,影響信息加工效果,容易造成“缺乏語篇知識、抓不住重點”“記不住所聽內容”,導致學生雖然通過做題、觀看影視劇或收聽新聞等多種方式鍛練聽力,但效率不高。
通過對新生聽力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聽力問題與記憶和認知負荷相關,需要提出易于操作的策略指導學生選擇和抓取重要信息,減輕記憶和認知負荷,改善聽力理解效果。
要減輕聽力理解的記憶和認知負荷,需要訓練學生在連續(xù)語流中辨別和抓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引導其將注意力投射在體現重要信息的語音感知上,并結合篇章圖式促進重點信息的加工理解。策略培訓主要分為三個層面,即句子層面、段落層面和篇章層面。在句子層面,利用調核重音和核心語調,聚焦句子信息重點;在段落層面,利用“主題句—擴展句—結尾句”的段落結構,定位段落信息焦點;在篇章層面,利用“引言—主體—結論”的篇章結構,把握篇章信息焦點。
能夠快速把握句子、段落、篇章的信息焦點,對減少語音感知和信息加工所需要的記憶和認知負荷起重要作用。在句子層面,可以利用句子語調中的重讀音節(jié)和弱讀音節(jié),辨別重讀的焦點單詞,區(qū)分話語的新、舊信息,確定句子信息焦點?!氨鎰e焦點單詞調核重音在區(qū)分新、舊信息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口語中重音的分布經常與語句的信息狀態(tài)一致?!敝匾男畔⒅刈x,非重要信息弱讀。此外,“核心語調的不同信息聚焦強度,提示說話人要傳達的重點信息”,也是聽者要關注的焦點?!靶畔⒕劢箯姸戎赴l(fā)話人希望受話人對其話語信息的注意程度,注意程度越高,聚焦強度就越強,主要體現為說話人對調核重音的放置及核心語調的選擇。話語語調的復合成分越多,其聚焦強度越強,發(fā)話人要求對方的注意程度越高;反之則說明發(fā)話人要求對方的注意程度較弱?!保ㄖ軜滠?004)
在段落和篇章層面,篇章圖式策略不僅運用于聽力理解應用階段,以話題背景信息幫助理解,而且在語音感知和信息加工階段就可介入信息的選擇。熟悉英語段落和篇章的結構,為把握段落和篇章主題起到引導作用,有利于聽者區(qū)分主題句和支撐擴展主題的細節(jié),把握段落和篇章脈絡及信息焦點,利用過渡詞把握各要點之間的聯(lián)系,調動注意力記憶重要信息,過濾非重要信息,降低輸入環(huán)節(jié)的認知負荷,提升聽力理解效果。
策略培訓后,簡答題測試結果顯示100%的學生掌握了抓取句子、段落重點的方法,90%的學生掌握了把握篇章要點和重點的方法。這說明選擇性注意與篇章圖式兩項策略結合的培訓有助于學生抓住口語語篇中的重要信息。
本研究從認知負荷視角分析了英語專業(yè)新生的聽力理解困難,提出選擇性注意的元認知策略與篇章圖式認知策略結合的策略培訓,并顯示兩種策略的結合培訓有助于學習者利用認知資源,把握口語語篇中的重點和要點,減輕記憶和認知負荷,提升聽力理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