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娜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雖然很多教師充分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操作環(huán)節(jié),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英語寫作教學質量和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有效提升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效果,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如何提升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在很多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心目中,英語寫作是一件比較困難的學習任務。學生面臨一種全新的語言學科學習,不僅要掌握語言學習的特點,還要靈活應用其中的語法和句型。小學生只有付出多倍努力,才能掌握寫作規(guī)律和技巧。這些客觀因素讓英語寫作難上加難。同時,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傳統(tǒng),大多通過“灌輸性”或者“模式化”方法教導學生。枯燥的教學形式加上英語寫作較難,導致學生在英語寫作練習中舉步維艱,逐漸喪失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孔雨雯 2020)。
英語寫作要提前構建豐富的寫作素材資源。對于小學英語寫作而言,學生需要不斷儲備英語詞匯、詞組、句型等基礎素材。為了保證英語寫作內容的豐富性,學生要結合課文中出現的各種命題作文的要求,積累大量與該主題相關的寫作素材。然而在實際英語寫作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在面對作文時無從下筆,原因在于他們平時很少積累英語語法和語句表達,且對寫作主題不太了解。
英語寫作能力是新課標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在各類英語測驗中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作文分值的高低。但是,在實際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雖然明白英語寫作的重要性,也了解學生寫作水平低的原因,但是沒有花費大量的時間教導他們寫作,或者傳授他們一些寫作技巧,只是讓他們模仿優(yōu)秀范文或者課本中的表達方式展開寫作。由于寫作技巧教學的缺失,學生雖然可以完成英語寫作任務,但是寫作內容不盡如人意。
信息化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普及和應用為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對于喜歡具體化、形象化內容的小學生而言,多媒體設備可以呈現很多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和場景,讓原本枯燥的英語寫作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因此,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整合信息化技術營造各種教學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陳晨 2020)。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的教學場景與公園的自然景色有關,且出現了“I can see...”句型。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如下設計:首先,通過多媒體技術,模仿課本中的公園場景呈現一些全新的畫面,并在畫面中給出某一個句型。其次,通過多媒體動畫在公園場景中依次添加一些元素,如湖面上出現一艘船,草地上出現一些漂亮的小花,孩子們在草地上放風箏等。最后,學生按照場景中依次出現的畫面,結合課本中學習的重要句型完成造句。例如,在公園的大場景畫面中,孩子們在草地上放風箏,那么學生可以結合“I can see...”“This is...”等句型造句:“I can see the children flying kites on the grass.”“This is a beautiful flower.”以此類推,學生還可以根據多媒體畫面靈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
通過信息化技術可以營造形象、有趣的英語寫作教學氛圍,教師也可以在場景中添加一些學生喜歡的元素,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這種口頭練習看似與寫作關聯性不大,實際上類似“看圖說話”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鍛煉他們對一些重點句型的應用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為了解決英語寫作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學習困境,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在英語寫作素材積累方面的現狀,通過課內、課外兩種學習渠道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確保他們大腦中儲備各種寫作資源(姜艷敏 2020)。
例如,在詞匯基礎素材的積累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中出現的某一個主題或者單元中的常用英語詞匯,展開專業(yè)化鞏固練習,幫助學生記憶這些內容。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2 What a day!為例,本單元內容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天氣有關,課文中出現了各種形容天氣的英語詞匯,如多云、下雨、晴天、刮風(cloudy、rainy、sunny、windy)等。這些詞匯為后期寫作與“天氣”主題有關的內容奠定了基礎。結合該單元中的主要詞匯,教師采用“我問你答”模式讓學生進行英語詞匯積累和練習,為其寫作奠定基礎。以rainy為例,教師通過圖片或者視頻與學生展開互動,先呈現與下雨有關的畫面,然后鼓勵他們結合畫面內容給出合適的詞匯。通過這種“看圖記憶詞匯”的方式,學生能清楚分辨不同詞匯的含義,并強化記憶效果。
再如,在關于一些主題英語作文練習中,學生可能會用到書本中沒有的知識點。為了拓展學生的英語寫作資源,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單元的寫作要求,在課堂中展示與主題有關的課外閱讀資料,開闊其英語視野,增長其見識。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8 Chinese New Year為例,本單元的主題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在該主題的英語寫作練習中,經常會出現讓學生向國外友人介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寫作要求。為了促進學生了解關于“春節(jié)”的英語寫作資源和素材,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飲食文化、禮儀文化、民俗文化等入手,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與春節(jié)有關的英語資料。以飲食文化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呈現如下課外拓展素材:“About ten days before the festival,people began to be busy purchasing new year goods.For example,they should buy enough chicken,duck and fish meat,tea wine and oil sauce,north-south fried goods,sugar bait and fruit.”還可以從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對比入手提供寫作素材,如“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food customs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n New Year’s Eve and New Year’s Day.On New Year’s Eve in the north,make more dumplings,which means‘Jiaozi at the age of more years’.On the southern New Year’s Eve,we usually eat Yuanxiao and new year’s cakes.Take the sweet meaning of family reunion.”等。
以上寫作素材可以讓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有米下鍋”,在遇到不同的寫作主題時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作品。
寫作是語言輸出的一種方式。讀寫結合是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常用方式,主要通過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學習借鑒一些比較好的語句表達方式,或者記憶一些典型的固定語句,還可以借助閱讀強化寫作意識,促進英語寫作綜合能力的提升(黃文華 2019)。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學內容與目前比較熱門的城市環(huán)保話題密切相關。文章中出現的很多經典語句可以直接在同類型英語寫作中使用。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熟讀課本,還讓他們背誦這些內容中的精華部分,如“We shouldn’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because they help keep the air clean.”“We should use paper bags and glass bottles.”等。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組織學生了解這些句型的含義,以及句型在語法表達上的技巧。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將經典句子摘抄下來,并背誦記憶,幫助其養(yǎng)成摘抄的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針對一類主題的英語閱讀內容,教師可以開展“同主題拓展閱讀活動”,圍繞課本中出現的某一個主題,推薦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內容。在拓展閱讀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翻譯,并分析一些優(yōu)美句型的特點。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1 Cinderella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推薦學生閱讀同主題的童話繪本《青蛙王子》(The Frog Prince)。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翻譯繪本故事,并摘抄一些好的語句。繪本中的語句應用非常巧妙,且句型短小精煉,很適合學生模仿寫作。通過這種借鑒閱讀和模仿的練習方式,學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是一個邊寫邊改正的學習過程。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錯誤,如語法應用不正確、詞匯單復數誤用、作文思路混亂等。在傳統(tǒng)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作文內容的批改和糾正一直都是教師的任務。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對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所起的作用并不明顯。因此,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形式,讓他們充當“小老師”,鼓勵他們互相評價和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屈亞芳2011)。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3 Asking the way的Draw and write板塊的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住所的位置,繪制一幅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并將自己每天的上學路線寫出來。關于這部分寫作練習,教師作如下安排:首先,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繪制路線圖。其次,結合本單元中出現的句型,根據自己每天的行走路線進行寫作練習。再者,同桌之間互相批閱,并根據作文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批注。通過同桌互評的方式,學生可以成為批改他人作文的“老師”,因此會認真對待自己面前的作文內容,同時在批改別人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在寫作中容易犯的錯誤,從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在批改結束后,教師將班級中作文書寫較好的內容投影在大屏幕上,要求學生走上講臺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如有的學生在關聯詞的應用上比較突出,其文章中出現了以下句子:“First,go straight along the road,then turn right when you see the sign of the library.”通過自查、自糾、共享的寫作教學方式,調動班級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在批改和共享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綜上所述,英語寫作教學是一個包含詞匯素材積累、寫作技巧練習及寫作思路拓展的過程。為了提高小學英語寫作的整體效果,教師要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發(fā)現寫作教學問題后,學會結合問題給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措施。另外,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寫作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寫作,在分享互動中提高英語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