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妤希 靳政瑩 張藝航 張佳怡 劉雨思
(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 201306)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迅速發(fā)展,為了滿足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需要,在線學習應運而生。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在線教學不僅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提升學習效率,而且能夠緩解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降低學習門檻,促進資源共享[1]。自2020年以來,許多高校利用網(wǎng)絡信息,開展線上教學加線下學生自學的混合式教學的模式。在線教學促成了學習情境的全新轉變,但大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如何、其影響因素有哪些等問題有待探究。為此,國內學者采用多種方法開展了大量研究。譚霞和付有龍利用問卷調查研究了大學生英語網(wǎng)課滿意度[2],Lee采用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建模研究大學生自我較能感對滿意度的影響[3],Lin用準實驗研究研究了數(shù)字化學習對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果的影響[4]而董偉用社會網(wǎng)絡分析研究了教育平臺對滿意度的影響[5]。本文以先前學者的研究為基礎,研究影響大學生網(wǎng)課滿意度的因素,并對實驗課進行單獨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小組訪談三種形式。共回收線下問卷149份,線上問卷132份。其次,抽樣選取32人進行深度訪談以及對17人分三組進行小組焦點訪談。最后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的結果對5名有實驗網(wǎng)課的同學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引起有無實驗課的學生滿意度差異的原因
2021年8至10月,通過問卷星平臺發(fā)布線上問卷,調查對象涵蓋上海海洋大學各學院學生。2021年10月,在上海海洋大學校內,以宿舍走訪的形式收集線下問卷,共回收149份有效問卷。
本次調查在設計問卷時,從軟件、硬件、環(huán)境、課程安排等方面提出了19個問題。研究了軟件對滿意度的影響,其中包括了學習通,雨課堂,釘釘這三個市面上被大學生廣泛使用的軟件。同時,對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課程安排方面的不足以及學生期待的改善等細節(jié)因素進行研究。
為深入了解大學生對網(wǎng)課的評價及想法,本小組在12個院系中隨機抽取了32名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問題如下:
(1)請問您對大學網(wǎng)課是否滿意?(2)實際網(wǎng)課與您預想中的網(wǎng)課差別大嗎?能否具體描述一下?(3)就網(wǎng)課而言有哪些方面是您比較滿意或不滿意的?(4)您對網(wǎng)課的改進有什么建議?(5)您對于網(wǎng)課還有什么別的看法或評價嗎?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焦點小組訪談的方法,由調查小組成員與17位上海海洋大學本校學生組成。訪談時由調查小組成員作為主持人,沿用深度訪談中提出的問題,引導把握整個訪談過程的走向。訪談主要目的為探討大學生對網(wǎng)課的滿意度從而獲得網(wǎng)課改進建議。根據(jù)小組討論成果,結合實際情況,網(wǎng)課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改進建議如下:
1.3.1 上課及考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上課方面,在討論中,所有參與者都提到了網(wǎng)課缺乏與老師的互動,其中具體體現(xiàn)在課堂的彈幕互動和課下私聊提問中。在大量的信息中,授課老師時常會忽略或忘記回復學生的某些消息。由于軟件彈幕的延遲,授課教師無法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部分知識點在學生未完全理解的情況下被一筆帶過。此外,由于學科、老師的不同,參與者提到他們需要下載多個網(wǎng)課以滿足不同科目的網(wǎng)課需求,頻繁的軟件切換降低了上課的便利性。
考試方面,部分參與者提出由于網(wǎng)課環(huán)境的限制,過長的題目會被切換到不同的網(wǎng)頁,做題時需要反復翻看,浪費了大量時間在審題上。另外,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理工科科目中,某些公式、字母以及符號無法被輸入或被識別,對答題以及分數(shù)造成了影響。另一部分參與者提出在有時課堂小測后只有成績沒有解析,不利于課下的溫習。
1.3.2 對軟件改進的建議
參與者在訪談中簡單提出了一些對大學生網(wǎng)課軟件改進的建議,例如:增加師生互動彈幕、消息的注目度,改進考試答案識別機制,加入輸入特殊符號的快捷鍵盤等。
線上問卷的平均網(wǎng)課滿意度為3.49,線下問卷的平均滿意度為3.58。為得到線上與線下問卷調查結果的一致性對比,使用了SPSS對線上線下問卷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結果的顯著性為0.165大于0.05,表明接受方差相等,同時其p值大于0.05,說明線上線下問卷結果無顯著差別,具有可參考性。
問卷數(shù)據(jù)結果。首先,問卷將大學網(wǎng)課滿意度分為五個檔次。在收集的281份問卷中,選擇4(較為滿意)的人數(shù)最多,為117人,選擇3的為88人,選擇5的為46人,選擇1和2(不滿意和較不滿意)的共30人。其次,在研究APP的使用對滿意度的影響中發(fā)現(xiàn)APP的流暢度(40%)以及APP的功能(34%)是最影響滿意度的因素,而 APP的美觀度對滿意度影響較小。
同時,針對三大常見網(wǎng)課APP(學習通,雨課堂,釘釘)進行了獨立調查。結果如下:
(1)使用人數(shù)上,使用學習通的人數(shù)最多,為247人,選擇釘釘?shù)娜藬?shù)為193人,選擇雨課堂的人數(shù)最少,為65人。
(2)超過50%的人認為學習通的主要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功能齊全和學習資源多。而主要缺點則是稍有誤就會退出、經(jīng)常收不到簽到通知以及播放視頻時不能快進。除此之外,有部分學生反映學習通在iPad上無法橫屏使用。
(3)對于釘釘來說,其主要優(yōu)點在于其功能齊全、消息隨時可以撤回且其云盤空間大;缺點主要是推送消息多,交流體驗差,經(jīng)??D和消息提醒界面不清楚。
(4)在雨課堂的使用方面,學生認為其優(yōu)點主要是PPT同步和教學資源使用方便;缺點主要是只能發(fā)彈幕,交流受限,無法查看課件和視頻經(jīng)??D。
在研究完軟件因素之后,又對硬件、環(huán)境和個人因素進行研究。在硬件方面,有216人認為相比于設備是否先進和流量是否足夠,網(wǎng)速太慢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而在期待的居家學習環(huán)境方面,大多數(shù)人(211人)選擇了獨自在家學習,只有少部分人選擇了父母在家、和兄弟姐妹一起或家里有寵物的環(huán)境。在個人因素中,有224人認為影響滿意度的個人因素是自制力不夠,196人認為是學習動力不足,77人認為是情緒影響,23人認為是身體因素。
最后,針對課程方面進行了調查:
(1)在理論課程方面,超過半數(shù)的人認為上課內容過于枯燥,與老師同學溝通不便和上課時間太長是降低網(wǎng)課滿意度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還有課程安排,考試模式不合理,presentation不方便等因素。而對于有實驗課的學生來說,不能親自動手和交流不便是主要因素。(2)在課程安排方面,簽到模式不合理,考試模式不合理,課程內容安排、課后作業(yè)設置不合理等是降低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針對上述問題,同學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期待,如:實現(xiàn)資源共享,課上進行連麥提問,提供回放,視頻配有字幕和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等。
上海海洋大學共設有14個院系,其中水產(chǎn)與生命、海洋科學、工程環(huán)境等學院開設實驗課。在收到的281份問卷中有74份為有實驗課的學生填寫的問卷。本次研究通過將這74份問卷與其它207份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實驗課對學生網(wǎng)課滿意度的影響。首先,有實驗課的學生對網(wǎng)課的滿意度平均值為3.69,而無實驗課學生的平均滿意度為3.51。從而得出結論,有實驗課的學生平均滿意度高于無實驗課的學生。
通過對二者的各種選擇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二者在軟件、硬件、課程安排、授課方面的選擇并無顯著差別,但在所期待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和影響滿意度的個人因素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3.1.1 在“期待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方面
由SPSS分析發(fā)現(xiàn)有無實驗課的同學在“獨自在家學習”“有兄弟姐妹在家一起學習”兩個選項的選擇上存在顯著差異。有56%的無實驗課學生喜歡獨自在家學習,而有實驗課的學生只有34%。同時,有24%的有實驗課學生希望有兄弟姐妹一起學習,而只有10%無實驗課學生希望有兄弟姐妹陪伴學習。
3.1.2 在“自身因素”方面
同樣,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自身因素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動力不足”的p值小于0.05,說明有實驗課的同學和無實驗課的同學在該選項的選擇上有較大差異。實驗課的學生和無實驗課的學生分別有45%和31%的人選擇“學習動力不足”。雖然“學習動力不足”和“自制力不夠”對于兩類學生來說都是降低網(wǎng)課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但對于無實驗課的學生來說“自制力不夠”是首要因素,而對于有實驗課的人學習動力不足是首要影響因素。
針于以上現(xiàn)象,本研究小組訪問了5名上過實驗網(wǎng)課的學生,詢問他們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卮鹑缦拢?/p>
3.2.1 滿意度較高的原因
(1)因為實驗課比理論課有趣,在課堂上經(jīng)常能發(fā)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所以有實驗課的學生的總體滿意度高于沒有實驗課的學生。(2)許多人比較排斥生物實驗課,上網(wǎng)課既可以不用親自操作也可以不用寫繁多的實驗報告。(3)網(wǎng)課的實驗考核比線下授課簡單,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網(wǎng)課滿意度。
3.2.2 比沒有實驗課的同學更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
實驗課會提供一定的學習動力,而上網(wǎng)課的時候不能親自動手參與實驗一定程度上讓一些偏重于實踐的學科的同學覺得無聊,所以學習動力不足。而平時沒有實驗課的同學網(wǎng)課的上課內容與平時基本一致,所以更偏向于自制力。
3.2.3 比沒有實驗的人更希望有兄弟姐妹一起學習的原因
(1)有實驗課的同學分組試驗等小組活動多,對分工配合要求高,喜歡有別人的陪伴和幫助。(2)有些時候會想和親近的人分享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而偏理論學科的同學比較重視獨立思考,所以大部分時候更喜歡獨自在家。
對于實驗課,學生提出很多建議,以下只對共性的建議進行羅列。首先他們希望教師可以通過直播等方式講解實驗操作流程里的一些注意事項和要點。其次,由于很多同學經(jīng)常要花三個多小時才能完成網(wǎng)上實驗,所以他們希望可以簡化和縮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實驗操作時間,優(yōu)化體驗。
在完成問卷調查后,五位小組成員對32位上海海洋大學的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對17位學生進行了小組訪談,共分三組。結果整理:
(1)提升了知識獲取的便捷性,自己在課堂上沒聽懂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回放來重溫。(2)考試模式也變成了開放性能力型測試,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考試模式讓學生產(chǎn)生驚喜感。(3)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時間觀看,不必局限于老師上課(錄課)的時間。(4)比線下上課放松自在。
(1)實驗課不能親自操作器材溝通不便,聽課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問并不會去解決,容易拖欠作業(yè)。(2)APP數(shù)量過多,容易忘記。(3)網(wǎng)課節(jié)奏拖沓,教師難以了解學生的,講課速度快內容多,常常要消耗線下課程時長的2-3倍才能完成聽懂課+記好筆記的過程。(4)教師消息回復不及時。等教師回復時學生已經(jīng)忘記當初的想法,求知熱情大幅下降。(5)教師只念PPT,沒有對深奧的概念進行講解。
(1)縮減APP的數(shù)量。(2)簡化考試形式,考試題目可以加大選擇題的比重,時間根據(jù)難度適當延長或采用論文/課題等研究型方式而不是考試。(3)教師降低上課速度,增加答疑時間,主動與學生溝通課程的理解情況,及時調整教學。(4)教師可以結合實例來進行互動授課,提高學生積極性。(5)將上課時長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如每節(jié)課45分鐘。(6)希望老師可以對知識進行解釋和引申,希望學校教的東西能和市場所需相結合,希望上課時間可以短一點。(7)可以和老師提前預約時間,用線上語音電話或視頻的形式溝通重要的問題。
(1)上海海洋大學本科生對網(wǎng)課滿意度普遍較高。(2)課程可以回看、老師備課認真、上課時間更加自由是網(wǎng)課滿意度高的主要原因。(3)滿意度較高的同時,上課時長、教師的授課風格、APP的使用以及考試和評估的形式是降低網(wǎng)課滿意度的主要因素。(4)實驗課對網(wǎng)課滿意度的影響成正相關。(5)有實驗課的學生和無實驗課的學生在自身因素和家庭學習環(huán)境方面的選擇存在很大的差異。(6)課程的趣味性和考核形式是引起實驗課學生滿意度較高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深度訪談和小組訪談結果的整理,提煉出三個建議:第一、有22位同學希望將網(wǎng)課時長控制在一個小時之內并將APP的使用數(shù)量控制在3個以內;第二、有兩組學生提出可以采用課題研究等形式進行考核以此來提高考核的公平性;第三、26位學生建議教師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并增加與學生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