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小學體育教學是以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與鍛煉習慣為目的,其中健康指導、抗挫折教育活動要雙向并行,體育教師應認真負責,在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耐心指導小學生對抗挫折、直面失敗,并且實現(xiàn)自我突破,如此才能實現(xiàn)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滲透,順利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筆者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簡要的探討分析,并闡述了一些粗淺的教學思考。
小學生年齡小,思想和心理并不成熟,難以正確處理遇到的問題,所以在遇到挫折時經常衍生出負性情緒,不能持續(xù)維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此時,學生一旦遭遇挫折,就可能陷入困境,學習成績也無法達到預期,在他們看來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沒有回報,容易自暴自棄,失去學習熱情,身心健康成長變得阻力重重。[1]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發(fā)揮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實踐中傳授理論知識,引領學生學以致用,并把握合適的時機,正向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直面挫折、克服困難、突破自我。教師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意識到對抗挫折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在挫折中成長的自信心,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理論知識,發(fā)現(xiàn)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不斷提升技能水平,養(yǎng)成好的運動與鍛煉習慣,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獲得全面發(fā)展,使他們不再只看重自己的學習成績,而是以提高身體素質為學習和鍛煉目標。
體育課堂的抗挫折教育不可或缺,教師應有效融合最新的教學思想,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理念,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注重細化教學流程,豐富教學內容及形式,充分滿足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需求,使他們的發(fā)展動力更強、發(fā)展方向更加明確,為成為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筑牢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的身體素質基礎。
體育教師在優(yōu)化設計教學方案,培養(yǎng)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時,需要遵循兩項原則。一是以生為本,實施分層教學。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布置不同難度的體育鍛煉任務,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濃厚興趣,并特意設置“挫折”環(huán)節(jié),強化他們的抗挫折能力。[2]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應注意進行正向引導,給予小學生持續(xù)的關注,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特別是心理表現(xiàn)的變化,并在總結環(huán)節(jié)明確指出學生各自存在的問題所在,再實施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迅速提高每一名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二是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深入研磨教學內容,實行科學化、合理化的抗挫折教育,靈活運用趣味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方式,將相對枯燥的教學氛圍變得精彩紛呈,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滿足其真正需求的快樂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能學會自我約束,對抗各種挫折。體育課堂的教學活動要體現(xiàn)寓教于樂的特點,教師要確保游戲活動的安全與形式多樣,教學內容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并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深度參與課堂活動,提升其思維靈活性,以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培養(yǎng)抗挫折能力,確保其在之后的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有更加出色的表現(xiàn)。
其一是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小學體育課堂的抗挫折教育,極大地考驗著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必須設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深入挖掘學生潛能,提高他們的能力水平,助力其健康成長。體育教師應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帶領著班級學生直面挫折、對抗挫折、突破自我。[3]例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筆者就創(chuàng)設了“青蛙過河”這一活動情境,根據(jù)學生個人能力組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結伴過河,在活動中挑戰(zhàn)自身的“極限”,磨煉意志力。再如,在“排球賽”教學活動中,筆者故意設置了一些挫折情境,如故意設置某些“不正確”的裁判行為,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相互鼓勵、互相支持,調節(jié)心態(tài),以合理的方式應對不公正的處境,有效提高抗挫折能力。
其二是密切家校合作,教導學生直面挫折。許多學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都與家庭、學校、社會、自身的很多因素有關。如果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學校教育缺乏引導性,課堂訓練活動針對性不夠強,外加小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心理問題又未能及時得到妥善化解,學生會更加難以直面挫折、對抗挫折,其結果是學生只會怨天尤人,逃避現(xiàn)實,難以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4]體育教師在實施抗挫折教育時,要深入分析不同學生失敗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鼓起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再通過家庭教育的積極協(xié)同,為小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提供強大助力。例如,在課堂練習“跳山羊”動作時,筆者就綜合考慮班級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他們制定出不同難度的練習方案,在課堂上筆者會認真觀察所有學生的表現(xiàn),并在總結環(huán)節(jié)指出他們各自的問題。在其他同學的幫助和教師的啟發(fā)之下,學生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xiàn)抗挫折能力的提高。另外,筆者會借助班主任召開“家長會”的好機會,不斷提高家長對體育健康教育的認識,并組織家長對體育教學、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的各項工作提出各自的意見,通過學校和家庭的溝通合作,完善更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助力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全面提高。
其三是引導學生開展自主訓練,整體提高能力。
有的學生文化課成績優(yōu)異,有的學生運動能力較強,有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有待加強,而有的學生則特別獨立。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實施抗挫折教育時,要認真考量班級學生實際發(fā)展狀況,善于結合他們的日常表現(xiàn),適時引導學生開展自主訓練,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通過自主訓練證明自己的實力,學會克服各種困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突破自我。[5]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行摸索最佳的體育活動訓練方法,并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一起合作探究相關的訓練技巧,以實現(xiàn)個體抗挫折能力的整體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有效地開展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工作,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通過挫折教育讓學生明白,成功是來之不易的,付出多少努力才有多少回報,沒有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每個人只有自身具備抗挫折能力,不畏懼任何挫折,遇到問題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才能在之后的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更好地實現(xiàn)自身價值,成為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為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