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興才職業(yè)技術學院 胡愛琴
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育人方面發(fā)揮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下簡稱“概論課”)是一門時間跨度大、涉及領域比較寬,思想性、理論性比較強的思政主干核心課程,也是學生學習比較吃力的公共基礎課程。因此,概論課教學要以高職院校學生實際、教學實際,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切入點,把講好中國故事與講授思想理論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的力量。
概論課思想性、理論性比較強,涉及的時間跨度比較大,涉及的領域比較寬。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理論知識和思想基礎比較薄弱,大部分學生對概論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概論課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正是學生對思政課不感興趣、理論基礎不扎實,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低頭族”和“神游族”現(xiàn)象。也正因為這種現(xiàn)狀,思政課教學才更應該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故事與理論結合起來進行授課。干巴巴的純理論講述,一不生動,二沒活力,學生聽不懂、不愛聽,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中存在教師一講到底的滿言堂,少數教師課堂上重娛樂、輕思想或沒有實質性思考的機械提問、學生沉默無法回答的尷尬等實際情況。有些思政課教師教學知識和能力儲備不足,有些是輔導員轉崗,有些是新入職員工,教學經驗不足,這些概論課教學狀況令人擔憂。因此,如何在思政課中講好中國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通過講理論與講故事相結合,切實提高概論課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尤其迫切。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上好概論課,是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使命和責任擔當,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客觀要求,也是思政課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必然要求。
概論課是思政課的核心課程,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無可替代。通過概論課,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堅定“四個自信”,時刻牢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切實發(fā)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育人功能,達到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的。
辦好思政課,一定要抓好思政課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進行教學改革,高度重視思政課程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配齊配好思政課教師隊伍,在思政課教學改革中要著力引導廣大教師講好講透概論課,讓學生能夠聽得懂、學得好;把概論課講得出彩有意義有價值,讓學生感悟深、認同強。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彼颊n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職業(yè)使命和責任擔當。思政課教師要愛黨愛國,為人師表;要關愛學生,言傳身教,不僅要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要指引學生做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上思政課教師要科學運用教學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真正講好思政課。因此,亟需鍛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理直氣壯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有針對性地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水平,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功能,實現(xiàn)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
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有底氣、也有必要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考驗教師的能力和素養(yǎng)。如何根據概論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教學內容和高職學生實際,采用對話式、體驗式、案例式、啟發(fā)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選擇有典型、形象、趣味的故事案例,語言清晰、邏輯清楚地表達出來,可聽可信有趣又有價值,引起學生的共鳴。
思政課教師平時要善于收集生動典型有說服力的案例,再結合概論課程,精選經典故事,把握好案例故事的精髓,在教學中生動有趣地娓娓道來。但也要注意,思政課講故事也原則,要注意講故事的方法與立場,不能老講反面故事,要多正面積極引導學生,挑選正向的積極激勵人的故事,真實可靠典型的故事,生動形象富有啟迪的故事,具有深遠歷史影響與意義的故事,還要通過故事講道理,把故事與理論相結合來說明問題,確保講故事的實效性。思政課教師要高度關注歷史和現(xiàn)實,精準把握領會中央要求,學懂弄通黨的方針政策的精髓與要義。
思政課教師要有歷史視野和國際視野,要善于從五千多年文明歷史、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搜集今昔對比的素材,勇于站在中西縱橫比較的時代前沿,通過具體生動的鮮活事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講明白黨的領導的優(yōu)勢、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優(yōu)勢。必須認真抓好思政課教學第一課堂這一“主陣地”,注重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回應學生關心或疑惑的問題。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把高職思政課由“水課”向又紅又炫又專的“金課”轉變,不斷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真正把思政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思政課教師要立足第一課堂,講好中國故事,接地氣地上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有必要也有底氣,從國內國際視野向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思政課教師要立足教學第一課堂,充分講好中國故事。講授概論課,就要講好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開天辟地救國大業(yè)、改天換地興國大業(yè)、翻天覆地富國大業(yè)、驚天動地強國大業(yè)等故事,尤其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等“四史”故事。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要側重講述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自身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放眼世界大局,大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偉大探索故事、新中國70多年偉大奮斗故事等,讓學生明白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從黨領導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國防外交、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等方面,精選最新的新聞時事和學生親歷的新時代故事。如中國夢、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大國外交、一帶一路、航天科技、北京雙奧等故事,讓學生明白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民族認同感,激勵學生爭當有志青年,為中國夢貢獻力量。
第二,要善于搜集中國故事素材并分類整理編輯成教學案例,做到充分講好中國故事。思政課教師要有善于發(fā)現(xiàn)好故事的眼睛,要養(yǎng)成收集故事的習慣,更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巧妙運用好故事,通過講好故事吸引學生、打動學生、說服學生、激勵學生。類似于一首紅歌、一篇好文章、一個好案例、一幅好圖片、一部影視電視作品、一部紀錄片等都容納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好故事,如《覺醒年代》《長津湖》等都是好故事素材,如錢學森、鄧稼先、焦裕祿、袁隆平、張桂梅、黃旭華、黃文秀等都是好人物素材,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超級計算機、中國天眼、復興號、悟空、墨子、大飛機、蛟龍、北斗三號、神州十三號等都是好案例素材。思政課教師要善于把故事進行分類整理并編輯成案例,講授相關內容時以故事案例為切入點,把思想性、理論性與故事性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故事講精彩,把道理講透徹,提高學生的理論、政治和情感認同,達到啟智潤心的目的。
第三,要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概論課課堂教學效果。在概論課教學中,通過講形象生動的案例打動學生,通過講鮮活的人物故事感染和影響學生。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講那些精彩典型、學生想聽愛聽、聽有所思、學有所用、有情感共鳴的故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西方各種論調此起彼伏,思政課教師如何通過中外對比的國際視野,回應學生關注的問題,是思政課教學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切入點。學生都是新冠肺炎疫情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思政課教師講好新冠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思政課,就是對學生疑惑的最好回應。通過講好百年大黨、改革開放、北京冬奧、大國外交、黨的建設等專題課,勉勵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做一名聽黨話跟黨走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概論課實踐教學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實踐考察基地。概論課要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作用,搞好校內和校外實踐教學,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第一,通過概論校內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講故事的能力。在概論中開展各項主題實踐活動,如馬克思主義經典誦讀、黨史經典閱讀、百年大黨演講大賽等創(chuàng)新主題活動,學生積極準備并參與其中,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思結合,學以致用,形成學生講故事的良好氛圍。
第二,通過概論課校外實踐教學,講好中國故事,提高育人水平。暑期三下鄉(xiāng)、義務支教、校外實踐調研、參觀考察、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切身體驗,創(chuàng)新講好中國故事。學生通過實踐調研和考察學習,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故事相結合,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育人實效。通過制作精美PPT匯報、編演情景劇、創(chuàng)作微視頻、教學成效課堂展示等方式,更加生動形象,也更符合當今學生活潑有趣的個性特征。
在互聯(lián)網+信息化的今天,概論課教師要善于運用云思政平臺育人,做好互聯(lián)網+思政教育工作。在學校黨委、學院、思政教育等微信公眾號或網站專門開設黨史天天讀、黨史上的今天、黨史故事等專欄,結合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重大慶祝活動等歷史節(jié)點進行推文,供學生學習思考。有效運用網絡第三課堂,通過優(yōu)秀影視電視作品、紀錄片資源、微黨課、學生作品創(chuàng)作、短視頻、情景劇等多種方式,加強中國故事宣傳力度,潛移默化有價值地影響學生。
各門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打好組合拳,構建大思政格局,達到協(xié)同育人的目的。專業(yè)課教師要做好課程思政建設,輔導員、學工處等部門人員也要與思政課教師集體發(fā)力,共同做好立德樹人工作。全體學校人員積極講好身邊的故事,與思政課教師“同頻共振”,如優(yōu)秀學長學姐、杰出校友、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等身邊的案例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榜樣力量,引發(fā)情感共鳴,對學生的教育會更有說服力。
綜上可知,高職院校思政課地位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在概論課中意義重大。針對高職院校思政課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在概論課中通過多種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對全面提升思政課育人水平,發(fā)揮思政課育人作用,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