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方
材料作文沒有明確的題目,需要學生根據(jù)所給材料提煉中心進行寫作,不可抄襲材料所給內容。所以,寫材料作文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夠抓住所給材料的中心,若是對材料中心把握不到位,那么作文就會出現(xiàn)跑題的現(xiàn)象。材料作文可以考查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概括能力、運用能力、思考能力。因此,為更好地解決材料作文寫作難、審題難的問題,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材料內容進行分析,抓住材料要點,有效提升學生審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一、新高考材料作文的價值
在新高考背景下,材料作文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一種新方式,這引起了廣大教育專家、教師、家長的關注,大家都在探究新型作文題目的價值所在。
在高中階段,語文是高考必考科目,不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需要學習語文知識,做好應考準備。而作文則是語文試卷的重要構成部分,作文寫好了,就容易拿到較為理想的分數(shù),一旦出現(xiàn)偏題的情況,就會導致失分。因此,作文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尤其在高考材料作文出現(xiàn)后,學生在寫作前需仔細閱讀材料。這種作文題目在以往的試題中較為少見,可以說新時期高考語文試題更側重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考查學生分析材料和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
因此,在進行材料作文的審題時,需反復閱讀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并依據(jù)這個中心擬定作文題目,然后再進行寫作。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審讀材料是難點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思維存在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在閱讀同一個材料的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訓練中,要引導學生把握材料中心,并確定文章立意。
另外,材料作文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考查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新材料作文看似更為開放,但寫作難度更大,需要學生依據(jù)材料自己確定文章主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構思成文。
二、材料作文審題常見的問題
材料作文與歷屆高考作文相比,出現(xiàn)的跑題、偏題現(xiàn)象更為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審題時思維方式出現(xiàn)了問題。
1.思維定式問題
目前,在日常的寫作訓練中,學生常常會習慣性地運用一種方式對作文題目進行審讀,并沒有學會使用發(fā)散思維思考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在閱讀材料的時候難以把握材料的中心,寫出的作文偏題、跑題,難以獲得較為理想的作文分數(shù)。
2.邏輯混亂問題
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一般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故事、文章片段等,且有著鮮明的含意。但是,很多學生在審讀材料時邏輯混亂,分不清主次,忽視了材料的主題思想,自然難以獲得高分。還有一些學生喜歡鉆牛角尖,將思維局限在某一個點上,這就很難從整體上把握材料。
3.語言表述問題
高考閱卷工作是一項比較繁重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閱卷老師不能像平時那樣細致閱讀作文,而是要快速瀏覽。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把握好文章結構及主次,盡可能將重要內容寫到段首,確保文章重點突出。
然而,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習慣由淺及深地展開論述,并沒有密切結合所給材料,這會導致閱卷教師不能看到文章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自然會將作文判定為跑題。
三、新高考背景下的材料作文審題策略
1.引導學生清理語意層次
在剛開始接觸材料類作文時,學生會很緊張,同時也會感到好奇,感覺是種挑戰(zhàn)。所以,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開展寫作訓練。
首先,教師應讓學生閱讀材料,對材料有大致的了解,通讀完材料之后,教師可以一句一句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上下語句的含義和及其關系,把握材料內容,然后深入閱讀,找出中心句。一般情況下,中心句是材料的主旨所在,需要認真理解。有些材料則比較抽象,需從整體上進行分析,通過對材料中人物、時間、事件、結果的提取,總結分析出材料的框架,更好地把握材料的中心,避免出現(xiàn)偏題等問題。
比如,一道關于“生命和價值”的材料作文題,文題材料是一只生活在江河中被捕的鱔魚和一只被放在魚缸里的烏龜?shù)膶υ?。提取材料關鍵句:“鱔魚說雖生命短暫,但至少領略過江河,烏龜?shù)膲勖匍L,也從未領略過魚缸外的風景。”對這句話進行分析,烏龜雖長久地活著卻沒有看過外面的世界,鱔魚雖生命短暫卻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從烏龜?shù)慕嵌瓤梢钥闯錾目少F,只有擁有鮮活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而從鱔魚的角度看,生命雖然短暫,但也要在短暫的生活中,過得有意義。在寫作時,應該將兩者的想法結合起來,采用“雖然……但是……”的句式結構,產(chǎn)生一種層層遞進的效果,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抓住關鍵詞、關鍵句
把握材料的中心要抓關鍵詞或關鍵句,文題材料的中心,有些會直接表達出來,有些則需要通過具體的語句,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避免作文跑題、偏題。材料的關鍵詞句,一般出現(xiàn)在開頭或結尾,少數(shù)情況在材料的中間,甚至有些中心語句或中心詞,會反復出現(xiàn)在材料中,要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抓關鍵點,準確進行審題立意,完成寫作。
例如,一則關于“價值”的寫作材料,多次提及價值、寶貴的生命等詞句,那么,這些詞句就應該是材料的關鍵詞句。為確保審題的準確性,要通讀整篇材料,看其是否圍繞關鍵詞展開,然后進行寫作,這樣作文就不會離題,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再如,關于火柴故事的寓言材料并未直接表明觀點,材料中也沒有明顯的關鍵詞句,所以,應從整體出發(fā)進行分析,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提煉出材料的中心。2015年高考有個這樣的作文材料,“智慧是一種經(jīng)驗,是一種能力……,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這篇材料從智慧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智慧是能力也是經(jīng)驗,強調了智慧的重要作用,因此,智慧是這則材料的關鍵詞。所以,在審題立意時,要注意抓關鍵詞,有些材料會有一些提示,會突出強調材料的重點內容。
3.審清顯隱要求,緊扣任務
作文題目中有明確的寫作要求,閱讀完整篇材料后,應注意題目的要求,注意字數(shù)和立意角度的限制,有些材料要立足整體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理解。審題時應注意以下4點:
一是審題干,題干都會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進行寫作,讓學生明確這是材料作文,要認真分析材料,明確材料類型,材料大致分為寓言類、名言類和新聞類三種。
二是審導思,給出的材料能夠指引你思考的方向。例如,文題要求中寫明“請就生命的價值這一觀點進行寫作”。
三是要審題核,就是要認真審讀材料,準確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四是審要求,不脫離材料內容。要依據(jù)整體性原則、多向性原則和篩選性原則等準確立意。
例如,有這樣一則材料,“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覺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覺得自己在上面”。那么,在審題立意時,應理解“向上看”的深層含義,作者想要表達人要有積極的目標、要有遠大的理想、要勇往直前的觀點。而“向下看”的表層含義是低頭,而深層含義可以理解為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需要改正的一些東西。
另外,在選擇寫作角度時,是只抓一方面還是從總體進行分析,材料下面的標注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的材料會直接指出,從整體角度出發(fā)進行寫作。
總而言之,寫材料作文,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每一句話和每個寫作要求,要把握材料的直接要求,還要挖掘隱性要求,準確進行立意。
4.選取寫作角度,提升立意能力
新高考形勢下,教學理念及教學思路發(fā)生了變化,高考作文命題思路也發(fā)生了變化。隨著材料作文的出現(xiàn),審題立意決定了作文的質量,這就需要在材料作文教學中,強化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將材料讀懂吃透,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尋找立意的新思路和創(chuàng)新點。不同的學生對作文材料有不同的理解,要盡量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實際,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避免學生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
比如,有這樣一則材料:有一天,幾個人來到一個荒無人煙的花園中,他們看到眼前一片廢墟,心里酸酸的,曾經(jīng)充滿魅力的花園如今卻變成這樣。于是,他們決定對花園進行改造。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方法,互相爭辯,甚至因意見不合而大打出手,最后花園還是照舊荒蕪著。
寫這種敘述類的材料作文題,可選擇寫作的角度很多,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材料進行全面分析,找到花園荒廢的原因以及根本的解決方法。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準確把握材料的深層含義,從而走出審題立意的誤區(qū)。
對于此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材料的立意是重視實踐,切忌空談,在討論的過程中更需求同存異。這樣就能使學生準確把握材料的立意點,提升了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
5.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多向立意
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材料作文的出現(xiàn)打破了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創(chuàng)新是材料作文考查的重點,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很有幫助。所以,在日常材料作文訓練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材料進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寫作的原動力來自對生活的觀察與感受,所以,在日常寫作訓練中,不僅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比如,有這樣一則材料:美國有位教授做了一個關于蜜蜂和蒼蠅的實驗,教授先將幾只蜜蜂放在了一個空瓶子中,因為瓶底有亮光,蜜蜂就會一直往瓶底碰撞,在嘗試無數(shù)次后蜜蜂終于奄奄一息。隨后教師將蜜蜂換成蒼蠅,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蒼蠅卻找到了瓶口。這則材料雖然比較簡單,卻富含深刻的道理:蒼蠅在一次碰壁之后選擇嘗試其它的方向,而蜜蜂則不知改變,從中可以看出,蜜蜂不懂得變通。
分析材料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拓展延伸,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準確掌握材料含義,還能使學生明白人生亦是如此,到處都有選擇,要學會變通,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在進行材料作文寫作訓練的時候,教師需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實現(xiàn)審題立意的多樣化,從而幫助學生找到準確的寫作思路。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作文題目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寫作要求和寫作類型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前大多考查議論文寫作,現(xiàn)在多是根據(jù)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在試卷中,命題人會給出一段材料和要求,有時是一段文字,有時是一幅圖畫,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對于分析的重點,應高度重視,如果確定的中心與材料偏離,那么,作文就會偏題或者跑題。
因此,在閱讀材料時要分清材料類型,是寓言類、新聞類還是名言類,不同類型的材料有各自的特點,要抓住類型特點進行具體分析。
分析文題材料,要弄清材料的表層含義,要高度重視材料中反復出現(xiàn)的語句,這可能就是解讀材料的關鍵。如果不確定,可以通過關鍵詞反向推理,看材料內容是否緊緊圍繞這個關鍵詞句展開,這有利于對材料中心思想的把握,從而準確進行審題立意。
201250078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