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云,萬 娜,3*,吳 意,林瑞華,唐 欣,曹 嵐,伍振峰,2*,楊 明,2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現(xiàn)代中藥制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創(chuàng)新藥物與高效節(jié)能降耗制藥設備國家重點實驗室; 3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4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中藥資源與民族藥研究中心,南昌 330004
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L.)為唇形科迷迭香屬亞灌木,原產(chǎn)于地中海地區(qū),現(xiàn)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含有豐富的芳香油成分[1]。迷迭香香氣濃郁,常用于烹飪香料、食品工業(yè)的天然防腐劑,以及觀賞和藥用植物[2]。研究發(fā)現(xiàn),在廣泛的草藥和香料中,迷迭香等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活性[3]。
精油是植物新陳代謝過程中形成的次生產(chǎn)物,是一種具有高濃度芳香和揮發(fā)性的物質(zhì),存在于植物體內(nèi)某些特殊器官,發(fā)揮各種生態(tài)功能[4,5]。由于精油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因而在食品工業(yè)、化妝品工業(yè)、植物療法、醫(yī)學等許多領域的應用不斷增長[6]。雖然合成的抗氧化劑和防腐劑已在食品工業(yè)中等領域被廣泛使用,但其長期使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近期許多研究都在尋找天然活性成分[7]。植物精油作為一種天然提取物,被提出作為合成抗氧化劑的潛在替代品。迷迭香精油是從其莖、葉、花等中經(jīng)提取所得的是一種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有植物特有的氣味,主要含有α-蒎烯、1,8-桉葉素、莰烯、樟腦、龍腦、石竹烯等萜類成分[8]。迷迭香精油具有抗氧化、抑菌及防腐等作用,在醫(yī)藥、食品工業(yè)和芳香療法等方面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9-11]。本研究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江西產(chǎn)迷迭香葉精油,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GC-MS)對迷迭香精油成分進行分析,并對精油的抗氧化、抑菌活性進行研究,為綜合開發(fā)利用迷迭香精油資源提供參考。
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L.)新鮮葉植物材料于2020年6月采自江西迭香果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經(jīng)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楊明教授鑒定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L.的新鮮葉。標本(20200615)現(xiàn)存于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現(xiàn)代中藥制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鐵粉、30%過氧化氫、硫酸亞鐵、水楊酸、鐵氰化鉀、三氯乙酸、三氯化鐵、無水乙醇、無水硫酸鈉等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蒸餾水(廣州屈臣氏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硫酸慶大霉素(美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刃天青(北京夢怡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菌種: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腸桿菌(ATCC 25922)、枯草芽孢桿菌(ATCC 6633)均購自美國典型微生物菌種保存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
島津UV-255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揮發(fā)油提取器(四川蜀牛玻璃儀器有限公司);BT25S型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有限公司);H2050R型大容量高速臺式冷凍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開發(fā)有限公司);HH-S恒溫水浴鍋(江蘇省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7890A/5975C型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LDZM-80KCS立式蒸汽滅菌鍋(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SPX-150F型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龍躍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1.2.1 迷迭香精油的提取
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精油,準確稱取100 g迷迭香鮮葉,置于5 0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2 000 mL雙蒸水,振搖混合后,浸泡30 min,置于電熱套中加熱并保持微沸狀態(tài),加熱回流提取2 h,靜置分層后讀取精油的體積并收集精油。100 g迷迭香樣品提取得到精油的得率為1.12%。所得精油,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后置于棕色玻璃瓶中,于4 ℃冰箱密封保存?zhèn)溆谩?/p>
1.2.2 GC-MS分析條件
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對迷迭香精油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氣相色譜條件:HP-5MS石英毛細管(30 m×320 μm×1.8 μm)色譜柱;采用程序升溫:起始溫度45 ℃,保持4 min,后運行70 ℃,再以4 ℃/min升溫至150 ℃,保持1 min,再以6 ℃/min升溫至250 ℃,于250 ℃保持4 min。載氣為高純氦氣,流量1.0 mL/min;進樣口溫度280 ℃;分流比80∶1;溶劑延遲4 min;進樣量為1.0 μL。
質(zhì)譜條件:四極桿溫度150 °C;電離源為標準EI源,離子源溫度230 °C;電子倍增管電壓2 447.06 V;質(zhì)量掃描范圍m/z為29~650。
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確定組分的相對含量;通過檢索NIST11化學工作站標準質(zhì)譜圖庫,參閱有關(guān)文獻,鑒定組分的化學結(jié)構(gòu)。
1.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參考Liu等[12]的方法,并稍做修改。用無水乙醇配置1 mmol/L的DPPH溶液,避光保存。將精油樣品稀釋至不同濃度。取2 mL不同濃度的樣品與4 mL的DPPH溶液置于試管中,充分混勻,室溫暗處靜置30 min后,在517 nm處測定不同濃度樣品溶液的吸光度(A1),同時測定2 mL樣品溶液與4 mL無水乙醇混合后的吸光度(A2),以及4 mL DPPH溶液與2 mL無水乙醇混合后的吸光度(A0)。實驗平行測定3次,取平均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按公式(1)進行計算。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1-(A1-A2)/A0]×100%
(1)
1.3.2 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
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采用水楊酸法。取1 mL不同濃度的樣品,依次加入1 mL 10 mmol/L的水楊酸-乙醇溶液和1 mL 10 mmol/L的FeSO4,最后加入1 mL 8.8 mmol/L的H2O2啟動反應,37 ℃下水浴30 min,用蒸餾水調(diào)零,于510 nm波長下測吸光度(A1)。以蒸餾水代替樣品作為空白組測吸光度(A0);以蒸餾水代替H2O2作為對照組測吸光度(A2)。實驗平行測定3次,取平均值,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按公式(2)進行計算。
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1-(A1-A2)/A0]×100%
(2)
1.3.3 還原能力的測定
還原能力的測定采用普魯士藍還原法。取1 mL不同濃度的樣品,加pH 6.6的磷酸緩沖液2.5 mL和1%鐵氰化鉀溶液2.5 mL,混勻于50 ℃反應20 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10%三氯乙酸2.5 mL,混勻后以4 000 rpm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清液2.5 mL 與蒸餾水2.5 mL、0.1% 三氯化鐵溶液0.5 mL混勻,靜置室溫下反應10 min,于70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A),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4.1 菌種的活化和菌懸液配制
將菌粉用自帶的復溶培養(yǎng)基制備成混合液體,用接種環(huán)蘸取混合液體,在營養(yǎng)瓊脂板上劃線,37 ℃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待長出菌落,進行菌懸液制備。用接種環(huán)挑取單菌落于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中在37 ℃培養(yǎng)24 h,上述培養(yǎng)物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制成1.5×108CFU/mL的菌懸液,4 ℃保存?zhèn)溆谩?/p>
1.4.2 抑菌活性的測定
采用濾紙片法,通過測定抑菌圈直徑的大小來判斷迷迭香精油的抑菌效果。在超凈工作臺用移液槍吸取200 μL各種菌懸液,將其均勻地涂布于平板培養(yǎng)基表面,制成含菌平板。用無菌鑷子夾取6 mm的圓形濾紙片,用移液槍吸取10 μL精油滴加到濾紙片上,滴入的一面朝下貼于平板,三片一個板,正置20 min,以無菌水作為陰性對照,慶大霉素藥敏紙片(10 μg/片)作為陽性對照。將所有平板倒置于37 ℃的恒溫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24 h。采用十字交叉法測定抑菌圈的直徑,實驗平行3次取平均值。
1.4.3 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采用微量稀釋法與刃天青顯色法[13]測定迷迭香精油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在96孔無菌平板中,用2%吐溫-80的液體培養(yǎng)基將精油進行連續(xù)雙倍稀釋后,加入100 μL菌懸液混勻,最后加入20 μL 0.01%的刃天青溶液,置于37 ℃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觀察顯色結(jié)果,顏色從藍色變?yōu)榉凵搭A示細菌生長。以保持藍色的最低濃度為MIC。第一行每孔加含2%吐溫-80的無菌營養(yǎng)肉湯200 μL作為培養(yǎng)基對照;第二行每孔加2%吐溫-80的無菌營養(yǎng)肉湯100 μL和菌懸液100 μL作為含菌陰性對照,每孔中菌數(shù)為5×104個;樣品行中每孔加入含2%吐溫-80的無菌營養(yǎng)肉湯100 μL,分別往第三行到第五行的1號孔加入100 μL的精油肉湯溶液(320 μL/mL),第六行的1號孔加入100 μL的硫酸慶大霉素母液(1 mg/mL),依次對第三行到第六行的1~12孔進行梯度稀釋后,在每孔中加入100 μL的菌懸液,在1~12孔的精油樣品最終濃度為160、80.0、40.0、20.0、10.0、5.00、2.50、1.25、0.625、0.312、0.156、0.078 0 μL/mL。
按上述GC-MS條件對迷迭香精油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得到迷迭香精油的總離子流色譜圖(見圖1)。
圖1 迷迭香精油的總離子流圖Fig.1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R.officinalis
經(jīng)GC-MS計算機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進行自動檢索,通過與標準質(zhì)譜圖經(jīng)NIST11質(zhì)譜庫檢索及人工輔助分析,鑒定確認了40種化學成分,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出其相對含量。由表1可見,已鑒定成分的相對含量占精油總量的99.46%。其中含量較高的為α-蒎烯(39.05%)和1,8-桉葉素(16.86%),其次是莰烯(4.22%)、D-檸檬烯(3.87%)、龍腦(3.74%)、β-石竹烯(3.11%)、香葉醇(2.92%)、β-蒎烯(2.23%)、樟腦(2.16%)、乙酸龍腦酯(2.01%)、芳樟醇(1.81%)、γ-松油烯(1.74%)等,為迷迭香精油的主要成分,相對含量高于1%的成分占91.41%。根據(jù)ISO國際標準分類[14],迷迭香精油可分為突尼斯/摩洛哥型(Tunisian and Moroccan type)和西班牙型(Spanish type)兩大類,其中α-蒎烯的含量超過國際標準規(guī)定的最高含量,β-蒎烯、1,8-桉葉素、D-檸檬烯、龍腦的含量均符合西班牙型標準,樟腦含量低于標準規(guī)定的最低含量,因此從GC-MS分析結(jié)果,江西迷迭香精油屬于西班牙型。
表1 迷迭香精油化學成分Table 1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R.officinalis
續(xù)表1(Continued Tab.1)
將江西迷迭香與國內(nèi)其他產(chǎn)地迷迭香精油的化學成分進行比較[15-18],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產(chǎn)地迷迭香精油主要成分相對含量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R.officinalis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產(chǎn)地的迷迭香精油的相對含量存在較大差異,江西、河南、貴州、山東、廣西產(chǎn)地的迷迭香精油中均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1,8-桉葉素、芳樟醇和樟腦等物質(zhì)。其中江西產(chǎn)迷迭香精油中的α-蒎烯和芳樟醇的相對含量高于國內(nèi)其他產(chǎn)地,1,8-桉葉素、β-蒎烯、乙酸龍腦酯和β-石竹烯的相對含量較高;河南產(chǎn)迷迭香精油中莰烯的相對含量最高,貴州產(chǎn)迷迭香精油中β-石竹烯含量最高,山東產(chǎn)迷迭香精油中1,8-桉葉素、樟腦、龍腦含量最高,廣西產(chǎn)迷迭香精油中β-蒎烯、乙酸龍腦酯含量最高。Verma等[19]采用GC-FID和GC-MS技術(shù)分析印度北部亞熱帶地區(qū)不同生長階段的迷迭香精油,發(fā)現(xiàn)不同生長階段其主要成分相同,均為樟腦(23.9%~33.2%)、桉葉油素(20.4%~23.9%)、α-蒎烯(8.5%~14.4%),但其相對含量存在明顯差異。研究表明,精油成分受植物生長地、土壤、提取方法、植物品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20]。
2.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
DPPH自由基有個單電子,其乙醇溶液呈深紫色,在517 nm處有強吸收。抗氧化劑的存在可以使得DPPH溶液的顏色從深紫色變?yōu)榈S色,從而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21];褪色越明顯表明抗氧化能力越強。
如圖2所示,不同濃度的迷迭香精油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現(xiàn)明顯的量效應關(guān)系,隨著樣品濃度的增大,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增強;迷迭香精油對DPPH自由基的IC50值為76.42 μL/mL,表明迷迭香精油對DPPH自由基有較好的清除活性。
圖2 迷迭香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ig.2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R.officinalis
2.2.2 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
Fe2+和H2O2混合后反應產(chǎn)生高活性的羥基自由基,然后由體系中的水楊酸-乙醇捕捉羥基自由基產(chǎn)生有色物質(zhì)且在510 nm處有吸收。如果在反應體系中加入有清除羥自由基能力的物質(zhì),與水楊酸競爭羥自由基,會使有色物質(zhì)生成量減少并降低吸光值。
如圖3,不同濃度的迷迭香精油對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現(xiàn)較好的量效應關(guān)系,隨著樣品濃度的增大,對羥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增強;迷迭香精油對羥基自由基的IC50值為51.40 μL/mL,表明對羥基自由基有較好的清除效果。
圖3 迷迭香精油的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Fig.3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R.officinalis
2.2.3 還原能力的測定
多數(shù)情況下,多數(shù)非酶類抗氧化劑的活性都是通過還原反應終止氧化鏈式反應的,化合物的還原能力是顯示其是否具有抗氧化潛能的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吸光值越大,物質(zhì)的還原力越強,其抗氧化活性也越高。
如圖4,還原力與質(zhì)量濃度具有一定的量效關(guān)系,隨著樣品濃度的增大,還原力增強;迷迭香精油具有較強的還原力,IC50值為49.15 μL/mL。
圖4 迷迭香精油的還原力Fig.4 The reducing power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R.officinalis
2.3.1 抑菌活性的測定
采用濾紙片法測定了迷迭香精油的抑菌圈直徑,結(jié)果如表3所示,迷迭香精油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對枯草芽孢桿菌的抑菌圈直徑為14.40±0.66 mm,抑制作用最強,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圈直徑為11.70±0.27 mm,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徑為11.41±0.19 mm,抑菌作用稍弱。
表3 迷迭香精油抑菌圈直徑Table 3 The antimicrobial diameter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2.3.2 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采用微量稀釋法與刃天青顯色法測定了迷迭香揮發(fā)油的MIC,MIC值是測定抗菌物質(zhì)抗菌活性大小的一個指標。結(jié)果如表4所示,迷迭香精油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分別為2.50、10.00、10.00 μL/mL。從實驗結(jié)果可知,迷迭香精油對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效果最強,明顯優(yōu)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這一點與抑菌圈直徑的實驗結(jié)果一致。
表4 迷迭香精油的最低抑菌濃度Table 4 MIC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R.officinalis
采用水蒸氣蒸餾法結(jié)合氣相色譜-質(zhì)譜連用法(GC-MS)鑒定了迷迭香精油的化學成分,迷迭香精油中含量較高的成分為α-蒎烯(39.05%)和1,8-桉葉素(16.86%),其次是莰烯(4.22%)、D-檸檬烯(3.87%)、龍腦(3.74%)、β-石竹烯(3.11%)、香葉醇(2.92%)、β-蒎烯(2.23%)、樟腦(2.16%)等,根據(jù)ISO國際標準,江西迷迭香精油屬于西班牙型。迷迭香是西餐中經(jīng)常使用的香料,其特征是具有龍腦、龍腦酯、樟腦等成分的混合香氣[22],同時具有清甜帶松木香的氣味和風味,香味濃郁[23]。推測這可能與迷迭香中的4種主要成分α-蒎烯、1,8-桉葉素、龍腦、樟腦有關(guān),這4種成分的相對含量占總成分含量的61.80%。其中樟腦具有濃郁的辛香,1,8-桉葉素與莰烯具有類似樟腦香氣,龍腦味辛苦,微寒;有樟腦和松木香氣,α-蒎烯有松木、針葉及樹脂樣的氣息,因此迷迭香呈現(xiàn)出濃郁的松木香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