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運余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不僅可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腹痛、血便、消瘦等癥狀,隨著病情持續(xù)進展,發(fā)展至晚期可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對于晚期結腸癌患者而言,已失去手術根治機會,多采用化療藥物或靶向藥物治療。既往,臨床多采用奧沙利鉑單一化療方案對患者治療,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整體療效有待提升[2]。本研究就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在晚期結腸癌化療中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12月沈陽市肛腸醫(yī)院收治的70例晚期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4~76歲,平均(59.69±2.02)歲,病程1~4年,平均(2.55±0.46)年,病理分期:Ⅱ期23例、Ⅲ期12例;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42~78歲,平均(59.66±2.05)歲,病程1~4年,平均(2.57±0.42)年,病理分期:Ⅱ期25例、Ⅲ期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2017年版)》[3]中關于晚期結腸癌診斷標準;2)預計生存期≥6個月且Karnofsky評分≥60分;3)自愿參與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障礙;2)存在替吉奧、奧沙利鉑等藥物使用禁忌證;3)認知功能障礙、溝通障礙和精神疾病;4)近期接受過放療治療。
對照組采用奧沙利鉑行化療治療,治療第1天,將5%葡萄糖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473)250 ml與130 mg/m2奧沙利鉑注射液(深圳海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48)混合均勻,對患者行靜脈滴注治療,滴注時間控制為2 h,3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觀察組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行化療治療,治療第1天,患者行奧沙利鉑化療,具體方法同對照組,治療第1~14天,患者口服替吉奧膠囊(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35),40~60 mg/次,2次/d,3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有效率、生命質量及中位生存期。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評估兩組療效[4]。完全緩解:治療后,腫瘤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續(xù)時間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治療后,腫瘤病灶縮小1/2,且持續(xù)時間超過1個月;病情控制:腫瘤病灶縮小不足1/2或增大未超過1/4;病情進展:治療后,一個或多個病變增大超過1/4或出現(xiàn)新的腫瘤病灶。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例數(shù)+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生命質量:采用生活質量GQOL-74量表評價,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4個方面,各項指標總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生命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客觀緩解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對照組 35 62.15±2.03 61.08±2.07 60.19±1.98 60.22±2.01觀察組 35 89.84±3.76 89.72±3.58 88.67±3.62 89.95±3.76 t值 8.527 8.976 8.182 9.374 P值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中位生存周期及無進展生存期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中位生存周期及無進展生存期比較(個月,±s)
表4 兩組患者中位生存周期及無進展生存期比較(個月,±s)
組別 例數(shù) 中位生存周期無進展生存期對照組 35 8.27±2.15 6.25±1.53觀察組 35 14.56±2.97 8.19±1.98 t值 9.632 7.153 P值 <0.05 <0.05
結腸癌是一種原發(fā)于結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多發(fā)生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高發(fā)年齡段為40~50歲,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結腸癌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3~5位。引發(fā)該疾病發(fā)生的致病因素較多,如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腺瘤、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等癌前病變刺激、飲食結構不當(脂肪蛋白質攝入過多,缺乏膳食纖維)、肥胖、運動量少、遺傳因素等。該疾病早期多無明顯癥狀,中晚期患者出現(xiàn)腹脹、消化不良、腹痛、排便習慣改變、黏液便或黏血便等癥狀,待腫瘤潰爛,毒素被機體吸收后,還可引發(fā)低熱、消瘦、乏力、貧血、下肢水腫等癥狀,另外,隨著病情持續(xù)進展,結腸癌腫與網(wǎng)膜、周圍組織浸潤粘連,形成不規(guī)則包塊,還可誘發(fā)腹腔積液、鎖骨上淋巴結增大及肝、肺轉移征象等,因此,臨床須積極探尋有效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
對于早期結腸癌患者而言,通過及時行根治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均可長期生存,但是,對于晚期結腸癌患者而言,有近50%患者會發(fā)生轉移,此時對患者采用單純手術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還需要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化療治療,尤其是對于高危Ⅱ期及Ⅲ期結腸癌患者須實施術后化療,才能有效降低腫物切除后復發(fā)的風險,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替吉奧、奧沙利鉑是臨床治療晚期結腸癌的常用化療藥物,既往臨床多采用替吉奧或奧沙利鉑單藥治療患者,雖能促進其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和改善,但整體療效有待提升。本研究中,對兩組晚期結腸癌患者分別采用奧沙利鉑及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行化療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與單一奧沙利鉑化療組比較,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化療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更高,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說明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化療治療效果更佳。
奧沙利鉑是一種鉑類衍生物,屬于第三代鉑類化療藥物,進入人體后可產(chǎn)生水化衍生物,從而有效抑制腫瘤細胞DNA的復制,進而能達到良好的抗腫瘤效果。也有研究證實,單用奧沙利鉑抗腫瘤效果并不高,治療有效率僅為20%~50%,且奧沙利鉑化療還具有較強的外周神經(jīng)毒性作用,可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慢性和急性神經(jīng)毒性反應,因此,需要采用其他藥物輔助化療[5]。替吉奧是一種由5-氟尿嘧啶前體類藥物、乳清酸鉀等組成的復合類化療藥物,其中,5-氟尿嘧啶前體類藥物也稱為抗腫瘤成分FT-207,可有效抑制5-氟尿嘧啶的降解,從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且該藥物還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促進患者體內5-氟尿嘧啶分解代謝轉化,從而確保其腫瘤組織和血液中的5-氟尿嘧啶水平符合要求[6]。乳清酸鉀則能對5-氟尿嘧啶磷化產(chǎn)生顯著的抑制作用,能避免或減輕化療藥物對患者消化道產(chǎn)生的刺激,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消化道毒性反應發(fā)生率。因此,在奧沙利鉑的基礎上對患者增加替吉奧治療,不僅能提高抗腫瘤效果,還能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其治療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晚期結腸癌患者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化療治療,可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命質量,延長預后生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