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Editorial Department
1.蘇黎世設計博物館展覽街大樓,2017 ?圖片攝影:格奧爾戈· 艾爾尼(Georg Aerni)
2-3.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展覽“O?phorie: atelier o? ”,2018 年 3 月 2 日—9 月 30 日 ? ZHdK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是瑞士地區(qū)頂尖的設計、視覺傳達類博物館。博物館成立于1875年,匯聚了有關設計的各類藏品。擁有設計史上50多萬件藏品,令博物館享譽世界。通過位于蘇黎世的兩個展館及巡回展覽,博物館向國內(nèi)、國際觀眾展示其豐富的藏品。作為蘇黎世藝術大學(ZHdK)的一部分,蘇黎世設計博物館也積極開展科研、教學工作,并定期出版自己的刊物。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主館位于展覽街(Ausstellungsstrasse),從蘇黎世主火車站可步行到達。主館歷史悠久,是瑞士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杰出范例。自2018年春進行全面翻新之后,這座由阿道夫·斯蒂格 (Adolf Steger)和卡爾·埃根德(Karl Egender)設計修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建筑重新煥發(fā)出華麗色彩。在那次翻新中,極具特色的臺柱讓展廳重新?lián)碛薪ㄔ熘醯膬蓪訕歉叩目臻g。兩處新建的展覽空間從地下一層往上延伸。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的主館第一次從它具有重要意義的藏品中不斷挑選出精品來展出。“館藏精品”展覽在位于地下一層的兩個展廳的其中一個進行展出,共有2000件展品來自應用藝術、平面設計、海報、紡織品、以及家具和產(chǎn)品設計領域,參觀者可在此探索聚集諸多美麗、實用、新奇的日常事物的奇妙世界。
在毗鄰的另一個展廳,展覽“理想生活”則向大眾呈現(xiàn)20世紀在瑞士國內(nèi)各種各樣的設計理念。七個模型室突出展示一系列珍品,它們表現(xiàn)了瑞士家具設計業(yè)最黃金的幾十年的景象。精選的近80張海報復制品在第三樓走廊展出,讓人們對世界上最大的海報收藏地有了深刻理解,同時向人們詮釋其本身的主題、地理及歷史跨度。
展覽“瑞士設計休息廳”在用于臨時展覽的大展廳展出。這種新型會場讓參觀者能在此得到放松并與卓越的瑞士設計進行交流。參觀者在此番光影中,可以一邊欣賞公園風景,一邊體驗瑞士經(jīng)典家具設計與現(xiàn)在流行的設計復刻品的不同之處。
教育工作室位于三樓海報走廊盡頭,空間很寬敞。工作室為各個年齡段的群體策劃了各類有趣的活動,這些活動為人們提供不同角度來理解設計類的話題,并邀請參與者共同討論、實驗和獲得創(chuàng)意。工作室為觀眾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過程提供靈感和素材。
坐落于蘇黎世湖畔的勒·柯西布耶中心被認為是建筑界的一枚瑰寶。該中心是這位20世紀重要的建筑師最后的作品,也是其唯一僅使用鋼材和玻璃修建的建筑。在經(jīng)過大規(guī)模翻新后,這棟建筑再次盡顯其恢弘氣勢,吸引游客踏上各式樓梯享受一次獨特的建筑漫步。自2019年起,該中心成為了公立博物館,由蘇黎世設計博物館代表蘇黎世市政府進行運作。
勒·柯西布耶設計這一中心的目的是建造一個理想的展覽場所。藝術、建筑和滲透其中的生活方式以一種全新的共生形式融合在一起。將這一展覽場所設計成會館形式,勒·柯西布耶實現(xiàn)了自己對“藝術綜合體”的愿景。經(jīng)歷無數(shù)次草圖和方案修改,以及延期,中心最終于20世紀50年代開建。
像船一般的構造是基于勒·柯西布耶的比例模度系統(tǒng)理論;該建筑也體現(xiàn)了他的其他設計理念,因此被當做一項建筑遺產(chǎn)。
這些設計理念包括預制、諸如入口坡道和小屋頂花園等在其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元素,以及“漫步式建筑”(一個經(jīng)過巧妙構思的路線,可讓參觀者以最佳方式欣賞和感受建筑設計的魅力)。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是瑞士唯一一家從1875年起收藏海報、平面設計作品、表現(xiàn)日常的設計物品,并且具有極強藝術表現(xiàn)力的設計文化代表機構。這四類藏品——設計、圖形、裝飾藝術和海報在國際上具有極高價值,該博物館擁有超過500000件藏品,其大量作品對于研究美學史和技術發(fā)展史極為重要。自2014年起,這四類藏品在托尼地區(qū)(Toni Areal)的綜合中心匯聚展出。
4. 勒·柯西布耶中心,2019,蘇黎世,?ZHdK
5. 勒·柯西布耶中心樓梯,2019,蘇黎世,? ZHdK
設計類藏品主要表現(xiàn)20世紀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物品的設計風格,以及所反映的哲學觀點。設計類藏品的重點在于,當與國際上的其他參考對象并排擺放時,它能呈現(xiàn)出瑞士設計的風格。藏品包括知名設計師的物品和匿名設計者的常見物品。設計類藏品現(xiàn)有50000多件,包括限量生產(chǎn)物品的原型和模型。除了收購和捐贈外,該系列藏品還包括長期租借的產(chǎn)品設計典型代表,自1989年起,一直得到瑞士聯(lián)邦文化總局的慷慨支持。在收藏物品的同時,博物館也在編制一份關于瑞士設計的檔案,以滿足學術研究工作的需要。設計圖紙、用戶手冊、專利記錄、廣告材料、源文本以及工作室、公司和協(xié)會的部分檔案共同搭建了遠超出單個對象能呈現(xiàn)的文檔。
圖形藏品在博物館成立之初就存在,其多樣性和對歐洲圖形設計的關注在瑞士是獨一無二的。它記錄了從古騰堡時期到現(xiàn)在,我們?nèi)粘I钪邪l(fā)生的審美、技術和文化變化。圖形藏品系列最初是作為前工藝美術學院藝術與工藝教學相關的國際作品集匯編而成,其涵蓋所有重要的圖形學科。這些藏品曾包括從15世紀到20世紀的繪畫、印刷圖形以及插圖書籍和教科書,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涵蓋私人出版作品、東亞作品以及藝術家的書籍、攝影和平面設計。如今收藏活動主要集中在瑞士和歐洲,尤其集中于廣告和信息圖形、字體、排版和書籍設計方面。通過收購創(chuàng)新平面設計師和商業(yè)藝術家們的現(xiàn)有作品、重要設計師的遺作,以及重要公司的企業(yè)設計實例,逐漸擴大收藏范圍?,F(xiàn)在,博物館擁有超過130000件圖形藏品。
裝飾藝術類藏品有17000多件,與圖形藏品一樣是蘇黎世設計博物館最古老的藏品,也是瑞士最重要的國際應用藝術收藏之一。最初的設想是收藏集中于19世紀和20世紀的教育、貿(mào)易和工業(yè)的模型和實例。作品中,如科普特和古秘魯?shù)葌€別地區(qū)的紡織品可以追溯到過去,其他地區(qū)則可以一直追溯到現(xiàn)在。各種記錄重點突出歐洲地區(qū)玻璃、陶瓷、金屬、木材和紡織品的藝術加工方式。在掛毯和紡織品雕塑領域,可以找到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典型代表物品。新藝術運動時期的收藏品國際聞名,包括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埃米爾·蓋萊(Emile Gallé)、勒內(nèi)·拉里克(René Lalique)、赫爾曼·奧布里斯特(Hermann Obrist)和亨利·范德維爾德(Henry van de Velde)的作品。其中最精美的物品當數(shù)20世紀藝術家蘇菲·陶柏·阿爾普(Sophie Taeuber-Arp)等人制作的木偶系列,以及一個包含約250件重要樂器的系列收藏。
該館是世界上收藏海報最廣泛和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擁有超過380000張海報,包括從19世紀中葉開始至今的政治、商業(yè)和文化類海報。經(jīng)過研究和清點,其中150000張記錄了瑞士和國際海報歷史。海報設計的發(fā)展歷史決定了其地理重點是瑞士、歐洲、日本、古巴、前蘇聯(lián)和美國。在與當代作品對話并致謝歷史成就的過程中,該系列藏品仍在不斷擴大并更新。該系列藏品的歷史、主題和地理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海報藝術相關的調(diào)查和查看日常生活世界視覺檔案的方式。由于海報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了特定時代的審美和社會過程,因此這系列藏品除了關注圖形和類型學的主要問題外,還關注以社會政治角度來理解設計。
該博物館的線上展館是瑞士最大的設計和在線藝術數(shù)據(jù)庫,為公眾提供了了解其藏品的其他方式。目前線上博物館的展品超過150000件,還將陸續(xù)推出更多的物品展出。
為了實現(xiàn)博物館的核心使命,當前蘇黎世設計博物館舉行了多場具有研究性質(zhì)的活動。以研究為基礎的方法為明確重要戰(zhàn)略性主題、確定主題優(yōu)先順序、長期開展有關主題活動奠定了理想基礎。蘇黎世設計博物館歡迎各個方向的研究項目參與進來。
目前正在不斷研究和處理藏品內(nèi)容信息。蘇黎世藝術大學和其他高等學府的院系合作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銜接在一起。
其目的是以當前的觀點和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跨學科項目,將藏品在一定程度上情境化,因為惟有藏品研究、接觸和使用才能決定其自身價值和重要性。
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通過邀請參觀展覽和工作室的訪客一起討論、試驗和參與設計,創(chuàng)造機遇讓他們行動起來,為設計主題提供另類見解。而討論、游覽、導覽式參觀、永久性展覽(模擬和數(shù)字形式)、專題會和項目等活動為不同的群體提供流暢的思考和創(chuàng)意過程所需的啟發(fā)和素材。
設置教育活動的目的是將博物館打造成一個對話和主動參與的場所,為公眾開放空間,并將各種個人觀點引入博物館項目。
在專題會和項目中,設計思維要素是鼓勵參與者表現(xiàn)出同理心,用大腦、心靈和雙手進行趣味性、分析性和批判性的思考,積極溝通理解,可以獨自或作為團隊的一部分毫不含糊地進行實驗,失敗了再重新開始,重復設計、規(guī)劃和實施這一過程。
這些活動很適合培養(yǎng)大眾對當前社會相關主題的敏感性,開啟美育之門。就教學方法而言,設計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創(chuàng)造力和強化社會承諾,特別適合年輕人。
6.馬庫斯·耶紹尼格(Markus Jeschaunig),《綠洲 No. 8》,2015-2016,“植物熱”展覽參展作品?Agency in Biosphere and photographer Simon Oberhofer
7.瑪麗·德克萊費特(Marie Declerfayt),《植物軀體》,2019,“植物熱”展覽參展作品? Ronald Smits
在這個正處于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的世界中,研究和學習物質(zhì)文化、實際操作實物和練習手工技能似乎具有重大意義。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通過其廣泛的教育活動,將重點放在設計教育、參與式展覽實踐和文化參與方面。正是由于蘇黎世藝術大學學生參與有關教學和教育項目,以及在文化和教育領域的各種合作和伙伴關系,才為這些教學活動提供了廣泛的跨學科方法。
綜合式“教育站”邀請參觀者深入探索展覽空間本身的材料,并積極參與設計。在專題會、展覽討論和游覽中,公眾可以與設計專業(yè)人士交流創(chuàng)意點子和想法。在展覽中,教育服務以及導游式游覽為參觀者提供了更多的對話形式。各類專題會和項目為孩子和家人、年輕人和老年人、學校設置有專門服務。此外,博物館對所有人開放,在公共工作室提供免費活動,并在地區(qū)和城市空間開展項目。
在“你來設計!——博物館學?!钡臉撕炏拢K黎世設計博物館和利馬特學校(Schule Limmat)以一種長期和可持續(xù)方式攜手合作,進而對周邊地區(qū)產(chǎn)生影響。
8-9.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展覽“瑞士設計休息廳”,2018,?ZHdK
這兩個機構均位于蘇黎世5區(qū)(Kreis 5)(這里以前是工人階級和工業(yè)區(qū)),彼此相鄰。曾經(jīng),該地區(qū)是亞文化的發(fā)源地和創(chuàng)造力的代名詞,近些年則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今它的特征是豐富的文化多樣性、中產(chǎn)階級,以及越來越多的面向全球的數(shù)字服務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蘇黎世5區(qū)極好地示范了當前社會發(fā)展及發(fā)展所面臨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物館學校成為了兒童和年輕人的創(chuàng)意實驗室,一個排練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們可以練習設計他們(和我們)的現(xiàn)在和未來。
博物館每年有五到七個展覽,涵蓋當下影響日常視覺生活的、不同設計流派的各種主題和話題。通過小制作和小干預講述了設計產(chǎn)品的故事,并給出可以接洽設計師或探討作品的方式。
植物熱(Plant Fever)——以植物為主題的設計
碳足跡、氣候變化、食品安全呼吁我們重視這個主題:我們急需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系!
植物可以激發(fā)設計師、科學家和工程師靈感去制定解決當前環(huán)境和社會問題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植物在此扮演了關鍵角色。蘇黎世設計博物館的這場“植物熱”展覽匯集了約50個國際項目,涉及領域包括產(chǎn)品設計、時尚和新興技術,展示了挖掘植物隱藏潛力的各種方法。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已經(jīng)習慣于將植物僅視為原材料和裝飾元素。因為植物的運動速度比動物慢得多,看起來似乎靜止不動,因此僅被歸為背景風景的角色。但現(xiàn)在各地的人們都開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某地區(qū)、環(huán)境或時期的)植物群。
當前的討論話題不僅涉及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或素食主義,還談到植物智能和權利問題。最新科學發(fā)現(xiàn)和哲學思考表明,人類需要重新思考與植物世界的關系,挑戰(zhàn)傳統(tǒng)公認的人與自然的二元論。美國生態(tài)學家伊恩·鮑德溫(Ian Baldwin)說“我們應該試著像植物一樣思考”,他的話啟發(fā)了許多設計師、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許多人已經(jīng)將植物視為解決當前和未來環(huán)境政策和社會問題的潛在助攻。
“植物熱”不是從以人為本的觀念,而是從植物世界的角度來看待設計的未來。在這里,植物不僅僅是食物、原材料或消遣方式,同時也是設計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參加展覽的設計師們在對植物世界的結構和行為進行仔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穎的解決方案。例如皮納特克斯的菠蘿皮革(Pi?atex),它的原料是一種由菠蘿副產(chǎn)品制成的無紡布,無紡布一般在時尚界使用,最近用于汽車座椅的純素皮革。結縷草紙(Notweed Paper)品牌項目的目標是將日本結縷草(一種在歐洲嚴重入侵而臭名昭著的植物)作為原材料按工業(yè)化規(guī)模生產(chǎn)紙。再比如一套3D打印的玩具,有助于昆蟲進行植物受精,從而吸引更多人關注植物繁殖。另外,植物是否真的具備智能,能自己找到問題解決辦法嗎?植物神經(jīng)生物學就此提供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答案。“植物熱”是一場有關政治和社會層面的展覽。這場展覽立場堅定,通過提出問題讓觀眾發(fā)起挑戰(zhàn),從而進行積極和建設性的對話。這場對話源于展品啟發(fā),但不僅僅在展品前進行,還將在網(wǎng)站和社交媒體上展出,同時會補充有關講座和專題會項目。
該展覽由設計工作室d-o-t-s構思,并在比利時格朗霍奴(Grand-Hornu)創(chuàng)新與設計中心制作。“植物熱”策展團隊探索了人與植物之間關系的基本理念,考察了植物作為資源或裝飾品之外的其他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