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松
摘要:在走向優(yōu)秀的路上學生容易選擇逃避——具體表現(xiàn)為缺乏上進心、害怕失敗但又害怕成功。所以,作為一種阻礙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障礙因素,“約那情結(jié)”猶如擺動著的鐘擺,左端是對優(yōu)秀的期待,右端是對困難的逃避??墒牵@個問題在實踐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想要引導學生走上自我發(fā)展之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克服約那情節(jié)。結(jié)合典型案例,理清約那情結(jié)形成的內(nèi)在機理,可以為學生的個體教育提供一個全新的實踐路向。
關(guān)鍵詞:約那情結(jié);差異教育;心理障礙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7-0063-03
當下,很多學生的生命處于被抑制的狀態(tài),而且普遍與約那情結(jié)有關(guān)。問題的發(fā)現(xiàn),要從我班里的學生小源(化名)談起。
一、初識約那情結(jié)
2017年,小源分到我班。他是一個很安靜的男孩,自律性特別好。有一天,我跟小源商量讓他當紀律班長,可是小源扭扭捏捏很難為情。我問他原因,他又支支吾吾地說擔心做不好。我沒有勉強他,但心里產(chǎn)生了一個疑惑:小源為什么缺乏擔當?shù)挠職饽兀?/p>
這期間,我恰好在馬斯洛的《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一書中接觸到了“約那情結(jié)”這個概念?!凹s那”,源自基督教,意為“鴿子”。鴿子性情馴良,馬斯洛把它作為一種在機遇和壓力面前畏縮、逃避的情緒狀態(tài)的隱喻。他認為:“從大多數(shù)的情況來說,我們有可能比我們的實際表現(xiàn)更杰出。我們都有尚未運用的潛能或尚未充分發(fā)展的潛能……我們常常逃避責任……正如約那力圖——徒勞地——逃避他的命運一樣……我們肯定愛慕那些體現(xiàn)了真、善、美、公正、完善,最終取得成功的人。但他們也使我們不安、焦慮、困惑,也許還有些妒忌和羨慕,有點自卑、自慚。他們往往使我們失去自信、自制和自重?!边@種現(xiàn)象,馬斯洛最初稱之為“對自身杰出的畏懼”“逃避自己的命運”“躲開自己的最佳天才”[1]。
很顯然,這是馬斯洛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還害怕成功。起初,我對此并不以為然,心里想誰會傻到不想讓自己優(yōu)秀呢?為了“駁斥”這一觀點,我對任教的初二120名學生進行了現(xiàn)場調(diào)查,結(jié)果他們紛紛點頭承認有這種心理。97.2%的人認為自己優(yōu)秀了,老師家長的要求和期望會更高,自己面對的壓力會更大,保持優(yōu)秀會變得更加艱難;82.5%的人認為聽從老師或家長的建議后,曾認真改正過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但后來因為自己太懶,或者覺得自我改變難度太大而沒有堅持到底;70.9%的人感到迷茫、焦慮,缺乏動力;69.3%感覺知識學習太難、太無聊……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雖然成因因人而異,但學生心里確實普遍存在“約那情結(jié)”,而且對學生的影響面之大出人意料。
人的自我超越,實際上是通過攻堅克難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任務的過程。在階段性目標完成后,如果能產(chǎn)生“無限風光在險峰”“太爽了”“我很棒,我真行”之類的積極體驗,那么他會繼續(xù)帶著激情挑戰(zhàn)下一個目標。但如果產(chǎn)生的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高處不勝寒”“一山放過一山攔”“百無聊賴,唯有手機”之類的負面體驗的話,那么他就會逐漸失去繼續(xù)前行的動力,在走向優(yōu)秀的路上容易選擇逃避——具體表現(xiàn)為缺乏上進心、害怕失敗但又害怕成功。所以,作為一種阻礙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障礙因素,“約那情結(jié)”猶如擺動著的鐘擺,左端是對優(yōu)秀的期待,右端是對困難的逃避。想要引導學生走上自我發(fā)展之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克服約那情節(jié)。
二、成因分析
差異教育認為,即便是普遍性的教育問題,也要有面向個體的具體審視。于是,我開始探尋小源約那情節(jié)的具體成因。通過科任教師,我了解到小源智力條件雖然比較不錯,聽課也挺“認真”的,但眼里缺少光亮,有些空洞和漠然,對老師的授課難以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既不愿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很少主動向老師問問題。
接下來,通過幾次家訪,我了解到小源父母結(jié)婚后因“三觀”不合、缺乏溝通導致矛盾重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也不大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經(jīng)常以抱怨、指責的口吻相待,有時會拳腳相加。隨著青春叛逆期的到來,小源的反抗日漸增多,即便是做錯了事,例如晚上趴在被窩里整夜地偷偷打游戲被父母發(fā)現(xiàn)了,也不敢坦然面對,多以淚洗面,少有言語上的溝通。
我還了解到,小源幼時吃晚飯哭鬧,被爸爸一怒之下抱著關(guān)在了黑乎乎的家門外。跟伙伴們一起玩,曾穿著輪滑鞋從高處往下跳,結(jié)果未站穩(wěn),摔倒在松軟的草坪上,把胳膊別斷了。當時他疼得哇哇直哭,但因為沒有外傷,胳膊也沒腫,所以父母大意了,沒帶他看醫(yī)生。第二天早上,當看見小源的胳膊腫了,父母才匆匆?guī)メt(yī)院做了診治。從知道檢查結(jié)果開始,無論是動手術(shù),還是后來的抽線,小源再沒哭過。父母很感動,覺得兒子很堅強。跟朋友一起玩,曾被悠悠球打破頭,流了一臉血。受到他人欺負時,爸爸總是看不見孩子渴望被保護的需求,只是一味地在大道理上告訴他忍一忍或者躲著“壞朋友”遠一點……這些事,在小源內(nèi)心深處留下了很大的童年陰影,他遇事傾向于退縮,面對學習壓力也是如此。
小源的爸爸是一個憂患意識比較強的人,經(jīng)常教育孩子要樹立問題意識,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希望他將來能光宗耀祖。小源告訴我,他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什么事也干不好,學習缺乏激情,習慣于屈服和順從?!叭菀浊?、贊同和順從的個體——那些容易被控制的人——通常不能有效地應對壓力……順從者更傾向于宣稱自己感到自卑和能力不足……最重要的是,順從者,也就是那些屈服的人,在情緒加工過程中缺乏開放性和自由。他們的情緒受到限制,缺乏自發(fā)性,傾向于壓抑自身的沖動……往往對自身的動機和行為缺乏認識”[2]。
三、個體教育轉(zhuǎn)化
小源感受外界的方式可以概括為“隱形的疏離與冷漠”,這也是約那情結(jié)在他身上的具體表現(xiàn)。我把小源的“自我壓抑式的隱形反抗”和“自我理解程度偏低”作為突破點,開始對他進行個體轉(zhuǎn)化。
(一)提升家庭教育品質(zhì)
為了讓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我建議小源父母多讀一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0~12歲,給孩子一個好性格》等家庭教育書目;夫妻教育觀點相左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可咨詢一下真正懂教育的朋友或老師;要在承擔責任中經(jīng)營好夫妻感情,遇事多商量、包容;對孩子的期望一定要與孩子的實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期望值過高本身就是約那情結(jié)的重要誘發(fā)因素(容易產(chǎn)生焦慮、習得性無助等負面情緒)。我很明確地告訴家長,小源是個很有潛質(zhì)的孩子,夫妻之間如能形成默契,既可以防止把冷漠傳染給孩子,又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助力小源做最精彩的自己。
(二)對話童年和潛意識
為了讓小源加深對自我的認識,我們倆進行了一次關(guān)于“傷疤的隱喻:對話童年和潛意識”的促膝長談。我告訴小源,胳膊上的傷疤給他帶來的影響很大的:首先是在飲食上幾乎不吃蔬菜,過于喜歡肉食,更喜歡吃紅燒肉、紅燒排骨、可樂雞翅、炸雞腿等,同時過于喜歡喝飲料,這是以放縱的方式在吃喝上“善待”自己的身體;其次是過于安靜,不像許多青春期的男孩一樣喜歡通過運動來展現(xiàn)自己的力量,總是擔心自己會被撞著、傷著,這是以安靜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身體;再次是對問題不敏感,極少主動問老師問題,遇事傾向于作負面假設,會因躲避預想中的父母的批評而故意把卷子落在學校里,甚至會事先修改分數(shù),這是以逃避的方式“對待”身體的不良體驗;最后是遇到學習困難和壓力的時候,缺乏頂著壓力往前沖的果敢和勇氣,不愿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精力和身體,遇到挫折習慣于退而求其次,喜歡從自己的優(yōu)勢學科或考不過自己的同學身上找優(yōu)越感。青春期的到來并未喚醒他的意志力,這是以低勤奮的方式“愛惜”自己的身體……看著小源默默不語,我鼓勵他日后要時常跟自己胳膊上的傷疤對話,爭做一個陽光、積極向上的大男孩。
(三)重視多學科協(xié)同育人
針對小源的問題,我和科任教師在多次研討的基礎(chǔ)上達成了對他的個體轉(zhuǎn)化共識:按照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的原則,引導小源在小組討論中說一說,做一做,然后一步一步地把他引向“學習金字塔理論”的最高端——教他人,讓他多生成可以有效消解約那情結(jié)的“高峰體驗”。
此外,我們還鼓勵小源積極參加學校心理社團組織的諸如“我給自己點個贊”“班級里的你我他”等活動,引導他發(fā)現(xiàn)自我;鼓勵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院周末志愿服務活動”“我為大地增綠茵義務植樹活動”等社會公益活動,引導他通過勞動教育打開自我,擁抱自我、社會和自然;鼓勵他多閱讀《名人傳》《童年》等勵志類經(jīng)典名著,引導他通過感悟偉人的磨難,傾聽堅毅的靈魂,直面自己的人生。
(四)發(fā)揮班級育人功能
班里的學生時常會產(chǎn)生一些小摩擦,作為班主任,我不一定能及時了解、化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為轉(zhuǎn)化小源搭建一個平臺,我特意增設了一個班級管理崗位——調(diào)解員。在參與調(diào)解同學矛盾的過程中,小源既了解了他人,又在道德兩難的情境中強化了自我道德判斷——這對小源增強自我意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即便是遇到了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也能通過尋求老師的幫助來解決,而不至于在約那情結(jié)的束縛下習慣性地選擇退行。
(五)涵養(yǎng)體育精神
體育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陽光心態(tài),而且像籃球、足球之類的集體運動項目,還可以讓人在合作中打開自我,在競爭中釋放自我,在沖撞中勇敢自我。小源比較擅長體育運動,于是我請體育老師給他講解了各種運動項目的育人價值,鼓勵他自選個人喜歡的運動項目。最后小源選擇了籃球,參加了學校籃球俱樂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小源進步很快,被正式選為?;@球隊隊員,代表學校參加校際籃球比賽。比賽過程中,小源雖然還是有些放不開,不敢大膽、靈活地開展“進攻”,但令人欣慰的是,他比先前“勇敢”多了。
(六)開展積極心理暗示
我鼓勵小源每天上學前,面對鏡子堅定地說“我是最棒的”;每天放學后,再對著鏡子微笑看著自己,想想一天來自己克服了哪些困難,在哪些方面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哪些事情讓自己產(chǎn)生了存在感、獲得感、成長感和價值感;每個周末,把自己最驕傲的表現(xiàn)寫在成長日記里,與“未知的自己”分享成長的喜悅。此外,我們課前還經(jīng)常在班里合唱《超越夢想》《苔》等勵志類歌曲,用音樂元素激活小源生命潛能。
如今,小源快要畢業(yè)了,考入我市重點高中對他來說早已不是困難。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小源告訴我說他打算考山東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yè),將來當一名軟件架構(gòu)師。此案例說明:克服約拿情結(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完全可以作為差異教育的一個重要實踐路向。
參考文獻
[1]馬斯洛.人性能到達的境界[M].曹曉慧,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2]羅杰斯,弗賴伯格.自由學習[M]. 第3版.王燁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