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娟 馬洪芳
【摘 要】紅色是一種信仰,紅色文化是一種崇高的信念文化。中華民族復興需要紅色精神,強國夢的實現離不開紅色文化的傳承,當代少年兒童尤其需要紅色文化的滋養(yǎng)。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通過課程建設、實踐體驗和活動組織,突出班級文化建設的系列化、特色化和多元化。
【關鍵詞】紅色文化;紅色教育;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87-0067-03
【作者簡介】1.陳海娟,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江蘇南通,226017)副校長,高級教師,南通市少工委副主任,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少先隊總輔導員;2.馬洪芳,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江蘇南通,226017)教師,一級教師。
班級文化是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不僅包括班級文化環(huán)境的布置,還包括學生價值認知、理想信念等班級風氣的形成。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良好校風、學風和班風的基礎。班級文化建設對小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背后的集體價值會影響學生品格的塑造以及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人際關系的形成等。
當下,班級文化建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重形式輕內涵”“重環(huán)境布置輕文化建設”,互相借鑒模仿的多,真正從班級實際和學生發(fā)展出發(fā)的少,一蹴而就的多,系統持續(xù)的少,班級文化特色不明顯,班級文化內蘊的主流價值缺乏。紅色文化,是對青少年進行政治啟蒙、思想引領和革命道德情操教育的有效載體,是班級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班主任基于本土紅色文化,充分挖掘紅色教育資源,既能夠讓學生從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又能形成班級的文化特色。班主任可以結合班情、校情,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引領作用。
一、構建紅色育人課程,突出班級文化建設的系列化
班主任可以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學校和區(qū)域的紅色資源,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系統構建紅色育人課程,增加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內涵。
1.開發(fā)紅色影音課程
班主任可以搜集相關的紅歌、紅色電影、紅色故事等,將其開發(fā)成一系列的“紅色影音課程”,比如我校就組織教師開發(fā)了“紅歌嘹亮”“紅影璀璨”和“課本里的英雄”系列影音課程,為青少年的黨史學習教育打開了一扇窗,著重培養(yǎng)根正苗紅的中國好孩子。
“課本里的英雄”紅色課程,是學生最喜歡的。統編版語文教材里有很多關于英雄人物的課文,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黃繼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里面的革命英雄人物就是很好的紅色教育資源,我們組織班主任將其梳理出來,按照年級由低到高的順序將這些人物羅列展陳在教室前面過道的墻壁上,切實發(fā)揮紅色教材的思想引領與政治啟蒙作用。學生通過學習英雄事跡,在班主任引導下深入挖掘其中的紅色文化內涵,切身感受偉大的革命精神,體會英雄們?yōu)榱俗鎳墓饷鱾I(yè)不懈奮斗、勇于奉獻的道德品質。
2.開設班級紅色教育課堂
我們鼓勵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隊會活動,開設“紅色文化教育專題課”,邀請身邊的老黨員、老革命等英雄模范人物,為學生進行紅色故事宣講。這些人物就來自學生身邊,離學生最近,學生的感受也最親切、最真實,鮮活的紅色人物故事就是一本行走的紅色教材。班主任邀請這些英雄人物走進課堂,讓學生與榜樣近距離接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組織開展紅色體驗實踐,體現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
班級特色文化建設重在一個“特色”上,班主任要抓住時代發(fā)展的命脈,結合新時代的育人要求,在班級文化建設上突出時代性,紅色文化正是體現時代特色的重要抓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組織紅色體驗實踐活動。班主任要引領學生吸收紅色正能量,著力倡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紅色基因主旋律,以班級文化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樸素情感。
1.組織校園紅色體驗實踐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一代又一代教育人薪火相傳,激情創(chuàng)業(yè),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樂章。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學校設計了一組“身邊生動的紅色教科書”,這里是班主任進行紅色教育的好陣地,是促進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好題材。學校主干道上的一條“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百米紅色大道,是學生們每天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班主任可以把班會、晨會搬到這里,帶著學生駐足參觀、聆聽講解、了解歷史,體會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偉業(yè)。
學校的“童心向黨”至善新隊室,紅色氛圍濃厚,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打卡之處;學校開放式的隊史走廊、隊史九宮格拼圖、小英雄故事展……學生每天隨時可見、可讀、可玩,這些都拓展了班主任的德育空間,是班級紅色教育的好去處。
2.開展社會紅色體驗實踐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未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少年兒童、親切關心少年兒童,始終把培養(yǎng)好少年兒童作為一項關系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戰(zhàn)略性、基礎性工作。長期的教育實踐證明,當代少年兒童更需要紅色文化的滋養(yǎng),紅色教育在激發(fā)和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感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整合,利用“5+2”課后延時服務時段的“紅領巾1小時”和“紅色雙休日”,帶領學生走進教育基地,開展豐富的實踐體驗。
我校所在的街道是遠近聞名的特色街道,“一居一品”社區(qū)文化品牌體現得淋漓盡致。首批開放的四個社區(qū)紅館成了學生“雙減”背景下假日休閑打卡的好去處:龍?zhí)锷鐓^(qū)的印象竹行館,班主任可帶領學生了解蘇通大橋北橋頭堡第一鎮(zhèn)的民風民俗,了解享有盛譽的鋼繩文化、靈芝產業(yè)等特色項目,激發(fā)學生保護和傳承地區(qū)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情感;瑞興社區(qū)的紅色陳列館,展示了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偉大足跡,學生可以在這里了解祖國的歷史變遷和發(fā)展;世家社區(qū)的科普館,學生可以在這里學習最新的科學知識,互動體驗智慧科技,提升科學素養(yǎng),感受高科技魅力;星辰社區(qū)的楹聯文化館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場館,學生可以在這里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另外,市內的“南通博物苑”“南通珠算博物館”“南通烈士陵園”“劉瑞龍故居”“中華靈芝博物館”“共產黨萬歲紀念館”“小海烈士紀念碑”“黨員政治生活館”等紅色場館非常適合中高年級學生打卡,是學生汲取紅色成長力量的好去處。
三、組織班級紅色教育活動,強調班級文化建設的多元
班主任可結合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等,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活動,進一步豐富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內容。
1.激活學生主體意識
升旗儀式、紅廣臺、宣傳廊、紅領巾講壇等陣地要多鼓勵學生參與,因為可以植“紅”色;隊課、團課、黨課等思政課程多讓學生做主講,因為可以育“紅”苗;小品、課本劇、情景快板劇等紅色社團多讓學生演繹,因為可以護“紅”枝;紅領巾宣講、小小紅色講解員等角色多讓學生體驗,因為可以激“紅”情;隊長學校、紅領巾伙伴團等組織多去擔當,因為可以培“紅”干;尋訪、研學、小五年規(guī)劃等活動多探究,因為可以結“紅”果。這樣豐富多元的活動形成“傳承—滋養(yǎng)—塑造—成就”的紅色育人生態(tài),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2.推進協同育人
班主任還可以開展“紅領巾尋訪活動”,組織協同育人活動。班主任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走進革命博物館、軍隊、烈士陵園、黨史館等地,感受中國共產黨百年偉業(yè)的奮斗歷程;走近老戰(zhàn)士、英雄模范、時代楷模、抗疫先鋒等,感受共產黨人把理想信念時時處處體現為行動力量的政治品格;走進中國森旅節(jié)、最美鄉(xiāng)村、政府民生窗口、地鐵軌道交通建設點等,感受美麗江蘇小康路上的滄桑巨變。班主任通過一系列走得進、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悟得到的紅色實踐活動,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班級活力,擴大紅色教育的覆蓋面,將紅色基因根植于學生的內心。
中華民族復興需要紅色精神,強國夢的實現離不開紅色文化的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的系列化、特色化和多元化。所以,學校和班級都要重視紅色教育路徑和形式的研究,賡續(xù)紅色血脈,為培養(yǎng)紅色繼承人、中國紅孩子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9.
[2]謝環(huán)馳,鞠鵬.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N].人民日報,2021-06-27(1).
[3]邵春蓉,胡慧麗.新時代小學生紅色教育模式的構建[J].教育文匯,202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