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佳葉
在2020年6月出版的《上海課程教學研究》中,上海市教研室薛峰老師和陳祳老師指出開展“關注人文主題,聚焦語文要素,實施單元教學”的教學實踐,需要明晰“任務”“文本”“策略”三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一個單元為例,任務是指要學生做什么;文本是指文本類型,是完成任務的對象;策略是指為了達成目標所選擇的方法或手段。策略的選擇同時受到任務、文本兩個因素的制約,在單元教學中,首先要精準解讀單元語文要素,以明確單元學習任務;其次,要以單元學習任務為導向,建立起單元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恰當的、行之有效的閱讀與表達策略;最后,確定完成任務的步驟或程序,并通過反復的循序漸進的聯(lián)系進行鞏固,逐步內化為閱讀與表達的能力。
我個人在參與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評優(yōu)比賽中,和整個教研組對二年級第一學期第11課《葡萄溝》的教學進行了多次的研究,現(xiàn)以這課為例,從“解讀單元語文要素確定教學目標、確定閱讀與表達策略、我的思考”三方面談談我的教學主張。
《葡萄溝》是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中的課文,全文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一句展開,具體介紹了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盛產水果,其中葡萄品種多、產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文章以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葡萄溝以及當地人的喜愛之情。
單元任務即單元語文要素?!镀咸褱稀匪诘牡谒膯卧宋闹黝}是“家鄉(xiāng)”,閱讀訓練要素是“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了解詞句的意思”。
分析這一語文要素,可以發(fā)現(xiàn)“上下文”即指“文章或說話中與某一詞語或文句相連的上文和下文”,而“生活經驗”指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獲得的知識?!霸~句的意思”是指詞語和句子在語境中的意思。當學生能夠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準確地把握住詞句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時,就表示學生真正了解了詞句的意思。
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是低年級語文課堂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根據教材識字和寫字的要求,本課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認讀17個生字、讀準3個多音字、會寫10個生字的教學目標。
學生在一年級學習基礎上已有“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學習經驗,結合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經歷,將在本課繼續(xù)落實“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了解詞句的意思”這一教學目標。本課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有“五光十色、夠、熱情好客、城市、利用”等。第二課時中對于“晾房”的了解目標有兩個層次:一方面要了解晾房的樣子和制作葡萄干之間的關聯(lián);另一方面要從當地人建造晾房用以制作葡萄干,感受當地人的勤勞智慧。本課需要重點理解的句子是“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通過兩課時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本課中“好”的具體含義,最終達成對“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一關鍵句的理解。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師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圍繞本單元的人文要素“家鄉(xiāng)”,以讀促悟,與作者產生共鳴,感受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一)夯實字詞教學,隨文分步實施
本課的字詞教學遵循“合理分布、分步落實;針對特點,各有側重;識法多樣、科學記憶”這24字的識字教學策略,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記憶字詞。第二課時的識字教學各有側重:如“收”字的學習,通過做動作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干”字側重多音字字音的教學;“城市”一詞的學習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說說“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城市”來幫助學生了解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的字詞復習,采用了拓展性情境的方式,基于課文內容,通過與課文若即若離的語境創(chuàng)設,來呈現(xiàn)相關的生字,達到復現(xiàn)鞏固的目的。
寫字教學重在書寫要點的指導。學生描寫過程中關注讀寫姿勢,最后通過點評再次強調書寫的要點,達成寫字教學的目標。
(二)重視詞句理解,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本課通過氣泡圖出示了“聯(lián)系上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這一教學內容,這是對本單元語文要素的具體化實施。
第二課時中的“晾房”離城市的學生生活比較遠,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晾房的建筑特點及其與葡萄干制作之間的關聯(lián),讓學生知道當地人建造晾房是為了制作葡萄干,從而感受到當地人的勤勞、智慧。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語言的積累和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先閱讀,整體感知晾房,嘗試找出描寫晾房建在哪里、樣子如何的句子;教師幫助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厘清晾房“修在山坡上”“四壁留著許多小孔”“里面釘著許多木架子”的特點和制作葡萄干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關注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明確晾房的結構特點有利于葡萄干的制作;最后讓學生借助板書說說“葡萄干是這樣制成的……”讓學生在表達中進一步明確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關鍵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中“好”字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教師在對應段落中要引導學生去找到“好”的依據,幫助學生理解“好地方”的意思。第一課時中葡萄的“好”是通過對“五光十色”的理解來幫助學生感受到的,當地人的“好”體現(xiàn)在“熱情好客”這個詞語中。第二課時中葡萄干的“好”從葡萄干的“顏色鮮、味道甜”也直接點出了,但當地人的“勤勞、智慧”不是顯性的。因此,在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晾房的樣子,說出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后,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體會到當地人的勤勞、智慧,才能真正明白當地人的勤勞、智慧是“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的原因之一。
學生有了對“好”字的理解后,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進行表達訓練。學生可以選擇從葡萄、葡萄干、當地人任一內容來說一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表達自己對葡萄溝的喜歡。鼓勵學生借助板書,嘗試運用關聯(lián)詞“不但……而且……”把三方面的內容合在一起,通過高階思維的表達訓練,讓學生感受到葡萄溝之所以“真是個好地方”的最深層的原因在于當地的人,從而對葡萄溝產生喜愛之情。
(三)充分關注朗讀,與作者產生共鳴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鄉(xiāng)”,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葡萄溝”的喜愛,除了說清葡萄溝好在哪里之外,充分的朗讀,以讀促悟,也是有必要的。讀的過程也是進一步理解的過程,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品味語言,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愛上葡萄溝。
(四)落實課堂教學,靈活作業(yè)形式。
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鞏固,應該充分立足課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經歷。第一課時學生在課堂上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進行了表達訓練,課后繼續(xù)將其作為語言訓練點加以落實,復習課堂所學,也可以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的作業(yè)共有兩條:1.做一回小導游,向家長介紹“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2.了解家鄉(xiāng)的一種美食,把美食介紹給小伙伴聽。第一條作業(yè)是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復習,充分考慮到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落實,抓住“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一關鍵句,讓學生聯(lián)系全文進行表達,鞏固課堂中的語言訓練點。第二條作業(yè)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家鄉(xiāng)”,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去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一種美食和同學交流,激發(fā)學生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感。
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要落實語文要素,必須注意單元前后知識之間的勾連?!奥?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詞句的意思”這一語文要素在本單元是首次提出,但是學生之前也有類似的學習經驗。
在這篇課文中“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是關鍵句,課文圍繞這句話介紹了葡萄溝的葡萄品種多、產量高,當地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當地人不但熱情好客,而且勤勞、智慧,因而這句話毋庸置疑成為全文需要理解的關鍵句。為了理解這個句子,我們采用之前提到的四個教學策略,學生在反復的靜心閱讀和口頭表達訓練過程中,反復咀嚼“好”字的深刻含義,最讓人高興的是在借助板書進行系統(tǒng)闡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時,不僅復習運用了本單元所學的理解關鍵詞句的方法,還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表達體系,使整堂課高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