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升永
(安徽省懷遠縣常墳中學 安徽蚌埠 233415)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zhì)量的閱讀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豐富文學知識儲備,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為此,教師必須深刻認知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教學方式,探索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
當前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活動時,以口頭講授的方式向?qū)W生灌輸知識,忽略了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由于教師自身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深入,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通常按照預設的教學流程實施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臺上講解,學生在座位上記筆記,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閱讀本身是通過分析文本獲取信息和情感體驗的過程,過分依賴教師講解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事物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
從選擇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當前許多初中語文教師選擇閱讀教學內(nèi)容時,只關注課本知識忽略了對課本內(nèi)容的拓展和延伸,這就導致學生接觸的閱讀知識有限,不利于學生文學知識的積累。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通常只是對課本中體現(xiàn)的知識點進行反復講解,通過閱讀鑒賞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文學知識,同時要求學生熟悉并背誦課文。當教學內(nèi)容局限于課本,學生很難從差異化的閱讀材料中接觸不同觀點,這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初中階段閱讀學習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好壞與閱讀量的大小息息相關,局限于課本的教學內(nèi)容無法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1]。
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著一定的升學壓力,由于長時間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許多學生對閱讀不夠重視,缺乏明確的閱讀學習目標。選擇閱讀素材時,學生偏重于教輔類的書籍,只關注考試涉及的內(nèi)容,對考試范圍外的優(yōu)秀作品重視不足。此外,初中階段學生學業(yè)繁重,教師習慣于布置大量課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這就導致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受到擠壓。閱讀本身是一項需要投入時間的學習活動,充足的閱讀時間能夠保證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和思想情感,但是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習慣于用課外時間換取分數(shù),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閱讀量的積累。
(1)聯(lián)系文本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實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學習內(nèi)容,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將課本中的閱讀材料還原到課堂。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教學內(nèi)容,提前準備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圖片等素材,將枯燥乏味的文字以動態(tài)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在教學情境的輔助作用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描述的內(nèi)容和情感,幫助學生強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舉個例子,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紫藤蘿瀑布》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收集紫藤蘿相關的視頻和圖片素材,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紫藤蘿的美,幫助學生理解“為何作者要用以紫藤蘿瀑布命名,瀑布一詞體現(xiàn)了紫藤蘿的何種特點”。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可以理解“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的描寫手法,并獲得更加深入地學習體驗。
(2)組織合作探究突破閱讀難點
初中階段學生事物認知能力尚不成熟,在閱讀學習中容易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以3~5人為單位為學生劃分學習小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難點。根據(jù)不同閱讀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合作探究任務,鼓勵學生在互動討論中發(fā)表自身觀點,在互動探究中深入理解閱讀知識。相較于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下教師口頭講授的方式,合作探究活動,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突破閱讀學習的難點。舉個例子,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文章開頭“舜”“傅說”“孫叔敖”等人的故事進行講解,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以“你所知道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故事”為主題的合作探究任務,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身了解的文學知識進行分享,在合作探究中通過案例證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觀念的正確性[2]。
在選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同時也要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進行拓展和延伸,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文學知識儲備。教師可以結(jié)合群文閱讀思想,以課本內(nèi)容為基礎,為學生推薦同一作者在不同時期的作品,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作品,通過對比和分析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某個觀點。舉個例子,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課過后,為了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詩圣”杜甫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風格,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三吏”“三別”的作品,從閱讀中幫助生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此外,在豐富的閱讀素材影響下,學生的文學知識能夠得到有效積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架構(gòu)。
科學評價本身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為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教學評價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觀念。在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摒棄傳統(tǒng)評價模式下以分數(shù)論成敗的錯誤思想,關注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將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在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影響下,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積極投入課堂閱讀學習和課外自主閱讀活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想要有效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不僅要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課外時間的表現(xiàn),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理念。從營造校園閱讀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當時可以在班級內(nèi)部設置讀書角,鼓勵學生將自身的讀物帶到班級,與其他同學共同分享,教師還可以每周安排固定時間與學生共同閱讀,在教師的監(jiān)督和引導下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家庭閱讀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教師應當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鼓勵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發(fā)揮家長的榜樣作用。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影響下,學生能夠轉(zhuǎn)變閱讀觀念,培養(yǎng)終身閱讀的好習慣。
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讓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衍生出自己的閱讀個性。個性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課標修改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睂W生的閱讀既有共性,又有其獨特性,老師應尊重其自我思考的結(jié)果,而不是追尋所謂的標準答案,從而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
(1)幫助學生積累個性化素材
要讓學生能積累大量的個性化素材,作為老師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個性化的主題對話,每個學生的家庭、生活經(jīng)歷、個性不同,所以面對同樣的閱讀材料,他們的體驗也不同。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下的《蒹葭》時,這首詩,用明麗而有模糊的意象(蒹葭、白露、河水、伊人)創(chuàng)造了空靈而有深邃的意境。一些閱讀能力低的學生,從主人公尋覓伊人中,覺得這是一首愛情詩;而閱讀能力中等的同學,從伊人行蹤的變化莫測,過程的艱辛曲折中,覺得這表現(xiàn)的是對理想的追求;而閱讀能力強的同學,從詩中的朦朧中,感受到人生的境地——可望而不可得的境地。所以在閱讀中,教師要選擇一些話題,讓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講,并讓他們大膽表述出來,絕對會給教師帶來很多驚喜。
(2)教給學生個性化閱讀方法
個性化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方式,是在傳統(tǒng)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方法與技巧。一是感悟法。該方法是指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使學生根據(jù)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對課文進行理解,以此獲得獨特感受,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如在學習《背影》這樣的散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進與課文相似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感悟,從而獲得獨特感受。二是比較閱讀法。如學習《小石潭記》時,引入柳宗元柳州時期的作品,進行內(nèi)容、語言、主題的比較,體會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色,從而增強個性理解。三是質(zhì)疑法。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閱讀,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時,學生就對“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的解釋存疑,按教參理解是不合邏輯的,經(jīng)過朝代變遷,衣著肯定不會一樣。學生自己有了疑問,才會深入思考,自己尋找答案,最終大家覺得這里的“外人”,應該是從漁夫角度去說的,意思是說,在漁人看來,桃花源人的衣著像另一個世界的人,既不像是他們那個時代人的,這樣就解決了文中的矛盾。但一定注意過猶不及,個性化的閱讀并不是放任自流,因為現(xiàn)階段學生思想還不成熟,所以還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導,以確保個性化閱讀中的正確價值取向[3]。
(3)教會學生整本書閱讀
篇章片段式的閱讀,會導致學生的思想也是碎片化的,要想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思想系統(tǒng),必須要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最早提出整本書閱讀的是葉圣陶先生,他認為“讀整本的書,不僅可以練習精讀、速讀,有利于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還可以進行各種文學知識與文體閱讀的訓練;學生閱讀的心理會更加專一,閱讀效果也會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鳥’之效?!倍n標中也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現(xiàn)在對于此的重視。那么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第一步要明確一個閱讀者的責任。閱讀是人類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生命因為書籍而豐富,也因為書籍而延續(xù)。希望學生書籍的選擇不僅是實用和娛樂,而是要多讀經(jīng)典。第二步是在自主速讀中初次走進文本。我們應給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讓他們利用各種閱讀方法,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結(jié)合自我情感,進入一種不被打擾的,自然的閱讀狀態(tài),這本身就是一種提升。老師可以利用筆記本、微信等打卡對學生進行閱讀監(jiān)控。第三步就是在活動中反復走進文本。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設計“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情節(jié)”“理解任務”“審美鑒賞”“主題解說”等一些任務,課時不夠的話,教師可以把它制作成微課,讓學生選擇。學生為了完成這些任務必然會反復走進文本,關注細節(jié),彌補自己曾經(jīng)忽視的內(nèi)容。在完成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必然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的思辨能力會得到提高第四步在研讀交流中內(nèi)化理解。在前期交流調(diào)研的結(jié)果之上,教師要抓住切入點。比如在閱讀《三國演義》時,對于曹操的印象,很多同學習慣性地貼標簽,“奸詐”“多疑”。所以為研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的是①分析三國中的人物對曹操的評價,從人物關系中解讀曹操;②回顧原著中曹操的典型性言行,從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中解讀曹操;③對比史實評價,以自己的閱讀體驗評價曹操,理解曹操的圓形人物形象特點。通過這節(jié)課后,學生對于曹操的形象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答案。④在作品展示中沉淀文本。我們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制作一些文化產(chǎn)品,如手抄報、書簽、改編詩文,話劇展示。在豐富多彩的作品中,加深對于文本的理解,也建立出這種文化自信,讓閱讀良性進行下去。
(4)讓學生進行1+X 式閱讀
這是學生的理想狀態(tài),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從少量變成多量,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0 萬字以上?!倍吨袊逃龍蟆穲蟾嬷赋觯簩W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至少需要5倍于教材的閱讀量的閱讀實踐。那么要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教學目標,那么X不應該小于5。這個X既可以是篇的補充,也可以是本的拓展。它可以來自教材課后的推薦,老師的閱讀推薦,學生的自我選擇。人們經(jīng)常說:“窺一斑而知全豹”,“1+X”發(fā)展性閱讀讓學生的閱讀不再是“管中窺豹”。若教材精選篇目為“一斑”,教師就可以以這“一斑”為切入點,帶領學生了解“多斑”,引導他們了解“全豹”,進而認識“豹群”。學生的閱讀起始于學習,但不能局限于為了學習。閱讀的過程可謂修行的過程,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閱讀的環(huán)境,授予閱讀的方法,甚至任務活動進行推進,但終是無法代替學生的閱讀,自己的思考,個性的理解。唯有閱讀,能夠讓學生受益終身。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在組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積極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興趣,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nèi)容,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儲備,在科學的評價體系下培養(yǎng)學生正確閱讀觀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