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職業(yè)教育中心 楊 鋒
高中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體育鍛煉時間相對較少,其體能存在問題是普遍現象,教師要正視學生運動基礎和健康狀況,及時做出教學調整,增加一些體能訓練的內容,無疑能夠形成補償效果。在具體設計和組織時,教師不妨從訓練內容選擇、訓練方法改進、訓練組織延伸等角度展開思考,利用豐富多樣的訓練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主動性,為學生傳授一些適合的訓練方法,促進學生體能的快速提升,這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重要現實幫助。
體能鍛煉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對這些訓練活動常常有排斥心理,教師對學生運動心理和習慣做調查,借助多種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運動情境,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定沖擊。這樣可以成功調動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主動性,以有效提升其訓練效率。體能訓練形式眾多,教師做創(chuàng)新設計,創(chuàng)設一些特殊的運動情境,以順利激發(fā)學生運動積極性。
教師利用直接演示形式做運動調動,能夠給學生帶來訓練動力,特別是讓學生做運動展示,其激發(fā)效率會更高。如韻律操學習時,教師邀請幾個學生一起展示,學生在觀看中進行模仿學習,課堂訓練氣氛逐漸形成。教師對基本動作做具體講解,結合學生展示情況做評價,學生觀察更為細致,接受也更為主動。學生對展示情境設計比較有感覺,都能夠順利進入到訓練核心,主動做運動,引導效果凸顯出來。學生喜歡群體性運動,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設計,將學生帶入運動之中。
學生對體能訓練有個性認識,如何才能激發(fā)其運動熱情,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適時引入展示、演示、比賽等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運動情境,成功激發(fā)學生訓練主動性。學生體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對其做科學評估,以便做出個性設計,讓學生合理安排訓練任務,設計個性訓練方案,對全面提升其體能品質有重要現實意義。高中學生對自身體質情況有客觀判斷,教師從更多方面做出引導,讓學生了解體能訓練的重要性,這對培養(yǎng)學生體能訓練習慣有重要幫助。
優(yōu)選體能運動內容和運動形式,其訓練效果也會快速呈現出來,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融合、對接的意識,推出更多適合的訓練活動。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靈敏等運動指標來測定的,展開體能訓練需要選擇適合的運動形式,俯臥撐、仰臥起坐、單杠引體向上、雙杠臂屈伸、單腿深蹲起立、速跑、啞鈴等,都屬于最為常見的體能訓練運動,教師根據學生運動興趣和體能基礎安排適合的運動,對運動量、運動方式等做出具體要求,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其運動效率。
教師在安排學生展開力量訓練時,需要對學生做分組設計。如男生體能訓練,主要引入單杠引體向上、平板斜臥推、史密斯蹲等項目,還有長短跑內容,這樣可以強化心肺訓練,增強其體能。如女生體能訓練,可以選擇坐式拉伸韌帶、臥式拉伸韌帶、豎叉和橫叉拉韌帶,提升身體柔軟性、協(xié)調性。教師鼓勵學生推薦一些運動形式,并與學生一起研究活動的適合性,以及組織程序方案,為更多學生帶來運動訓練機會。學生推薦的訓練項目大多有趣味性、競賽性、互動性,教師做好篩選。
學生對運動有選擇性,這是極為正常的。教師針對學生體能基礎做運動安排,讓男生與女生分開訓練,引入一些競賽、游戲內容,為運動增加一些趣味性、互動性,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學生運動鍛煉的主動性。教師從激趣角度展開設計,契合學生訓練心理,其激發(fā)效果會更為顯著。如果能夠推出一些運動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會更為主動。體能訓練對場地和器材要求不是很高,教師針對操作條件展開設計和組織,讓更多學生都能夠主動進入到訓練環(huán)節(jié),其訓練設計才是最有價值的。
體能訓練方法眾多,教師要在訓練形式創(chuàng)新方面做出積極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合的訓練方法指導,能夠提升其訓練效率,這是學生最為需要的。學生大多對體能訓練項目比較熟悉,但其運動技巧把握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適時傳授操作方法,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運動啟迪。體能訓練效果如何,與方法應用有直接關系,教師占據學識高地,自然擁有更多學法積累,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做不同方法推介,能夠為更多學生提供針對性服務。
學生進入運動環(huán)節(jié)后,需要更多學法支持,教師要做好細致觀察,對學生運動存在的問題做科學分析,這樣才能給出具體的判斷,傳授一些適合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展開運動和訓練。如跳躍、投擲項目、排球扣球,都需要力量和速度。如籃球課上,教師將上籃技術和運球相結合,給學生提供一些示范操作展示,讓學生進行接力操作,學生在群體驅動下展開訓練,其訓練自覺性會更高。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比賽活動,讓學生進入競賽狀態(tài),其訓練效果會更為突出。為激發(fā)學生運動熱情,教師不妨對學生做體能情況做檢測,定期做總結,讓學生對自己的體能情況有更多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建立運動緊迫感、責任感。
體能訓練與常規(guī)教學相結合,從學法角度做設計和組織,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實踐操作,能夠有效提升其體能訓練品質,培養(yǎng)其運動習慣。創(chuàng)新方法,教師需要有客觀應對的意識,針對不同群體需要做出對應設計,給更多學生提供方法支持,這樣才能贏得訓練主動權。學生自身也有體能訓練方法積累,教師要組織學生做學法交流,讓學法發(fā)揮應有的助學作用。
體能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務,需要有堅守的精神,唯有不間斷地展開體育訓練,才能保持更好的體能狀態(tài),教師在體能訓練設計時,要做延伸思考,為學生布設長期的訓練任務,要求學生主動規(guī)劃長期的運動計劃,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有效提升其體能素質有積極作用。在訓練設計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生活運動環(huán)境、運動條件做客觀分析,推出適合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下展開體能訓練,培養(yǎng)其良好體能訓練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學生體能訓練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需要不間斷保持訓練,這對高中學生來說是難以做到的。教師需要有更多的干預,為學生設計長期訓練的計劃,還要推出一些監(jiān)督機制,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能夠建立持久的訓練意志。如田徑運動,對有效提升力量、耐力、敏捷性、協(xié)調性都有重要促進作用,田徑包括“田”和“徑”兩個部分,跳躍、投擲等屬于“田賽”內容,而速跑、接力等則屬于“徑賽”內容。學生平時生活中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體育器材展開體能訓練。如徒手操,能夠鍛煉其肢體靈活性、協(xié)調性,學生課間時間可以自主展開訓練。如原地跳遠,這也是比較常見的訓練項目,對場地沒有更高要求,也不需要借助什么器材就可以展開訓練。如拉力器、握力器等,這是針對力量訓練而設計的器材,學生平時可以運用這些器材展開訓練,其訓練效果顯著。
教師為學生推薦一些訓練項目,讓學生主動展開運動計劃和設計,每天堅持展開相關訓練,這樣才能獲得預想的效果。體育鍛煉需要堅守的精神,學生因為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往往難以堅持,教師需要在監(jiān)督方法方面做出研究,經常組織學生做運動交流和展示,能夠形成一些監(jiān)督作用,讓學生自覺完成訓練任務。體育訓練與學生生活高度對接,其訓練價值會更高,學生有生活體驗作為基礎,能夠順利進入到訓練運動環(huán)節(jié),在積極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能力。
高中學生面臨高考壓力,其體能往往不能達到規(guī)定指標。教師針對性推出訓練任務,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訓練活動,能夠將學生帶入適合的訓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主動運動中成長體能,養(yǎng)成良好運動習慣。體能訓練是體育學科的重要內容,教師對學生體能基礎做深入調查,針對性組織學生做運動,不僅能夠快速改變學生體能狀況,還能夠培養(yǎng)其良好運動習慣,讓學生建立終身運動的意識,這對促進其未來發(fā)展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