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當前,受到片面理解“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目標影響,不少幼兒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把重點放在了語言文字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語文教材中豐富的人文性因素。本文針對當前幼兒師范學校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性缺失的問題,從幼兒師范教育的特殊性出發(fā),探討如何提高幼師學生的人文性素養(yǎng),提出了滲透人文精神的幼師語文閱讀教學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幼兒閱讀;閱讀素養(yǎng);早期閱讀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21年度一般課題“基于兒童發(fā)展的民間體育游戲開發(fā)研究”(課題立項號:21NJyb57)的研究成果
一、幼兒文學素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文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談到兒童文學時,普通教師可以說兒童文學的許多方面有利于兒童的成長,但很難付諸實施。許多教師遵循幼兒園的節(jié)奏,很難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兒童文學的核心價值和兒童文學在兒童成長中的陪伴,如故事主人公對兒童心靈和行為的啟迪、幫助兒童拓展思維、引導兒童審美等,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沒有注意到這些。在談到兒童文學時,教師更多地考慮兒童在閱讀過程中對識字的認識和學習生活常識。孩子們閱讀作品的時間也是晚飯后或離開幼兒園前的一段時間。他們很少利用特殊的時間為兒童組織兒童文學活動,因此教師對兒童文學的關注不夠。
(二)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文學活動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教師組織兒童文學活動的頻率較低,一些幼兒園從未開展過兒童文學活動。較好的幼兒園會開展兒童文學活動,但開展的機會很少,教師自身組織較少,因為很多幼兒園的教師實行教師小組管理,不負責語言小組或文學小組的教師不會關心這方面的問題。據了解,教師會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文學活動,但流于形式,沒有讓孩子真正體驗作品的內涵和美感。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許多家長抱怨為什么今天的孩子越來越難受教育,越來越浮躁。幼兒文學在幫助兒童度過特殊時刻、讓他們治愈情感困惑、幫助他們建立自我認同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表現。
二、提升幼兒園幼兒文學素養(yǎng)的建議
(一)通過教師從根本上注重幼兒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
提高教師幼兒文學素養(yǎng)最根本的是教師自身的學習。從以上幼兒教師幼兒文學素養(yǎng)問題來看,幼兒教師對幼兒文學的重視程度較低,缺乏幼兒文學的理論知識和熱點,缺乏幼兒文學活動的組織能力,而缺乏利用家庭、社區(qū)等社會資源的能力,這些薄弱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教師的自主學習。幼兒園教師沒有閱讀足夠的兒童文學作品,因此很難掌握大量的兒童文學相關知識。
教師應該嘗試閱讀一些有趣的兒童文學作品,然后與孩子們分享這些作品。我相信孩子們自然會喜歡這些貼近他們世界的故事。教師逐漸培養(yǎng)他們對幼兒文學的興趣。在興趣的前提下,教師更愿意花時間去理解和學習幼兒文學,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例如,詩歌、童話、寓言、故事等試圖從兒童的角度觀察和理解世界。幼兒文學屬于文學藝術的范疇。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幼兒園教師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把孩子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提煉出來,藝術地演繹成美麗的童話和優(yōu)美的詩歌,找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體驗創(chuàng)作帶來的成就感。學習創(chuàng)作自己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鼓勵幼兒園教師不斷學習兒童文學,在不知不覺中,幼兒園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幼兒園提高對幼兒文學的關注度
首先,加強幼兒園之間學前文學的互動交流。由于城鄉(xiāng)幼兒園教師與不同層次幼兒園教師的學前文學素養(yǎng)存在顯著差異,應加強城鄉(xiāng)幼兒園與不同層次幼兒園的互動,相互學習。例如,幼兒園負責人組織不同的幼兒園教師討論幼兒文學的話題,表達他們的觀點,擴大教師對幼兒文學的視野。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的話題可以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以組織幼兒園教師交流幼兒文學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讓教師發(fā)現幼兒文學的價值,改變過去的舊觀念和觀點。第二,教師可以交流以往的兒童文學閱讀經驗,更多地了解兒童文學作品、作家和兒童文學常識,為今后的學習提供方向。第三,教師交流如何為兒童組織兒童文學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園教師組織兒童文學活動的能力和技能。
第二,加強幼兒文學教師的培訓。由于一些地區(qū)幼兒教師的環(huán)境限制了幼兒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對幼兒教師進行幼兒文學培訓是一種有效的對策。特別是對于各方面條件較差的農村幼兒園,更需要培養(yǎng)幼兒文學專業(yè)人才進行理論指導,使教師對幼兒文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新教師應在兒童文學活動中給予更多的實踐指導,使老教師和新教師能夠有更多的互動交流,相互學習。對于有豐富教學經驗但已離開學校多年的教師,應該讓教師學習更多的幼兒文學理論知識,在組織幼兒文學活動的過程中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不斷提高教師在學習中的幼兒文學素養(yǎng)。幼兒園教師在掌握兒童文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應理論聯系實際,組織更多的兒童文學活動,提高組織活動的能力。
總結
幼兒時期是人類接受知識的開端,從這個時期開始培養(yǎng)幼兒們的閱讀素養(yǎng),很大程度會幫助他們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以此對文學審美進一步提升。本文通過幼兒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策略,研究中存有不足,因此日后會在實踐中取長補短進行實際操作上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本蓬.論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蔡繼蓮.論中專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4.
[3]范風云.兒童文學與審美教育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金淑芳.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yǎng)與語文教學關系實踐研究[D].延邊大學碩士論文,2010.
[5]李娟.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yǎng)論[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6]歐陽君.小學英語教師兒童文學素養(yǎng)職前培養(yǎng)研究[D].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013.
[7]潘洋.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文學素養(yǎng)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
[8]孫晨燕.幼兒園教師音樂素養(yǎng)的構成研究及其啟示[D].浙江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9]袁瓊雯.幼兒園教師音樂素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10]葉雪梅.幼兒園教師媒介素養(yǎng)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