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淑慧
摘要:面對新課程改革浪潮,基礎教育理念持續(xù)更新,各學科教學活動的組織方法和思路也開始轉變,為了構建有效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圍繞學生需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是當前改革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式。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突出的應用價值,但是具體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依然值得深思。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引言
數學是一門注重學生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因而在小學開展數學科目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情況。在小學階段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解決問題與思考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更需要注重數學課堂中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有效性。
一、通過講故事,完成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喜歡聽各種故事是孩子的無性,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可以輕易地進入所講故事創(chuàng)造的情境當中。教師可基于所要教授課程內容的需要,利用學生所感興趣的故事來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借此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將課本中所出現的圖片或文字所顯示的問題情境組合成有趣的小故事,給學生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得教學過程的樂趣增加,可以顯著地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全面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比如,教師在教授六年級“百分數”時,可以給學生在課前講一個在超市買東西打折的生活小故事,然后引入百分數的教學內容,采用生活小故事的方式將教學內容教授給學生,利用小故事,創(chuàng)設出了一個有效問題情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提高。
二、問題情境要體現分層教育理念
問題的難度應該和相應層次學生的能力相匹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教學法要遵循分層教育理念,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水平,在教學問題和學生能力相匹配的情況下,更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如教學“三角形”相關知識過程中,在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完成預習練習題的情況,我們在提問環(huán)節(jié)要參考學生分層情況,比如對于低層級學生來說,可以提問學生:“三角形和其他圖形有哪些差別?”“三角形有哪些組成部分?”“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見的三角形應用案例?”回答這些問題只需要學生參考教材,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就可以初步掌握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識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增加問題難度,提問中、高層級的學生,比如:“一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數量分別是多少?”“怎樣在三角形內部作高?”……結合教材中關于三角形的描述,給中、高層級學生提供一些具備思考空間的問題,并且有的問題需要學生以實踐操作的方式展示答案。
三、以多媒體為依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多媒體教學設備由于具有便捷性與內容豐富性的特點,在小學教學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因而大部分小學也積極引入了多媒體設備。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呈現出與問題有關的內容,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于本節(jié)知識了解的程度來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案例與素材,并借此提出相應的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小學生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對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內容更感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程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呈現出一些他們不了解的內容,讓學生基于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情況分析“為何是這樣的”,借此讓學生再次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習到的知識點,并讓學生理解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去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可以在以多媒體為依托的狀態(tài)下更好地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例如,小學數學教師給學生講解“三角形的性質”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三角形能有初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場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設備以三角形為基礎結構。在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后,小學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思考,此時小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都會得到提升,在積極研究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后,小學生會對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三角形更感興趣,進而能提高在課堂中的注意力,保證學生能扎實掌握三角形的知識。
四、使問題情境擁有探究性
教師需要以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特點等為依據創(chuàng)建便于學生理解的學習方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設置的問題既不可以太簡單、太直觀,又不能太深奧,必須具備探究性,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考范圍,促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了解自身的不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圖形的旋轉”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提問題,那么學生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興趣,明確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礎,通過計算機技術轉動圖像,促使學生有興趣了解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在圖形轉動后,教師可針對學生的思考提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圖形的各種特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進行。
五、借助游戲,創(chuàng)設互動性問題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喜歡玩、好動、活潑的時期。想讓該階段的學生集中注意力地學習一整節(jié)課是較為困難的,尤其是對于年級較低的學生來說。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敏銳地利用這一特點,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增添小游戲這樣的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而創(chuàng)設出有效的問題情境,使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創(chuàng)設趣味性極強的問題情境符合小學生的性格,這種方式既可以使小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讓數學課本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和形象化。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使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更加有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以多媒體、生活片段、教學實物等多項內容為依托,創(chuàng)設出更加真實直觀的問題情境,讓小學生可以在積極參與合作探討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有效研究。
參考文獻
[1]路風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4):70-72.
[2]閔成林.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5):144.
[3]袁月尹.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