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波
摘要:隨著教育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教師和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一切從娃娃抓起,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單體刻板的教學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創(chuàng)新性與靈活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與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
新課改之下,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被教育工作者們所重視。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學科需要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和增強,要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優(yōu)良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小學生,并且促使小學生實現(xiàn)終身發(fā)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有更加明確和清晰的教學方法作為基石,為小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在生活中也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從家居生活到工作學習,到處都有著數學的影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通過將數學模型與生活問題有效結合,能夠科學合理地解決生活難題。因此,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人格,提高學生處理事情的嚴謹性,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能夠保持冷靜,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從而確定解決辦法,跳出問題的困境,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反映出數學思維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提供有力的幫助。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近年來我國學生數學成績優(yōu)異,但創(chuàng)新能力較為不足的現(xiàn)狀,很多專家學者進行了分析,其根源在于小學階段沒有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我國的應試教育已經深入人心,學生從小學開始就進入了應試教育體系。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以各種高壓式的教學方式逼迫孩子學習,殊不知,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最佳時間,家長的逼迫式教育,讓學生背上了巨大的學習壓力,而在高壓學習環(huán)境下,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固化,只知道對數學問題進行計算,不懂采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
三、故事型趣味教學方法
首先,我覺得要想讓教學方式充滿趣味,就可以將故事融入其中開展教學。雖然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作為一門棱角分明,邏輯性強的科目,通常都是以條理明晰、具有邏輯的方式而存在的。但是在面對低年級數學的教學內容時,它們都是較為基礎性的存在,所以并沒有很強烈的數學性的氛圍在里面。這時候就可以在講解一些定義和相關內容的同時,將該定義產生的故事背景與一些有趣的應用方式等內容向同學們進行講解。通過將一些適當的故事與情節(jié)插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讓數學更接近于小朋友們的現(xiàn)實生活,這就是一種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就比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比一比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它有三個學習內容分別是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首先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學習,就要對多少、長短、高矮這些定義有清晰的認知。除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進行的認識之外,教師可以用人的生長和樹的成長故事來說明高矮等。也就是要通過故事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讓他們在不自覺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專注地進行數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故事不僅充滿著趣味性,而且對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來說更具有引導作用。
四、競賽型趣味教學方法
對于趣味性教學模式中,我認為第二點非常有效的是競賽型的趣味教學方法。首先分析學生們的心理,因為他們年紀較小,所以有些時候想法非常單純,而且也比較爭強好勝,容易產生競爭與好勝心。其次,小學低學段的課程內容都較為簡單,而且課程安排較為松閑,這也就為競賽形式創(chuàng)造出機會與更多的時間。最后,競賽形式不僅可以利用學生們爭強好勝的心理來開展,而且在融入了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之后,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與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學生學習很多基礎項內容的時候,都是需要不斷加以鞏固練習的,就比如一些加減法乘法口訣和一些比較大小的內容。不斷地加以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字的熟悉程度和敏感程度,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也能提升學生做題的正確率。教師可以舉辦小組賽或者個人賽,再以這些基礎題目為考題以最終答題所用,時間和正確率相結合來產生學生們的成績。用時越短正確率越高,那么成績越好就會擁有更多的獎勵。這樣的比賽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也是一種積極性的調動。
五、師生互動型趣味教學方法
最后我覺得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教師。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義務與責任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作用,與每一位學生平等的產生交流。通過平等與積極性的影響交流,學生會產生一種被尊重被重視的心理,同時也更愿意去在學習的過程中作出更多更好的成績。
就比如在一些課外時間,教師可以叫不同的學生去辦公室討論一些問題,為每一位學生單獨的答疑解惑。這樣的互動交流,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穩(wěn)固,而且為學生們答疑解惑本來就是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此外,在面對學生們的課后作業(yè)時,教師也應該認真對待,通過對作業(yè)的審核與檢查,發(fā)現(xiàn)學生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共性問題進行講解,在課外時間對個別性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
綜上所述,不管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它們產生以及使用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好地體驗,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知識成長。不管是故事還是比賽,還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這些方式都僅僅是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中的一部分。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模式的道路上,教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出來助力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小學低學段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把趣味性的教學模式運用好,然后再開拓其他對學生學習有利的內容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倩云.淺析構建低年級數學生本課堂的策略——以“認識11-20各數”的教學為例[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48.
[2]宋燕.低年級小學數學周記的實驗性模式探究[J].學周刊,2021(33):15-16.
[3]李亮.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生書寫習慣指導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3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