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鳳(天津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天津 300122)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續(xù)性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tài),是一種綜合因素引起的復雜臨床綜合征,也是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病好發(fā)于老年群體,通常需要長期的住院治療,且預后較差,嚴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1]。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伴隨著老年患者機體器官組織不同程度的退化,在發(fā)病后,多數(shù)患者需要臥床休息,致使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明顯升高,極易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不利于病情的控制[2]。因此,及時有效的臨床護理顯得尤其重要。為了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發(fā)現(xiàn)更為科學的護理手段,本研究對患者分別實施舒適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并分析了不同護理方式的應用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③不能主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分別53例。觀察組女性23例,男性30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3.00±3.61)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0±1.47)年。對照組女性24例,男性29例,年齡62-85歲,平均年齡(73.50±3.72)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73±1.58)年。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謹遵醫(yī)囑用藥,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并發(fā)癥及時予以相應處理,給予患者飲食干預等。
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①舒適心理干預:帶領患者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消除其對陌生環(huán)境的緊張焦慮感,并協(xié)助患者完成各項臨床檢查。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遷延,很難治愈,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抑郁、悲觀等負面心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多傾聽患者的真實想法,耐心答疑,積極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②舒適體位干預: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為其調整舒適的體位。對于氣喘、水腫者,可將床頭適當調高,并調整為半躺半坐位,并注意脊柱和肢體被動體位的角度和舒適度;③舒適環(huán)境干預: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有利于提升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室內的溫度濕度變化,并進行調整;設置隔簾,尊重患者的隱私;放置綠蘿等綠色植物,定期更換被服,衣服應寬大柔軟,使用溫暖輕盈的被子和靠墊,保持病房的整潔;④舒適睡眠干預:根據(jù)住院情況合理安排檢查和治療,每次盡可能集中時間進行,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活動;避免噪音刺激,光線適度,床單整潔?;颊邞谒坝脺厮菽_,調節(jié)氣息舒緩情緒,配合醫(yī)師合理使用助眠藥物,監(jiān)測其睡眠情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的舒適度評分、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舒適度評分標準[3]:采用舒適狀況量表(GCQ)評價,包括生理狀況、環(huán)境狀況、精神狀況、心理狀況等4個方面,滿分112分,分數(shù)越低,則表示患者的舒適度越差。
心理狀態(tài)評分標準[4]: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其中總分在7分及以上為可能焦慮;總分在14分及以上為肯定焦慮;總分在21分及以上為明顯焦慮;總分在29分及以上為嚴重焦慮。
睡眠質量評分標準[5]: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價,滿分20分,分數(shù)越低,則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好。
生活質量評分標準[6]: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價,包括精力、心理職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等4個方面,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低,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分析。以[n(%)]描述患者的不良反應,并用χ2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評分,并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兩組舒適度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舒適度(生理狀況、環(huán)境狀況、精神狀況、心理狀況)評分均較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生理狀況 環(huán)境狀況 精神狀況 心理狀況 總分觀察組 53 21.08±3.15 23.11±2.57 22.76±3.11 22.27±3.05 89.22±11.88對照組 53 14.88±3.09 17.89±2.62 15.12±3.04 16.64±3.10 64.53±11.85 t 10.229 10.355 12.789 9.425 10.71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相比,兩組的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的上述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心理狀態(tài)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3 15.71±2.86 6.38±1.25* 18.45±2.73 13.15±1.64*對照組 53 15.35±2.71 9.15±1.37* 18.63±2.80 16.89±1.76*t 0.665 10.874 0.335 11.318 P 0.507 0.000 0.738 0.000組別 例數(shù) 睡眠質量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精力、心理職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評分均較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精力 心理職能 健康狀況 社會功能 總分觀察組 53 21.92±2.25 22.79±3.04 23.02±1.48 21.33±2.42 89.06±9.19對照組 53 15.44±2.16 16.37±2.88 17.11±1.39 15.08±2.35 64.00±8.78 t 15.125 11.161 21.191 13.489 14.35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13.21%相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為1.89% ,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多遷延,進展緩慢,以下肢活動障礙、心悸、失眠、呼吸異常、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目前,臨床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對心功能的損害為治療目標。但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齡較大,身體各項機能衰退且免疫力低下,恢復較慢[7]。因此,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也不容忽視。常規(guī)護理干預較為程序化,缺乏全面性與針對性,進而致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低,降低了護理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8],舒適護理能顯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質量。
有報道指出[9],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適感,這種感覺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顯得尤其重要。舒適護理是近年來發(fā)展的新型護理模式,護理理念旨在貫徹整體護理、以人為本的原則,不僅重視患者病情的變化,也關注患者的社會、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為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舒適的護理服務[10]。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由于其患病時間相對較長,很難治愈,加之自身行動受限,極易出現(xiàn)情緒上的起伏與波動,不利于病情的控制[11]。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舒適護理的患者生理、環(huán)境、精神、心理狀況等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P<0.05),且其心理狀態(tài)評分明顯較低,提示此護理方法能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其舒適度。分析原因:在舒適護理模式中,通過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緩解其焦慮情緒,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積極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能有效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同時給予患者舒適體位干預、環(huán)境干預、吸氧干預、輸液干預,能顯著提升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舒適感,有利于其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護理[12-13]。
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不同,舒適護理增加了對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干預,在提高患者護理舒適度的同時,臨床療效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均得以提升。本研究顯示,舒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其生活質量評分均較高,睡眠質量評分較低,且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89%低于對照組的13.21%,差異顯著(P<0.05)。提示舒適護理較為個性化、人性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與生活質量,同時減少壓瘡、便秘、感染的發(fā)生。原因主要在于:舒適心理干預能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其治療依從性;舒適體位、環(huán)境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緩解患者緊張的心理;同時,根據(jù)患者的缺氧情況,及時對氧流量進行調節(jié)[14-15]。對于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針對性的舒適吸氧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耐心講解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的作用,定期對吸氧裝置進行更換,能有效避免感染的發(fā)生[16-17]。
綜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顯著,不僅能提升患者的舒適度與生活質量,還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