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玉鞏仔鵬王婭杰董 宇董李晉川陳 穎*楊 慶蔡維艷李 琦翁小剛郭雨軒朱曉新*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北京 100700; 2.貴州醫(yī)科大學貴州省藥物制劑重點實驗室民族藥與中藥開發(fā)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藥學院,貴陽 550004;3.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機制復雜的慢性功能性腸病[1],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反復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同時有腹脹、腹瀉等癥狀[2-3]。 然而臨床上并未觀察到明顯的器質性改變[4],病情反復,難以完全治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
腸道是機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場所,也是藥物口服吸收的主要部位。 腸道屏障能阻止外部物質進入機體,由以腸黏膜上皮細胞、粘液層、腸道緊密連接共同構成的機械屏障、以腸道菌為代表的生物屏障、以腸道粘膜駐留免疫細胞為代表的免疫屏障和腸神經(jīng)系統(tǒng)共同組成[6-7],并通過多種細胞因子、免疫因子等相互調(diào)節(jié),維持著消化系統(tǒng)“首道屏障”的相對穩(wěn)定。 IBS 等慢性功能性腸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都與腸道屏障的狀態(tài)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8]。 疾病早期IBS 患者即發(fā)現(xiàn)腸黏膜通透性增加,隨著病原菌、內(nèi)毒素等入侵引起腹瀉、排便紊亂等癥狀。 隨著腸道黏膜屏障的損傷和消化系統(tǒng)的長期異常狀態(tài),其病程漸進、遷延難愈。 同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通過“腦-腸軸”調(diào)控腸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腸動力和內(nèi)臟感知異常;而腸道屏障的進一步破壞、腸道滲透性改變又可誘導神經(jīng)炎癥[6,9]。 但是,對于IBS 不同病程的腸道屏障狀態(tài),以及與藥物的吸收代謝的關系尚無系統(tǒng)性研究。
IBS 屬于中醫(yī)“腹痛、泄瀉”等范疇。 中醫(yī)學認為脾胃虛弱是其發(fā)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其病機主要在于肝脾氣機不暢、運化失常,大腸傳導失司,日久及腎,導致肝、脾、腎、腸胃諸臟功能失調(diào)[10]。 戊己丸最早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1],因“戊己”對應五行屬于胃土、脾土而得名[12]。 本方劑由吳茱萸、黃連、白芍3 味藥組成,有疏肝理脾、和胃緩急之效,主治脾濕瀉痢胃痛吞酸等肝脾不和之證[11,13]。 《幼幼新書》中其組方配比為黃連、吳茱萸、白芍各5 兩;《醫(yī)方考》中黃連用量增加,配比為5 ∶1 ∶1,實驗表明黃連占比增加后戊己丸鎮(zhèn)痛作用更顯著[14]。 韋宇等[15]認為腹瀉型IBS 主要病機為肝脾不調(diào),或肝郁克脾,或土壅木郁,采用不同配伍劑量的戊己丸可疏肝理脾調(diào)腸道,緩痛止瀉。 本課題組前期大量實驗證明戊己丸通過調(diào)節(jié)腦腸肽[16]、5-HT 含量、改善肥大細胞的異常狀態(tài)[17],從而改善IBS 大鼠“腦-腸軸”功能紊亂。 我們前期基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調(diào)節(jié),優(yōu)化得到一個降低內(nèi)臟高敏感性、提高痛閾作用最為顯著的戊己丸配伍方(黃連:吳茱萸:白芍配比為12 ∶1 ∶12)[18]。本配伍方通過1 周的給藥,可以基本緩解慢性內(nèi)臟高敏感腸易激綜合征(CVH-IBS)大鼠的腹痛、腸道運動功能紊亂等癥狀,但是其是否可以顯著改善腸道屏障功能尚不清楚。
因此,為進一步研究戊己丸中活性成分的體內(nèi)暴露水平與藥效的相關性,為闡明戊己丸治療IBS的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提供依據(jù),本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LC-MS/MS 法[19]同時檢測戊己丸單次或多次給藥后血漿中10 種活性成分的藥物濃度,比較在正常和CVH-IBS 模型大鼠的疾病不同階段戊己丸活性成分的體內(nèi)暴露水平;擬通過其藥代動力學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為戊己丸臨床的合理利用提供參考。
SPF 級 SD 雌性乳鼠 20 只,5 日齡,體重約 10 g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SCXK(京)2016-001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B152)。 動物飼養(yǎng)于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SYXK(京)2020-0042]。 每10 只乳鼠與母鼠一起飼養(yǎng),至25 日齡脫離母乳后5只每籠飼養(yǎng),自由飲食飲水。 實驗遵循3R 原則。
動脈成形術(PTCA)球囊,CorDis,球囊規(guī)格(3.0 mm×20 mm);導尿管,北京萬東庫利艾特醫(yī)用制品有限公司;壓力表,上海醫(yī)療設備廠;TB-215D電子天平,丹佛儀器(北京)有限公司;大鼠固定器,北京華美有機玻璃廠定做。 VX-Ⅲ型多管渦旋振蕩器(北京踏錦科技有限公司);NA-5 L 型氮氣/空氣一體機(北京中興匯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Centrifuge 5424R 型低溫高速離心機( 德國Eppendorf 公司);Xevo TQ 型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美國 Waters 公司)。 鹽酸小檗堿(批號10006-200807,純度 99.90%)、鹽酸巴馬汀(批號110713-201212, 純 度 86.70%)、 芍 藥 苷 (批 號110732-201108,純度 86.70%)、吳茱萸堿(批號110736-201136,純度96.50%)和鹽酸苯海拉明(內(nèi)標)對照品(批號110802-200606,純度99.90%)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鹽酸藥根堿(批號MUST-14022411,純度99.50%)、鹽酸黃連堿(批號MUST-13032301,純度99.50%)、二氫小檗堿(批號MUST-13070212,純度 99.50%)、表小檗堿(批號MUST-13092410,純度99.50%)、吳茱萸內(nèi)酯(批號MUST-13092412,純度99.50%)、芍藥內(nèi)酯苷對照品(批號MUST-13112803,純度91.37%)購自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甲醇、甲酸為色譜純。
黃連、制吳茱萸、炒白芍飲片均購自北京衛(wèi)仁中藥飲片廠,經(jīng)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何希榮主管藥師鑒定,均符合2020 年版《中國藥典》的相關要求。 3 種藥材在中日友好醫(yī)院藥劑室分別使用10 倍量溶劑回流提取后真空干燥制備得到固體粉末,得率分別為 19.3%、17.7%、9.37%。 按黃連-制吳茱萸-炒白芍(12 ∶1 ∶12)生藥量比例稱取提取物,加水配制成戊己丸混懸液。
1.3.1 檢測條件
黑木耳棚室掛袋栽培技術具有省地、省水、省工和出耳早、防流耳、易管理等優(yōu)點,在相同面積下,“掛袋耳”菌袋擺放數(shù)量是傳統(tǒng)地栽木耳的6倍。棚室生產(chǎn)環(huán)境可控,一個生產(chǎn)周期可省水70%以上。采摘期提前一個月,產(chǎn)出的木耳潔凈、無泥沙、品質好、售價高,是一項最新的栽培技術。該技術的示范推廣,對促進我鎮(zhèn)黑木耳產(chǎn)業(yè)素質提升,實現(xiàn)健康高效發(fā)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ACQUITY UPLC?BEH Shield RP18 色譜柱(2.1 mm×50 mm,1.7 μm),以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0 ~2 min,98%~60%B;2 ~2.5 min,60% ~20%B;2.5 ~3 min,20%~10%B;3 ~3.5 min,10% ~20%B;3.5 ~4 min,20%~60%B;4 ~4.1 min,60% ~98%B;4.1 ~5 min,98%B),流速0.4 mL/min,柱溫35℃,進樣室溫度4℃,進樣量5 μL。 采用電噴霧離子源(ESI),正離子模式檢測,選擇多反應監(jiān)測(MRM)模式進行二級質譜分析,離子對信息參考前期已發(fā)表文章[19]。 毛細管電壓1.0 kV,離子源溫度150℃,脫溶劑溫度500℃,脫溶劑氣體流速800 L/h,錐孔氣體流速50 L/h。
1.3.2 CVH-IBS 大鼠模型建立及評價
腹痛是IBS 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在IBS 動物模型中則表現(xiàn)為對胃腸道機械擴張刺激可承受的閾值降低、反應性增強,即內(nèi)臟高敏感性。 腹壁撤退反射(AWR)實驗是最為經(jīng)典的評價動物內(nèi)臟敏感性的方法,觀察動物腸道擴張后對疼痛做出的反映進行評分,標準評分標準如圖1 所示,分數(shù)越高則內(nèi)臟敏感性越高[20-21]。 取8 日齡雌性乳鼠,用37℃生理鹽水清洗肛周后將涂有液體石蠟的PTCA 球囊插入乳鼠肛門內(nèi)2 cm 深,球囊位于結腸處,將球囊與壓力表及注射器連接,注入空氣至壓力為60 mmHg。 每天如上刺激乳鼠2 次,每次1 min,兩次間隔30 min。 正常組乳鼠每天抓起后,撫摸會陰部1 min。 結腸 PTCA 球囊刺激共持續(xù) 2 周。 第 6 周進行AWR 測試評價大鼠內(nèi)臟敏感性。 使用6F 導尿管從大鼠肛門邊緣約4 cm 處插入。 大鼠適應3~5 min,待大鼠基本不動后注射生理鹽水0.6 ~1.2 mL 至球囊中,每0.2 mL 進行 AWR 評分,每只大鼠重復 3 次,每次間隔 20 min。 AWR 評分取 3 次平均值。 每周記錄1 次大鼠體重。
圖1 大鼠AWR 評分標準Note. A, 1 point, immobility and reduced head movement. B, 2 points, abdominal muscle contraction, but not lifted. C, 3 points, lifting the abdomen. D, 4 points, the body is arched and the perineum is lifted.Figure 1 AWR scoring criteria for rats
1.3.3 藥代動力學研究
IBS 模型建立后,將正?;蚰P痛笫箅S機分為單次給藥組及多次給藥組。 單次給藥組大鼠在頸靜脈插管手術12 h 后灌胃給藥,給藥量為戊己丸(10 mL/kg,相當于鹽酸小檗堿44 mg/kg、鹽酸巴馬汀10.6 mg/kg、鹽酸黃連堿11 mg/kg、鹽酸藥根堿2.54 mg/kg、表小檗堿2.57 mg/kg、二氫小檗堿3 mg/kg、吳茱萸堿0.055 mg/kg、吳茱萸內(nèi)酯0.2 mg/kg 和芍藥苷12.53 mg/kg、芍藥苷內(nèi)酯苷2.48 mg/kg)。 多次給藥組大鼠以同等劑量連續(xù)給藥6 d,每天1 次,第6 天給藥12 h 后進行頸靜脈插管手術,并在手術后12 h 再次以同等劑量灌胃給藥。 大鼠于給藥前和給藥后5 min、15 min、30 min、1 h、1.5 h、2 h、3 h、4 h、6 h、8 h 從頸靜脈插管處取血200 μL 放進肝素化EP 管,再補充200 μL 肝素生理鹽水溶液(50 IU/mL)注射入大鼠體內(nèi)。 取血液離心(3500 r/min,15 min)后取上層血漿100 μL,保存于-80℃待分析。
取血漿100 μL,加入5 mg/L 苯海拉明內(nèi)標溶液20 μL,渦旋 1 min,然后加入乙腈 360 μL 渦旋混勻5 min,然后離心(轉速13000 r/min,15 min,下同),取上清液350 μL 到離心管,在氮吹儀上吹干,殘渣用50%乙腈200 μL 復溶,渦旋混勻5 min,4℃離心,取上清 5 μL 注入 LC-MS 儀進行分析。 根據(jù)前期建立的UPLC-MS/MS 檢測條件[19],對鹽酸小檗堿、鹽酸巴馬汀、鹽酸黃連堿、鹽酸藥根堿、表小檗堿、二氫小檗堿、吳茱萸堿、吳茱萸內(nèi)酯、芍藥苷、芍藥內(nèi)酯苷的血藥濃度進行檢測。
如圖2A 所示,各組間大鼠體重無明顯差異,CVH-IBS 模型大鼠體重不受造模影響。 如圖2B 所示,大鼠第6 周進行AWR 評價,注入球囊中生理鹽水量為0.6、0.8 mL 時模型大鼠與正常大鼠相比AWR 評分顯著增高,說明疾病造模后大鼠內(nèi)臟敏感性增高,表示成功建立了CVH-IBS 模型大鼠。
圖2 各組大鼠體重和AWR 評分結果()Note. A,Weight of rats in each group at 1~8 weeks(n=5).B,Normal rats and CVH-IBS rats AWR score(n=10).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rat group,**P<0.01.Figure 2 Body weight and AWR score of rats in each group
戊己丸單次或多次給藥后,戊己丸中10 個活性成分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時曲線如圖3 所示。 結果可見,單次灌胃給予戊己丸后,正常大鼠中10 個活性成分的各時間點血藥濃度大多低于模型組大鼠;在正常和模型大鼠體內(nèi),活性成分鹽酸小檗堿、鹽酸巴馬汀、鹽酸黃連堿、鹽酸藥根堿、表小檗堿、二氫小檗堿、吳茱萸堿、吳茱萸內(nèi)酯的藥-時曲線均為單峰;芍藥苷呈現(xiàn)雙峰;而芍藥內(nèi)酯苷僅在模型大鼠體內(nèi)呈現(xiàn)雙峰。
圖3 戊己丸給藥后10 個活性成分在不同組別大鼠體內(nèi)的藥-時曲線(,n=5)Figure 3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of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lon of Wuji Wan
連續(xù)灌胃給予戊己丸7 d 后,最后1 次給藥后的藥-時曲線顯示:正常組大鼠體內(nèi)來自黃連和吳茱萸的8 個活性成分血藥濃度大多高于模型組大鼠;而且均表現(xiàn)為雙峰或多峰。 芍藥苷在正常大鼠體內(nèi)消除較慢。 與單次給藥相比,多次給藥后正常大鼠與模型大鼠的各活性成分的tmax均提前。
單次和多次灌胃給予戊己丸后,10 個活性成分在正常和IBS 大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大鼠戊己丸給藥后10 個活性成分的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n=5)Table 1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Wuji Wan
表1 不同組別大鼠戊己丸給藥后10 個活性成分的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n=5)Table 1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Wuji Wan
成分 Ingredients 組別 Groups tmax(min) Cmax(μg/L) AUC0-t(min·μg/L) t1/2(min) Vd(L/kg) Cl(L/(h·kg))正常大鼠單次給藥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16.00±4.00 12.68±2.50 1583.87±105.60 212.96±12.81 1526.81±8317.06 1430.96±195.34鹽酸小檗堿Berberine hydrochloride模型大鼠單次給藥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給藥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11.00±2.45 31.49±6.561) 2564.89±260.152) 341.11±17.773) 7527.07±1148.01 781.07±79.231)22.00±17.00 25.15±7.33 3593.56±73.49 358.66±54.43 4047.95±478.34 536.06±45.05模型大鼠多次給藥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單次給藥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26.00±16.16 10.80±1.132)* 2474.06±252.74 422.02±154.16 6809.27±1589.13 738.15±77.51 15.00±0.00 40.36±3.88 7054.40±983.93 156.55±17.20 351.06±78.02 90.66±11.38鹽酸巴馬汀Palmatine hydrochloride模型大鼠單次給藥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給藥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39.00±15.44 130.65±18.72 34606.34±1650.691) 117.04±11.01 65.99±10.10 21.24±0.972)45.00±24.94 72.36±5.14 16282.47±1000.46 488.50±72.94 304.97±62.83 28.93±2.59模型大鼠多次給藥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單次給藥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47.00±24.22 40.11±5.052) 12049.14±1232.931) 185.23±52.492) 278.50±105.18 43.16±6.38 60.00±31.10 66.03±5.49 12471.69±963.27 206.78±42.18 254.35±48.26 48.00±4.54鹽酸黃連堿Coptisine chloride模型大鼠單次給藥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給藥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27.00±8.75 69.66±4.95 16202.40±938.401) 246.24±29.56 219.97±31.78 33.25±0.951)30.00±22.58 122.63±7.74 23914.94±1520.59 308.55±73.87 151.01±33.69 23.18±2.32模型大鼠多次給藥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單次給藥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310.00±23.91 356.06±12.262)85657.94±1684.671)1166.93±39.93 1004.64±35.94 172.30±3.111)18.00±3.00 15.25±3.80 717.77±97.11 94.38±43.22 230.23±49.95 188.10±52.34鹽酸藥根堿Jatrorrhizine hydrochloride模型大鼠單次給藥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給藥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15.00±0.00 19.67±2.57 1008.89±69.171) 90.68±25.33 241.13±55.53 124.89±10.53 10.00±5.00 22.06±2.32 2619.72±382.51 103.20±9.06 134.96±26.06 56.77±7.73模型大鼠多次給藥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單次給藥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39.00±20.82 10.81±1.702)* 1238.90±95.932) 204.71±61.82 386.03±67.042) 84.69±11.78*18.00±3.00 65.86±9.50 7583.44±620.98 162.78±11.43 74.87±11.78 19.67±1.59表小檗堿Epiberberine模型大鼠單次給藥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給藥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15.00±0.00 84.76±9.46 11151.51±734.312) 156.28±17.01 69.62±21.35 11.78±1.302)32.00±22.11 86.33±10.88 16637.64±1715.11 295.83±38.13 49.22±7.32 7.64±0.94模型大鼠多次給藥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35.00±17.10 58.02±5.001)*11234.91±1069.541) 206.33±42.50 61.16±13.86 12.96±1.212)
單次灌胃給予戊己丸后,IBS 模型大鼠與正常組相比結果顯示:黃連活性成分鹽酸小檗堿Cmax(P<0.05)、AUC0-t(P<0.01)、t1/2(P<0.001)顯著升高,Cl(P<0.05)顯著降低;鹽酸巴馬汀、鹽酸黃連堿、鹽酸藥根堿AUC0-t(P<0.05)顯著升高,鹽酸巴馬汀Cl(P<0.01)顯著下降,鹽酸黃連堿 Cl(P <0.05)顯著下降;表小檗堿AUC0-t(P<0.05)顯著升高,Cl(P<0.01)顯著降低;二氫小檗堿Cmax(P<0.01)、AUC0-t(P<0.001)、t1/2(P<0.05)及 Cl(P<0.01)顯著降低;吳茱萸成分吳茱萸內(nèi)酯AUC0-t(P<0.01)顯著升高,Cl(P<0.05)顯著下降;白芍有效成分芍藥苷與芍藥內(nèi)酯苷有不同程度改變,但未表現(xiàn)出顯著性。
多次灌胃給予戊己丸后,IBS 模型大鼠與正常組相比,鹽酸小檗堿Cmax(P<0.01)顯著升高;鹽酸巴馬汀 Cmax(P<0.01)、AUC0-t(P<0.05)、t1/2(P<0.01)顯著下降;鹽酸黃連堿 Cmax(P<0.01)、AUC0-t(P<0.05)及Cl(P<0.05)顯著升高;鹽酸藥根堿 Cmax(P<0.01)、AUC0-t(P<0.01)顯著降低,Vd(P<0.01)顯著升高;表小檗堿Cmax(P<0.05)、AUC0-t(P<0.05)顯著升高,Cl(P<0.01)顯著降低;二氫小檗堿 Cmax(P<0.01)、AUC0-t(P<0.05)顯著下降;吳茱萸堿Cmax(P<0.001)、AUC0-t(P<0.01)顯著下降;吳茱萸內(nèi)酯 Cmax(P<0.01)、AUC0-t(P<0.01)顯著降低,Cl(P<0.01)顯著上升;芍藥內(nèi)酯苷t1/2(P<0.05)顯著降低。
續(xù)表1
比較模型大鼠多次給藥和單次給藥的結果發(fā)現(xiàn):鹽酸小檗堿、鹽酸藥根堿、表小檗堿的Cmax(P<0.05)顯著降低;二氫小檗堿Cmax(P<0.01)顯著降低;鹽酸藥根堿Cl(P<0.05)顯著降低;白芍活性成分芍藥苷t1/2(P<0.05)顯著下降,Cl(P<0.05)顯著上升。
單次或多次給予戊己丸后,通過比較正?;蚰P痛笫篌w內(nèi)各活性成分AUC 的變化(見圖4),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戊己丸單次給藥后,除二氫小檗堿和芍藥苷外的其他活性成分在IBS 大鼠體內(nèi)暴露比正常大鼠體內(nèi)暴露增加;但是在多次給藥后,僅有鹽酸黃連堿在CVH-IBS 大鼠體內(nèi)的暴露比在正常大鼠中增加。 正常大鼠多次給藥后,活性成分大多有一定蓄積,導致AUC 增加;但是CVH-IBS 大鼠多次給藥后,除了黃連堿外,其余活性成分的AUC 并未表現(xiàn)出增加。
圖4 戊己丸給藥后10 種活性成分在不同組別的體內(nèi)暴露水平(AUC)比值Figure 4 Ratio of the in vivo exposure levels (AUC) of the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Wuji Wan
單次灌胃給藥戊己丸后,CVH-IBS 模型大鼠與正常大鼠的藥-時曲線顯示,CVH-IBS 大鼠對10 個活性成分的吸收均高于正常組,這與本課題組前期實驗結果一致。 腸道屏障是人體內(nèi)外環(huán)境相互作用面積最大的屏障[22],可能由于CVH-IBS 大鼠腸道屏障破壞,對黃連生物堿等小分子化合物的通透性增加。 LPS 預處理在腸外翻模型中能通過增加吸收、減少外排,顯著提高小腸對黃連生物堿的通透性[23]。
連續(xù)7 d 灌胃給藥戊己丸,最后1 次給藥后,CVH-IBS 模型大鼠與正常大鼠的藥-時曲線顯示,10個活性成分中黃連生物堿、吳茱萸堿、吳茱萸內(nèi)酯在多次給予戊己丸的CVH-IBS 大鼠體內(nèi)特征趨勢具有相似性。 多次給予戊己丸的CVH-IBS 大鼠和正常大鼠的藥-時曲線基本為雙峰,正常組雙峰峰形及雙峰分離更加明顯,模型組峰形相對平緩。 而單次給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與正常大鼠體內(nèi)芍藥苷藥-時曲線均為雙峰,多次給藥CVH-IBS大鼠與正常大鼠有多峰趨勢。
戊己丸單次給藥正常大鼠的芍藥內(nèi)酯苷的藥-時曲線為單峰,迅速降低且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速率快,可能與芍藥內(nèi)酯苷的水溶性、極性強,且會被腸道菌群轉化生成苯甲酸有關[24];單次給藥CVH-IBS模型大鼠與單次給藥正常大鼠相比,有多峰趨勢且代謝較慢,可能與IBS 導致腸道菌群失調(diào)有關。 戊己丸多次給藥模型大鼠的芍藥內(nèi)酯苷的藥-時曲線基本為單峰,可能是腸道屏障恢復所致;多次給藥正常大鼠與多次給藥CVH-IBS 大鼠相比有多峰趨勢,可能為多次給藥的體內(nèi)蓄積。
多次給予戊己丸后正常大鼠體內(nèi)10 個活性成分血藥濃度基本高于CVH-IBS 模型大鼠,證明了治療后期CVH-IBS 大鼠的腸道屏障逐步恢復,病程后期口服藥物的吸收減少。 多次灌胃戊己丸CVH-IBS模型大鼠與單次灌胃戊己丸CVH-IBS 模型大鼠相比,多次給予戊己丸正常大鼠和單次給予戊己丸正常大鼠相比,tmax出現(xiàn)均提前,側面說明多次給藥后活性成分在CVH-IBS 大鼠和正常大鼠的體內(nèi)均發(fā)生蓄積并持續(xù)發(fā)揮藥效。
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計算結果顯示,單次灌胃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與正常組大鼠相比,黃連活性成分鹽酸小檗堿最大血藥濃度顯著升高,藥物清除時間增加。 鹽酸小檗堿、鹽酸巴馬汀、鹽酸黃連堿、鹽酸藥根堿、表小檗堿吸收總量不同程度地顯著增高,與本課題前期實驗結果一致。 鹽酸小檗堿、鹽酸巴馬汀、鹽酸黃連堿、表小檗堿清除率顯著下降;二氫小檗堿最大血藥濃度顯著下降,吸收總量顯著下降,清除時間縮短,清除率顯著下降。 吳茱萸成分吳茱萸內(nèi)酯吸收總量顯著升高,清除率明顯下降。 吳茱萸堿與白芍有效成分芍藥苷與芍藥內(nèi)酯苷有不同程度改變,但未有顯著性。
多次給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與正常大鼠相比,鹽酸小檗堿、鹽酸黃連堿、表小檗堿最大血藥濃度顯著升高;鹽酸黃連堿、表小檗堿吸收總量顯著增加,證明多次給藥后模型組大鼠對黃連生物堿的吸收增多,也可能是肝腸循環(huán)使藥物持續(xù)發(fā)揮作用[25]。 生物堿成分的Vd普遍較高,證明生物堿小分子與腸組織有特異性結合。 鹽酸巴馬汀、鹽酸藥根堿、二氫小檗堿、吳茱萸堿、吳茱萸內(nèi)酯的最大血藥濃度、吸收總量明顯下降。 推測長期消化系統(tǒng)功能性疾病導致機體對藥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吳茱萸內(nèi)酯清除率顯著上升。 鹽酸巴馬汀、芍藥內(nèi)酯苷清除時間顯著縮短。
多次給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與單次給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相比,鹽酸小檗堿、鹽酸藥根堿、表小檗堿最大血藥濃度明顯降低,再次顯示出多次給藥治療后CVH-IBS 大鼠的腸道屏障有所恢復。 二氫小檗堿最大血藥濃度顯著降低;鹽酸藥根堿清除率明顯降低,提示多次用藥與肝腸循環(huán)發(fā)生協(xié)同作用。 白芍活性成分芍藥苷清除時間明顯下降,清除率明顯上升,推測是治療后期大鼠代謝功能有所恢復。
單次或多次給予戊己丸后,正常或CVH-IBS 模型大鼠體內(nèi)各活性成分AUC 發(fā)生變化。 戊己丸單次給藥后,除二氫小檗堿和芍藥苷外的其他活性成分在IBS 大鼠體內(nèi)暴露比正常大鼠體內(nèi)暴露增加;但是在多次給藥后,僅有鹽酸黃連堿在CVH-IBS 大鼠體內(nèi)的暴露比在正常大鼠中增加。 正常大鼠多次給藥后,活性成分大多有一定蓄積,導致AUC 增加;但是CVH-IBS 大鼠多次給藥后,除了鹽酸黃連堿外,其余活性成分的AUC 并未表現(xiàn)出增加。 推測可能由于鹽酸黃連堿分子量小,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在腸道屏障恢復后依然保持著極易吸收入血的特性[26],并且鹽酸黃連堿主要代謝部位為肝[27],多次給藥后蓄積明顯。
綜上所述,CVH-IBS 模型大鼠的病理狀態(tài)、不同病程和給藥次數(shù)對戊己丸中活性成分藥代動力學特征產(chǎn)生了顯著影響,提示IBS 病程前期和治療后期腸道屏障通透性有所改變,大鼠代謝能力改善,多次給藥與肝腸循環(huán)協(xié)同作用持續(xù)發(fā)揮藥效,有助于改善IBS。 針對IBS 大鼠腸道屏障、代謝功能的具體改善情況和戊己丸對腸道屏障發(fā)揮藥效作用的機制值得下一步深入研究,以助于更為全面地了解復方中活性成分的體內(nèi)過程及其對疾病的影響,為中藥復方的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