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霞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倍F(xiàn)實卻是一提到寫作文,學生就愁眉苦臉,最后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或胡編亂造,或上網(wǎng)抄襲。如何才能在寫作時讓學生自由表達、有話可寫,是廣大語文教師熱切關注的問題。本文從順應學生個性角度探討了中學作文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不再懼怕寫作,從而愛上寫作。
【關鍵詞】中學作文;順應學生個性;教學策略
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最難提高效率的教學內(nèi)容,就連語文界泰斗張志公也有過“作文教育向來被譽為我國語文教育的老大難”的感嘆,足見其難度之大了。一直以來,有關作文教學的研究很多,但真正要做起來,卻往往很低效,且缺乏系統(tǒng)性,很多教師只能“信手拈來““即興發(fā)揮”。寫作教學上,教師更多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一種觀點認為,作文是學生自己寫好的,只要多寫,悶頭寫,作文自會好起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要寫好作文,只要多閱讀,讀多了自能妙筆生花。筆者不否認以上觀點有其可取之處,但作文真的難到讓語文教師無從下手了嗎?筆者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學生作文是寫好的,更是可以改好的。不僅如此,作文講評課還要有策略、有系統(tǒng),做到課課有目標、節(jié)節(jié)有實效。在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采用的是“順應個性積累素材-鑒賞學習優(yōu)秀文-從寫作問題出發(fā)選擇作文訓練點-面批升格-發(fā)掘亮點、鼓舞寫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作文訓練,效果良好。筆者認為,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去指導:
一、順應學生個性積累與運用素材
1.順應閱讀興趣積累與運用素材
課外閱讀對語文水平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外書的選擇上,只要是思想內(nèi)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有些愛閱讀的學生思想情感豐富活躍,筆者也會順應學生的閱讀興趣,經(jīng)常跟學生交流探討讀書的心得,促發(fā)學生從自己的閱讀中積累素材。比如,小趙在書簽比賽中畫的是京劇作品,筆者便與她一起研討天才京劇名伶商細蕊振興京劇國粹的傳奇故事,她很開心地把《鬢邊不是海裳紅》的書借給筆者看,于是筆者便引導她積累有關京劇國粹的素材,寫有關京劇國粹的作文。這些學生其實渴望表達,表達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種種看法,筆者在與她們交流探討的過程中既增進了師生感情,又培養(yǎng)了他們觀察、思考、感悟、表達觀點的能力,對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是極有幫助的。
2.順應學生個性,分類積累與運用素材
(1)巧用中考滿分作文選,分類素材
由于學生積累甚少,缺乏廣闊的視野,語言枯竭,在這種情況下,借鑒別人的有效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屆從初一開始筆者就建議學生購買當年的中考滿分作文選,有目的性地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主動走進并深入體驗別人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擴大學生閱讀面,增加素材積累。
教師會根據(jù)作文選的內(nèi)容做好整合,分門別類,把傳統(tǒng)的作文主題(夢想、真愛、讀書、美景等)更加細化,如,體育運動類(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此類比較適合愛運動的男生和體校生;藝術類(樂器彈奏、舞蹈表演等),此類比較適合藝術特長生;借物喻人類(如,竹菊梅蘭蓮等),此類適合對文字有較高駕馭能力的學生;閱讀類(古詩文、名著經(jīng)典等),此類適合文學功底較強的學生;書畫類(硬筆、軟筆、素描、國畫、油畫等),還有親情類、比賽類、挫折中追夢類、爬山類等。
(2)學生順應個性取類積累,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素材
每周作文課,教師與學生分析鑒賞二三篇內(nèi)容同類、表達主旨卻不同的文章,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寫作內(nèi)容。一般來說,為了適應不同內(nèi)容要求的作文題目,一般建議學生要積累幾類素材以應對變化。
在找到適合自己的素材后,教師指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素材。同一素材,思考的角度不同,發(fā)現(xiàn)就會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各有不同。比如,同樣是寫爬山的內(nèi)容,從中可以提煉出不同的主旨,如,陪伴中感悟到親情的重要;如,享受爬山的過程,再引申感悟到應該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結果;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使浮躁的心沉靜、平和;如,從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中獲取能量,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還可以提煉出堅持、拼搏、勇于探索嘗試,獨立面對人生等主旨。再比如,練書法的內(nèi)容,可以提煉出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不懈地追求夢想;練字靜心,做人需要平和收斂;凈化心靈、磨礪意志等主旨。
素材經(jīng)過整合并細化后,既可以讓學生遵循自己的個性取材,又可以開闊思路,使學生想人之所未想、發(fā)人之所未發(fā),找出創(chuàng)新點,寫出自己的東西來。如此不斷循環(huán),學生利用素材、巧妙創(chuàng)新的能力也就在錘煉中獲得。
二、合作鑒賞優(yōu)秀文,學習優(yōu)秀作文長處
1.鑒賞優(yōu)秀的滿分文
每周的作文鑒賞課,筆者會采取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前布置需要點評的優(yōu)秀文章,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想、去寫,讓他們從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果(內(nèi)容);情節(jié)低谷、轉折、高潮及改變后(情節(jié)波瀾起伏和結構詳略得當);抒情感悟(立意語言);提煉主旨(立意),萬能段(語言)等方面對文章的內(nèi)容、主旨、語言、結構多角度地品評例文,學生結合自己的作文點評應該向優(yōu)秀例文學習些什么? 優(yōu)秀例文中還有哪些不足有待改進?每位學生獨立思考寫好點評,作文課上會有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相互討論、交流,集思廣益,整合小組的觀點,將學習成果予以歸納,形成寫作要領,最后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對例文進行綜合分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要及時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讓他們覺得教師重視他們的想法,以此調(diào)動他們學習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會日益增加。學生在點評這些文章的同時,他們不自覺地會把自己的作文與這些作文相對比。通過對比,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在相互借鑒啟發(fā)中取長補短,增強了自己寫作文的信心。
在閱讀點評優(yōu)秀作品中,要讓學生找出、學會積累并運用萬能段落,比如,講“閱讀類”作品時,有這么一段佳句:回顧自己閱讀《紅樓夢》的過程,從最初的走近《紅樓夢》,到把畏難和反感變?yōu)橛H近與理解,到再走進《紅樓夢》,與書中人物同歡樂,樂她們之樂,憂她們之憂,可謂漸臻佳境?!毕矚g寫“閱讀類”作品的學生,只需把《紅樓夢》改成自己寫作的經(jīng)典作品或名人古詩文,就能增添自己作文語言的靈動性,足以吸引閱卷教師的眼球,在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
學生點評完畢后筆者會總結每組學生的觀點并和學生再次鑒賞例文,結合學生的寫作實際水平加以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為學生構思鋪路搭橋。
通過合作鑒賞優(yōu)秀文,探究學習優(yōu)秀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闊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別人構思文章的方法,這樣就為下一步作文實踐打下了基礎。
2.學生間互相鑒賞
除了在課堂上鑒賞優(yōu)秀的滿分作文外,筆者還特別注重學生作文的互評互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生互批作文不是簡單地把教師批改作文的任務轉嫁給學生,也不純粹是批改形式的改變,它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與學的活動,更加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學生互批作文對于語文教學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在互評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在明確常規(guī)目標的前提下再逐步地達成核心目標。評改步驟:讀-評-改。具體做法:首先是學生課前10分鐘自主預習,點評出同桌作文值得學習的地方和提出修改建議;然后四人小組堂上10分鐘時間交流互評,讓組內(nèi)每個學生都能讀到其他同學的作文;接著根據(jù)同學的點評每位學生有15分鐘時間升格自己的作文;最后是3分鐘學生自我提升發(fā)言和7分鐘師生互動交流反饋環(huán)節(jié),通過點評同學的作文和自己在同學的點評后升格作文的體驗,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這樣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參與,在互評作文的過程中也了解了其他學生的作文水平,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能當堂修改,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寫作,成為學習的主人,整體提升自己的綜合語文素質(zhì)和文化素養(yǎng),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學生互批作文并不是新鮮事,很多教師曾運用過這種形式,只是長久以來沒有形成氣候。也許是這種形式真正運用起來費時費力,學生改過了教師還要改一遍。但是作為一名有責任擔當?shù)慕處?,必定會站在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立場,把“麻煩”留給自己,把“素養(yǎng)”帶給學生。當學生經(jīng)過歷練,養(yǎng)成了習慣,享受到作文進步的樂趣,從而在內(nèi)心萌生一種想改的需要,進而樂改、能改,必然會抵達教師所期待的最高境界。
三、從寫作問題出發(fā)選擇寫作訓練點,一練一得
針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寫作環(huán)節(jié),筆者通常選擇一個切實可行的寫作訓練點,如,點題訓練、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文章的構思、立意等,讓學生每次按不同的寫作訓練點把相應的作文句子、段落標注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作文訓練的針對性就強了,往往寫作時就會十分注意教師定下的寫作訓練目標。比如,期中考試前作文課細節(jié)描寫的訓練,筆者在講《背影》時,對父親爬月臺的細節(jié)重點描述,還分享了一段作文中剝蝦的細節(jié)描寫:我站在他旁邊,看他熟練地剝蝦。一只手攏住蝦身,另一只手捏住蝦頭,一拽,那透明的蝦皮便脫落下來。接著他用剪子在蝦弓起的背上剪個口子,用牙簽將黑色的蝦線挑出來。爸爸的手靈活地翻飛,熟練地剝著一個又一個,像胸有成竹的畫師筆走游龍。他的雙眸微低,沉靜的目光專注而又溫暖,仿佛世界上只有他和他手中的藝術品。爸爸的頭發(fā)在陽光中浮動著,劃出優(yōu)美的曲線,像靈動的舞者,在一片溫暖中輕柔地搖擺。暖光眷戀著他的眉眼,給他高挺的鼻梁和堅毅的下巴鍍上了一層金色。
根據(jù)例子教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肖像等細化動作,延其過程;運用修辭,畫其神韻;刻畫心理,合其身份。這樣才能更細膩形象地展現(xiàn)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突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使語言具體化、個性化。教后,筆者強調(diào)考試的作文會重點關注細節(jié)描寫,通過考前擬定切實的寫作訓練目標,化抽象概念為具體文字內(nèi)容的訓練,期中考試時很多學生把剝蝦的細節(jié)延伸創(chuàng)新到剝螃蟹、剝板栗等,把父親爬月臺的細節(jié)延伸到洗菜、做飯、煮面、穿鞋帶、縫補衣服等情節(ji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教朱自清的《春》時,筆者把作文教學融會貫通到閱讀課中,把語文書中的這些經(jīng)典作品當作文范例來分析點評,教學生學會自然環(huán)境描寫,增添文章的語文味,讓語言更優(yōu)秀,并強調(diào)下次作文把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勾畫出來。在這樣定訓練目標、完成訓練目標、再尋找訓練目標再完成的過程中,學生的作文能力會逐漸地增強。
四、加強作文面批力度,學生反復升格并積累自己的優(yōu)秀作品
1.教師不辭勞苦面批
在作文評改方面,筆者采用較多的就是面批法,幾乎每次的作文都采取該方法,每次批改作文時瞄準學生習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都會一對一地面批指導,當面指出作文中的優(yōu)點并予以肯定和鼓勵,同時,指出作文的缺點和不妥之處,分析其原因,指出修改意見,讓學生自己去改,改過之后再交給教師復評。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便于與學生交流,學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通過面批和修改作文,使文章上升檔次等級,有更多的采分點。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每次考完試后都主動找筆者面批作文,之后再進行反復修改和完善,讓自己原本低等級的作文升格為高一等級的作文。比如,小劉同一篇作文重寫了四次,反復讓筆者修改,直至滿意為止。當然,面批確實比較浪費時間,試過一次學生找了筆者幾次都沒有時間,后來是在去廣州研學參觀休息的間隙學生拿出作文讓筆者面批。
2.學生分類積累一些素材
(1)準備幾篇不同內(nèi)容的文章
筆者一直跟學生灌輸一種思想,就是要打有準備的仗,在考試過程中再放下筆慢慢構思選什么素材、寫什么內(nèi)容、怎么寫等就太浪費時間,筆者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準備幾篇不同內(nèi)容的文章,比如,親情類、夢想類、閱讀類、興趣愛好類等,不管考試出什么作文題目,都可以根據(jù)題目要求靈活改變自己備好的文章,應付自如,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篇高質(zhì)量的作文,騰出時間回頭做前面的閱讀題,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2)積累自己寫過的優(yōu)秀作品
積累自己寫過的優(yōu)秀作品尤為重要。比如,小詹寫了一篇親情類的作文,給筆者反復修改過,連續(xù)兩次考試都取得了高分,并且在這次期中考試中在25分鐘內(nèi)完成了作文寫作,騰出了充裕的時間去做閱讀,這次期中考試考到了111的高分。所以,成功永遠是屬于有準備的人。
五、大面積挖掘學生亮點,鼓舞學生寫作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筆者認為,營造寫作的學習氛圍,是教師的一大責任。每次作文訓練后,筆者都會選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優(yōu)秀范文全級印發(fā),通過這種榜樣的作文學習模式,學生便會有一種被關注的快樂與滿足,從而在全班乃至全級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評講作文時盡可能把表揚的面擴大,爭取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都能被提及。只要用心去感受,筆者相信在學生的習作中的優(yōu)點都能被發(fā)掘出來,即使它在教師的眼里是那么微不足道,但于對于學生卻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總之,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一定要順應學生個性特點和知識水平,鼓勵學生敢寫、可寫、會寫、樂寫。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促使自身的寫作水平獲得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新方法,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很好地完成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張舒.如何指導學生互批自改[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2019(8):1.
責任編輯? 邵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