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俊東,廖上騰,龔濤
慢性腎臟病(CKD)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是因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腎臟病變造成的腎臟功能、結構出現(xiàn)障礙而引發(fā)的一系列臨床癥狀[1]。CKD早期并無典型表現(xiàn),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尿頻、腰酸、乏力等癥狀,甚至出現(xiàn)多種嚴重并發(fā)癥,致使患者在終末階段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臨床對于CKD應積極施治,以控制患者病情進一步進展,盡可能地改善患者的腎功能[3]。目前臨床治療CKD以藥物為主,西醫(yī)常用藥物為左旋氨氯地平,可保護患者腎功能,增加腎小球濾過率(GFR),降低腎臟血流量,進而改善患者病情[4]。尿毒清顆粒是經現(xiàn)代工藝制成的一種中成藥,主要功效為健脾利濕、活血化瘀、通腑降濁,可降低血磷水平、升高血鈣,進而提升患者的腎功能[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尿毒清顆粒對CKD患者鈣磷代謝及腎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CK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B組和A組,各30例。B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2~82(60.86±8.17)歲;體質量41~84(67.39±9.46)kg;病程3~17(10.39±2.01)年;原發(fā)疾病:慢性腎炎19例,高血壓腎病7例,糖尿病腎病4例。A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3~81(60.55±8.34)歲;體質量41~85(67.62±9.71)kg;病程3~15(10.09±2.17)年;原發(fā)疾?。郝阅I炎20例,高血壓腎病7例,糖尿病腎病3例。2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CKD的臨床診斷標準[6],且疾病分期為3~5期;(2)意識清楚,可配合本研究;(3)近期未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類藥物治療;(4)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需進行緊急透析治療者;(2)合并造血系統(tǒng)疾病或心腦血管疾病者;(3)對本研究治療方案不耐受,或存在過敏反應者;(4)合并惡性病變者;(5)存在視聽障礙,無法進行正常交流者;(6)合并心、肝、腦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A組患者予以西醫(yī)綜合治療:積極治療患者原發(fā)病,控制血壓、血糖至合理范圍,糾正酸堿失衡,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感染,改善貧血,并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南昌弘益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3531)治療,初始劑量為5 mg/次,晨起口服,1次/d,觀察患者有無不適,可在患者耐受的情況下調整藥量至10 mg,1次/d。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加用尿毒清顆粒[康臣藥業(yè)(內蒙古)有限責任公司/康臣藥業(yè)(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73256,規(guī)格:5 g/袋]1袋/次,口服,3次/d。2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治療期間需按照醫(y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藥、換藥或更改藥量。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鈣磷代謝、腎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AU-5824)檢測鈣磷代謝指標(血磷、血鈣)、腎功能指標[SCr、GFR、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水平。(2)血清炎性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3)不良反應:記錄患者治療期間頭暈、嗜睡、肌肉酸痛、嘔吐等發(fā)生情況。
1.5 治療效果 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血肌酐(SCr)水平降低幅度>30%為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明顯改善,SCr水平降低幅度為20%~30%為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SCr水平降低幅度<20%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比較 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29/30),高于A組的73.33%(22/30)(χ2=4.706,P=0.030),見表1。
表1 A組與B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實驗室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血磷、血鈣、SCr、GFR、Ccr、BUN、CRP、IL-6及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血磷、SCr、BUN、CRP、IL-6、TNF-α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血鈣、GFR、Ccr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B組血磷、SCr、BUN、CRP、IL-6、TNF-α水平較A組更低,血鈣、GFR、Ccr水平較A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A組與B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2.3 不良反應比較 B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6.67%,與A組的13.3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85,P=0.667),見表3。
表3 A組與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CKD為慢性進展性疾病,具體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糖尿病腎病、慢性腎炎、結締組織病等多種疾病均可導致該病發(fā)生,1~2期的CDK患者并無明顯表現(xiàn),對患者生活無明顯影響,但3~5期的患者癥狀較為明顯,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7]。目前臨床治療CKD尚缺乏特效手段,多以積極預防疾病進展為主,避免患者病情急速惡化,以致腎衰竭,引發(fā)終末期腎病[8]。臨床治療CKD以西藥為主,氨氯地平屬于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可阻滯鈣離子通道,降低患者血壓,緩解患者病情,但治療效果仍有待提高,臨床需尋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9]。
中醫(yī)學認為,CKD的病機為臟腑功能失調,水濕痰濁,體內形成瘀血,對腎臟造成損傷所致,多與情志失調、勞欲過度、飲食不節(jié)有關,故治療當以理氣活血、補腎活血、健脾益腎為主。尿毒清顆粒是由大黃、白術、黃芪、白芍、苦參、何首烏、丹參等多味中藥材組成,具有健脾利濕、通腑降濁、活血化瘀之效。CKD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機體炎性反應存在密切關系,機體常伴有炎性反應,長期炎性反應狀態(tài)會導致血清中的炎性因子不斷蓄積,使腎小管纖維化,進而損傷腎功能,因此積極控制炎性反應具有重要意義。TNF-α、IL-6、CRP均是臨床常見的炎性因子,上述指標的變化能夠反映機體炎癥狀態(tài),其水平越高則提示機體炎性反應越嚴重,故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其水平變化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總有效率高于A組,血磷、SCr、BUN及CRP、IL-6、TNF-α水平低于A組,血鈣、Ccr、GFR水平高于A組,且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差異,表明采用尿毒清顆粒治療CKD的效果較好,有利于改善機體鈣磷代謝紊亂,減輕炎性反應,促進腎功能恢復,且藥物安全性較高。徐晏玲等[10]研究表明,CKD 3~5期患者應用尿毒清顆粒治療能夠獲得較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鈣磷代謝絮亂,減輕機體微炎性反應,調節(jié)腎功能指標,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進一步佐證了尿毒清顆粒治療CKD的有效性。尿毒清顆粒中的大黃具有通腑降濁、涼血解毒之效;白術具有燥濕利水、健脾益氣之效;黃芪可發(fā)揮補氣固表的作用;白芍功在斂陰養(yǎng)血;苦參具有清熱燥濕、利尿之效;何首烏能夠解毒、潤腸通便;丹參的功效在于通經止痛、活血化瘀?,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尿毒清顆粒可延緩腎間質纖維化,增加腎臟血流量,使患者腎功能得到改善,另外還能夠發(fā)揮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節(jié)鈣磷代謝[11]。尿毒清顆粒與西藥綜合療法聯(lián)合使用可增強療效,且不會引發(fā)明顯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可行性[12]。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尿毒清顆粒治療CKD可增強療效,改善患者的鈣磷代謝及腎功能,減輕炎性反應,且藥物安全性較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