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月
(浙江省地方志辦公室,浙江杭州310007)
近年來,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各地建設的方志資源數據庫、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方志新媒體傳播平臺等不斷涌現。作為方志館建設在數字時代的產物,數字方志館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國家數字方志館、北京市數字方志館等一批數字方志館已建成運行。然而,數字方志館建設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對數字方志館的性質定位、基本功能、建設內容等概念模糊、認識不清,有的甚至張冠李戴,這種問題的存在及其不利影響,已經成為制約數字方志館建設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試圖從數字方志館與相近事物的關系著手,深化對數字方志館的認識,進一步廓清數字方志館建設的相關理論問題,從而更準確地把握其概念內涵與功能定位,明確其建設內容,理清其建設思路。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傳統(tǒng)的實體方志館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亟待轉型升級。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印發(fā)的《方志館建設規(guī)定(試行)》明確規(guī)定:“各級方志館在建設實體方志館的同時,應建設數字方志館?!薄敖ㄔO數字方志館,實現數字方志館與實體方志館協(xié)同發(fā)展,大幅提升方志館服務能力,已經是方志館建設的要義所在”。[1]數字方志館與實體方志館一樣,都是方志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數字時代方志館建設的必然取向。
方志館的呈現方式可分為物質形態(tài)的方志館、數字形態(tài)的方志館以及物質形態(tài)與數字形態(tài)相融合的方志館。實體方志館以物質形態(tài)呈現,數字方志館以數字形態(tài)呈現?!胺街攫^具有收藏保護、展覽展示、編纂研究、專業(yè)咨詢、信息服務、開發(fā)利用、宣傳教育、業(yè)務培訓、文化交流等功能”,[2]數字方志館作為方志館的一種形態(tài),其功能定位、展示內容與實體方志館應是總體一致的,建設數字方志館的目的就是要在數字世界里實現方志館的功能與價值。與實體方志館相比,數字方志館具有館藏數字化、傳輸網絡化、管理自動化、資源共享化等特征,其優(yōu)勢在于:一方面,利用者享受服務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另一方面,方志數字資源的利用沒有排他性,可以實現眾多利用者的在線共享。
數字方志館與實體方志館具有緊密聯系,但并非必須依托實體方志館而存在,一些暫時沒有條件建設實體方志館的地方,也可先行建設數字方志館。如浙江省目前尚未啟動省級實體方志館建設,但數字方志館早在2017年就已建成上線。當然,數字方志館與實體方志館更需要相互融合,兩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在功能發(fā)揮上有協(xié)同放大效應。王偉光指出:“數字方志館建設作為全國信息方志與數字方志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建設中要注重與實體方志館協(xié)調發(fā)展和同步推進,注重傳統(tǒng)和現代相得益彰與融合發(fā)展?!盵3]因此,已經建成的實體方志館,應積極推進數字方志館建設,努力實現實體方志館與數字方志館的融合、協(xié)同發(fā)展。
數字方志館是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數字方志館與地方志信息化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局部必須服從整體,數字方志館建設應當遵循地方志信息化的總體要求。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建設、應用系統(tǒng)建設、標準規(guī)范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這些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要求?!度珖胤街拘畔⒒l(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全國信息方志與數字方志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對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作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劃,也對數字方志館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斗街攫^建設規(guī)定(試行)》也強調“方志館應按信息化要求,建立門戶網站、數據庫、電子閱覽系統(tǒng)等,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為社會提供服務”。數字方志館建設不能脫離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規(guī)劃和標準自搞一套,要在遵循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制度、統(tǒng)一標準和統(tǒng)一部署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特點來推進。
2016年國家數字方志館揭牌(圖片來源:中國方志網)
另一方面,數字方志館與地方志信息化又是重點與一般的關系。在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的整體格局中,志、鑒、史、館是“四駕馬車”,都是主力軍,但志書、年鑒、地方史都是工作的客體,只有方志館是工作的主體,從這一意義上說,方志館是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的主體。與此相對應,數字方志館也應該是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主體,志、鑒、史成果的數字化則是數字方志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暗胤街拘畔⒒ㄔO主要還是要依靠各級方志館的信息化建設平臺,特別是各級數字方志館的建設來順利實現?!盵4]所以,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必須把數字方志館建設作為重點任務來抓,發(fā)揮其主體和主力作用。
方志資源數據庫是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用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方志數字資源的數據倉庫。數字方志館本質上是一個數字化平臺系統(tǒng),一般由基礎設施體系、數據資源體系、應用支撐體系、業(yè)務應用體系和政策制度體系、標準規(guī)范體系、組織保障體系、網絡安全體系“四橫四縱”的體系組成。方志資源數據庫屬于數據資源體系,與數字方志館的關系是要素與系統(tǒng)的關系,方志資源數據庫是構成數字方志館系統(tǒng)的關鍵要素,是建設數字方志館的重要基礎。方志館的首要功能是收藏志書、年鑒等方志資源,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收藏功能基礎之上的。建設方志資源數據庫,歸集、保存方志數字資源,同樣是數字方志館的首要功能。與實體方志館的庫房保存志書、年鑒、地情文獻等資源一樣,方志資源數據庫實質上就是保存方志數字資源的數字庫房。建好方志資源數據庫,是數字方志館實現方志數字資源在線利用、社會共享和深度挖掘的基礎前提。
方志資源數據庫是一個集合概念,其具體類型有很多。按內容對象分,有地方志數據庫、年鑒數據庫、地情資料數據庫、期刊數據庫、圖片數據庫和音視頻數據庫等;按信息著錄詳略分,有全文數據庫、目錄數據庫、提要數據庫、專題數據庫等;按照數據來源分,有地方志工作成果數據庫、地方志工作業(yè)務數據庫等。方志資源數據庫是數字方志館建設的核心內容,建設方志資源數據庫就是把數字化志書、年鑒、地情資料、舊志、史志期刊、音視頻、圖片等資源匯聚起來,建成區(qū)域性方志數字資源中心,以實現數字方志資源的便捷查詢、共享共用與數據分析服務等數字方志館功能。方志資源數據庫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數字方志館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方志資源數據庫集成的數字資源越豐富,數據治理能力越強,數字方志館的功能也就越強大。
地方志網站一般是指地方志工作機構的官方網站,是地方志工作機構在互聯網上開辦的具備信息發(fā)布、業(yè)務指導、在線服務和互動交流等功能的網站。地情網站是方志部門的信息服務平臺,是指方志部門利用互聯網打造的方志資源和地情信息的發(fā)布、展示、檢索、服務和共享平臺。
從建設內容和功能作用上看,數字方志館與地方志網站關系不大,數字方志館需要實現的是方志館的功能,而地方志網站呈現的是地方志工作機構的職能;數字方志館與地情網站關系則比較密切,很多功能有重疊。朱佳木指出:“所謂方志館,應當追本溯源,把它辦成和地情辦、地情書相對應的地情館,就是說,辦成展示地情國情的展覽館,這應當是方志館建設的宗旨和要義。”[5]可見,地情展示是方志館當然也是數字方志館的主要功能?;谶@一視角,可以把地情網站看作是數字方志館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數字方志館與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建設有相互融合的趨勢,很多地方開始把數字方志館的應用服務與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整合在一起,為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方志文化服務,這也是符合信息化發(fā)展“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大趨勢的。如中國龍志網(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設有龍江地情、方志工作和數字方志館三個板塊;山西地方志網(山西省情信息網)設有公眾廣場、政務平臺、地情資料、方志文庫四個板塊,從其內容看,政務平臺、地情資料、方志文庫顯然就是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和數字方志館的建設內容;浙江地方志網站除具有浙江省方志辦官網的功能外,也設有多媒體地情平臺和數字方志館板塊,等等。
從信息技術的視角看,數字方志館主要是由“資源(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組成的,而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均屬于“應用系統(tǒng)”的范疇。數字方志館與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的融合建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數字方志館中面向公眾服務的應用系統(tǒng)可以與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集成建設或互聯互通;二是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在提供服務時可以利用數字方志館的資源(數據)庫,實現平臺間的資源(數據)共享。
《全國信息方志與數字方志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提出,要建設地方志綜合辦公平臺,并在綜合辦公平臺的基礎上,開發(fā)方志信息在線統(tǒng)計系統(tǒng)、方志成果綜合管理系統(tǒng)兩大業(yè)務系統(tǒng),以實現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指辦”)與省市縣三級地方志工作機構之間,以及中指辦內部便捷高效的協(xié)同辦公,不斷加強全國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之間的業(yè)務指導和交流以及全國地方志成果的綜合管理。
《全國地方志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提出,要推動志鑒編纂系統(tǒng)等應用系統(tǒng)的建設與應用。按照功能用途區(qū)分,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大致可以分為辦公自動化(OA)系統(tǒng)和業(yè)務系統(tǒng)兩類,地方志綜合辦公平臺屬于辦公自動化(OA)系統(tǒng),志鑒編纂系統(tǒng)則屬于業(yè)務系統(tǒng)。
數字方志館與地方志綜合辦公平臺、志鑒編纂系統(tǒng)都有所關聯,但關聯的層次是不同的?!度珖畔⒎街九c數字方志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提出的地方志綜合辦公平臺主要是為了實現中指辦與省市縣三級地方志工作機構之間的協(xié)同辦公,其中并不包括各級方志館。也就是說,地方志綜合辦公平臺與數字方志館可以是無關的。如果能實現地方志綜合辦公平臺與數字方志館系統(tǒng)的互聯互通,一方面,地方志工作機構可以將方志館納入在線監(jiān)管指導的體系;另一方面,方志館也能更便捷地獲取有關地方志工作的最新政策信息和指導原則,對于提升方志系統(tǒng)協(xié)同辦公效率和更好發(fā)揮數字方志館功能作用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數字方志館與志鑒編纂系統(tǒng)的關聯性,則主要取決于數字方志館的功能定位,看其功能設計是否包含志鑒編纂功能。《方志館建設規(guī)定(試行)》明確要求方志館具有“編纂研究”功能,說明方志館也是志鑒編纂的主體之一。數字方志館作為數字形態(tài)的方志館,自然也應具備志鑒編纂功能。因此,在數字方志館建設的總體框架中,志鑒編纂系統(tǒng)可以是其中的一個功能模塊,或者說是其應用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
在我國互聯網的發(fā)展過程中,PC互聯網現已日趨飽和,移動互聯網則呈井噴式發(fā)展。移動互聯網是一種通過智能移動終端,采用移動無線通信方式獲取業(yè)務和服務的新興業(yè)務。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屬于PC互聯網傳播平臺,地方志新媒體傳播平臺屬于移動互聯網傳播平臺。新媒體具有便攜性、實時性、互動性等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在制作周期、獲取地點、公共信息利用、信息采集、讀者互動等方面的限制,使信息的來源更加多元全面和快捷。
移動互聯網時代,建設新媒體傳播平臺已是大勢所趨?!度珖畔⒎街九c數字方志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提出,要建設地方志新媒體傳播平臺,包括地方志系統(tǒng)微信矩陣、《方志中國》手機報以及中國方志網手機客戶端、手機版網站等新媒體的建設、開發(fā)和利用。近年來,各地地方志工作機構利用新媒體形式大力開發(fā)方志資源,拓展地方志的服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APP、手機版網站等新媒體,陸續(xù)被引入地方志領域。
依托新媒體傳播平臺為用戶提供新媒體服務,已經成為數字方志館建設的新的發(fā)展方向。新媒體傳播平臺可以幫助數字方志館實現服務時空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強化用戶跟數字方志館的良好互動。目前,“通過公眾號這類高互動性的社交應用來實現在有限開發(fā)成本上的高度社會化的利用,是志鑒數字化傳播和利用有效且便捷的途徑”,[6]數字方志館結合新媒體進行業(yè)務拓展和服務提升,必將為方志文化的廣泛傳播提供強大的動力。
智慧方志館是智慧城市背景下,數字方志館與實體方志館深度融合的結果。它是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具備實時感知與信息處置能力,智能管理和整合多元化的地方志數據和相關數據,實現業(yè)務管理智能化,并提供地方志信息泛在服務的方志館新模式。
智慧方志館與數字方志館的區(qū)別在于:智慧方志館是基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在實體方志館和數字方志館建設基礎上加上全面感知、信息匯聚、智能處理、定向推送、個性服務等智慧化特征,更注重高品質管理和優(yōu)良的服務,并提升管理與服務的智慧程度,是數字方志館建設的延續(xù)和升華。
智慧方志館是實體方志館和數字方志館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也可以看作是對實體方志館和數字方志館的融合發(fā)展與迭代升級?!度珖胤街拘畔⒒l(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要求:“密切跟蹤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充分發(fā)揮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作用,力爭在拓展應用領域、創(chuàng)新應用模式、提升應用水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018年8月14日,李培林在全國方志館建設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未來方志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建設由方志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構成的智慧方志館。”[7]已經建成或正在規(guī)劃建設的實體方志館,應積極推動數字方志館與實體方志館的融合,在建成數字方志館的基礎上,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業(yè)務應用,探索建設智慧方志館。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和相當程度上,史館、藏書樓、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場館,都直接或間接承擔了方志館的部分功能,但它們大都局限于收藏或編纂等傳統(tǒng)功能,與現代意義上的方志館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盵8]數字方志館、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都屬于數字文化建設的范疇,三者在數字資源內容、系統(tǒng)功能和用戶群體等方面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明顯的差異。在建設數字方志館的過程中,一方面,應突出方志數字資源的特色,突出與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的差異性,從而防止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在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的大框架下,數字方志館建設也可以與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等有效互聯,從而實現文化資源整合共享。
相對于數字方志館而言,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建設起步較早,理論研究更深入,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如2022年9月20日,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數據總庫主題檢索,獲得數字圖書館相關文獻40921篇、數字檔案館相關文獻5471篇,而數字方志館相關文獻只有26篇。所以,數字方志館建設應積極學習借鑒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的建設經驗、服務模式和理論成果,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少走彎路,推動數字方志館高質量發(fā)展。
2022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fā)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斗街攫^建設規(guī)定(試行)》將方志館定性為“收藏研究、開發(fā)利用地方志資源,宣傳展示國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是文化服務供給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數字方志館建設無疑也是實施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數字方志館建設應抓住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的難得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fā)展?!兑庖姟肥峭苿訉嵤﹪椅幕瘮底只瘧?zhàn)略、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指導性文件,為社會各界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級方志部門應積極爭取把數字方志館項目納入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納入數字文化大系統(tǒng),從而為數字方志館建設創(chuàng)造了更有利的條件。如浙江省就把“浙里有志”應用(浙江數字方志一體化平臺)項目列為數字化改革數字文化系統(tǒng)建設的重大應用之一。
數字方志館建設應積極融入大局,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貢獻方志力量。數字方志館建設是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僅有助于提升方志文化服務水平,也有助于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意見》提出的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等重點任務,與數字方志館都有一定的關聯性。把數字方志館建設放到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的大格局中去謀劃,應找準切入點和結合點,對接數字文化大系統(tǒng),發(fā)揮好方志數字資源和方志文化服務的獨特作用。
2010年后,發(fā)達國家重視將政府數字化轉型作為提升綜合國力的重大戰(zhàn)略,“紛紛運用數字技術推動政府轉型成為新公共管理運動后政府改革的主旋律之一”。[9]數字政府是一種新型政府運行模式,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業(yè)務數據化、數據業(yè)務化”為著力點,通過數據驅動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yè)務架構和組織架構,形成“用數據決策、數據服務、數據創(chuàng)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2022年6月6日,國務院發(fā)布《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
通過數據驅動的數字政府,需要的是全面系統(tǒng)的數據,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地方志數據。地方志作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書”,是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歷史和現實記載的重要資料寶庫和知識寶庫,記載了前人和當代人的實踐活動和智慧經驗。2006年12月,習近平在浙江省蒼南縣考察“桑美”臺風災后重建工作時,在會上向在座的領導干部介紹了當地志書對臺風侵擾蒼南的歷史記載,并告誡大家要以史為鑒,認清臺風活動以及影響浙江的規(guī)律,科學決策,不斷提高防臺風抗臺風和處置各類自然災害的能力。[10]地方志數據可以成為也應該成為數字政府科學決策和依法治理的重要依據。
江蘇數字方志館(江蘇省方志館 供圖)
數字方志館的主要功能就是地方志數據的收集、保存、展示和利用,通過數據共享和數據挖掘,構建專題知識庫,可以為政府決策和治理提供歷史智慧和前人經驗,從而成為數字政府建設的有效支撐。因此,數字方志館建設應努力實現與數字政府系統(tǒng)的互聯互通,把方志數字資源的共享利用和資政決策服務作為數字方志館的重要功能,為數字政府建設貢獻方志力量。
數字方志館是運用信息技術對方志數字資源及其他相關數字資源進行收集、保存、展示和提供利用的地方志信息集成管理體系。數字方志館是方志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方志資源數據庫是構成數字方志館系統(tǒng)的關鍵要素,志鑒編纂系統(tǒng)則可以是數字方志館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數字方志館與地方志網站、地情網站建設有相互融合的趨勢,新媒體服務已成為數字方志館建設新的發(fā)展方向,智慧方志館是對實體方志館和數字方志館的融合與迭代。數字方志館與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在數字資源內容、系統(tǒng)功能和用戶群體等方面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明顯的差異。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和數字政府建設對數字方志館建設而言,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需要為之服務的大局。數字方志館建設應遵循地方志信息化的總體規(guī)劃要求,立足方志館的功能定位,以方志資源數據庫為基礎,以利用服務為導向,構建多元化的應用平臺,推動與實體方志館的深度融合,努力向智慧方志館迭代升級,并積極融入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和數字政府建設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