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韋道勛
(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欽州,535000)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主要病理機制為造血干細胞存在惡性克隆,其屬于一種獲得性疾病,本病患者體內骨髓細胞出現異常造血狀況,隨病情進展可轉化為急性髓系白血病[1]。盡管MDS 與其他貧血性疾病的病理機制存在一定差異,但患者的臨床表現相似(例如二者均具有外周血細胞明顯減少的特征),導致臨床診斷難度較大,容易出現誤診情況,不利于后續(xù)治療的開展。本研究對我院MDS 及其他貧血疾病患者均開展骨髓及血細胞檢查,對比分析兩種疾病的骨髓及血細胞形態(tài)學差異,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行骨髓及血細胞檢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MDS、再生障礙性貧血及溶血性貧血(HA)相關診斷標準,檢查前均未接受免疫制劑治療;并排除存在轉移性腫瘤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中患者男31 例、女21 例,年齡最大為78 歲,最小為1 周,平均年齡為(39.01±2.17)歲。
1.2 方案所有人均開展骨髓細胞及血常規(guī)檢測,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2mL,選用血細胞分析儀(型號:XE-2000,日本希森美康),檢驗人員嚴格依據實驗室相關操作規(guī)程,對血液標本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以及網織紅細胞比率等指標水平進行測定。隨后對所有患者實施骨髓穿刺,取少量骨髓進行涂片,共制作4~6 張,骨髓涂片采用普魯士藍染色方法實施鐵染色。所有患者的由2 名未接觸患者的檢驗醫(yī)師對外周血涂片及骨髓涂片進行評估,借助油鏡(確保視野內可讀取有核細胞數達到400 個)觀察并評價紅系、粒系及巨核系中的單系細胞異常程度。
1.3 觀察指標(1)骨髓細胞學形態(tài)分級:三系增生以及病態(tài)造血或原始細胞比例均呈增高趨勢(Ⅰ級);粒系紅系增生伴原始細胞比例增高或巨核系增生減少(Ⅱ級);三系增生減低或原始細胞比例減低(Ⅲ級);紅系增生伴粒系、巨核系增生減低(Ⅳ級)[2]。(2)觀察三組患者各種血細胞水平。
1.4 數據處理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1.0 行t檢驗和χ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P<0.05 為差異有意義。
2.1 骨髓細胞學形態(tài)分級甲組患者骨髓形態(tài)分級情況與乙組及丙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三組患者骨髓細胞學形態(tài)分級比較[n(%)]
2.2 血常規(guī)指標甲組患者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乙組及丙組,其白細胞計數及網織紅細胞比率均高于乙組及丙組;但甲組血小板計數明顯低于丙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三組患者血細胞水平比較(x ±S)
目前,臨床針對MDS 及其他貧血疾病具體區(qū)分方法仍依靠觀察骨髓像及免疫表面的分析,但這種鑒別方式特異性一般,部分無法確診的患者仍需借助觀察細胞形態(tài)學或開展病情長期隨訪等方式以明確診斷,不僅費時還可能導致患者治療時機延誤[3]。故積極開展骨髓及血細胞的形態(tài)學分析十分必要。
HA 患者骨髓形態(tài)具體表現為骨髓增生異?;钴S,紅系增生較為顯著,這與本文中86.36%的溶血性貧血患者骨髓形態(tài)分級均為Ⅳ級相符。
此外,其血細胞形態(tài)學中存在血小板減少現象但并不顯著;有研究指出,與HA 患者相比,MDS 患者血小板減少程度更為顯著[4]。本研究中,甲組患者血小板計數顯著低于丙組,進一步證實上述結論。貧血性疾病通常指患者血液紅細胞計數減少,但再生障礙貧血存在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三種血液細胞均低于正常值的情況[6]。再生障礙貧血患者機體存在網織蛋白纖維大面積減少現象,故其網織紅細胞比率通常低于正常范圍;而MDS 患者則具有這一特征,本研究中,乙組患者網織紅細胞比率顯著低于甲組,提示這一血細胞指標形態(tài)分布情況可作為臨床鑒別診斷的輔助參考指標。有報道指出,病態(tài)造血可作為臨床診斷MDS 的重要指標[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甲組患者Ⅰ級、Ⅱ級骨髓形態(tài)占比顯著高于乙組,充分說明三系增生以及病態(tài)造血或原始細胞比例均呈增高趨勢是MDS 患者骨髓常見形態(tài)。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體內紅骨髓細胞被脂肪細胞頂替,導致紅骨髓總容量下降,其骨髓紅系、粒系及巨核系細胞比例均呈大幅度下降趨勢;且紅細胞生成減少可刺激淋巴細胞反向升高。乙組患者骨髓細胞學形態(tài)分級以Ⅲ級為主,可推測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常見形態(tài)為三系增生減低或原始細胞比例減低。
綜上所述,通過觀察MDS 患者與其他貧血性疾病患者的血細胞分布及骨髓細胞形態(tài)情況,并結合患者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其他檢查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能夠有效區(qū)分疾病,以減少臨床誤診情況的發(fā)生,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